查看原文
其他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商务印书馆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6部中亚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01

《草原帝国》


[法]勒内·格鲁塞 著

蓝琪 译


一部研究神奇“蝴蝶效应”的独特通史,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在征服之后常常只需要50年,生活继续着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如对于中国、伊朗和欧洲的定居民族来说,匈奴人、土库曼人和蒙古人确实是未开化的,他们被展示出来的武器所吓住,被玻璃球和封官赐爵所吸引,恭敬地与耕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游牧民的态度是容易想象的。这些可怜的突厥-蒙古牧民在干旱的岁月里越过一个又一个干涸的水沟,冒险穿过荒芜的草原,来到耕地边缘,在北其里(河北)或河中地区的大门边,吃惊地凝视着定居文明的奇迹:成熟的庄稼、堆满粮食的村庄和豪华的城镇。这一奇迹,或者说,它的秘密——维持人类的繁荣所需要的辛勤劳动——是匈奴人所不能理解的。如果他受到蛊感,他就会像他的图腾“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他还怀有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的冲动。

中国和波斯文明,尽管被征服,但反过来征服了野蛮的和未开化的胜利者,令他们陶醉,使他们麻痹沉睡,最后消灭了他们。

在征服之后常常只需要50年,生活继续着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中国化和伊朗化的蛮族首先起来保卫文明,反对来自蛮族之地的新攻击。

冒顿利用秦亡汉兴(前206~前202年)之间爆发的削弱中国势力的内战,于公元前201年入侵中国山西省,围其首府太原。汉朝的建立者高帝奔赴太原,驱赶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后经谈判,方得解围,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者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正如以后的中国诗人们所吟:可怜的“鹧鸪”嫁给了“蒙古的野鸟”。

勒内·格鲁塞创作的《草原帝国(上下)》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





02


《治国策》


[波斯]尼扎姆•莫尔克 著

蓝琪 译


“这个伟大的帝国是多么幸福;与它的伟大相一致的是,它被赋予大量的智慧和优越的制度。” ——尼扎姆·莫尔克尼扎姆·莫尔克(Nizam al-Mulk)生于1019年出生在白伊哈格行省(今萨布泽瓦尔)的一个农民家庭。尼扎姆•莫尔克 被举荐给当时统治呼罗珊的塞尔柱人首领阿尔普·阿尔斯兰,阿尔普·阿尔斯兰在他的帮助下夺取了大塞尔柱帝国苏丹王位,并任命他为大塞尔柱帝国宰相。阿尔普·阿尔斯兰死后越位者马立克沙也以他为宰相。尼扎姆·莫尔克在塞尔柱帝国的宰相任期长达近三十年。塞尔柱人原是一支游牧民,他们利用游牧骑兵的军事优势,从马背上夺取天下,统治了中亚、伊朗和两河流域。如何统治这些以欧罗巴种人为主、定居文化悠久、宗教信仰复杂的地区,是塞尔柱统治者面临的迫切任务。马立克沙在统治后期,命波斯官员们写一本有关统治术之书。于是,宰相尼扎姆·莫尔克写了这本《治国策》。在该书中提出了对塞尔柱帝国的政治、经济、司法、宗教的看法和建议。


  • 政治

尼扎姆认为维护帝国统治者的权威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书中论述道:当奴隶企图与其主子分享权力时,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此书对军队官兵之间的关系也有严格规定:“士兵提出的每一项要求都必须由部队长官和上一级军官转达,这样,如果长官和军官转达给士兵的是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会获得士兵的尊敬。因此,在士兵陈述自己的要求之时,不需要一个中间人,否则,会导致对部队长官的不尊重。如果部队里有人对上司傲慢无礼,或者没有给予上司应有的尊重,越过权限,他必须受到惩罚,这样,在上下级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等级关系。”

  • 行政管理制度

尼扎姆十分重视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他认为:“在各个时代,开明君主和明智大臣们从不把两个职务给予一个人,或者把一个职务给予两个人,结果,他们的事务总是处理得有效和漂亮。当两个职务由一个人来承担时,其中一项总是完成得不充分和有缺陷,因为,如果这个人很适合和很勤奋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的话,那么,另一项工作就会被忽视或者效率不高;如果他把后一项工作干得又好又专心的话,那么,第一项工作必将遭到削弱或失败。此外,两个人承担一项职务时,一个人把(他的责任)转嫁给另一个人,工作就永远没有人去做。”

  • 法律

关于司法,尼扎姆列举了伽色尼王朝苏丹马合木的事例,认为统治者应该尊重法律、大公无私、秉公办事

  • 外交

关于外交,尼扎姆在书中论述说:“国王对敌人应该发动有和谈余地的这类战争,应该签订对战争留有余地的这类和约。对待朋友和敌人,国王应该签订那种可以被撕毁的契约;签订那种撕毁之后又可以修补好的契约。”尼扎姆的这些见解,被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所继承。

  • 经济

在经济方面,《治国策》一书阐述了对国家收入的管理:“国王们总是有两个金库,资金库和消费库。收上来的税通常是入资金库,很少入消费库。除非急需,资金库是不允许动用的。当人们从资金库中拿出东西时,要以借债的方式,并且以后要以相同的数目归还。”“各省税收的账目总要保存好的,它可以显示收支情况,其优点是对消费进行有益的监督。”此外,尼扎姆提倡节俭

  • 文化

在文化上,尼扎姆创建了许多伊斯兰经学院,兴起了历时近一个半世纪的办学热潮,这些学校在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中亚涌现出一批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诗人和学者。这类学府对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剑桥早期内亚史》


[美]丹尼斯·塞诺 主编

蓝琪 译


一部使内亚这片在文明历史上神秘的“蛮族之地”,真正融入世界历史结构之中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辽阔的欧亚内陆并非蛮荒之地,在这个舞台上不同草原民族来往匆匆,搅动着大陆边缘文明的历史:斯基泰人从西向东推动了青铜技术的扩展,匈奴人在长城以北与中原华夏政权对峙数百年,匈人扰动了古典世界促成西罗马帝国灭亡,突厥人和蒙古人则不断从东向西横扫大陆,沟通大陆两端。

用地理名称对一些文化范围进行界定并非易事。例如,在印度次大陆同时繁荣着穆斯林文明和印度文明就是这样的例子。随时间的流逝,任何文明的范围都会起变化,它因某些有时可知有时不可知的原因扩张或收缩;新的文明产生,而另一些文明消失或经历了文明核心受到影响的实质性变化。

然而,位于我们所谓的欧亚大陆外缘的一切文化地区都有一个不变的特殊标志,即它们是农业经济基地。在它们之间,以及就此与它们不同的地区,即欧亚大陆的中心部分是本书关心的文化地区:中央欧亚,或者用一个不太冗长、但不太准确的地名称呼:内亚。

内亚的边界是不稳固的;它随时代而变化,随内亚居民与周边文明居民之间势力的消长而变化。





04


《知识的源泉:布哈拉》


蓝琪 著

中亚明珠布哈拉:“完整地保存了其城市肌理,成为中世纪中亚城市中保存最完备的典型地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语
布哈拉城是中亚中世纪城市的典范。布哈拉城是乌兹别克共和国第三大城市,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公元9~10世纪是萨曼王朝的首都,16世纪是布哈拉汗国的首都,20世纪20年代曾是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不论在街头公园的长椅上还是公共汽车的座位上,人们总在读书。以至于会让你疑惑:这座城市是不是整个就是一所开放的大学。……我终于明白并且深刻理解了,布哈拉之所以能最终成为中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部内涵和精神底蕴……”
——杨峰《布哈拉巡礼》


05


《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蓝琪 著

撒马尔罕,被欧洲人誉为“东方古老的罗马”,是丝绸之路的枢纽,“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亚历山大
撒马尔罕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中亚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
中国正史中记录撒马尔罕城的是成书于554年的《魏书》,撒马尔罕城进贡金桃之事最早出现在《旧唐书》中,"贞观十一年(637年),又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于苑囿。"
公元前3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饱受战争蹂躏。花剌子模时代,撒马尔罕是帝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但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陷,遭受灭顶之灾。
直到帖木儿大帝时期,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最精巧的工匠集中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以至于被欧洲人赞喻为“东方古老的罗马”。
1963年,美国人谢弗写了一本关于中国唐代外来文明的书《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金桃赋予人们美好的遐想,出产金桃的撒马尔罕富饶肥沃。
这座传奇的城市,值得阅读,值得观光,值得梦想。




06


《中亚史(全六卷)》


蓝琪 主编

凝聚三代学人三十年心血之作,通中亚“古今之变”,涵盖苏联解体以前中亚存在过的所有王朝,重建汉唐元以来中国中亚知识的高地。

古代中亚的边界是不稳定的,它随时代而变化,随中亚部族与周边文明国家之间势力的消长而变化。一般来说,学术界对中亚有广义、狭义之界定:广义中亚指西起里海,东达兴安岭,南自喜马拉雅山,北至阿尔泰山;狭义中亚仅指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两河流域地区。而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有时候也涉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

本书主编、作者蓝琪,1983年师从项英杰先生研究中亚史,1986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贵州师范大学任教,2015年退休。主要从事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蓝琪教授之《中亚史》,可谓是三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正如齐世荣先生在《中亚史》总序中所言:“我对中亚的历史素无研究,是没有资格写序的,但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我之所以承命不辞而有“越位”之举者,是被作者刻苦治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在贵州研究中亚史,条件是很不利的。获得资料很难,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少,等等。但作者们以极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十余年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丰硕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