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洁纯 向前《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研究》出版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蒙古史和元史学术兀鲁思”推送的消息。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1.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后,2. 点击手机右上角“. . .”。3. 点击“设为星标”。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推文
本号是一个以“蒙古史和元史”为主题的学术公众号,专注于蒙古史、元史、中亚史、内亚史和世界史的学术研究和资讯传播,主张在世界视角下跨学科、多领域建构新世纪的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叙事研究!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本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
本书以收集整理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为基础,从音乐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书中回顾广州外销画概况和国内外学界已有研究现状,详细介绍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的收集整理情况,梳理图像的详细信息,并结合音乐图像中的乐器叙事,对图像中常用乐器分类研究,分析其在岭南音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探究外销画音乐图像的历史文化意涵。
”本书概况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研究》
作者:叶洁纯、向前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页数:204页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68.00元
ISBN:978-7-2181-6873-9
作者简介
叶洁纯,女,博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专任教师,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方向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五年来,主持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在《人民音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艺术探索》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向前,男,博士,广州市档案馆档案编研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广州历史文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人大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内容简介
本书系“《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助专项”研究成果。全书以收集和整理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为基础,从音乐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书中回顾广州外销画概况和国内外学界已有研究现状,详细介绍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的收集整理情况,梳理图像的详细信息,并结合音乐图像中的乐器叙事,对图像中常用乐器分类研究,分析其在岭南音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探究外销画音乐图像的历史文化意涵。
编辑推荐
风物丹青,行销中国走向世界;粤韵丝竹,记录音乐重归岭南!
目录
摘要引论第一章 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的概况及研究第二章 音乐图像学视野下的外销画音乐图像第三章 定格的粤韵乐声:音乐图像中的乐器和乐师第四章 视觉化的声音艺术:生活场景图像中的音乐表达第五章 外销画音乐图像的历史文化意涵第六章 外销画音乐图像的当代价值结语参考文献后记本书导论
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1757年12月20日),乾隆皇帝发布上谕,其中有言:“已有旨传谕杨应琚,令以己意晓谕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著传谕李侍尧,俟杨应琚行文与彼时,即将杨应琚咨文令其行文该国番商,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
由此,清王朝将英国、荷兰、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洋“番商”的贸易活动严格限制在广州口岸。广州由此进入了后来所谓“一口通商”的时代。1754年,洋船到港为27艘,税银仅52万两。到1790年,洋船增至83艘,税银达到110万两。至鸦片战争前夕,洋船每年多达200余艘,税银突破180万两。广州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和大洋洲等地的远洋贸易航线,从1757年开始到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广州垄断对西洋各国贸易长达近百年。
此间,“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局面,瓷器、茶叶、丝绸等各种货物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屈大均诗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正是广州外贸繁盛的真实写照。
外销画是广州外销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人买中国画,是因为他们对这遥远的国家充满好奇,在摄影术未发明以前,图画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事物的最佳媒介。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广州大大小小的画室作坊,画师画匠们借鉴和吸收西洋绘画技法,按照西方人的喜好,生产了大量各类题材的绘画远销世界各地。外销画从广州上船漂洋过海,将广州的自然和人文风物介绍到世界各地,带着东方风情进入西方世界的千家万户,既是对外经济交流的大宗商品,见证了广州外贸的繁盛,也是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外销画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湮没在岁月长河中,其历史文化价值也被忽略和淡忘。由于外销画本为出口外销而作,大多远销世界各地,国内仅香港、澳门等地有少量留存。如今,绝大多数的外销画已经成为欧美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机构馆藏或是私人收藏,在原产地广州反而难觅影踪。2000年11月,外销画收藏和研究者英国人伊凡·威廉斯(Ifan Williams)将自己珍藏的60幅通草画捐赠给广州市,由广州博物馆收藏。以此为标志,外销画的原产地广州终于拥有了第一批广州外销画藏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广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荔湾区档案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机构多方征集,将外销画纳入馆藏,并且举办了多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外销画研究不断深入。
近年来,广州市强调打造“三雕一彩一绣”、粤剧粤曲、南派功夫、外销通草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平台,总结广州城市记忆节点、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民风民俗等岭南文化元素,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外销画,特别是通草画存世数量较多,题材广泛,内容较为系统完整,体现出叙事性的特征,涵盖当时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为广州历史保留了最鲜活的视觉记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堪称18—19世纪广州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考察和分析广州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特殊档案”。岭南音乐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广州外销画的重要题材。
外销画岭南音乐图像保存了清代岭南音乐的历史风貌,是岭南音乐研究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图像资料,需要进一步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从音乐学角度对外销画进行分析研究是外销画研究中值得拓展和深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传承城市记忆,充实“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内容,以及推动广州实现“四个出新出彩”和老城市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北京分社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首次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欢迎转发,点个 “ 赞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