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国内首部系统叙述李氏朝鲜王朝政治演变史的中文著作!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蒙古史和元史学术兀鲁思”推送的消息。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1.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后,2. 点击手机右上角“. . .”。3. 点击“设为星标”。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推文
本号是一个以“蒙古史和元史”为主题的学术公众号,专注于蒙古史、元史、中亚史、内亚史和世界史的学术研究和资讯传播,主张在世界视角下跨学科、多领域建构新世纪的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叙事研究!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本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
本书概况
《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
作者:丁晨楠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品方:胭+砚(YY) PROJECT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页数:320页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58.00元
ISBN:978-7-5407-9035-6
作者简介
丁晨楠,女,1988年生,汉族,韩国延世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前近代中韩关系史﹑朝鲜王朝史,关注东亚文化交流﹑女性史与女性文学。嗜古书,有考据癖,并以“重忆小窗纱”的笔名活跃在公共历史写作领域。在中国与韩国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译有《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合译)。
内容简介
明清两朝的海东邻国——朝鲜王朝(1392—1910)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它是怎样逐步摆脱了前朝高丽王朝(918—1392)国教——佛教的影响,转变成一个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教国家?这个王朝在漫长的五百年中,经历了哪些挑战与波折,又与明清两朝有过怎样的故事?本书将以14世纪晚期以来东亚与朝鲜内部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讲述朝鲜王朝自身以及它与明清两朝的往事。本书以政治史为叙述主轴,兼及文学史与社会生活史,在分析史实的同时,尽可能地把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成果融入文中。正文每一章的末尾还会附有一个名为“韩剧韩影指路”的扩展阅读,以方便更多的读者的阅读与理解。编辑推荐
★一部系统叙述朝鲜王朝政治演变史的中文著作!
★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孙卫国、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元崇联袂推荐!
★五百年朝鲜王朝,王位更迭,刀光剑影,党派斗争,波谲云诡!
名家推荐
《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兴衰史》,以扎实的史料,专业的视角,文学的手法,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第一部系统叙述李氏朝鲜王朝政治演变史的中文著作。朝鲜王朝五百年,王位更迭,刀光剑影;党派斗争,波谲云诡。本书以轻松的笔调,化繁复为简洁,娓娓道来。全书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每章皆附韩国相关的影视剧指南,给读者展示一条追寻“历史画面”的途径,可谓匠心独运。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海东五百年》酣畅淋漓地呈现了朝鲜王朝数百年的宫廷恩怨与士祸党争,于抽丝剥茧的功夫之中刻画了朝鲜王朝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及其对内政外交之剧烈影响。全书叙事行云流水,个中评论画龙点睛,诚系一部探究朝鲜王朝的不可多得的历史佳作。
——王元崇,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波折启航:朝鲜王朝的开创与明鲜封贡关系的成立
第二章 血腥与杀戮:建国之初的政局变动
第三章 儒教与文治:统治秩序的巩固与世宗的文化事业
第四章 叔夺侄位:文宗至世祖时期的权力争夺
第五章 一治一乱:成宗的治世与燕山君的暴政
第六章 士祸与党争:士林政治的展开与儒教化的深入
第七章 再造藩邦:壬辰战争的爆发与明鲜关系的变化
第八章 改天换地:明清鼎革与清鲜封贡关系的成立
第九章 换局的时代:孝宗至肃宗时期的政局分裂
第十章 荡平之世:英祖时期的“荡平策”与王室内部的悲剧
第十一章 最后的荣光:正祖时期的政治﹑商业﹑读书文化
第十二章 王朝之暮:势道政治的登场与王权的衰落
附录:朝鲜王朝世系图
参考文献
本书荐文
《海东五百年》是国内最好的朝鲜王朝历史专著
今天要为大家解读的书叫《海东500年》副标题是:朝鲜王朝兴衰史。作者是朝鲜史研究者、韩国延世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丁晨楠。熟悉韩剧的朋友都知道,韩国人喜欢拍历史题材作品,而这些作品又有相当一部分以朝鲜王朝,也就是俗称的李氏朝鲜为背景。2003年风靡亚洲的《大长今》女主角韩尚宫就生活在李氏朝鲜第十代国王燕山君统治时期。2019年热播剧《王国》将背景设定在17世纪初。当时朝鲜屡遭变乱,民不聊生,正好符合剧情需要。搬上大银幕的历史剧也不少,如《观象》《南汉山城》。新近荣登韩国电影票房冠军的《缁山雨谱》则聚焦李氏朝鲜末期士大夫在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时的人生选择。影视作品的热度,体现了韩国人对那段历史的热衷。其实,不止韩国人自己,我们中国人同样对李氏朝鲜有着浓厚兴趣。长久以来,朝鲜半岛都被视作儒家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学、饮食、礼仪一直到处世哲学,至今带有儒家文化的印迹,而这是在李氏朝鲜时期奠定的。更有趣的是,李氏朝鲜开创于1392年,终结于1910年,历经518年,同我国明清时期基本重合。这隐隐显示出,它的兴衰起落跟整个东亚的局势变化高度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氏朝鲜是如何一步步转变成儒教国家,又如何应对19世纪末以来的外部冲击?
今天要解读的这本《海东500年》朝鲜王朝兴衰史,就将揭示这段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我的解读将分成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王朝初建,东亚变局与李氏朝鲜的开创。
第二部分,移风易俗,朝鲜的儒教化。
第三部分,抉择时刻,从明朝忠粉到归附清朝。
第四部分,走向衰亡,党争内耗与日本入侵。
好,现在解读第一部分,王朝初建,东亚变局与李氏朝鲜的开创。公元1368年,东亚出了件大事,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北伐,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即北京。元顺帝仓皇北逃,重返蒙古高原,称北元政权。至此,明朝基本完成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原的目标。北伐成功后,朱元璋派使者前往朝鲜半岛,通报大明取代元朝的消息。当时的朝鲜正处在高丽王朝统治之下。该王朝于公元936年统一朝鲜半岛,历经430多年。他的生存哲学是,东亚大陆上,谁最强大就服从谁。所以,历史上,高丽曾先后向北宋、辽国、金国、元朝等称臣。如今明朝兴起,高丽国王王颛立即表示愿意向明朝朝贡,并将年号从元朝的智源改为明朝的洪武。这番表态得到了朱元璋的首肯。他按照利策封王颛为高丽国王,表示高丽已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国。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然而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其实,高丽王室长期跟元朝皇室通婚,王专的正妻就是元朝的鲁国公主,所以他和蒙古人的联系很是紧密。向明朝称臣后,双方仍藕断丝连。比如在1373年,王川曾偷偷接见北元使者,讨论朝贡事宜。王颛死后,高丽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及主张投靠北元的亲元派和主张附明朝的亲明派。新国王王瑜搞了个折中方案,既接受明朝册封,又接受北元册封。他的打算是,明朝站稳脚跟固然好,如果蒙古人卷土重来,自己也有转圜的余地。这是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最为常见的操作模式。
打算虽好,可能不能贯彻,有赖于政治智慧。事实证明,王瑜没这个智慧。1388年,朱元璋设铁岭卫指挥使司,正式将辽东纳入明朝版图。此举令王瑜大为不满。原来元朝曾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建立行政机构直接管辖,直到元末大乱,高丽才趁机收复。随后,高丽滋生出占据整个辽东的野心。而明朝设立卫所无疑打破了这种幻想。王瑜不甘心,他下令攻占辽东,这个重任就落到高丽名将李成桂头上。李成桂出身军人世家,为高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收复半岛东北部就有他的功劳。身经百战的李成桂清楚,凭高丽的实力根本打不过明朝,这分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反对出兵,无奈国王固执己见,给李成桂加官晋爵,逼着他领军5万出征。大军渡过鸭绿江后,士兵不断逃亡,显然大家都不想送死。李成桂见状,把将领召集起来说:“国王听信谗言,非要攻打明朝,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为今之计,只有铲除奸臣,挽回社稷。”全军上下热烈响应。于是李成桂调转枪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扑高丽首都开城,逼王瑜退位,扶持傀儡上台。就这样,攻占辽东的计划彻底粉碎,而且此后500多年,朝鲜半岛再没出现过对外扩张的趋势。李成桂泽凭着清君侧的大功成为权臣。
至1392年,李成桂扫清所有障碍,遂废除傀儡,登上国王宝座。他给新王朝定名为朝鲜。朝鲜王朝,也就是俗称的李氏王朝由此诞生。朝鲜一词起源于中国,含有朝日东升,晨光鲜艳之意。馆子、史记、汉书等书中都用朝鲜来指代今天的朝鲜半岛。李成桂从中国典籍中选取这个词给新王朝命名,明显是在向明朝示好。他还派遣使臣向朱元璋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示自己对明朝忠心耿耿,绝无二心。那朱元璋什么态度?一句话概括,承认既定事实,同时冷眼观察。一方面,亲近北元的高丽王朝被取代,对于稳定明朝东北部边疆是有利的,所以朱元璋当即同意了李成桂更改国号的请求,并表示只要朝鲜真心臣服,不挑起矛盾,那将是两国百姓之福。另一方面,对朝鲜的主动归附,朱元璋并未宣扬。首先,他要观察李成贵的实际行动,更重要的是,按儒家传统,李成桂的行为属于篡位,如果大肆表彰,等于鼓励造反,朱元璋可不愿意。所以,李成贵虽然确立了朝鲜是明朝藩属国的地位,但双方总体上不冷不热。朱元璋还经常找岔子批评李成桂,目的就是提醒朝鲜不要背离明朝。
两国的关系真正热络起来,还要等到下一代。1398年,李成桂退位,次子李方国继位。两年后,他被自己的弟弟、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推翻。李芳远登基后,将都城迁往汉城,即今天的首尔。作为篡位者,李芳远迫切希望获得明朝承认,以增加合法性。这时候,运气来了。原来李芳远谋夺朝鲜王位之际,明朝内部也出现了围绕最高权力的残酷争夺。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攻陷南京,废黜建文帝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李芳远年轻时以朝鲜使臣的身份出使明朝,结识了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建文帝要求朝鲜出兵,李芳远按兵不动。明成祖登基后,他又第一个派使者前来道贺。凡此种种,都博得了明成祖的好感,加上两人同为篡位者,不免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好感。所以,明成祖对朝鲜的态度要比朱元璋亲近得多。他正式册封李方圆为朝鲜国王,还赏赐了大量金印、冠冕、玉佩等。李芳远每年都会派出四五波使臣去明朝朝贡,表现的心悦诚服。当然,李氏朝鲜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明朝一般不干涉其内部事务,甚至对一些明显僭越的举动也能容忍。这在庙号问题上体现的最为典型。按照儒家礼制,只有皇帝驾崩才有庙号。朝鲜国王的地位只相当于明朝的一个藩王,这个级别的应该是封号只能称作某某王。但朝鲜并没有严格遵循礼制。李成桂病逝后获封庙号太祖,李芳远的庙号为太宗,这成了惯例。据统计,朝鲜王朝27位君主中,25位有庙号。明朝君臣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你表示臣服,按时朝贡,我就当不知道。其实反过来想一想,庙号是儒家文化圈特有的产物。所以历代朝鲜国王对庙号的执念,恰恰反映出李氏朝鲜深受儒家文化熏陶。
第二部分,移风易俗,朝鲜的儒教化。我就来讲一讲儒家文化是如何渗透到朝鲜王朝方方面面的。因为地理相近,朝鲜半岛一直同东亚大陆保持着紧密联系。公元七世纪,朝鲜人发明了吏读,官吏的吏,读书的读。这套办法要么借汉字的发音来记录朝鲜语词汇,要么直接用汉语词汇表一用在官吏间的文书往来。半岛贵族的生活因此和汉字和儒家典籍产生了莫大的联系。高丽王朝时期,朝廷还效仿中国建立了科举制度,最终半岛涌现出了郑梦周这样的大儒。郑梦周出生于朝鲜东南部,24岁中举踏上仕途。他熟读儒家典籍,是将程朱理学引入朝鲜半岛的关键人物。为人处事方面,郑梦周也时时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父亲是事实,他辞官返乡守孝三年,才回朝廷任职。明朝建立后,郑梦周属于清明派,一度支持李成贵清君侧。可当他得知李成桂试图篡位,又本着儒家的忠君思想坚决反对,结果惨遭杀害。耐人寻味的是,李氏朝鲜消灭了郑梦周的肉体,却没否定他的思想。太宗李芳远登基后,给郑梦周追封了一大堆头衔,并入祀孔庙。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郑梦周的忠君思想正是李氏大力提倡的。这个道理,同清朝统治者处死抗清名将史可法,又大肆褒扬其忠君爱国的品格如出一辙。事实上,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正是李氏朝鲜认同和推广儒家学说的主要动机。这在太宗之子世宗李陶继位后达到了高峰。世宗在位32年,为推广儒学实行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大都通过一个专门机构集贤殿制定和实施的。所谓集贤殿取召集贤士之意。世宗特地从三品以下的年轻文臣中挑选20人分为集贤殿儒士。儒士们钻研程朱理学和明朝制度,并以蓝本针对朝鲜王朝的现状提出整改建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完善礼法,打击佛教。太祖李成桂当政时,朝鲜曾颁布经济六点作为法律制度。但经济六点多有疏漏,因此世宗令集贤殿儒士依据大明律集儒家学说予以充实。这使儒家伦理在法制层面得到落实。在世宗的主持下,集贤殿儒士又规范礼仪,将君臣关系纳入到儒家礼法制度下,从而强化了君主权利。世宗还通过法律手段对高丽王朝时期的国教佛教进行打击。朝鲜佛教原有12个宗派,被缩减为两个。寺庙的土地和奴仆收归国有。首都汉城禁止念诵佛经。此举有效抑制了佛教对朝鲜社会的影响力,此消彼长,儒家学说上升为统治者力挺的主流意识形态。
朝鲜士大夫原本就受儒学浸染,不少人拥有深厚的儒学素养,所以这种转变他们很快就能适应。可如何让普通人也接受儒家学说?这就要讲到第二个方面,刊印典籍,创制谚文,向民众宣教了。1432年,集贤殿儒士进献了三纲行实图。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典型的儒家伦理。集贤殿儒士以此为标准,从流传于中国和朝鲜民间的诸多人物中精选出孝子、忠臣、烈女等总计110人,把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并配上文字解说,刊印成书。这种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当然是以普通人为宣传对象的。可问题来了,汉语的语序、发音和朝鲜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举个例子,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谓宾,朝鲜语则是主宾谓。要掌握汉语,必须投入大量精力,这只有贵族才能做到。换言之,用汉字刊印三纲行实图,民众根本看不懂。怎么办?世宗召集集贤殿儒士创制新文字。
1443年,朝鲜王朝公布了28个谚文字符谚语的谚谚文数表音文字,可以方便地标记汉文典籍其语法结构。又符合朝鲜口语,民众容易掌握。果然,用谚文刊印的三纲行实图很快流传开,有力地推动了民间的儒教化,而谚文也成为现代韩文的前身。与此同时,世宗下令采用活字印刷术,便于大量刊印书籍。这是活字印刷在朝鲜大规模普及的开始。《四书五经》、《左传》、《列女传》、《资治通鉴》等儒家典籍,就是靠着活字印刷进入了朝鲜的千家万户。统治者花那么大力气推行儒教,效果如何?应该说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举个例子,朝鲜半岛曾流行男归女家的婚俗及成年男子结婚后居住在丈人家所生子女。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程朱理学盛行后,男归女家变成女归男家及女性住到夫家侍奉公婆,这导致婆媳矛盾越来越普遍。到朝鲜王朝中后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处理这类问题。
今天韩国有很多描述婆媳关系的谚语,就出自朝鲜王朝,像红豆粥留给亲女儿,豆芽汤留给儿媳妇儿,意思是儿媳妇毕竟是外人,不要把好东西都给他。婆媳关系也是韩剧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当然,按照法律,朝鲜女性是有继承权的,只不过能继承的份额随着儒教化的加深而减少。不少女性还是家庭财产的掌管者,有库房钥匙之称。所以,跟明朝比起来,朝鲜女性的社会地位略高,不至于彻底沦为男性的依附品。不过,在某些方面,李氏朝鲜对程朱理学的落实比明朝还起劲儿,最典型的当属两班士大夫对嫡子继承制的执念。什么叫两班?它源自高丽时代。当时高丽国王开朝会,把站在东侧的文官称作文班,站在西侧的武官称作武班,合称两班,代指在朝官员。本来你只要考中科举即可名列两班,普通人尚有出头机会。可李氏朝鲜规定只有两班子弟才有资格应试,而且只有正妻生的儿子及嫡子才能继承两班的身份,庶子就算中举也只能当基层管理或从事翻译、医生等工作。至于平民子弟,老老实实种地缴税服徭役,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做梦!平民以下还有贱民,他们世代做奴婢、屠夫、杂耍、艺人,没有翻身希望。这导致了一个后果,社会流动性降低,阶层固化,贱民永远是贱民,两班士大夫则可以将地位和权势锁定在家族中,世代相传。寒门出贵子,绝无可能。而坐拥庞大资源的两班士大夫又会反过来制约君权,朝鲜国王的权利同明清皇帝是没法比的。对此,国王是不甘心的,所以历代朝鲜国王都致力于扩大君权,方法是依靠外戚和宦官,削弱两班权势。
或挑起两班内斗,对其进行分化。这其实是封建君主的惯用伎俩,它有利于君主集中全力,可副作用同样明显,那就是朋党林立,党争不断。到朝鲜王朝中期,朝局已经是乌烟瘴气。比如,从世祖到承宗的40年间,功臣派和士林派斗得不可开交。宣祖李延在位期间,士林派分裂为东人党和西人党,双方水火不容,在倭寇进犯、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仍然互相拆台,置大局于不顾。那么,朝鲜王朝的命运又将如何?
这是第三部分抉择时刻,从壬辰倭乱到归附清朝将要讨论的问题。朝鲜王朝陷入党争之际。与它一衣带水的日本已进入战国时代后期。1590年,丰臣秀吉已基本统一了日本,他随即将目光投向北边。丰臣秀吉的计划是攻占朝鲜,以此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于是他开始筹备工作。朝鲜侦察到对岸有异常情况,可日本究竟会不会打过来?西人党说会,东人党说不会,各执一词。其实双方都没把这事儿放心上,只是拿他当压制对手的政治工具,所以吵了半天,既不做防备,也没有通知明朝。1592年农历4月13日,日军在朝鲜东南部港口釜山登陆,战争打响了。由于这一年是壬辰年,日本人又被称为倭寇,因此史称壬辰倭乱。
毫无防备的朝鲜军队节节败退,仗打了十几天,日军已逼近汉城。宣祖李岩慌忙出逃,汉城沦陷,古都平壤不久也陷落了。无奈,宣祖请求到明朝避难,这相当于承认国家灭亡了。万历皇帝驳回了请求,随即下令明军入朝。八月中旬,20多万明军奔赴朝鲜,战局改观。明军接连取得平壤、开城大捷,重挫日军锐气。一个月后,明军收复汉城,可战争还是绵延了七年之久。怎么回事?首先是明朝态度摇摆。明朝君臣明白,朝鲜是不能丢的,否则作为宗主国,大明的脸面往哪搁?可打仗要花钱儿,万历年间财政吃紧,长期打下去,国库内点银子够吗?另一方面,明朝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党争,无论哪一派得势,是主和也好,主战也罢,对手必定唱反调。以至于朝野上下迟迟达不成共识,反映到战场上,自然是打了谈,谈了打,循环往复。谈到党争,朝鲜更严重,对战局的负面影响也更大。当时朝鲜的陆军不行,水军还有战斗力。壬辰倭乱初期,要不是水军拼死抵抗,朝鲜几乎束手就擒。但水军的两大将领袁军和李舜臣都卷入了党争,其中西人党支持袁军,东人党支持李舜臣。党争之下,两人的关系日益恶化。1597年,东人党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直接导致宣组将李舜臣免职。袁军总揽水军指挥权。不料在当年,朝鲜水军惨败,袁军战死,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宣祖不得不重新启用李舜臣。后者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水军,力挽狂澜。即便如此,西人党也没停止对他的攻击。明朝态度犹豫,朝鲜党争不断,战争于是拖了又拖,一直到1598年9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全线撤离,壬辰倭乱终于结束。
那么,这场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可以从朝鲜和明朝两个角度来看。对朝鲜来说,如果没有明朝相助,亡国几乎不可避免。朝鲜君臣感激涕零,认为明朝对自己有再造之恩,这进一步加固了朝鲜同明朝的关系。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更是成为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也给朝鲜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火器的巨大威力,让朝鲜君臣倍感震撼。于是,朝鲜大力发展火器,还想方设法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引入西洋火器,组建火枪队。到后来,朝鲜军队运用火器的水平反超明军。再来看壬辰倭乱对明朝的影响,正面影响当然是捍卫了明朝与朝鲜的宗藩体制,同时,丰臣秀吉死后,日本放弃对外扩张路线,朝日关系也得以重建,这维护了东亚大陆的国际秩序。可战争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视。长达七年的战争消耗了明朝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至于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大幅度削弱,这给后金在辽东的崛起创造了空间。
进入17世纪,明朝越来越难以压制后金。1619年,明军主力在萨尔浒之战后被后金军全歼,自此失去战略主导权,只能被动挨打。随着后金的优势日益明显,东亚格局开始巨变,这意味着李氏朝鲜又将面临一个抉择时刻。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并将国号改为大清。皇太极决心推翻明朝,而这要先征服朝鲜,已解除后顾之忧。皇太极先来软的要求朝鲜臣服,遭到拒绝。于是这一年底,清军纵马南下直扑汉城。朝鲜军队连战连败。朝鲜国王仁祖李宗率百官仓皇出逃,躲进了汉城东南方的一座山城,也就是南汉山城里。清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仁祖的态度很坚决,绝不背叛明朝。农历12月24日,恰逢崇祯皇帝生日,仁祖带文武百官朝着北京的方向遥拜,以表忠心。可忠心需要实力支撑,而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八旗铁骑的对手。一次朝鲜军队出城迎敌,战死近200人,清兵阵亡多少人?只有两人!
此后朝鲜军队固守山城,再也不敢出击。可困守孤城也不是办法。季节已是隆冬,南汉山城里粮食断绝,人马不断地冻死饿死。实在守不下去了。无奈之下,仁祖只能答应皇太极开出的条件,停用明朝年号,改用清朝年号。送王室子弟入侵,作为人质,逢年过节派使臣前往沈阳祝贺。清军攻打明朝,朝鲜要出兵援助等等。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换上象征臣子身份的蓝衣出城,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大礼。这标志着朝鲜和明朝的宗藩关系终结,清朝成为朝鲜的宗主国。从此,朝鲜君臣陷入一种屈从清朝却心向明朝的微妙心态之中。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按时向清朝进贡,并与满清权贵通婚,朝鲜火枪手还多次助力清军击败明军。另一方面。朝鲜君臣仍然感念明朝。这份感情有多深?英祖李昑在位时,得到一条消息,说当年清军围城之际,崇祯皇帝下令救援,可惜朝鲜投降得太快,只得作罢。这件陈年往事让英祖长吁短叹,彻夜难眠。而此时距明朝灭亡已有100多年,朝鲜君臣对明朝的感情可见一斑。但现实毕竟摆在那儿,朝鲜君臣在怀念明朝,也只敢私下说说,转过身还得老老实实向清朝表忠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与清朝的关系也在悄然改变,两国关系走向新阶段。
我的解读也将进入第四部分,走向衰亡,近代朝鲜的悲剧命运。朝鲜对清朝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鄙夷到认同的转变过程。刚开始,朝鲜君臣是从儒家华夷之辨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明清鼎革的。他们认为,明朝代表华夏正统,满清则为夷狄,清朝取代明朝,意味着华夏沦为蛮夷之地。此后,华夏正统就转到朝鲜,于是朝鲜自称小中华,俨然以儒家文化的传承者自居,对满清统治者口头臣服,内心则满是不屑。举个例子,朝鲜派往明朝的使臣叫朝天使,天是天朝上国,有崇敬之意。归附清朝后,朝天使改名燕行使。燕是北京旧称,燕行使是去北京的使节,不带感情色彩。君臣对明朝和清朝的不同态度,通过这个细节流露出来。燕行使也经常在写给朝鲜国王的汇报信件中对清朝的礼仪制度、社会风气大家批评,总之就是蛮夷作风,咱瞧不上。
转折点出现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之后。战乱初起,朝鲜群臣大为兴奋,判断清朝将会崩溃。可最终,康熙帝平定叛乱,清朝站稳了脚跟。这促使朝鲜君臣思考,清朝可能真的顺应了天命,否则怎能挺过这么一场浩劫?康熙帝的对朝政策更是起到了拉拢人心的效果。康熙帝屡次削减朝鲜供品的数量,以减轻其负担,还在朝鲜需要时伸出援手。1697年,朝鲜闹饥荒。康熙帝运来3万担粮食,其中2万但平价出售,1万但无偿赠送。此举令朝鲜君臣万分感激,对清朝统治者的观感大为改善。体现在燕行使的记录中,就是对康熙帝大加赞扬,认为他宽仁睿智,是符合儒家标准的一代明君。朝鲜君臣对明朝的怀念,康熙帝也很清楚,可他不仅不责怪,还表彰朝鲜是礼仪之邦,对儒家原则的坚守堪称表率。这让朝鲜君臣感到,康熙帝不愧为大国君王,有包容天下的胸怀。至康熙帝当政后期,朝鲜君臣已从内心认同了清朝。两班士大夫中的新生代,因为没有历史包袱,更是心悦诚服。朝鲜对清朝的恭顺姿态。使其在清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享有一个和平、安全的外部环境,这在经济上也有好处。
作为藩属国,朝鲜纳入了清朝的朝贡贸易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朝鲜定期向清朝进贡土特产,清朝则赏赐物品和白银。通常来说,赏赐的价值会远远超过贡品价值,这是宗主国给予藩属国的特殊待遇。于是,朝鲜使团向清朝进贡人参、海带、水獭皮、高丽纸,以换取更为丰厚的回报。随后,朝鲜使团会在北京采购精美瓷器、华贵绸缎、珍珠翡翠等运回朝鲜,供达官显贵挥霍。这助长了上流阶层的奢靡之风。问题在于,朝贡贸易是有限额的,达到一定规模,官方渠道就关闭了,这显然无法满足朝鲜君臣日益强烈的欲望,走私贸易由此盛行。朝鲜也加入到清朝主导的东亚贸易网络,把生意做到了日本、琉球、缅甸、越南、泰国等地。高丽参就在日本颇受欢迎。朝鲜商人从中赚取大把白银,再到清朝买奢侈品。在此过程中,白银逐渐成为东亚贸易网中的硬通货。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工商业。
至18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工商业已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汉城、开城、平壤等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富商群体。例如,开城富商基本垄断了对日贸易,汉城富商则将汉城内外的商品流通渠道握在手中。需要说明的是,李氏朝鲜时代的富商跟市场经济下的商人可不一样。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他们同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富商要么获得了朝鲜王室特许经营某类商品,要么同两班士大夫沾亲带故,利用其人脉做生意。相应的,他们会不断的向王室和两班输送利益,当做回馈。所以,在李氏朝鲜当富商是有门槛的,普通人和贱民阶层基本没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朝鲜富商时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富商与权贵的利益高度捆绑,他们不可能像欧洲商人那样产生独立意识,反过来去制约权力。这就决定了朝鲜工商业再怎么繁荣,也不可能突破传统分离。
葡萄牙、西班牙向全球殖民,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朝鲜依然是一个以农立国、保守落后的国家。西方人称之为隐士之国,认为它封闭而神秘。可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使朝鲜已经很难维持原状了。19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紧闭的国门,也给朝鲜敲响警钟。实际上,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消息,朝鲜君臣早就知道,可他们的反应是严防死守,绝不允许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朝鲜。1866年,朝鲜处死法国传教士,并禁止天主教传播,法国反应强烈。当年秋天,七艘法国军舰载着600余名士兵赴朝鲜报仇。法军一度占据优势,但不慎遭朝军伏击,加上气候转冷,黯然撤离。1871年五艘美国军舰靠近朝鲜半岛要求通商,遭到拒绝,美军遂与朝军激战,接连获胜。可朝鲜君臣态度强硬,美国考虑到没做好打大仗的准备,也撤走了。这两次胜利让朝鲜君臣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御敌于国门之外,继续闭关锁国。可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跟朝鲜不同,日本向列强打开了大门,并积极学习西方,国力不断增强,日本人的野心随之膨胀。一时间,征韩论甚嚣尘上。韩原指古代朝鲜的三个部落马韩、弁韩、辰韩,合称三韩。
后人就用韩指代朝鲜,那么征韩论就是征服朝鲜的意思。这其实是日本人一直有的念头。公元7世纪和16世纪,日本都曾入侵朝鲜,只是被中国援军击败,但日本人并未死心。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再度高涨,明治功臣如西乡隆盛、伊藤博文都积极鼓吹。日本人对朝鲜知根知底,而且长期谋划,其认真程度和投入的精力远非法国、美国这些打秋风的西方国家所能比拟。征服朝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公正地说,日本的野心朝鲜方面是知道的,可始终不能全力应对原来李氏朝鲜的老毛病,权力斗争又发作了。当时的朝鲜国王,为高宗李熙,他12岁登基,实权在大院君李适应手里。大院君是国王生父的封号,所以说李适应是高宗的亲生父亲。按道理,两人的关系极其亲密,可父子之情抵不过获得权力的渴望。高宗年岁渐长,对父亲总揽大权的做法心怀不满,双方冲突愈演愈烈。高宗得到其正妃闵妃的支持,闵氏家族成员纷纷以外戚身份跻身朝堂,并联络各方势力对抗力,使朝鲜政局变得错综复杂。
日本利用了朝鲜君臣忙于宫斗、无暇他顾的时机,逼迫朝鲜签订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并赋予日本人治外法权。这是殖民地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驻军,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受高宗之邀,清军入朝平乱,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事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条约,获得驻军权。第三步是把清朝这个宗主国彻底排除出去。1894年7月,日军突袭汉城,猛攻清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清朝惨败,割地赔款,并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权。至此,日本成为朝鲜事实上的保护国。朝鲜也想反抗。在闵妃主导下,朝鲜在军事、税收、司法等领域展开改革,试图自强。闵妃还同沙俄联络,想借助沙俄的力量抗衡日本,这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895年夏天,日本浪人冲入王宫杀死闵妃,改革夭折。两年后,高宗希望改变国家的地位,在名义上与中日两国平起平坐。于是他宣布即皇帝位,改朝鲜王国为大韩帝国,并追封闵妃为明成皇后。他想以此提振人心,抵御日本蚕食。此举注定毫无效果,因为日本可不会被帝国的名头给吓退。1905年,日本赢得日俄战争,将沙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国力孱弱又缺乏外援的大韩帝国已难逃被吞并的命运了。1910年,日本宣布日韩合并,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自此,朝鲜人民陷入了长达35年的屈辱岁月。从1392年建立到1910年灭亡,朝鲜王朝历经518年。作为偏居东亚一隅的小国,朝鲜君臣表现出了极高的生存智慧。他们先一副明朝,后一副清朝,从而确保外部安全,度过了相对和平的数百年时光。只是进入20世纪,东亚格局发生剧烈变动,已远远不是朝鲜君臣所能掌控的,这也就注定了他黯然覆灭的命运。
至此,《海东500年》朝鲜王朝兴衰史这本书就解读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奇闻博学君感谢漓江出版社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首次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欢迎转发,点个 “ 赞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