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毕设在这里:①最佳提名毕设奖·暨2022征集启动 #YoungBattle毕设奖#
关于YoungBattle毕设奖
让好毕设人人皆知!
-
YoungBattle毕设奖期望通过链接艺术与设计院校、行业、产业各界专业人士,以推进艺术与设计教育、设计专业、社会产业之间的转化发展为核心,以毕设作品评选和点评为契机,从市场需求、专业高度、高校教学角度,发现、褒奖、鼓励并推广艺术与设计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共同探索如何培养更多未来优秀艺术与设计毕业生,为艺术与设计毕业生打造一个集:展示、评价、传播、交流、学习、就业以及产学研转化为一体的专业毕设服务平台。
YoungBattle毕设奖
2022
征集启动
第四届全球华人
大学生
艺术与设计
毕设作品大赛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征集
完整版推文稍后发布!
征集截止:
# 2022.08.31 #
-征集对象-
全球华人艺术、设计专业2022年应届毕业生:
-征集内容-
*2022年度艺术、设计专业毕设作品均可参与,形式及主题不限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
征集类别:
视觉传达、数字媒体、时尚潮玩、动画、产品、家具、摄影、室内、建筑、绘画、雕塑、综合艺术等!
超级评审团组成:
延续大赛特色,组委会特别推荐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毕业生和国内外优秀新锐设计师/艺术家加盟“新声评审”,共同构成YoungBattle毕设奖超级评审团
国际评审:
-奖项设置-
新声人气毕设奖
-参赛规则-
作品规格:
-电子文件要求:
-JPG(RGB)8~16张,每张大小1.5M左右即可
-GIF动图(3~5个,动画 / 视频专业除外)
每张不大于4.5M
(并提供上传腾讯视频的链接)
YoungBattle毕设奖·管理员·二维码
投稿前请加管理员微信
投稿方式:发送附件到以下邮箱
详情点击链接
👈
-
详情点击链接
👈
详情点击链接
👈
-
详情点击链接
👈
详情点击链接
👈
-
详情点击链接
👈
-
详情点击链接 2021 年度毕设奖TOP100 ① 2021 年度毕设奖TOP100 ②2021 年度毕设奖TOP100 ③
185件入围奖已发布订阅号
最佳提名毕设奖、最佳商业价值奖、最佳毕设奖
获奖作品持续公布,敬请期待!
YoungBattle毕设奖
2021年度
最佳提名毕设奖
陈 沛涛
作品:字面意思TypeFace
导师:毕学锋
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类别:数字媒体
向左滑动看更多
《金刚经》中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揭示了“本体、客体、时间、空间”,而“四相”之根即为“我相”。面对着愈加复杂的世界,我们更加执着于外部环境定义自我的看法,而没有从“本体”出发去执掌自我,如何从“我执”到“执我”,是我们成长中需要持续思考的自我式发问。
作品Typeface是一场视觉上的时间游戏,Type与Face构成了这场游戏的主角,游离在实时动态+交互的平行时空概念之中。通过面对镜头下的我相,任由你去掌控字面的时空变化,而落入时空的字面,到底有多少可能性,都由你我来定义。这场视觉时间游戏从未间断,而作品更是一种“现在进行式的共创”状态,需要观众介入作品最终完成体验交互。自展出之始,就在后台存储一张张命名为Typeface.jpg的序列帧,而Type和Face随着不同的“我相”层与其输入不同的信息层,实时动态呈现成倍数增长的双重变量,使得最终作品形成庞大数量的逐帧Typeface数据库,呈现视觉时空之下字面亦众生、千人亦千面的字面交互实验场。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选题源自《金刚经》中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揭示了“本体、客体、时间、空间”,而“四相”之根即为“我相”。面对着愈加复杂的世界,我们更加执着于外部环境定义自我的看法,而没有从“本体”出发去执掌自我,如何从“我执”到“执我”,是我们成长中需要持续思考的自我式发问。而导师毕学锋教授我的创作过程中也多次提到,基于目前学科都在聊跨界,但是有些作品因为跨界逐步脱离了本身专业学科的表达,无论跨界与否,需要明确自己的专业输出,基于本身专业领域而言,然后再谈跨界,以时代性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专业方向,“跨界”不等于“无界”这一观点也时刻鞭策着我,所以毕设从最初选题思考上从一开始就想着能够立足在基于平面设计学科基础,融合新媒体互动技术来做体验式的表达与呈现,这一原则也贯穿到《字面意思TypeFace》的最终落地。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创作过程中技术攻克和编写代码出来的互动体验能否与视觉概念传达、专业美感传递有效性是最大的瓶颈,因为作品的人脸互动交互部分涉及代码编程,通过编程语言将字体与人脸串联,最终形成动态海报交互。平面设计的专业美感与信息传达在和编程互动之间有着学科技术上的隔阂壁垒,过程中导师着重关注交互编程需要辅助视觉传达在视觉层面的实验性表达上,而不是反客为主。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各位答辩委员教授们绝大数人皆给予作品较高的评价,基于视觉传达学科以交互实验性的手段来传递作品理念,并让观众参与海报互动作品,最终形成作者与观众设计共创的手段获得一致好评。而这一点也是最打动我自己,作品有着“本体”“客体”“时间”“空间”的四大核心理念,“本体”“客体”对应着创作者(我)、观众,“时间”呼应作品的动态属性,“空间”也即作品搬到线下展出,并观众参与互动,通过算法编程记录着每一位观众参与互动之后的视觉画面,因为有了算法介入和实时捕捉,每一帧画面都独一无二,最终形成庞大视觉海报数据库,“千人千面”也由此而生,而作品也形成一种一直是“未完成”的状态,期待着更多的人来参与。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跳脱舒适圈,保持好奇心去实验与探索新手段终将给学科发展和个人专业上的提升带来意义。
凌 江豪
作品:生育工厂
导师:吴勇
院校:汕头大学
类别:数字媒体
作品围绕着商业代孕带来的种种怪象进行创作,并尝试站在客观的角度将商业代孕的金钱、法律、人权和健康问题以动态海报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符号性元素隐喻商业代孕美好表象下颇受争议的阴暗现象。作品寄希令更多的人了解商业代孕背后的乱象,借以反思该现象给社会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在选题的时候我给老师看了五个方向,虽然最后改了选题,但是主旨都是围绕着公益项目来选择,至于最后选了商业代孕这个选题也是因为当时的明星弃养代孕孩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恰巧自己也刚看了关于商业代孕的纪录片,于是就想用自己方式来呈现商业代孕的表象与内核。
Q:毕设过程中是否有改变选题?是否和导师有发生意⻅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A:在确定完选题后,刚开始的打算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做最终呈现,在画完分镜和做出一分多钟的动画demo之后,给了几个老师看过之后都觉得表现形式过于传统,于是就转头往三维动态海报的方向前进了。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在大赛上获奖需要作品既能反映一些时代的特点也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我自认为我的作品已经初步接近了这个标准。
梁 冬玥
作品:兔儿耶!
导师:黄梦新
院校:西安美术学院
类别:时尚潮玩
“兔儿爷”是我国北京地区中秋佳节应节令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如今最具代表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人期望结合“盲盒”这一新兴的、大众的潮流文化,对“兔儿爷”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进行传承与创新,结合自身的陶瓷艺术专业,融入自己对“兔儿爷”文化和陶瓷文化的思考与再设计,使其观照我国的当代民族文化和艺术视野,重新找回属于它的精彩。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选题的时候,出于对民间艺术的喜爱,我一开始想从布艺十二生肖入手,但是因为推进过程并不顺利,遂放弃了这个想法,改由从十二生肖相关的民间工艺品展开思考,“兔儿爷”便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可爱而又带有浓厚民间艺术风情的形象,我便由此展开了对“兔儿爷”的思考归纳与二次创作。导师给出的建议主要围绕兔儿爷形象上的二次创作。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遇到过,对传统工艺品形象的二次创作并非易事,既要突破传统又不能与传统割席,作为毕业创作也不能设计得过于商业,然而兔儿爷本身的形象在工艺品与商品之间就是一线之隔,其中的再创作更是很难把控。关于如何兼顾传统与当代这点也非常困难,一不留神就会使设计浮于表面。导师给出比较关键的建议就是让兔儿爷的形象回归本土,也就是北京,结合风土人情进行创作,这个建议把我从瓶颈中拯救了出来。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二次创作有了一个入门体验吧,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多的信心与想法。还有就是对本专业(陶艺)的工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毕竟在景德镇待了几个月,也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多的喜爱。
卜 天元
作品:山石
导师:张翀
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类别:时尚潮玩
从古至今,太湖石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珍藏,流传下来无数描写太湖石的诗词画卷,与此同时欣赏者为其赋予人的灵魂与情感使其成为一个承载人文审美的艺术角色。
古时,人将情感赋予太湖石,我利用这以特点,以太湖石为载体从而直观的表达情感;玻璃材料可以充分展现出色彩与光影,其晶莹剔透的质感与千奇百怪的太湖石的结和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颜色的选取上,以暖色调的红、琥珀色为主令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温暖与温柔的情感。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我对当代首饰一直饱有热情,越来越多新材料的出现为首饰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也带给人不同的惊喜。当代首饰更像是一种可佩戴的装置或者说可佩戴的雕塑,毕设作为本科学习研究的句号,我想试图更好的进行自我表达,便选取自己热爱的题材“艺术首饰”与“综合材料”。在主题的选择上,一开始我很迷茫,习惯了做选择题,遇到这种开放式的创作题往往会手足无措,在和导师沟通后,导师建议我回归根本,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热爱的生活中细微之处进行创作。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困惑和瓶颈有很多,材料的选取、技术难题等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玻璃无法进行调色,而暖色的玻璃原材料又很少,达不到去哦想要的要求,在跟老师的沟通过程中,老师根据其经验帮我想到的解决方法——根据烧制玻璃可流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玻璃料的摆放位置,使其不同颜色最终产生混合,最终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一定程度上,我进行了自我的深度剖析,也进行了自我设计语言的探索,从设计观念到制作,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高 珠艺
作品:水中花园 The Chemical Garden
导师:单浩
院校:华东理工大学
类别:综合艺术
水中花园是一项化学实验,在金属盐与硅酸钠的作用下生成类植物形态的无机沉淀物。该项目意图放大水中花园实验的美学价值,为受众构建一个无机与有机相结合的新型景观形式,尝试探索当下时代景观的边界,试图用视觉使受众对该实验的未来可能性进行思考,引发受众对未来科学的想象与猜测——水中花园是否是生命的孵化场?生命的起源是否可能来源于无机物?
设计分为书籍、影像、装置三大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将书籍、影像、装置分别置于过去、当下与未来进行探索。书籍共有三册:《对话历史》、《通往花园的指南》及《永远不会发生的事》,企图涵盖该实验的历史发展、实验操作过程和未来可能性。装置分为两部分为无机生态景观装置及以3d打印为手段的仿沉淀物形态装置。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在最初的选题阶段,我把目光基本聚焦在一直⽐较感兴趣的社会⼈文领域,但始终找不到有说服⼒的观点和相对合适的视⻆,当时单浩⽼师建议我可以尝试⼀些跨学科相关的设计。「⽔中花园」是偶然间在⼉童科教⽂章里看到的实验,它奇异的⽣长结构和类植物的形态,引起了我巨大的兴趣。在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献和论文后,这个长达三百年历史的化学实验的未来可能性——“⽔中花园是否可能为生命的孵化场?”“生命的起源是否可能来源于无机物?”,更让我感到兴奋。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我试图在不失去客观性的情况下将自己⼀点点注入到「水中花园」,这并不容易,因为我常会迷失在自己的想法里,导师也一直帮助我拉回更直⽩的语境中。它是⼀个需要不断尝试去找到直觉和意图之间平衡的过程。通常这个时候我都会选择去做⼀些别的毫不相关的事,从生活中的其他⻆度寻找灵感。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次对于化学知识的集中学习。沉寂了半个世纪后的「⽔中花园」实验被NASA于2018带去太空观察,毕设的过程就好像是带着这些化学品去太空的过程,一切未知,但所有⾏动都基于「⽔中花园」。
闫 丹婷
作品:Ashenlight 灰光
导师:滕菲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类别:时尚潮玩
向左滑动看更多
灰光是指在金星的夜晚一侧发出的微弱可见光线的一种天文现象 它被认为与从地球上看见月球的地球反照非常相似 但没有很容易辨别的亮度 它在1643年1月9日首度被天文学家Riccioli发现 之后也经常在不同天文学家的研究中被提到。
《灰光 A hen Ligh 》系列以 光 为线索展开创作 金属表面被处理成粗粝不平、光滑明亮和起伏飘逸的不同状态 试图为佩戴者折射出角度不同的耀眼光芒。《灰光 A hen Ligh 》系列也将与 The Alb m 时装一同探讨 c berp nk虚拟语境下的未来皇室女性的感官潮流。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研究生毕业作品《AshenLight灰光》。研究生期间,我一直想突破自己,做佩戴性更强的作品,而不是只能放在展柜里的艺术品,我希望它们能够被人佩戴,能够和更多的人产生共鸣。在筹划毕业设计的时候,我最初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的作品是可佩带的。
赶巧,我的一位服装设计师朋友,当时在安特卫普准备自己的服装设计,邀请我和他合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设计服装,我设计首饰,一拍即合,有了我的毕业设计作品《AshenLight灰光》。
然而对于当时我所在的美院的学习氛围来说,如果我2018年的《低俗小说》是非常美院风格的作品,那么《AshenLight灰光》并不算院里“主流”的创作方向,在准备毕业作品答辩期间,我也是非常焦虑头疼,生怕评审老师们不能认可,不过好在,虽然老师们说过一些犀利的评语,但他们也包容了我这次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存在。特别是本专业的老师们,一直很支持我和我的作品,给了我很多鼓励,非常感谢他们。
在准备《AshenLight灰光》期间,我开通了自己的某平台社交账号,集中分享自己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迷茫焦虑也好,小确幸也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收获了一些喜欢我作品的网友,和一些媒体造型老师们的关注。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最打动自己的是,过去的作品都更像陈列在艺术廊的微型雕塑,而此次作品是可以被佩戴使用的,也因此收获了很多明星造型师媒体老师和摄影师们的喜爱,让这套作品以很多不一样的形式不断地和大家见面,让我觉得它们是不断在被赋予生命力的。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准备《AshenLight灰光》期间,我开通了自己的某书社交账号,集中分享自己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迷茫焦虑也好,小确幸也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收获了一些喜欢我作品的网友,和一些媒体造型老师们的关注。这些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今年夏天毕业之后,我开始了筹备工作,十一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首饰品牌,目前刚刚创立一个月左右,希望今后也可以让大家看到我和品牌的成长。
阎 美悦
作品:百分之零点九千克的重量
导师:费俊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类别:数字媒体
向左滑动看更多
装置作品探索个体生命是如何留下痕迹、被纪念又或是被遗忘的。写字机在纸张上无休止的书写挚爱之人所记录的关于生命的信息。笔将盐与水滞留在纸上留下依稀可见的文字,轻重之间的转换暗喻生命的流逝以及生命存在过的痕迹。书写过程是私密情感中对生命的探索和怀念,试图达成个人情感的和解,纯粹的进行自我宽容与自我对话。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一件送给自己的作品,私密情感的表达, 装置作品探索个体生命是如何留下痕迹、被纪念又或是被遗忘的。写字机在纸张上无休止的书写挚爱之人所记录的关于生命的信息。笔将盐与水滞留在纸上留下依稀可⻅的文字,轻重之间的转换暗喻生命的流逝以及生命存在过的痕迹。书写过程是私密情感中对生命的探索和怀念,试图达成个人情感的和解,纯粹的进行自我宽容与自我对话。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私密情感的处理和表达。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自由的表达自己。
牛 艳寒、吴 婧悦
作品:一个惶恐不安的时刻
导师:王檬檬、邢戈、王风华、王晶、宋伟、李靖康
院校:西安美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一个惶恐不安的时刻》是一件交互装置,机械腿的摆动是仿生人类在放松状态时的腿部的摆动,一个放松的状态怎么样带来“惶恐不安”呢?这时我营造了一个狭窄的“过道”,腿部的摆动在过道中显然是一种“危机”的存在,当人通过这个“过道”时,腿会感应到人来人往,腿部收起从而“避让”观众,这种“危机”在有安全指示牌的情况下并不能消除,观众更多的会对这种互动产生不信任,并且带着这种不信任通过这个安全通道,当通过的瞬间才发现这种不信任是多余的。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往往会出现人与机器的信任危机,这条单人通道上晃动的腿仿佛是一种威胁,即使在人工智能背后的编程者已经将通道通过程序设定成了一条安全通道,面对这样仿佛危险四溢的通道中,参与者往往会惶恐不安,也是侧面反映大数据时代中人们对于自己的利益安全的惶恐和对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Q & A :
Q:毕设过程中是否有改变选题?是否和导师有发生意⻅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A:这件装置其实方案做出来的时间很短,主要是前期大量的方案积累与铺垫,被导师pass了很多方案,这些被pass的方案在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我最后的作品呈现提供了很多灵感来源与思维碰撞,由于方案总是没有通过,其实内心是非常有挫败感的,在这种情境下《一个惶恐不安的时刻》的诞生让我的内心更加的喜悦与意想不到。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收获其实挺多的,第一次做大件装置,第一次实现跨界,第一次合作完成作品,第一次亲自布展,在方案过稿筛选或是制作的过程中并不完全愉快,虽然和搭档中间产生过很多矛盾,但是最后为了作品的完成大家都克服了情绪上的冲突,所以最大的收获就是创作到最后成品呈现的过程吧。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一个惶恐不安的时刻》在观念到作品的呈现上都是经过打磨的,首先是作品的形式选用了交互装置,交互装置的现场体验其实比影像更加有感染力,这种形式也是对跨界艺术的探索,也是一个相比较而言比较新颖的形式,其次是选题贴合生活,侧面的反映出网络与现实的信任危机。
Q:执行毕设过程中,涉及多元和跨领域的综合设计、实验等,你是如何解决并保证品质及整体效果的?
A:我和搭档一直秉持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其实艺术现在已经走向跨界了,很多艺术团队不至于艺术家或者是艺术工作者还有科学家,文学家甚至会有生物学家的参与,例如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团队,在看他的文献展的时候他也秉持着这种观点,有时候艺术可以通过天马行空推进技术的发展,有时候先进的技术也会给艺术提供无数种可能性。
陈 烨茜
作品:Bloom——校园午间小憩椅设计
导师:陈铮
院校:澳门科技大学
类别:综合艺术
在當今校園中,忙碌的課業日常,緊張的考研、考證準備等等,都使得本該“享自由”的大學生活有些疲憊,使得我們經常得不 到好的休息,熬夜、失眠等都是影響我們效率的“兇手”,在忙碌和低效率中反復惡性循環也讓很多事情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校園中,有各種影響休息的因素,如高亮度的燈光,反光等,對 於想要午休或做短暫休息的同學們來說並不舒適,同時趴在桌上 睡的姿勢也是不利於身體、骨骼和器官的。Bloom是為無法回寢室午休的大學生所設計的在校午休椅,同 時改善學生在校午休姿勢不良、效率低、影響因素多等問題;它的創意來源於花朵盛開的過程,從聚攏到綻放時的形態,給予 用戶以一種親切、舒適的感覺,因座椅使用時的形態與花朵盛開 時相似,故取名為“Bloom”。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毕设选题时想做几个方向,一个是关于超市种植类的服务设计,一个是上班族午休问题,还有一个是宠物方向,以及智能家居健身方向,后来与导师经过讨论后觉得做午休方面的问题比较合适,但群体可以换成我们学生本身,便于观察和访谈,了解他们的意图,自己也比较有感受;超市种植类服务设计的话,导师认为题目较大且不好解决,时间的深度上会成为问题,智能家居健身方向是由于时间不足和技术上不能够支持,宠物方向的话则是由于作为毕设的深度较浅,而且也没有一个具体类别的想法,就舍弃了。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答辩时其他导师们认为我的作品比较能抓住目前的痛点,改善问题。最能打动自己的是我的作品也是我读书一直以来想解决的问题,能够真诚地去探索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产出结果,是十分幸运的!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做事要放平心态,越急躁越不能想明白问题(主要是从选题过程体会到的)。
李 海润
作品:现代祈福指南
导师:Karl Engebretson
院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类别:综合艺术
运气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到人的生老病死,小到人们购置生活用品,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各种运气文化的条条框框,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逐渐增长,我以为运气文化会随着我的父辈们逐渐老去。然而,我却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年轻人早已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新形式的祈福狂欢。相较于老一辈中国人,年轻人们对待运气文化的态度更加的自由和娱乐化。年轻人们乐于去尝试或者创造新颖但又能自洽的祈福方式。一条在水中游的锦鲤,一个幸运的人,一个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又或者一尊自己创造的神像,都可以成为他们崇拜和祈福的对象。在这个项目里,我试图去探讨运气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形式,并创造出一套适合现代人的祈福套装。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对于社会现象的讨论总是我作品中绕不开的主题。而我毕设作品便是对于现代中国年轻人对于祈福文化的态度的讨论。在这项目中,我试图去创造一个适合现代中国年轻人的新式祈福流程。我对于这个项目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一个建筑系学者,徐腾,在2017年的“一席”上的一个演讲,“热闹观察家”。他讲述了一个坐落在河北省的奶奶庙。粗制滥造但又饱含人民智慧的陈设充斥着整个庙宇。这篇演讲激发了对于中国人祈福观念的兴趣。整个项目的视觉方向也很大程度上收到了这个寺庙形象的影响。我在毕设作品中一直在尝试模仿寺庙中那种粗糙但又巧妙地感觉。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我觉得项目中最能打动自己的还是真正能去深入了解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这种体验。很多情况下进行一个项目很少会对于项目主题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状做出这么细致的调研和探讨。所以整个项目进行下来真的感觉很淋漓尽致。
Q:在你看完往届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作品及2021选登的作品时,你觉得你的毕设还有遗憾的部分吗?如还有机会继续完善,你会怎么做?
A:各位同学的参展作品真的都非常棒。很多同学对于尖锐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也是让我记忆犹新。如果我还能继续发展我的项目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够把更多的新的材料和技术融入到项目的搭建上。同时项目的数字交互部分也需要更加深入的打磨。比如说,可以把一些数字编程的部分融入进去,让互动性进一步提升。
韦 长龙、彭 韦杰
作品:基因与模因对抗的寻回
导师:田博、史春生、黄启帆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向左滑动看更多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w3272a8amso.html
基因,生物复制的最小因子;模因,文化传播的最小因子。两个复制因子间存在着对抗关系,其外化表现可以描述为人类情绪与器官情绪的碰撞。而随着5G、6G时代的到来,电子传输技术不断发展,人机接口、意识上传云端或将成为现实,人类脱离肉体而得以永存,器官情绪不再影响人脑,生存与繁衍的诉求被剥夺,基因-模因的对抗模式被破坏;进而引发思考,意识离开肉体后人类还会继续进化吗?脱离了基因,模因还存在吗?本次作品以此为背景基点进行设计,寻回因意识上传云端而被破坏的基因-模因对抗模式。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我们最开始以人类的情绪作为落脚点,机缘巧合下从《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中获取了理解人类情感的新方向。因此由“对人类情绪与情绪危机的探讨”,在与导师的不断推敲下细化成了“对意识情绪与身体情绪冲突的探索”的方向,配合对《自私的基因》中理论概念的理解产出了最后的设计。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最打动自己的是概念的逻辑以及思考,前后不断的讨论和推翻使其饱满。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我认为至少题材是比较切合当下的。逐渐发展的元宇宙语境下,人们对精神情感富足需求增多(象征模因的蓬勃发展)而反观其与身体情绪(基因),重新思考两者,以及未来两者可能的关系是十分有趣的。
王 瀛逅
作品:《无界之舞》交互舞蹈数字媒介设计
导师:向帆
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类别:数字媒体
作品《无界之舞》以创造一种可交互的双向传递关系为目标,改变舞蹈表演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视觉和交互氛围缔结起从观众到舞蹈的反馈系统。作品利用光学动态捕捉将国标舞的肢体关系与造型韵律进行提取,利用深度学习对抗式神经网络对舞蹈数据进行学习归纳,总结舞蹈交互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尝试了多种视觉形式,最终用体感捕捉技术完成交互,使观众能够以视觉的反馈方式参与到舞蹈当中。该作品的创作核心在于,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可迭代的创作逻辑工具链,使得不断补充的数据集能够反复优化交互系统的产出,并可以将不同的视觉形式赋予给交互系统。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选题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比较坎坷,我并没能延续一开始所想的探寻亲密关系与人际距离这一题目,而是受到向帆老师的启发,从最接近我的题材进行探究。因为我从四年前开始就进入了清华艺术团,把课余大量时间花费在跳舞上。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去重新解构舞蹈这一艺术的信息交互过程。我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非舞者观众成为舞蹈艺术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我的第一个困难在于运用机器学习去处理数据,因为这本身是超出我的学科范围的能力,但为了更好地构建交互模型,我还是将这一技术放进了创作安排里。在这一部分上我确实花费了不少的学习和修改时间,但他的效果非常好,能够很好地支持后期创作,为这个作品的交互落地奠定了基础。我的另一个瓶颈期主要出现在了可视化迭代的这一部分:一开始我尝试了用很多不同的计算机图形动态视觉去表达舞蹈美感,这些结果确实非常“诱人”,但却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经过跟导师的讨论,我意识到,计算机图形虽然新鲜、炫酷,但是缺少着舞蹈艺术中核心的人文温度感:计算机图像无法带给人具象且丰沛的情感信息。所以我转向了更为具像化的“拟人”表达,这之中我有意识到了有符号意义的图像、物态在可视化过程中的意义。最终我选择了具有合适符号化含义的“椅子”这一物象,将它与舞台场景进行融合,作出多样化的表达。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最大的收获是在机器学习数据这一部分,我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自己的学科创作界限,实打实地运用了跨学科技术并把它和本学科融入到了一起。
毕 然
作品:记忆的形状
导师:李薇
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作品灵感来源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记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记忆中的瞬间缓慢流逝,堆积起来,层层叠叠。将记忆中模糊的东方文化形态结合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通过新技术手段描绘记忆中的形状,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当代语汇呈现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视觉美感,串联出历史、科技和未来的关系。
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将艺术的理念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相互交融促进,特别是3D打印与参数化设计,是未来服饰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本系列的制作过程中,服装整体超过70%是通过3D打印完成,使用了C4D、Blender等建模软件,以及CAD制版、激光切割、3D扫描等技术。这些科技手段,也许正是我们进行文脉传承的重要方式,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展现传统的东方美学,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设计。
YoungBattle毕设奖所有官方信息以此公众号内容发布为准。
Top100 系列#3
Top100 系列#2
Top100 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数字媒体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数字媒体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综合艺术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综合艺术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时尚潮玩设计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4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3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
YoungBattle毕设奖2020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
YoungBattle毕设奖2019最佳奖&评审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