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烟火海棠 | 走进大汝一村,品黎家美味

你关注的 海棠发布 2022-08-26




本期我们来到青田村委会大汝一村,在田边高大的酸豆树下,长桌上铺着一张椰子屏,这是用椰子叶编织而成,可以作屏风,作茅草屋的墙,作凉席,今天是用来作摆放食物的垫子。盘子中放的就是今天的黎家小吃——椰子饭、竹筒饭和猪肠粑。


一大早,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理事长王坚和副会长蓝扬伯就开始忙碌。他们把椰子皮剥开,将淘好的糯米灌到留有椰子汁的椰子里,随后烧起一堆火,得到足够的碳后,把封好口的椰子埋到碳火堆里。



焖上五六个小时,扒开碳土堆,椰子饭做好了。在藤桥,人们管这叫“椰子船”,是不是因为切开后的形状像一艘艘小船而得名?



协会会长余贤栋引《崖州志》所记,认为“椰子船”应该是“椰子炖”的土语,利用植物的容器,装上水与谷物,投入炭火烧烤而成的美食,虽是碳烤而成,但如同炖熟。虽然“船”、“炖”字不同,但海南话读音相似,前者侧重于形,后者侧重于意,列位看官,你们觉得呢?


竹筒饭是海棠区黎族传统食品。过去黎家人因为下海捕鱼、上山打猎、砍柴或到田里劳作,竹筒饭、椰子饭是最方便携带的吃食,就着山泉水,吃着这些饭,那是一个美~



竹筒饭的做法跟椰子饭差不多,在竹筒里放入米和适量水,塞上木楔,用火烧熟,竹筒饭带着竹子淡淡的清香,吃了唇齿留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



今天到场嘉宾有老村支书苏庆文(左)、老村长苏庆贵(中)、周昌美老大爷(右),还有不少村民。大家边吃小吃边讲起乡间的趣事。大汝村用当地话怎么读?起名“大汝”是何缘由?



海棠湾地区的村庄名字,一般汉族村落有以地理地标起名的特征,如龙楼村、营头村、石姆隆等,有以姓氏起名的海丰老符村、岭头坡林屋村等。黎族集居村落一般以黎语音释或者意释的汉字表达为主。但是“大汝”这两个字的表达与上面的特征都不符合。



苏庆文和苏庆贵兴致勃勃地讲起村名的来由。原来以前这里靠近高山密林,村子建在长着很多“多尼树”的山坡上,故名“多尼”(海南话念dō ní)村,因为读音相近,所以写成“大汝”(海南话念duā ní)村。苏庆贵讪讪地笑着说,以前人不识字,“多尼”就写成“大汝”。后来人口多了,就分成大汝一、大汝二、大汝三,共三个村。



周昌美今年80岁了,依然精神矍铄,大家称他是个老英雄。原先村里没有井,全村人都到村口一个水坑里取水,虽然是泉眼,但天旱时水还是不够用,村民想将泉眼扩大挖深,却无济于事。这时,年方十七八岁的周大爷独自一人,在田边挖出了一口井,缓解了村里人的用水困难。如今,全村人都用上了干净卫生又非常方便的自来水,原先那口井便被填埋住了。



大汝村靠近铁炉港,海产丰盛,随便下网,便能满载而归,鱼、虾、蟹、螺,应有尽有,用小虾小蟹做出来的虾酱蟹酱味道更是一绝!他们还用海水来制盐,起初不懂除卤制出来的盐是苦的,后来这里却建起了国营铁炉港盐场。



村口土地公厝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碑上的字已经看不清了,苏庆文说这是分界碑,上面刻着的是渔场分界说明。当时琼南区辖铁炉侗黎人,苏庆文的曾祖父苏德忠时任区长,为解决黎汉之间渔场纷争,便将铁炉港渔场划界,刻碑为记,黎人汉人分界捕鱼,从此相安无事。


苏庆文带大家去他家里看舂臼,还跟老伴一起演示舂谷子。以前没有辗米机,稻谷脱壳就靠舂,每季稻谷收割后,村里彻夜响起舂谷声。当然了,有时还舂饭、舂耙。



村道边,古树下,两位村民在拾掇她们的藤编器具,有筐、有篮,非常精美。村民们说,原来村子边的山上就长着很多藤,黎家姑娘心灵手巧,就用藤编制各种器具,手艺传承至今,村里会藤编技艺的妇女不少。她们编出来的作品拿去销售,深受游客青睐,都争相抢购。



在黎族乡村品尝黎族风味小吃,跟着黎族同胞学讲几句蹩脚的黎话,听着老一辈聊村庄的变化……吹着田间清凉的微风,古树荫下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意犹未尽中今天的美食分享活动结束了~



//

品当地特色美食

听老人讲老故事

“烟火海棠”魅力无限~

下期活动

敬请期待




监制/林   辉

审核/周   哲

主编/蔡佳明


#往期回顾

时政资讯

春节假期不停歇(六)| 海棠区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烟火海棠

金灿灿、香喷喷!记忆中的过年美味:藤桥鱼酥

乡村焕新颜

升昌村:睡莲开钱包鼓 田园美村民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