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相依的基建
自从前文《领头羊是如何西进的》发布后,便经常有读者就地区能量在后台、留言区向老何进行询问。《督抚能量与地区发展》一文发布后,相关的询问就更多了。
有些地区的能量非常明显,相关地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引得当地读者在老何的留言区感慨不已,并对相关领路人表示敬佩。
与之对应,生活在能量陡降地区的读者,哀叹就是主流了。
不过,老何倒是认为,后一类读者不必就此悲伤。
今天,老何便为各位读者们讲解一下,能量陡降引起的积极后果,让读者们对有些事情有一个更客观、理性的看法。
首先,读者们应该明白,高科技不常有,可遇不可求,地方经济的上升,主流还是通过大兴土木来拉动。
这一手段既可以在建成后便利生产生活,建设期间也可以拉动需求,提升民众收入,促进生产和消费。
大兴土木需要钱。
能借到多少钱,就能兴多少土木,就能给地方带来多少立竿见影的提振。而这个“借到多少”,就取决于地方能量。
比如某些贫困省,就硬生生地通过基建修缮把自己的人均GDP拉到了全国中游。
请注意那个“借”字。这是借,不是送,借是要还的。
借钱发展,打好基础,是可以形成正循环。但如果借得太多,正循环起来的速度低于利息积压的速度,低于大伙儿对于“借新还旧”可持续性的信心,那就不太妙了。
这时候,能量反而可能会成为负累。
眺望中东的王爷们,卖石油来钱太容易,就没太多动力稳扎稳打建设工业体系、培育创新增量了。
这有个专有名词,叫“资源诅咒”。
理解了这些,读者们便会明白,很多事物不能光看当下的光鲜。短期的领先不代表什么,长期的潜力才是王道。甚至,未来还钱负担的轻重与否,如今都成为了重要考量。
也因此,目前能量不足的“颓势”地域,也许正孕育着更健康的身躯。
比如能量陡降、导致不被咋看好的东北某沿海省份,近五年来,在经济增速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负担总量一直处于下跌状态,2022到期需偿还的负担仅占上年度预算收入的17%,排在全国前列。
能量不足,借不到钱,居然倒逼其经济结构逐渐健康起来。
而一些经济体量相当的地区,到期的负担和预算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0%以上。虽当下还在鲜花着锦,可未来谁能走得更远,不言而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