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1月4日 上午 1:41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John Mayer|当个长不大的小孩,是男孩的特权

colorfrank Inner Fire 2024-01-04
我的音乐摄取通常来自两种脉络,一类是女歌手的脉络,她们更多反映的是人格的抗争和自我的释放,一类是独立摇滚、爵士、灵魂乐等等,这类我听音乐本身,所以不怎么能写出东西来,甚至我也无法唱出那些曲调。我受不了很多男性音乐人的作品,有很多厌nv的思想(太好笑了这个词我都不能打完整否则发不出来),受不了,周杰伦便是个典型代表。但是光听女歌手也不行,因为性别的不平等让她们注定拿不到更好的唱片资源。所以去听听音乐性比较好的作品对我来说是生命体验的丰富,也是让我跳出狭隘的眼界。
这些年来塌房的男艺人不少,一个男性的私德和作品是否应该绑定在一起,我发现我从行动上选择了一条折中的道路,当他的私德或者人格污染到了他的作品,那么我会选择不看。如果他有很真诚的作品,但是他这个人人品非常差,我会欣赏完作品后做玩味的思考,思考两者的关系,并且写些分析出来。John Mayer对我而言也是这样的存在。他是我第一个听他的音乐能够感到快乐的音乐人,没有自我的抗争和表达欲望、没有苦大仇深的意义追索,我就只是听“好听”的音乐,而已。但他也确实有一堆不咋地的事情。我觉得他是一个净化了的周杰伦。
对于John Mayer的讨论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格莱美前亲儿子,在出道的最初十年里收割了四座格莱美流男、一座摇滚乐男歌手、一座流行专辑、一座年度歌曲等;吉他大神,对于Mayer吉他技术和演绎风格的讨论层出不穷,并被某些歌手“致敬”;花心大萝卜,Jessica Simpson、Jennifer Anniston、Taylor Swift、Katy Perry等等;更别说他各种“厌女”言论,让他的私生活饱受诟病。
不过,很少有人讨论John Mayer在歌曲中展现出的音乐人格是怎样的。当然,在上面这些光环下,他的音乐人格看起来更像是音乐技术的附庸。但我认为,他的音乐人格和他在早期受到主流欢迎关系密切,他在之后人气下滑也有音乐人格转变的原因。

John Mayer是一个另类的青少年偶像。这个结论可能让许多吉他迷大吃一惊,因为John Mayer并不像是一个青少年偶像。毕竟,他的音乐造诣比所谓的青少年偶像高多了(这里并没有贬低同期的青少年偶像的意思,人各有所长)。但正如我之前的文章分析过的那样,21世纪以来,美国乐坛便逐渐进入到由青少年群体为消费主力的时代,在世纪之交涌现出的一批青少年流行歌手均取得佳绩,包括懒妮、CA,还有满足市场青少年群体对青少年流行偶像的反叛需求的Eminem、艾薇儿等人,尽管音乐风格和定位不同,都属于青少年偶像,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Mayer自然也属于这个梯队,只是他的音乐光环太盛,以至于大家都没注意,或者不屑于提起这一点。但我恰恰认为这是让Mayer的艺术形象更有意思、更吸引人的一点。要想在商业市场取得成功,上乘的音乐质量很多时候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我们看到许多音乐质量欠佳却人气爆棚的艺人,也看到许多音乐质量绝佳却无法获得主流关注的indie艺人。Mayer早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在商业性和音乐性取得了良好的平衡,而这部分得益于他的音乐人格。

正如他当时所处的阶段,Mayer在早期的专辑中展现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的形象。这个小青年有对周围现状的不满、不解与排斥,有对恋情纯真、质朴的想法,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放飞自我,也有在现实和梦想之中来回纠缠的无力感。他睁着一双小狗一样的眼睛(puppy eyes),略带奶气的举止和形象,用带着一些孩童气息的嗓音唱着这些歌,这也是他吸引市场的地方。
他早期音乐的制作人也采取了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路线。Mayer最早发行的EP《Inside Wants Out》中的许多歌曲被重新编曲收录在他的出道专辑《Room for Squares》。和《Inside Wants Out》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的气息不同,《Room for Squares》更充满了潇洒的青春意气。比如《Neon》《No such thing》的key被调高,并且采取了更具冲击性的流行摇滚编曲,达成了一个扑面而来的效果。
格莱美在他出道的第一个十年如此捧他也是有原因的。除了他的音乐水准确实不错之外,他更像是格莱美眼中流行偶像需要的样子。他也一直是流行偶像,至少关注度和人气极高,尽管单曲成绩前十不入,但基本都前二十,电台成绩不错,专辑也卖得不少。Mayer的歌词创作也很受学院派的肯定,伯克利的创作课程还专门以他的歌曲为范例分析。眼光保守又趋向于白人学院派的格莱美自然需要这么一个既能卖、又能写能唱,同时符合它三观和眼光的艺人,所以Mayer很受捧。
我很喜欢Mayer的前几张专辑,尤其前三张,还有早期的现场专辑。Mayer的录音室状态和现场状态很不一样,音乐性可以展开的有很多,在此不赘述,总之不容错过。每张专辑的每首歌我觉得都带着Mayer小青年的特质,比如《Bigger Than My Body》中想要挣脱身体的束缚向世人展现自己强大力量、渴望展翅高飞的反叛意气,《Gravity》中那股现实面前的无力感等等,异常流畅而充满流行韵味的编曲也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在车上听更是绝妙。

Mayer的首专里有首歌叫《My Stupid Mouth》,很可爱的一首歌,Mayer在这首歌里完全变成了一个害怕做错事、做了错事又后悔又想通过撒娇的方式让大人心软的孩子。他的口无遮拦倒是成年后也丝毫未变。尤其是那篇恶名昭著的采访,除了私生活不检点、对女性很不尊重的感觉,我在这背后更看到始终是个孩子的他(并没有为此开脱辩解的意思,任何对于女性的无端抹黑以及同件事情男女有别的双标都是不可取的)。
在因采访争议淡出公众视野后两年,Mayer携第5张专辑《Born and Raised》复归。专辑中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不见踪影,反倒唱起一些绵绵无力的调子。到了第6张专辑《Paradise Valley》,他将这种感觉进一步深化。
乐评倒是从前几张专辑的六十几分升到七十几分,但我的感觉却和这些乐评相反。当然乐评升高也有原因,抛开乐评分数水分越来越高的因素,两张专辑根源性因素更多,Mayer也从一个小青年变成了成熟恬淡有智慧的中年,这自然符合乐评人的口味。只是我觉得这不像他,更像是进入中年后他的疲惫之举,所谓的智慧和人生感悟听起来更像是为赋新词,和他的气质不相符,让人感觉没有激情、有些苍白无力。
市场和格莱美显然也给出了他们对于Mayer这些转变的答案。从第4张专辑后Mayer至今仍未获得一次格莱美提名,而之前他的专辑都是多个提名,获奖稳定。市场上Mayer的专辑销量下滑也比较严重。当然这也有他出道十多年的原因,但音乐人格上的转变肯定也加速了他人气和卖气的下滑。
我并不是说民谣、乡村这些美国根源性音乐没有激情,相反民谣、乡村大师的很多音乐都非常有活力,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Joni Mitchell(当然你可以说她实验的多)。但不可否认的是,Mayer的近几张专辑里早年的激情和意气风发不见了(吉他演奏另当别论,水平肯定比年轻成熟多了),而尚未形成符合他人生新状态的活力模式。而我还是很怀念那个抱着把吉他说着梦想,说着青春故事的青年。在他的音乐里,当个长不大的孩子,也没什么不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