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主义神作《时时刻刻》|性别处境下的自我抗争和幸福追求

colorfrank Inner Fire 2024-01-04

对电影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文学课上讲到伍尔夫时,老师放映的片段,弗吉尼亚对莱纳德拼尽全力地说“It is mine... I’m dying in this town... I wrestle alone in the dark”,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女演员也符合我对伍尔夫的设想。后来发现是妮可·基德曼演的,当时还有很多人嫌弃她的假鼻子,我却觉得美极了,比她本人更美(现在觉得她本人是另一种美),这段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 Oscar moment。

初中的时候便开始读伍尔夫,最开始是《普通读者》,杂文、评论文居多,由她开创的意识流的时代早在我的血液里留下痕迹。她尝试自杀好几次,和自己抗争;她有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丈夫;她谈到自我、谈到丰富的灵魂、谈到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该以什么的姿态活着,什么叫“生活”;她说有趣的灵魂是雌雄同体的等等,这些都给了我力量,影响我的成长,也说尽了我的困境。

那几句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是我的心声,久久萦绕在心头。

许久之后,我才终于完整地看了一遍《时时刻刻》,电影三个女主角,分别由妮可、摩尔、梅姨饰演。妮可的角色符合我对伍尔夫的设想,对于伍尔夫的故事我早已了然于心;摩尔饰演的劳拉和梅姨饰演的克拉丽萨像是《达洛维夫人》在现实中的部分写照。三个女主角都在为找不到幸福而苦闷,渴望幸福,和生活作斗争。

克拉丽萨属于现在,是抗争的焦点,喜欢的理查德即将去世,很久没有感受过幸福,与萨莉在一块也没看出来哪里幸福,充满怨气,对过去留恋,理查德说她不舍得他,他是为了她活着。她说曾经有段时间自己醒来便会很高兴,觉得充满可能性,她以为这是幸福的开始,实际上这就是幸福。而直到理查德去世后,她终于和生活、和自己和解,去拥抱生活和感情,而不是一味陷入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苦闷和躁动,有幸福却看不见幸福。

劳拉带着五六十年代的气息,家庭主妇,压抑、没有自由、不知道幸福在哪里,意识觉醒了却没有找到答案,处于最煎熬的状态。想要了结,却没有了结。影片里她的故事最含蓄,她的痛苦和压抑在儿子理查德的表情和情感上得到反映。母亲的痛苦,丈夫就算不知道,儿子总是知道的,母亲对儿子的人生影响甚巨,痛苦是会延续的。

丈夫又怎么知道呢?觉得生活美满,婚姻幸福,可是妻子却想自杀。这更加剧了劳拉的苦闷和疏离。她找不到幸福,却又无法放弃找不到幸福带来的痛苦,所以她一开始选择自尽。但她没有。为什么没有?也许是无法结束无辜的孩子的生命的道德感和情感纽带,也许是因为没有见过幸福的不甘、不舍,对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好奇。活的意志太过强烈带来的痛苦导致想要轻生,背后是对生活浓浓的羁绊和渴望,当痛苦不再那么强烈,回到心底最原始的想法,一切不过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暂时的苦闷,只是很多人难以平息痛苦、回到内心深处。

所以,她活了下来,她离开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称职吗?对她的家人来说也许不是。但摆在她面前的几条路中(一直痛苦下去,让周围的人继续痛苦,一直内耗,也耗着他人的生命;出走,成全自己,也不把自己的痛苦带给家人),她选择了较为积极的那条,至少这条路,也许能引向积极,而不是另一条看得到覆灭未来的路。当时的她,感受不到爱,也给不了爱。做出决定的当晚,她在厕所哭泣;用了莫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让她从内心的窠臼中脱身。

什么是爱?有些人的爱在另外的人看来是绑架、是折磨。感情上的事是要有共识的,有些人觉得黏人的行为,在另一些人看来恰恰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对方是真正的喜欢自己爱自己。两个人在同样的事情上放置同样的重量,才能有理解的基础和相应的投合行为,自己认为能给对方和自己带来幸福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幸福、快乐和满足。

爱一个人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爱一个人是否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独立意志?如何调和?具体怎么操作很难给出答案,但基本的原则是,爱是对对方存在的成全和接纳,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存,能给对方带来幸福和生命的力量。如果在爱中丧失了自我,那么这种“幸福”会是扭曲的、不牢固的、危险的,谈不上爱。而且这种成全不是自己认为的对对方好,而是真正从对方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对方的意志和价值,这样才能让人觉得被爱、被接纳,不是吗?

弗吉尼亚觉得在乡下被囚禁,听完她的呐喊后,莱纳德擦了擦眼泪,说我们回伦敦吧,弗吉尼亚终于笑了,像个小孩子任性的要求被满足一样。不谈莱纳德的行为是否是对弗吉尼亚的纵容和宠溺,他给了她需要的,尊重她的意志,从她的角度理解她,默默地守护着她,而不是继续硬塞给她他认为她需要的,粗暴地捆绑她,让她感到疏离、苦涩、无助和痛苦。(下图与林黛玉葬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时候,人需要对方理解,但对方无法理解,似乎给自己带来更深的无助和孤独。有人在身边默默守护自己、爱着自己,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在身边拥抱自己、给自己力量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去更好地 wrestle alone,便足以是幸福,不是吗?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不过是幸福罢了,名誉、荣耀、世俗上的成功等等,很多东西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人们却陷在其中,无法自拔,将其等同于幸福,得不到苦闷,得到后或空虚、或迷失。明白人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生活。而这需要直面生活,包括直面痛苦,“一味逃避生活,便无法获得平静”。

回到电影本身,电影的配乐拎出来单听一绝,短短的便勾勒出历史和人生的沉重感,以及黑暗包裹着的光明、无助包裹着的力量,但放在电影里存在感过于强烈,电影前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当配乐响起我都觉得头大,给我过分渲染的感觉,过于overwhelming。不过电影结束后响起时,配乐就此迸发出力量。

包括三位女主角的五位女性角色都异常丰满,摩尔演得很好,妮可对于弗吉尼亚的气质和感情抓得很好,托妮·科莱特和阿丽森·詹尼也将角色完成得很好,相比较而言,梅梅的表现让我觉得奇怪,过于外放,本觉得这个角色应该也带着空虚和压抑,但她把绝望过于写在表面,只让人感觉是个情绪失常、不讨人喜欢的疯婆子,不符合角色的那种,刚开始让我很出戏,好在电影整体上还是撑了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