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主席去世23年后,外孙女一封求助信写到中央:

方菁 东方魂纪念馆 2023-08-23
1999年,这是毛主席离开的第23个年头,一封署名“孔冬梅”的信件送到了中央。
这封信的内容,令在场人员无比错愕。信中写道:因母亲李敏病重,无力支付医药费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并承诺母亲痊愈出院后,一定会将所借钱款如数还回。
中央相关领导看到这封信,心情可谓是复杂无比。这可是毛主席的外孙女啊,居然在这个年头还过着这样朴素而拮据的生活,甚至连治病的救命钱都拿不出来。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一向低调的他们怎么会向组织开口求助?主席走了,他的家人们却过得如此艰辛,真是令人惭愧!
消息一传开,很多同志自行捐出了善款,想帮孔冬梅渡过难关。然而当这笔募捐款项拿到医院时,李敏却高兴不起来。但看着满眼泪水向领导道谢的李冬梅,李敏压下了火气,没有让女儿难堪,并向代表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在代表走后,李敏将女儿喊到病床前,厉声道:“冬梅,忘记我们家的规矩了吗?!不给党和组织添麻烦,不能打着毛主席后代的旗号搞特权,还用我再告诉你吗!?”
看着病床上的母亲,孔冬梅哽咽的说道:“妈妈,你和爸爸的话我都记着的,但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啊,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
看着流泪的女儿,李敏的心里久久难以平复。
是啊,这年孔令华在参加红色会议的途中遭遇车祸,抢救失败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丈夫的离去,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李敏彻底病倒了,高额的医疗费压垮了这个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家庭。
孔冬梅能怎么做呢?
尽管从小母亲就告诉她不能用自己的身份谋取特权,可这是母亲的救命钱啊。她只能左右权衡,饱受煎熬的写下这封信。
尽管今天,我们总说“有问题找组织”。可谁会相信,毛主席的女儿居然会没钱治病呢?甚至都到了这一步了,还坚决不肯麻烦组织。
可谁让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呢?
李敏,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当年因贺子珍出走苏联,小小的李敏便和父亲分开,被送到异国他乡陪伴母亲。直到解放前夕,12岁的李敏才从苏联回到主席身边。
自有记忆以来,从未见到过毛主席的李敏,曾在回国前向毛主席写信问道:“我究竟是不是您的亲生女儿?”
这个天真的问题,让毛主席好笑甚至觉得心酸,回信道:“我是你的亲爸爸,并且我十分想念你,欢迎你回来。”

这是作为毛主席女儿的第一项特权:自小面对离别。
因为毛主席忙于革命,所以儿女们不是被寄养在人民群众家里,就是奔波流浪,甚至不幸夭折。
长子毛岸英毛岸英、次子毛岸青、三子毛岸龙:在母亲杨开慧被抓后,他们被组织营救,但因为革命同志总是东奔西跑,他们曾多次丢失,被迫流浪。这期间毛岸龙生病夭折,毛岸青也因遭到殴打留下后遗症。
毛岸英后期回忆道: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给人拖地板,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全干了。
四女毛金花:在革命中委托给老乡照料,下落不明。
五子未取名:贺子珍在革命中奔波营养不良,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
六子毛岸红:因长征开始被托付给毛泽覃照料,毛泽覃牺牲后,毛岸红下落不明。
女儿未取名:刚出生时,因被国民党反动派追击,被迫交给当地群众抚养,下落不明。
八女儿:李敏,幼时远赴苏联陪伴母亲。
九子廖瓦:贺子珍在苏联生下的小儿子,6月大的时候得了传染病,不幸夭折。
小女儿李讷:唯一一个在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
作为毛主席女儿的第二项特权:严格的自我要求。
“不要告诉别人你是毛主席的女儿”,这是毛主席给李敏从小就敲的警钟。这个要求看似寻常,可对一个小女孩成长而言,十分困难。
因为毛主席的这个要求,李敏甚至多了一个“爸爸”。
在李敏上学报名的时候,有一栏要求填写家长姓名,带着李敏前去报道的王鹤滨不敢大意,于是请示主席该如何填写。谁料到主席直接道:“既然是你带去的学生,就填你的名字”。
就这样,李敏的学生登记表的家长一栏写着“王鹤滨”。也正是因为这样,上学期间老师和同学从来不知道她的爸爸是毛主席。
考入大学后,因为学校在郊区,李敏总走夜路回家不安全,于是工作人员便悄悄派车去接。毛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的批评道:“我是我,孩子是孩子。我的荣誉,孩子不要沾。”
但再三考虑下,出于安全考虑,毛主席还是用自己的工资给李敏买了辆自行车。
后来李敏参加工作,也仍然受到父亲的叮嘱,“你要告诉别人你是解放军干部,不要说你是毛主席的女儿。”“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
毛主席的这些叮嘱,伴随了李敏的成长,也影响了她的一生。正是这些教导让身为毛主席女儿的李敏,抛开了父辈的光芒,戒骄戒躁,书写了伟人之女该有的风范。
母亲贺子珍帮忙照顾女儿孔冬梅
作为毛主席女儿的第三项特权:享受苦难。
其实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是李敏的生活并没有众人想象的那么富足,甚至可以称之为艰苦。
幼时,李敏远赴苏联陪伴母亲,而忙于工作和学习的贺子珍却只能将李敏送到儿童院。一方面要考虑女儿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补贴同样在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贺子珍经常加班加点打毛线,甚至学当地人开荒种地,从早忙到晚。但持续的战争,让苏联物资匮乏,挨饿受冻是常事。一片面包,几颗土豆蘸盐这就是孩子一天的伙食。
糟糕的是,苏联的寒冬让本就瘦弱的李敏得了肺炎,在儿童院的无效医治下李敏情况越来越糟糕,而且儿童院严格的管理不准许家人探望。直到最后接到消息女儿就快不行了,贺子珍便强行将李敏接回家照顾。
为了让女儿能够早日痊愈,贺子珍用仅剩的钱买了电炉,和牛奶。就在李敏病情刚有转的时候,官僚主义严重的儿童院院长以“服从集体生活”的原因,要求带走李敏,护女心切的贺子珍和他们产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贺子珍被当成精神病送到了医院
这一关就是四年多,远在异国他乡又失去母亲庇护的李敏,可想而知生活有多困难。

面黄肌瘦的李敏和母亲贺子珍

后来回国后,虽然和毛主席生活在一起,但毛主席坚决拒绝女儿和他一同吃饭,一律和工作人员在食堂吃。

毛主席认为,他每顿饭的“优待”(尽管也只是家常的四菜一汤,且都是小碟菜,小碗汤)是因为他是主席,要保证体力为人民服务,所以国家规定给他一点待遇,但李敏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这些。
“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恪守本分的好。”毛主席暗叹道。
当时正值国家各项物资匮乏时期,李敏又正值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饿的面黄肌瘦,李银桥便不忍心给李敏送饼干充饥。然而被毛主席知道后,勃然大怒。
李银桥忙解释道:
“她在苏联的日子如此艰苦,回来了条件好点,起码得吃足,在学校里也有别的家长给孩子悄悄递食。”
哪知道毛主席听了更气道:
“别人怎样那是别人的事,我的孩子,必须得吃得了苦,不能享受特权,今后,不许再悄悄送食。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
其实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呢?只是身为父亲,这些是他应该告诉孩子的。在学生时期,就是应该艰苦奋斗,不该贪图安逸享乐。
他对李敏说道:“要做一个普通老百姓,要学会自食其力,要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
长大后的李敏,的确如毛主席所教育的那样自食其力。和孔令华结婚后,他们搬到一间普通的居民楼。因为李敏和丈夫还是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维持学业,学费、房租、买米买菜,日子过得极为艰辛。
冬天的时候,李敏会推着板车买下便宜的大白菜,除了腌酸菜,也会制作白菜粥,用来充饥。
但面对毛主席的关怀,每每问到李敏“在外生活的好不好”时,李敏总会笑着说:“爸爸,不用担心,我们有手有脚过的还不错。”
大学毕业后,李敏和丈夫都进入国防科委工作,虽然只是普通科员,工资也一般,但日子总算是稍微改善了一些。
是的,这是身为毛主席女儿最大的特权:绝不享受丝毫特权。
甚至父亲的追悼会,也只能够跟着群众一起瞻仰父亲的遗容。难以想象当时李敏心中的悲痛……
父亲走后,因一些特殊原因,李敏没有再被分配工作,此后二十年,日子过的十分拮据。丈夫换下来的旧衣服让儿子接着穿,女儿也经常穿哥哥穿过的旧衣服。
丈夫孔令华想着改善生活,便决定于1990年开始经商,日子才稍微有了些改善。并且在1996年,李敏的工作也得到恢复,享受一定的待遇。
可惜,正当日子即将好转时,1999年,一场飞来横祸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困境,孔令华因一场车祸抢救无效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本就身体不好的李敏直接病倒住院。
家里这几年的钱,也大部分花在了宣传红色文化上。面对重病的李敏,女儿孔冬梅只好含泪向中央写下了那封求助信……
2008年,汶川地震。
李敏第一时间在家庭发出倡议:“我们应该向汶川捐款。”这个平时简朴精打细算,家里灯泡都不舍得修的72岁老人一口气拿出三万多元捐了出来。这是李敏平时一点一点攒下的,她没有太多的积蓄,但国家和人民需要她的时候,她会毫不犹疑的行动。
虽然她没有继承毛主席的物质遗产,但毛主席留下的精神财富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在羽翼还未完全丰满时,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在儿女长大成人之时,安享晚年之际,伴侣却离开了她。
这些没有从没打倒她,过往的经历和主席的教导让她坚强而勇敢。她知道有更需要她的地方。
这么多年来,除了参加毛主席纪念活动,很少见到李敏的身影,但她一直在默默的宣传着红色文化,承担着毛家人的责任和义务。她如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做一个普通人,兢兢业业的为人民服务,自食其力,不享受一点特权。”
这是毛家子女的风范,也是毛主席教导的真意。至少在毛主席教导下的红二代,让人民看到什么叫真正的家风,什么叫做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她在;在人民看不到的地方,她默默的守卫人民。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比起那些躺在功劳簿上,安逸享乐甚至作威作福的后代们,这的确是毛主席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
今年,李敏已经87岁了。衷心的祝愿她身体健康。
同志们请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