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鼻子赚钱!这是一份“有味道”的工作

天眼新闻 2021-10-18



编者按:


此前,央视报道的一则关于“螺蛳粉‘闻臭师’年入百万”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一职业的出现,大大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每天做的工作,可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每一份职业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每一滴汗水的背后,也有着各种不为人知的辛酸。



核心提示:


孙小碧是一名“闻臭师”,她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鼻子去感受臭味、分辨臭味。

“闻臭师”的学名为嗅辨员,从进入贵阳环境监测中心至今,孙小碧已经做了10年的嗅辨工作。

看似动动鼻子就能完成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孙小碧所在的贵阳环境监测中心一共有34位嗅辨员,他们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能化妆、喷香水,有嗅辨工作当天不能感冒,饮食也需要注意,忌吃辛辣、油炸食品。每三年还要对鼻子进行一次大考。

孙小碧已经做了10年的嗅辨工作


仪器无法代替鼻子

孙小碧37岁,在他们“鼻子特工队”里,共有14名女性,20名男性。

“我们嗅辨员的工作,就是恶臭监测。”孙小碧告诉记者,恶臭环境污染是恶臭气味扩散到环境中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气污染,不仅化工、肉类加工、生物制药等生产过程会产生恶臭污染,农贸市场、垃圾场、厕所、下水道等也是发源地。

恶臭污染的危害是通过人类嗅觉器官对心理、情绪产生影响,严重者将刺激生理反应,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或并发引起呼吸道疾病。“包括香味,当香味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引起人们身体的不适。”孙小碧说。

事实上,嗅辨员这一职业在我国已经存在20多年了,其中最庞大的群体存在于各级环保部门。2010年初,贵阳市在全省首家启动了对恶臭污染物的专门监测,经过前期挑选和培训,孙小碧和其他12位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考试,成为贵阳首批嗅辨员。

现在科学仪器这么发达,为什么不用仪器来监测恶臭,要用人类的鼻子呢?“这是因为仪器分析只能对一种或多种物质进行定量成分分析,但不能说明对嗅觉反应的感受情况,所以用人类的鼻子来嗅辨就非常合适了。”孙小碧告诉记者,气体污染危害作用的轻重程度是以人的直观感受作为判断的依据,仪器无法代替人的鼻子。

嗅辨员需持证上岗

与闻香师需要非常灵敏的鼻子不同,选拔嗅辨员看中的是一个“普通的鼻子”。“我们代表的是普通人的鼻子来感受气味,嗅觉正常就可以,鼻子太灵敏也不行,可能会影响判断。”孙小碧说。

当然,嗅辨员可不是动动鼻子就能当,还得经过严格的筛选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才能持证上岗。

6名嗅辨员会在这里分别用鼻子嗅辨


首先,考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恶臭气体的测定方法和国家标准等基本知识。笔试合格后,进行一系列现场嗅觉测试。

考官会将花香、汗臭气味、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气味5种气体,浸入试纸,同时让考生嗅辨这5种气味。每一位考生都得正确嗅辨出沾有臭液的纸条,只要有一种味道闻不出来,就不能通过嗅辨员资格考试。

就算通过了考试,资格也不是终身的。孙小碧告诉记者,因为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每名嗅辨员每三年都要重新取得资格,年龄上限制在45岁以内。

他们是这样“闻臭”的

一般情况下,在接到环评项目、市民投诉等嗅辨任务后,孙小碧就会和同事们迅速到监测现场,先对臭气进行采集。

采样过程并不轻松。此前,他们接到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投诉。“30多度的高温下,我们现场采样人员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区采样,因为温度高,垃圾发酵的味道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孙小碧说,嗅辨员的工作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套严格的科学方法,作为一名嗅辨员,接到恶臭的投诉,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配气员在3L无臭袋内配置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


采集气体样品的采样瓶运回实验室后,由1个配气员6个嗅辨员开展嗅辨工作。配气员首先对采集样品在3L无臭袋内按10倍、30倍、100倍、300倍…….配置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接着,由6名嗅辨员分别用鼻子嗅辨。


先闻倍数较低的稀释气体,再闻稀释倍数较高的,同一稀释倍数实验重复3次,配气员将结果进行计算,直至某一稀释倍数正解率小于0.58的数值,整个嗅辨过程就结束了。

6名嗅辨员根据自己判断做出记录,通过一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计算出样品的臭气浓度。“我们作出的判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确定臭味超标,环境监管部门将责令有关单位对臭源进行治理。”孙小碧说。

用鼻子保护城市

在贵阳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里,孙小碧向记者演示了闻臭的过程,她在闻气袋上开出一个小口,用手扇一扇,再用鼻子闻。

“一般不会直接把鼻子凑上去闻,而是用手将气味引过来。”孙小碧说,由于嗅辨浓度都经过了稀释,而且嗅闻时间也就几秒钟,不存在中毒可能,但气味闻多了,鼻子也会失去灵敏度,因此,每闻1个小时,他们就得休息15钟,让鼻子放松下来。

事实上,嗅辨工作只是孙小碧主体工作的一小部分,她和同事们还要对贵阳市的水、大气、噪声、生态等环境质量要素进行监测。


“能用自己的鼻子出数据真的很神奇,我经常和同事打趣说,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职业。”她发现,热爱有打动人心的魔力,“嗅辨工作虽然枯燥,但也有有趣的地方,比如有一种化合物吲哚,高浓度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低浓度时却又散发出令人愉悦的花香味。”

为了保证灵敏的嗅觉,嗅辨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做些牺牲。“平时除了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能化妆、喷香水,连洗发水也会挑那种无香型、或者味道不重的洗发水,也不能吃刺激气味的食物,还要避免感冒。”孙小碧说。

孙小碧告诉记者,实际上,和其他技术员一样,嗅辨员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但能成为贵阳这座城市的“鼻子”,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保护居民免受恶臭污染的影响,她很骄傲。



撰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奇 邱凌峰
编辑:喻辉
统筹:田旻佳
编审:杨仪

更多新闻

· 城乡居民尚未缴纳医保的,抓紧缴费!

· 农工党贵州省委补选刘飞为专职副主委,任命彭丹冰为秘书长

· 降降降!119种药品新纳入医保!含治疗新冠肺炎药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