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责任才有品牌,企业社会责任的茅台样本

天眼新闻 2022-06-30




题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不仅要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更要有志向、有能力参与社会的慈善建设;茅台数十年的公益实践,为这个不断向上的社会留下了一个可以参照的美好坐标。



30年前的第一笔大额捐赠:茅台税利首次破亿后看见了责任


1991年的6、7月间,江淮暴雨如注。30年前的那个夏天,天如漏筛,中国的华东地区陷入一片汪洋,房屋纷纷倒塌,农田庄稼在水中浸泡,受灾的人们在泥泞里呼救。


那一年的华东水灾,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自然灾害,并且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灾情。


那一年,邓小平的南巡尚未开启,市场经济尚未正式写入共和国宪法,以市场为核心的公司治理制度尚未成为各大企业的重要宪章,企业社会责任观并未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观念,很多现代性的价值体认正处于混沌初开之际。


“1991年8月,茅台酒厂捐款100万元,汇经全国各地,支援灾区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这段记录于《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的简短文字,成为茅台国营40年以来有明确记载的首笔大额捐赠。


正是从这段文字出发,茅台真正踏上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途。


彼时的茅台酒厂,年产量1960吨,营收近1.6亿元,利润4000余万元,上缴税利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1979年,阿奇·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式(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从下往上共包含四个层次: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此后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划分逻辑,但毋庸讳言,广义的“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狭义的慈善公益责任,都是企业社会责任中包含的重要元素。这种非强制性的责任,往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品牌风格与风度,体现一个公司的公共价值与情操伦理,是企业品牌的“加法”。


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划分,如果说在此以前,茅台更多是从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来实现社会责任的话,上世纪90年代起,茅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已经有能力、有意愿从社会角度出发,在企业和社会的建设性互动中,尝试做出战略安排并付诸责任实践。


据悉,国内最早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包括企业重视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关注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利益所应承担的义务。


茅台,这家身处黔西北赤水河谷的企业,走在了前列,成为了第一批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发展基因。


此后,无论是1998年洪灾,2008年汶川地震,还是贵州旱灾,玉树、雅安地震,面对天灾,茅台义赈救灾从未缺位,仅这五次自然灾害,就捐资超过7000万元。


而在离我们最近的2020年新冠疫情,茅台集团公司体系累计捐资1.1亿元,助力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茅台体系经销商的自发捐赠。还有2021年7月,河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水灾,茅台集团捐款5000万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茅台因此两度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荣誉。


“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连续10年:扶智传承文明之火


“青春只有一次,而我愿意为梦想勇敢,今天,我有幸成为茅台学子的一员……”在茅台中国酒文化城博物馆,有一封手写工整的感谢信,与其他馆藏文物一起,成为茅台文化的重要展示。


这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藏族女孩拉木卓玛,在2019年收到“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金时亲笔所写,如今的她正就读于青海一所大学。对于拉木卓玛来说,在家门口得到茅台送上的5000元助学金,点亮了她的梦想。


拉木卓玛期许毕业后,回乡做一名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追逐梦想。


今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又将再次起航,继续捐赠1亿元助学金资助学子圆梦大学。这已是这项公益活动连续10年举行,成为迄今为止国内企业爱心助学活动中捐款金额最大、受资助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公益品牌。


在扶贫济困的同时,茅台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2年启动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活动,茅台已在10年中累计捐资10.14亿元,让20.13万名学子受益。


资料显示,茅台助学最早是在2003年至2006年,出资180万元,奖励、扶助贵州等西南地区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随后还多次资助困难学生入学,直至“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项目启动。茅台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也是经过许多次的调整和适配,才形成自己一系列的“公益产品”,正是通过对社会痛点的及时洞察,茅台的慈善方向才逐渐定型,走向大型化、明晰化、精准化的道路。


除茅台集团层面外,茅台集团旗下各子公司也在不断发力,习酒公司于2006年开展“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已连续15年累计捐资1亿余元、帮助近2万名学子圆梦大学;茅台酱香酒公司从2017年开始,积极倡议全国经销商陆续成立了“茅台王子·明亮少年”公益基金、“贵州大曲·点滴有爱”专项基金、“汉酱·匠心传承”文物保护公益基金三个面向全国的公益基金组织,累计捐赠逾6700万元,为青少年发展、关爱老年人健康及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茅台上下合力、内外合力,打造了一套立体性、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累计投入4.3亿元全力支持道真:创造社会价值的茅台战略


40岁的韩松军,人生头一回“食言”,是为了食用菌。1996年通过高考走出道真玉溪镇淞江村的他,立志不再从事土地生产。20年时间过去,他食言了。韩松军在2020年11月选择返乡创业,当别人尝试着一家租下两三个食用菌棚,韩松军更大胆,他和小姨夫一家合租了17个大棚。


韩松军算了一笔账。承包食用菌大棚,成本就是大棚租金+菌棒购买+日常注水维护+请人采摘,待食用菌长出来后,视一、二、三级菇的品质,按照4元/斤、3元/斤、1.5元/斤不等的价格回收,加上县里对困难户的补助,只需第一、二茬食用菌就能填补成本有盈余,后面的三、四、五茬食用菌都是盈余。


事实也正如韩松军想的,仅13个棚出的第一、二茬菇就卖了55万元,除开成本赚了8万多元,后面出的菇都是纯收入。


韩松军所在的道真县玉溪镇淞江村,是茅台出资建立的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项目之一。


如何善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更好、更具有创造性地服务社会,从而在发展自身之外,具有更多正向的社会价值,茅台尝试的是产业帮扶、扶农兴农,主动将生产链融入国家扶贫战略,主动将扶贫资金与项目向“最难的地区”、“最痛的生活”进行聚集。


在贵州省道真县,茅台人持续对口帮扶这个曾拥有6.2万贫困人口的老少边穷山区,累计投入资金达4.3亿元,为当地修公路、建房子、做产业、抓教育,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在茅台倾力支援下,道真于2019年成功“摘帽”,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


如今,茅台与道真再次签署五年之约,助力道真完成“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新使命。


茅台产业帮扶由来已久。自1984年起,茅台坚持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优惠条件收购本地高粱,仅此一项就在2013年多支付1.6亿元收购款,当年就使仁怀本地8万多户农民成为“粮食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直接受益者。如今最新的茅台酒用高粱收购价已经为9.2元/公斤。


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村民杨存强一家,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现在变身年收入10万元的“茅台酒第一车间员工”,茅台酒用高粱成为他们一家命运的转折关键。


自2012年以来,茅台通过强化对茅台酒用高粱、小麦的采购,以及临时性务工雇佣等方式,共累计带动近15万户贫困农户脱贫解困,受益贫困人口达45万人,让贵州、安徽、湖北和河南等省累计近百万农户、近300万人从茅台产业发展中持续获益。


2020年、2021年,茅台由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等重要荣誉。


12年社会责任报告:细节变化后的循序渐进


“我们始终认为,有责任才有品牌,有责任才有竞争力,有责任才有和谐共赢,有责任才会基业长青。”当国内很多企业不知社会责任报告为何物时,茅台集团在2009年5月发布首份《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茅台“大品牌大担当”的责任观念,也由《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业界和公众熟知。此后每一年,茅台集团都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到2021年即将连续发布13年,这也是行业唯一一家。


细读从2009年到2019年的茅台社会责任报告,在“黄金十年”的背景下,会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对比。


茅台集团首份社会责报告内页关键词是“爱我茅台,为国争光”,报告时间范围为199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字里行间更多的是突出茅台对于社会责任的定位理解。


《茅台集团2019年社会责报告》内页关键词为“大品牌,大担当”,报告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详实的数据和发展关键词,勾勒出茅台社会责任曲线,在延续员工、环保、扶贫、安全的同时,延展供应链上下游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体现出茅台企业社会责任的丰富性和细腻感。


一年又一年的完善与进步,茅台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越来越主动积极,越来越阔大丰厚。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茅台响应国家战略,循序渐进地投入更多人力和资金,以更高站位、更为专业、更加多元的形式主动履责,既包括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守法合规等“必尽责任”、也有扶农兴农、捐资助学等“应尽责任”,还有慈善公益方面的“愿尽责任”,都是旨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内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茅台建立健全员工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规章制度,建立行政通道与职称通道相互支撑、综合平衡的员工晋升体系;对外倡导行业竞合发展,力推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论坛建设,参与“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建设,与兄弟企业联心、联手、联动,带动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茅台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极大程度上覆盖、丰富了阿奇·卡罗尔所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面、各个向度。


坚持环境保护:让茅台酒永不变味


一直以来,茅台集团始终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茅台全面实施锅炉“煤改气”改造,推进区域分流和单双号限行,逐步推广冷却水循环利用及风冷设施,完善管道“暗改明”,加强生产过程能源计量管理,提升中水回用效能,从源头降低取排水和污染物总量。


目前,茅台已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3万吨。另外,自2013年10月起,累计投入近20亿元,在播州区建设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将酒糟、窖泥、曲草等酿酒废弃物转化为酒、气、肥、饲料。此外,从2014年起,茅台决定每年出资5000万元,将连续10年累计出资5亿元,专项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茅台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保护好茅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努力成为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


创造商业价值:把企业发展好就是最好的尽责任


“茅台酒厂是我们的命根子,要确保酒厂发展壮大,让大家生活得更好,更有奔头。”中国酿酒大师季克良,作为曾经的茅台掌舵人曾如是说。


1951年茅台国营元年,首批厂员工只有39人,只能生产340公斤茅台酒。此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茅台人想到的责任就是在新兴的土地上建功立业。


1952年“三茅合一”,年生产75吨茅台酒,超过了以往王茅、华茅、赖茅三家酿酒烧房的历史最好水平,6万元的工业生产总值,利润8000元,成为了茅台酒厂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也成就了茅台国营后上缴的第一笔税利4万元。


除了作为仁怀当地的工业支柱,创造外汇在当时特别的国情下,茅台承担的又一项责任。那时一吨茅台酒能换很多当时紧俏的物品,包括700辆自行车、32吨汽油、40吨钢材、24吨肥田粉。这些历史中的数据,看似是在履行一种狭义的经济责任,但对于渴求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而言,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社会责任。


尽管随后茅台遭遇了连续16年的亏损周期,一代代茅台人始终牢记企业发展壮大的责任,坚持恒久如一的高品质是“基数”,坚持向客户传递高价值是“指数”,坚持稳健经营、理性拓展是“乘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常数”。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茅台“发展自己”,也“发展社会”。


如今的茅台集团员工已超4.2万人,茅台酒产能5.6万吨,2020年集团收入1142亿元,年税收476亿元。


自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上市,截至到2021年累计现金分红达到1213.55亿元,约为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的61倍,在同行业中处于最高水平,切实让股东分享到茅台发展的红利。尤其是2011年至2020年黄金十年,无论是就业人数,还是上缴税利,均以几何倍数迅增,按照“把企业发展好就是最好的尽责任”,茅台已经从小作坊成长为今天中国白酒头部领军企业和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今天的中国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创新企业,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和实力,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创新社会价值。


茅台,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家。


辉煌70年,茅台受益于时代变革、工业进步、市场增长;茅台正在新时期的伟大征程中走向远方,它必然也会将实践更多企业社会责任的使命,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来源:贵州茅台)

编辑:胡蓉
统筹:王迟编审:王璐瑶
更多新闻

· 一杯酒蕴藏的“茅台文化”

· 70年逐绿而行,茅台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 茅台“大体量”背后的精耕之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