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眼看冬奥|与奥运结缘42年,贵州大男孩夏松从“追光者”变成“光”

天眼新闻 2022-06-30

一清二白涮羊肉,红红火火辣鸡子,对于夏松来说,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一边看北京冬奥会,是闲适的人生体验。
作为中国知名的篮球经纪人和体育评论员,夏松的名字曾与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与奥运会有着不解之缘。
这位敢闯敢拼的贵州人,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业,因为对体育的热爱改变了人生轨迹。他说:“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有机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奥运之中。”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那天,夏松正开车在北三环上,带着加拿大官方预祝冬奥会申办成功的礼物参加央视英语国际频道的全球直播。他深知未来七年里大家将要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双奥之城”的意义。

夏松接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采访 邱凌峰 摄


从2014年起就开始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各项工作,如今虽不在“闭环”内,夏松开始用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看待冬奥。他说北京的家门口就是护城河,全家人习惯冬天去护城河上滑冰。“落日之下,在冰上运动,是北方特有的景色。孩子的学校布置了每天的体育作业,通过运动的方式参与冬奥会,这样很好。希望大家在北京吃好、玩好。也希望通过这次冬奥会,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因为小时候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央视的冰球录播和花样滑冰,夏松表示这是本届冬奥会上自己一定会关注的项目。但现在个人更感兴趣的是冰壶,他认为这个项目未来更适合在中国各个城市推广。“冰壶场地所需面积不大,项目参与感强,适合家人朋友聚会,娱乐性很高。在有条件的酒吧、餐厅、商场里都可以实现,还可以简化为陆地项目。”

2003年,北京奥组委邀请NBA传奇巨星“J博士”欧文和“滑翔机”德雷克斯勒来华拍摄张艺谋执导的奥运宣传片《我在北京》。被访者供图


说起自己和奥运会的缘分,夏松最初的记忆是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但对奥运会的认知并不是五环,而是吉祥物,一如今天人们对于冰墩墩的狂热。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除了许海峰为中国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开幕式上百台钢琴共同演奏的《蓝色狂想曲》也给夏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是从那届奥运会上,夏松知道了美国有一个“迈克尔·乔丹”,由此揭开了自己与篮球一生一世的缘分。
耐克公司总部,有一间乔丹名字命名的会议室。被访者供图
1988年,夏松正在贵阳积极备考体育专业,恰逢汉城奥运会上男子篮球比赛以立陶宛队员为主力的前苏联队和美国队的对决。夏松忽然发现篮球除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还有更多可能。自此,他积极地投身到了对于篮球运动发展的研究中,精通英语,了解NBA。

夏松(第一排右二)就读贵阳二中篮球队时毕业合影。被访者供图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永远不可复刻的篮球“梦之队”占据了夏松的所有视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篮历史性地进入前八,“追风少年”王治郅初露锋芒。此后夏松的奥运记忆开始与篮球紧密相连。
2000年悉尼奥运会,夏松作为那一届官方赞助商耐克的工作人员,为即将出征的各支中国运动队提供服务。这届奥运会前,美国《体育画报》大篇幅地推出了《中国移动长城》一文,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男篮的三大中锋:姚明、王治郅、巴特尔。这届奥运会后,三大中锋先后登陆NBA,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夏松也由此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中国知名的篮球经纪人和体育评论员。邱凌峰 摄


2004年雅典奥运会,夏松作为中国男篮翻译随队出征。“前几场输得一塌糊涂,回奥运村路过团部都不敢抬头。但面对当时的世界冠军塞黑队,绝处逢生的激荡让人血压飙升。”夏松依旧记得大决战前主教练尤纳斯(前NBA最佳教练及洛杉矶湖人队主教练)对大家说:“塞黑是一只被逼到悬崖的野兽,如果我们不把它逼下去,它就会反扑过来。”那天晚上,中国男篮紧紧咬到最后一分钟,成就了奥运历史上的经典之战。当终场哨声响起时,狂欢庆祝中夏松的手表被踩碎,这让手表的指针永远停留了那一刻。
夏松回忆,当时中国男篮还没有专业的球探。除了翻译,自己还要为球队编辑录像,整理其他球队的资料。那一个月,他每天都斗志满满,留下了一生珍贵的回忆。

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击败塞黑哨响瞬间(夏松跳到10号王楠身上庆祝)。被访者供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夏松参与奥运会的身份又变了。作为北京奥组委体育展示团队的播报员,他记得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对战前,当自己宣告:“请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听见五棵松体育馆内近两万人高声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情形。“那天身后的观众席上,我看到几位重庆口音的年轻球迷泪流满面。”14年过去了,那天的国歌依旧一遍遍地在夏松的脑海中回响。
不同的雪花汇聚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夏松认为,不管在闭环内外,作为涉奥工作者、新闻媒体,还是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方式如何,都是伟大的。因为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作为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见证了言出必行的精神,彰显了风雨无阻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与国际社会“一起向未来”的真诚。

上世纪80年代夏松身穿贵阳市篮球少年队队服。被访者供图


习惯了北京的冬天,夏松也怀念故乡贵阳的冬天。小时候生活在贵阳金华农场,夏松记得冬天早上起来,每一片叶子上都有冰,可以清晰地看到叶脉,取下来含在嘴里,化成干净的水。因为道路凝冻,出门要绑着草,遇到平坦的斜坡可以从上面滑下去。
“这也是一种亲近冰雪的体验,并不是说南方没有机会参与冰雪活动。”夏松知道今年贵州的雪下得比北京还厉害,希望贵州以后有机会能够承办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分赛场。因为在贵州的冰天雪地里,能够看到与北方不同的绿,这是另一种风景。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罗玉青 吴孟雪

编辑:胡凯瑜 任诗音 

统筹:胡莹

编审:王璐瑶‍

更多新闻

· 贵州发布最新疫情防控提示: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 @黔南人,去这些地方务工或返岗复工有专机、专列、专车接送!

· 此地通告推迟开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