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刘秀祥:努力改变命运,回乡再改变更多的人

天眼新闻 2022-08-30


7月,高考结束,学生迎来假期,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刘秀祥却越发忙碌。他既要帮助学生填报志愿,又要为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对接资助,还要为新一届入学学生筹备资助事宜……


课堂上刘秀祥生动授课


走进刘秀祥省级名师工作室,外墙上的八个大字“厚德重智,德育先行”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工作室的行动方针,更是镌刻在刘秀祥心中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刘秀祥说,教育薄弱地区的孩子普遍自卑、迷茫和缺乏目标,需要德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成长为有孝心、懂感恩,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无论再忙,刘秀祥都坚持当班主任。他说,德育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足够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走近学生。


望谟县第三中学副校长付占一,是最早加入刘秀祥省级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他说,工作室将外面的名师引进来,将望谟的教师送出去。教育理念在变化,德育真正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自信。


该工作室成立以来,分别与北京、江苏、山东等地的多所友好学校的机构加强了交流,每年定期组织约50名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和培训,开展教育教研、师德师风、党史学习等讲座200多场,有效促进了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秀祥开展讲座


刘秀祥经常说,要想改变命运,教育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轻松的路。他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坎坷命运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刘秀祥4岁丧父,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从小他就一边打工挣钱为母亲治病,一边完成学业。2008年,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无数人。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十年间,他发起的“助学走乡村行动”累计资助学生4200多人,资助金额达1300多万元。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刘秀祥更喜欢称为“投资”。他告诉学生,不要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要为获得资助而感到自豪。每个人日后也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哺社会,才是对这份投资最好的回报。


刘秀祥组织发放奖学金


李应芬是刘秀祥的学生,高二时,一连生病几天,高烧不退,因为家庭困难,她一直咬牙坚持,没有给家人和老师说。刘秀祥发现她上课时状态不对,连忙叫来妻子将她送到医院。每天放学后,刘秀祥做好饭送到医院,三人一起在医院用餐。住院一周,刘秀祥夫妻全程陪护,悉心照料,同病房的人都以为他们是一家人。


李应芬家庭情况特殊,70多岁的爷爷年迈多病,母亲患有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和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母亲的弟弟,患有先天语言障碍,一家人的重担全部压在父亲身上。李应芬想让成绩更好的弟弟来城里读书,便萌生了辍学的想法。


刘秀祥到学生家里走访


得知该情况后,第二天,刘秀祥将李应芬找来办公室,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她继续学习。


“那天,刘老师和我谈了很久,让我一定要坚持把书念完,以后家里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李应芬哽咽着说:“很久后我才得知真相,哪里有这么快就能联系到资助,都是刘老师从他自己的工资里挤出来的。”


如今,大学毕业后李应芬回到望谟,入职刘秀祥名师工作室。“选择回来,是为了回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贫困学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李应芬说,刘秀祥老师是她的榜样。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唐波编辑:胡蓉 胡凯瑜
统筹:晏海艳编审:田旻佳
更多新闻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杨延:激情燃烧的钢轧岁月

· 新时代的贵州人|余留芬:美丽岩博的“铺路人”

· 新时代的贵州人|石丽平:一针一线绣出精彩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