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贵州人|蒲邦顺:振兴乡村教育 初心始终如一
“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些孩子是公民中的大多数,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要让他们接受优质公平的教育,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7月下旬,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校长蒲邦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花开有早有晚,种子发芽有先有后,必须因材施以教育、因材施以教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健康成长。
出身四川农村,“兴旺农村教育”是蒲邦顺创办兴农中学的初衷。1993年,贵阳市白云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里,首届兴农中学补习班开班了。考虑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受限,学校允许用粮食、白菜、猪肉等农资,按当天市价抵偿学费。
“你们养好猪,我们教好书。”办学之初,蒲邦顺对每一个期盼孩子跳出“农门”而力有不逮的家长说道。
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校长蒲邦顺
一年后,参加中考的43名学生中,6人跻身全市中考前10名,41人考上中专。1997年兴农中学申办成为高中,2001年学校首批高中生毕业,66名学生顺利升入本科以上院校。
距离兴农办学之初,至今已有29年。兴农中学始终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贫富相济,优差相帮”的办学理念,累计资助减免品学兼优贫困生费用近1亿元,6000余名农村孩子以优异成绩从“农门”跃上了“龙门”。
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
最初开办时,兴农中学是一所仅有36名学生的小小民办学校,如今,兴农中学已发展成为目前贵州省办学规模较大、办学历史较长的民办中学。2005年,兴农中学升类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2019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我要考江浙一带的大学,未来从事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这是兴农中学高一(25)班学生刘棚的理想。但在一年前,对在老家湄潭县洗马镇参加中考的他而言,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时逢刘棚父亲一场大病,家里七七八八花费了80多万元。高中一年几千元的学费成为这个家庭沉重的负担。幸运的是,兴农中学通过品学兼优贫困生资助政策,全额减免了刘棚的学费和生活费。
刘棚与父亲
今年,刘棚还因名列前茅获得了兴农中学奖学金。“谢谢蒲校长、谢谢学校老师,让我重新相信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刘棚说。
蒲邦顺说,在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有70%的学生是来自农村或进不了重点中学的所谓“问题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这些孩子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且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大学校园。
蒲邦顺对这些孩子尤为上心。比如来自余庆的张同学,曾经因行为习惯太差,被父母锁在家中,进入兴农中学后,孩子的变化令人欣慰,最后考上了南昌财经大学;来自仁怀的方同学,曾被当地学校开除,最后考上四川大学;来自荔波的孟同学,曾被原就读学校记12次大过,最终圆梦西南民族大学……这些曾被视为“问题学生”的孩子,最后都从兴农中学抬头挺胸走向了新未来。
学习之余刘棚喜欢踢足球放松自己
2018年,所有于兴农中学就读过的学生名字,被永久铭刻在30个青铜大鼎上。“我把你的名字刻在鼎上,你把伟大祖国刻在心中。”蒲邦顺说,刻在鼎上的是对学生的同等尊重,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是让学生对家国情怀铭记于心。
2018年,蒲邦顺将所有兴农中学就读过的学生名字刻在30个青铜大鼎上。
如今,蒲邦顺已经80岁,振兴乡村教育的初心却始终如一。他仍坚持每月到独山县兴农中学商讨教育教学工作。于2013年创办的独山县兴农中学,除蒲邦顺带去的办学理念,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教师全员全在独山本土进行招聘。
蒲顺邦坚信,要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弥补东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办学理念,也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贵州人一定能办好贵州教育!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编辑:刘添元 喻辉 统筹:王迟编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