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百度
4
bxss.me
5
1'
6
@纽约时间
7
习近平
8
@诉说趣闻
9
//bxss.me
10
x博士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百度
4
bxss.me
5
1'
6
@纽约时间
7
习近平
8
@诉说趣闻
9
//bxss.me
10
x博士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李宜雪的良知卖了2万元,真正需要声援的是罗灿宏啊
中国紫砂博物馆出品!2025紫砂五福杯:五福云集,宜藏宜礼!
央视罕见表扬,美哭3亿人:璀璨中国史,正在走向全世界
亲密关系中,比“不爱了”更残酷的,是这3种相处模式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自天南海北来,共赴一场木心文学周末
杭州单向空间
2023-07-26
陈丹青说,1992 年,二十七年前,他忧虑将来没有人会懂木心、没有人会读木心。但三天前,陈丹青肯定不会再有这样的忧虑。
一九八四年 ,木心以五十六岁高龄重启写作,重拾文学的艰辛渴望,于高卓文体的追求中,成就不可忽视的智性声音。
在木心先生恢复写作三十五周年之际,单向空间联合木心美术馆、出版机构理想国、新京报·文化客厅、凤凰网文化,向这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浙江籍写作者之一致敬,举办名为“回到文学:木心先生重启写作三十五周年”的系列活动。
在 8 月 24、25 日两天内,包括陈丹青在内的十数位作家、学者,齐聚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展开了多场精彩绝伦的对谈与讲演,2000 多名读者从天南海北赶来,共赴一场追怀木心的文学周末。
1.
文学对谈:
语境中的木心
——“文学鲁滨逊”的再次起航
木心以文学书写对峙“语境”,他的写作本身,就是“语境”。在“广阔心灵”与“全景自由”之间,“粉墨登场”与“云雀叫了一整天”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古今之间……不同语境下,文学的记忆与领悟各不相同,在“语境”中回味木心,为“回到文学”木心先生重启写作三十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打开帷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沪上作家小宝、剧作家李静分别在不同的“语境”下感受木心。
现代文学有京派与海派之分,但孙郁表示,出生于南方的木心先生是游于京派与海派之外的一个世界人,是还乡的非故乡之人。在五四之后,这非常少见。木心是沉默且少见的,用一般的文化史的概念无法把木心归类,因为他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描述的方法具有颠覆性,这导致当代的主流跟他总体是沉默的。从尼采、释迦摩尼到鲁迅,木心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参照,创造出自由、不安定、充满哲思的文字。
陈子善从木心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关系出发,提出在作家、诗人的身份之外,木心还是一位独树一帜的文学评论家。他曾对鲁迅、茅盾、张爱玲都作出自己独特的评价,观点鲜明,该肯定就肯定,不能肯定绝不肯定。比如:木心认为《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巅峰之作,是100多年来中国文学最好的结构;他曾赞誉茅盾竖起了一座丰碑,同时也对茅盾回忆录提出批评;关于张爱玲,木心认为张爱玲不愿意写主流的东西,要写自己喜欢写想写的东西。
借助马丁·布伯和阿伦·布洛克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观点,剧作家李静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文化根脉的失落是由于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以非个人客体化的我他视点来对待母语和西方传统,从而失去了认知和体验作为个体灵魂文化传统的能力;木心则与之完全相反,他的所有写作都是他和古今中西一切经验我你式的相逢,把往昔的文明和自我的经验复活为一个个血肉之躯的你,从而展开无数个我你之间精神相似灵魂的悟谈。木心最为独特的这一点就是他呈现出来我你关系,世界在他笔下不再是陌生的异乡和没有意义的尘埃,不再是知识、数据功用,而是灵性、爱、美的灵魂所要运行和对话和安放的地方。
作家小宝认为以脉络而言,在读书之多之深及炼字之考究上近无可匹敌的木心,当属新文化运动最好的缩影或代表人物。他是一个现代中国文字典范写作的尝试者,他的文字之精、文字之考究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他是中国到现在为止是一个练句大师,每句话都是经过琢磨,几乎你找不到一个废字,但是又那么妥帖。
翻译家林少华说阅读木心让他知道什么叫知者、师尊与贵人。木心是一种由古希腊知识分子精神和中国魏晋诗人风骨奇妙结合生成的精神贵族、文化贵族,他的离去意味着最后一位文化贵族背影的消失。当下我们阅读木心的意义仍巨大,无论是从文体、审美还是品格和人格上。
五位嘉宾分享之后,本次系列活动主持人、青年学者刘道一也以木心诗作《剑桥怀波赫士》演示了一个“语境中的木心”的生动个案,“
木心构建的只是一首 47 行的诗,但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内容,只是一封跟编者之间的来信可以解读非常多的意涵”。
2.
朗读之夜:
我的木心时刻
木心曾想象自己的读者,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美的、丑的,富的、贫的……8月24日这一夜,无数来到现场的木心读者,褪去尘世中的面具,以朗读分享或欢喜或怆然的木心时刻。
复旦大学博士、专栏作家顾文豪是现场少数在木心生前即有过交往的人,他朗读了《豹变》里的《幸福》,这是木心在文革期间在狱中写下的《地下室手记》的一节。他认为,身处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还能一笔一笔写下文章,于木心而言,便是幸福。
作家贾行家选择了《爱默生家的恶客》开篇的第一篇《圆光》。他认为在木心的世界里,他一直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做成艺术品,生活没有艺术重要,宗教也没有艺术重要,所以他要一个字一个字救自己,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坐地为王,不需要其他神奇的路线让自己圆满。
虽然现在木心的读者遍布各地,但木心的一生,大半生孤独的飘零着。作家桑格格朗读了《我纷纷的情欲》中的一首诗——《春舲》。她说,在没有遇到陈丹青老师之前,木心总是一个人走,一个人住,一个人写,而这首诗记录了非常珍贵的木心童年时代,有家人,有父亲、母亲、有表哥表姐,一大堆围绕在他身边的场景。木心一生,始终认认真真对待艺术,对待痛苦、对待内心,内心充盈,具有真挚的华丽,使人动情。
作家绿妖选择了《文学回忆录》里的一段进行朗诵。作为十多年前就开始阅读木心的老读者,在她看来,木心是一位既严肃又自由的人,他的整个人生和作品都充满了自由的气息,知行合一,最终人生也成了自己的一件作品。木心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在一个人没有办法好好做人的时代,在一个大部分人都患癔症的时代里,他完好无损把自己保存下来,他超越了那个时代,之所以能做到这个,支点就是艺术,把艺术当成宗教来信仰,因此获得超越的支点和力量。
青年作家魏小河选择了《哥伦比亚倒影》第二篇《竹秀》,这是一段记叙性的文字。魏小河谈起他读木心的三个关键词:第一是修辞,震惊于多用生僻字和介于古典韵律与现代美感之间的文字;第二是见识,木心拥有众多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眼光,常给出不同寻常的观点和评价;第三是品性,通过他的故事和文字,可以感受到那股进入你身体的力量。
此外,现场还来了三位来自“杭州接触即兴”的表演者,他们用身体、舞蹈来展现木心的文字世界。还有众多远道而来的读者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木心时刻:既有偏爱于木心的金句的学生,也有从台湾朋友那里知晓这位作家并开始熟悉的新读者;既有因为帅气的外表而爱上木心的女读者,也有上完课赶过来的英语老师;既有从捷克坐飞机赶来的远方的朋友,也有山东、湖南、安徽赶来的热心读者们。
3.
文学之夜:
送别木心,带回木心
——《张岪与木心》新书分享会
众所周知,将木心真正带入大众视野的人是陈丹青。他孜孜不倦做着一切与木心相关尝试,从木心的书、木心的画,到木心美术馆,越来越多的人听说木心、知道木心、喜欢上木心。
1982 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终出《张岪与木心》。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的文学旅程。陈丹青以此,送别木心,同时带回木心。8月25日晚,《张岪与木心》简体版新书线下首发作为本次纪念活动的压轴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陈丹青回忆起 35 年前中国大陆的文学景观,他表示,1984 年,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高潮,刘兴武、路遥、高行健、北岛、芒克、多多、张抗抗、阿城、莫言等作家接连登场。而这时,陈丹青认识了孙牧心(木心),是他在艺术学院的朋友。1983 年,纽约华语报忽然发表了木心的第一篇散文,陈丹青很惊讶,便开始找他玩。
那时,大陆有一群同辈人正在闹腾文学,同时,在陈丹青眼前,有个老头刚刚恢复写作。
木心最开始写小诗时才 12 岁,写完拿去桐乡刊物发表。到他 22 岁,仍然写作,但不再发表。45 岁前后他被多次单独关押,居然还敢偷偷写作,那就是幸存的66页狱中手稿。他缝在棉裤里,带出来,藏起来,直到 56 岁出国前,他从未发表一篇文字,一首诗,他绝对不让人知道他在写作。出国后,他要靠画画谋生,决定再不写作了。直到 1983 年,来自巴黎的台湾画家陈英德去看木心的画,听他谈吐,以为不凡,坚持要他恢复写作,从此木心开始恢复写作。很快,台湾文坛知道了他。再后来,2006 年,大陆读者知道他时,他已经79岁了。
陈丹青向读者们提供了他在这 35 年间的记忆,并强调“木心的孤绝、局外,不全是外界和历史的缘故,而是出于他自己的安排和选择。自从三十五年前恢复写作,他就决定完整地、彻底的,仅仅做他自己,在名分上竭力保持‘一个人’。”
4.
影像、展览:更多维的木心
主题对谈、朗读会、新书分享会之外,本次活动还包括两个于 8 月 17 日开幕的小型展览:木心雪句展与木心手稿展。
由出版机构理想国编辑精心选取木心先生经典名句,围绕书店楼梯台阶蜿蜒向上,贯穿书店三层空间;
来自木心纪念馆的木心先生的手稿首次走出乌镇,展陈于单向空间书店内的单向艺廊,其中包括名篇《哥伦比亚的倒影》的手稿长卷。
此外,8 月 25 日下午,精心挑选重组的木心部分纪录片也在单向空间文艺现场放映,数百位读者一起在影像中“阅读”木心对文学和艺术的勇毅追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作家绿妖、桑格格、魏小河,以及艺术视频节目《局部》、木心纪录片的主要导演谢梦茜一起观影,并参与了映后分享。
***
山水无涯,岁月无际,从木心重启写作的那一刻起,他便与他的文字一道在混沌时间中留下了纯白的光影。木心不在,“木心”仍在。现在和未来的读者还将一次次去阅读里寻找他。
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58号
远洋乐堤港二期 B103 B201
电话:
0571-86628356
单向在杭州
(id:OW_hangzhou)
用阅读,寻找你的同路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