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丨《创新教学报告2022》发布,教学创新正在走向何方?


全文约8200字,阅读需20分钟


导读

自2012年开始,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创新教学报告”(Innovating Pedagogy)。


报告以创新和未来展望为主题,每年提出10项已经有所应用但尚未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教学法,旨在探索教学、学习和评估的创新与前沿,为教师、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及其他相关方提供参考。
近日,OU教育技术研究所发布第10版《创新教学报告2022》,揭示了最近一年中,世界范围内10种新的领先教学方法。
获取2022年以及2012—2021年完整报告(注:2018年未发布报告),可后台回复“创新教学”。


作者丨Agnes Kukulska-Hulme等

来源丨综合整理自BEED Asia、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互联网教育大数据研究院


每年,OU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学术研究人员都会探索教育学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学习、教学和培训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

今年,OU的研究人员一直在与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合作编写该报告。

第10版《创新教学报告》揭示了10种新的领先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我们日益多样化的世界中推动和改善教育体验发挥作用。这些教学法反映了全球的学习和教学,并建立在OU在远程学习和混合教育实践方面50多年的经验之上。

第一作者、OU学习技术与传播教授——Agnes Kukulska-Hulme评论道:“在全球许多地方,我们提供教育和参与教育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教学报告》强调了变革的快速步伐,同时努力通过基于证据、常识和清晰度的合理建议来平衡这一点。在2022年报告中,我们与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的同事合作。像我们这样的开放大学引领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直到最近,这在许多地方仍然是一种新奇事物”。


01
《创新教学报告2022》提及的十大创新教学法

1、混合模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机会

这种混合式学习方法注重于创造一种有凝聚力的学习体验,将面对面的会议与在线学习材料和活动结合起来。在大流行期间,视频会议平台使教育工作者有可能转向远程教学,例如提供在线直播的讲座和研讨会。

可以说,这增加了学生的机会,但教育工作者需要支持,以改善他们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新类型的混合模式正在探索中,学生可以选择参加课堂课程或同步或异步在线参与。虽然“开放混合”学习模式侧重于个人打造他们自己的终身学习路径,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之旅,但“灵活混合”模式增加了学生参与更多机构教育的可能性。

在灵活的混合模式下,教学和互动需要一个由一套设备组成的特定安装的基础设施,以确保线下上课的学生和在线上课的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或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互动。技术对这些模式至关重要,但还应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主动学习和参与来吸引学生的教学决策。


2、双重学习场景

——连接课堂和行业工作场所的学习

双元学习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行业专业实践之间密切同步的价值:将专业现实带到课堂,并将理论理解支撑到工作场所的实践。网络技术改变了工作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种变化,学生的家也成为学习和工作的“第三个地方”。


双学习合作的行业合作伙伴有时批评课堂教学与行业期望的专业实践不够一致。为了克服这一点,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他们关于生产过程、工作程序和工业中使用的技术的知识,而行业伙伴应该分配时间和资源,为课堂提出真正的实践活动,并投资创建结构,以支持大学和其他教育中心。通过更综合的方法来开发由学术和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拥有的课程,使双重学习场景为学生提供他们在未来就业中将会遇到的挑战的见解,并为行业提供更好的人才。

3、微证书教学

——经认证的短期课程,以培养工作技能

社会、技术、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意味着对培训工人新技能的课程的持续需求。微证书是在过去十年中应运而生的。它们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型资格。在最基本的形式中,微证书是个人可以获得正式认可的少量学习——徽章、证书、学术和/或专业学分。他们的主要重点是就业:培训人们的工作,使“学习者”转变为“挣钱者”,并发展专业技能。


微证书学习者可能是在职学习,也可能有比学习更重要的照顾责任。由于微证书在长度、水平、规模和范围上差异很大,没有适合所有这些课程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选择范围包括基于能力的学习,案例学习和对话学习等。


大多数微证书的机会都是在网上提供的,所以它们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那些以前可能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学习者,他们需要在学习的同时开发一套新的学习技能,例如“学习如何学习”和制定自我调节策略。

4、自主教学

——培养自由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教学的举措增加了人们对自主学习相关领域的兴趣。这涉及到教育系统和资源的发展,鼓励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增长。自主教学与两种观点有关,即学习是一种职业,学习者是专业人士。

个人需要明白,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教学接受者,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可以发展技能,建立自己的学习路径,作为专业人士,既考虑到强制性要求,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作出自己的决定。


为了培养这些专业技能,学习者需要促进和实施自主教学的教师。教师可以支持他们培养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使他们能够指导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有许多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采用和实践,以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此外,数字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自主,更能控制自己的学习。

5、观看派对 

——一起观看视频,无论何时何地

观看派对是学习者通过特定视频或广播在线集体参与的一种方式。学习者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但他们不一定在同一地点。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咖啡店或其他各种潜在场所参与。在观看视频之前、期间和/或之后可能会进行学习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基于消息的聊天或学习任务的链接。


研究人员发现,与面对面教学相比,观看派对的社交参与度更高。观看派对用于许多在线学习环境,包括正规教育、大学学费、培训和专业发展。它们可以被非正式地组织起来,或者它们可以被安排并成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


观看派对可能发生在许多不同的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在线服务和媒体提供商正在提供支持观看派对的平台功能。仔细计划将支持有效使用视频用于教育目的,并且有可用于帮助计划和举办观看派对的指南。观看派对的一个挑战是互联网连接,特别是连接速度,但有时可以使用下载或预加载视频等策略来克服这一限制。

6、影响者主导的教育
——向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影响力的教育人士学习
“社交媒体影响者”是在线名人,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了庞大的粉丝群。影响者通过图像、动画、信息图表和视频以多感官方式展示信息并分享他们对产品、服务和社会趋势的看法。他们通过以观众为导向的展示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直到最近,有影响力的人主要与营销部门联系在一起,但有些人正在教育领域站稳脚跟。


“教育影响者”(教育影响者)向他们的追随者提供免费的视频和其他内容,超出正规和认可的教育计划,并且大多在教育机构之外工作。他们越来越多地影响学习者关于学习什么、向谁学习和在哪里学习的决定,而他们的在线存在往往会模糊娱乐和学习之间的界限。


一个担忧是,影响者可能会意外甚至故意利用、误导或误导他们的追随者。社交媒体平台也可能有自己的宣传动机,而不是寻求影响者受众的最大利益或教育优先事项。尽管如此,教育工作者正在考虑是否有可能利用影响者的受欢迎程度或利用他们的实践来改进在线教育的正规和质量保证模式,并减少访问和参与的障碍。
7、家庭教学
——将家庭理解为文化学习的场所
新冠疫情大流行引起了人们对“家庭”作为学习环境以及家庭更广泛的教育和文化相关性的关注。“家庭教学法”的概念不同于“家庭教育”,因为它旨在调查发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非正式教学和学习实践的类型,以及特定文化的学习方式,例如通过当地社区。它在正规教学中的用途非常少。尽管如此,教育工作者对家庭知识的理解可以成为为学生选择与文化相关的书籍的有效工具。


同样,与文化相关的书籍可用于儿童培养批判性阅读策略,讨论种族或不公正等社会和政治方面。有人认为,它还可以作为挑战教育规范的工具,挑战某些辍学学生群体的主导观念,或历史隔离或文化剥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通过使用在家中和更广泛的社区中获得的不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无论他们来自哪里。对家庭教学法的理解也可能有助于制定重视并建立在家庭知识基础上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8、不适教学
——情感是学习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有力工具
“不适的教学法”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要求学生批判性地参与他们的意识形态传统和思考种族主义、压迫和社会不公正等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这种反思过程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情绪,包括引起不适的情绪(因此得名)。


这个过程引发的情感可以挑战传统的理解主题和假设的方式,这个过程可以成为改变的催化剂。情感是质疑和破坏现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的有力工具,而学生和教师之间对这些情感的集体辩论和反思可以创造新的理解,塑造新的行为。


如何采用这种教学法的一个例子是在澳大利亚大学向大多数非土著学生教授第一民族的健康。这种教学法的倡导者认为,如果假设不受到挑战,教育可以加强社会问题的现状,使社会正义、不平等和其他问题仍然隐藏、未探索和未讨论。为了充分探索情感,必须了解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此外,关于敏感话题的教学应该在教师准备好的受控环境中进行,学生知道将要教授什么。
9、幸福教育
——在教学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促进幸福感
幸福教育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健康。它不仅可以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对自我效能和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是全世界学生关注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并且有许多关于焦虑、抑郁、自残和饮食失调的报道。由于害怕污名和歧视、缺乏知识和对心理健康持消极态度,大多数学生没有透露他们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在最近的大流行期间,这些问题更加严重。


建议幸福教育应该是整个学校/大学的方法,其中教育机构的所有方面都有利于幸福并促进良好的心理健康。它通过教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识别可能的疾病以及学习如何、何时何地寻求帮助来帮助学生发展心理健康“素养”。幸福教育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制定整个学校/大学的方法。对等培训也被发现是有效的。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和满意的学生更有可能参加并取得较高的教育成果。
10、边走边谈

——将运动和谈话结合起来,以加强学习


随着教育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进行,人们担心过多的久坐和孤立在家学习的有害影响,人们有兴趣恢复、调整或设计同时涉及对话和步行行为的教学法。在大流行期间,当无法在室内开会时,可能可以进行散步或远足等户外活动,从而提供一种与他人联系的替代方式,并减轻坐在电脑或电视前的烦恼。


步行有很多好处,例如它可以激发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改善情绪、清醒头脑和激发新想法。与另一个人或一群人一起散步时,有机会进行并排对话,这可能与人们面对面交谈时不同。结合走路和说话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实现某些类型的互动、反思和巩固,可以改变心态并鼓励新想法。


边走边谈已被用于教育的多种环境中,即支持心理和身体健康;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非正式学习中。该方法与当代移动学习的兴起相吻合,尤其是当教育活动涉及更长的步行以及与他人步行时的并排对话、电话交谈或通过文本消息传递时。

02教学创新正在走向何方?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高巍曾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2-2021年《创新教学报告》所提出的86项创新教学法从基本信息、创新教学法的基础、创新教学法的适用情境、创新教学法体现的维度4个一级类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发现:从培育“主动学习者”到培育“未来社会的全球公民”,创新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出现话语转向;从“技术运用”到“系统重构”,信息技术进行了实践变革;从“课堂学习”到“泛在学习”,学习场域出现了时空拓展;从“单一学科”到“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呈现出学科统整的态势。
以下内容节选自她的研究文章《技术赋能教学创变:国际前沿教学创新的特征及其进阶———基于2012-2021年<创新教学报告>的内容分析法研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是当代教育变革的重要特征。用哪些技术促进教学哪些维度的创新,是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
《创新教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致力于梳理并解读国际前沿教学创新理论与实践,探索新形式的教学、学习与评价模式,以指导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其核心理念是重点关注技术赋能的教学而非技术本身,这是它与《地平线报告》等更为注重技术趋势的报告最大的不同。
《报告》每年都会介绍现在或未来十年内可能会对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10种“创新教学法”,现已成为国际上指引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且科学的依据。全面了解十年间国际上各创新教学法的科学内涵,深刻解读其核心特征,从科学化与国际化的视角梳理其发展的内在理路及其迭代进阶,并批判性地借鉴,是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课堂教学生态的必然诉求。
本研究以2012-2021年十年间的9份系列《报告》作为数据来源,选取《报告》提及的全部创新教学法为内容分析的对象。每份《报告》均会提出10项具有引领性和独创性的创新教学法,其中“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2013)、“徽章鉴证学习”(2012,2013)、“学习分析”(2012,2013)、“无缝学习”(2012,2013)被重复提及,故最后选定86个创新教学法。
2012-2021年《创新教学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教学法
1、教学目标的话语转向:从“主动学习”到“未来社会全球公民”
《报告》中的创新教学法不仅关乎“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更为“培养怎么样的人”提供了答案。最初,以“学会学习”(2014)为代表的诸多创新教学法旨在培养“主动学习者”,即将“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作为教学的终极旨归。
近年来,《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未来成为负责任的公民、贡献者和创新者,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促进个人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更为广泛的社会因素。培养未来社会的全球公民成为创新教学法的终极教学目标。同时,在综合考量创新教学法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跨度的基础上,被《报告》提及的既对未来有较大影响,且影响时间跨度较大的“为未来而学”(2016)和“群际共情”(2017)两个创新教学法,指向了“培育未来社会的全球公民”的双重面向。
第一,从空间面向来看,教学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在全球化时代,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时有发生。威廉姆·亨特曾指出,“全球胜任力”是指“具备开放的心态,同时积极去理解其他人的文化规范与期望,利用已获得的知识与自身之外环境中的人进行交往、交流并有效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换言之,全球胜任力的首要特质就是理解他人文化背景的能力,这与“群际共情”的目标要求一致。群际共情旨在通过共情共鸣、共情推理、共情反应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推己及人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遭遇,进而缓解因文化冲突所造成的群际紧张关系。进一步讲,这种教学目标的转向要求学生具有文化理解性、适应性、包容性,因应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诉求。
第二,从时间面向来看,教学创新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变局。“为未来而学”是《报告》中又一关键性的创新教学法。这一倡议,一方面旨在要求教育系统面向未来的社会需求和未来的学生发展,制定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旨在使学习者具备应对不确定的世界、复杂的生活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的技能与心性。更重要的是,它鼓励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日益严峻、并且在未来依然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
例如,在“为未来而学”的理念指导下,《报告》进一步提出了“飞跃‘后真相’社会”(2017)、“去殖民化学习”(2019)、“关注数据伦理”(2020)、“后人本主义视角”(2020)和“以公平为导向的教学法”(2021)等创新教学法,直指虚假新闻、殖民化、隐私泄露、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社会不平等等一系列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潜在问题。
2、信息技术的实践变革:从“技术运用”到“系统重构”
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问题是教育技术学科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报告》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法的提出想要探讨的问题。在初期,“运用技术”似乎就是教育信息化了。然而,何克抗教授深刻地指出,“信息技术并非现代化的直通车……切忌过分强调技术,应该从教育教学问题寻求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
《报告》在2014年提出的最受瞩目的创新教学法———“翻转课堂”即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联系密切。很多人由此将信息技术作为其本质特征,认为翻转课堂以技术为中心,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开展,使得翻转课堂陷入技术主义的窠臼。事实上,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学习为中心,通过对教学流程的重构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非由技术控制。
同样地,《报告》对于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的理解正由简单的技术运用转向对于课堂教学的系统重构。如前文对86项创新教学法的技术基础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
第一,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是创新教学法的重要特征,但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法不用信息技术也可开展,其比例在近3年来更是大幅上升,代表了《报告》对技术赋能教学的认识的总体趋向。
第二,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方法、流程和环节,更催生了新的教学理念。例如2021《报告》里提出的“循证教学”,强调基于证据进行教学诊断与优化,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重要理念向导。正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知名学者罗伯特·斯莱文教授所言,“将证据作为选定方案的基础,将会使教育进入到创新、评估和逐步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诸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创新教学法也不再是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倡导利用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重构。
3、学习场域的时空拓展:从“课堂学习”到“泛在学习”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泛在学习从理想走向现实。泛在学习被誉为继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之后,人类学习方式的第三次变革,是能够实现“5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device,Anything)的理想学习模型。
自《报告》提出“无缝学习”(2012)以来,泛在学习也成为《报告》中创新教学法的一大突出特征。
第一,创新教学法不再将教学局限于特定的课堂时间,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非正式的学习。“基于事件的学习”(2014)以及与之类似的“故事学习”(2014)通过统整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时间的拓展。
第二,学习空间的重构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基于地点的学习”(2019)实现了学习的空间泛在性。
第三,创新教学法也可针对大众进行普及。研究发现,多数创新教学法具有适用对象的普适性,实现了规模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同时,以“基于嘻哈的教学”(2021)为代表的创新教学法更关注边缘群体的感知,进一步扩大了学习者的范围。
第四,在设备方面,不限定教学环境(线上和线下均可)的创新教学法占比达到54%,表明多数创新教学法在任何环境中均可开展,摆脱了对设备的依赖。  
第五,大多数创新教学法并不限定具体的学科界限。例如,以“设计思维”(2016)为代表的创新教学法凸显了跨学科特点;以“基于开放数据的学习”(2020)为代表的创新教学法则倡导基于现实问题和真实情景的学习,均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拓展。
4、理论基础的学科统整:从“单一学科”到“学科融合”
面对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学习者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也正在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发现,《报告》中创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反映出“多源流”的特点。
第一,创新教学法始终坚持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作为发展的依据,将传统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新近提出的具身认知理论纳入了其理论基础。
第二,基于信息技术赋能的特点,《报告》广泛吸收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提出了以“计算思维”(2015)为代表的具有计算机学科特点的创新教学法,实现了跨学科的深度融合。
第三,创新教学法的理论来源日益丰富,统整了社会学、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与之相关的学科领域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创新教学法的发展关系到教学论学科的建设。朱德全教授在对教学论发展70年的逻辑路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教学论学科凭借“后发型”优势进入了多元主义范式阶段。换言之,今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也必然要以跨学科的视野,借鉴和吸收计算机科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资源,对创新教学法进行研究与应用,以期为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向导。




深度丨《2022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发生巨变?


深度丨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内涵与设计原则


北师大余胜泉教授:智慧课堂的核心是促进深度学习


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教育部内刊《高校智慧教研》第一期重磅发布


复旦蒋玉龙教授:如何以“原位翻转课堂+费曼学习法”开展教学创新?


关于我们: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