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混合教学,推动“终身学习”成为现实

编辑部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 2023-12-16

全文约4100字,阅读需15分钟


导读

伴随混合教学/混合学习环境的形成,“终身学习”正在成为现实。也可以说,终身学习社会,就是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社会。8月4日,以“混合教学环境下的创新课程建设”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翼鸥教育等众多高校和企业的专家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01
“终身学习”为何再度翻红?


“终身学习”并不是个新鲜的概念。


早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保罗·朗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做学术报告,提出“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遗憾的是,在之后的五十多年,这一理念并没有带来什么“颠覆”性的改变。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采纳的,一直是工业文明下产生的学校体系。学习基本只在校园内发生,老师单向传递知识,流水线般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学生。学生意识不到需要主动且持续地学习,学校也无法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学习需求。


而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在前言中旗帜鲜明地提出:

“随着全球社会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终身学习体现出了更明显的价值。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还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正常进行。政府、机构、教师和学习者不得不迅速适应为应对疫情提出的公共生活限制,并确保学习不被耽误。在传统课堂学习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在线替代方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更灵活的在线课程的激增、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新的沟通方式和数字资源的开放,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已经脱颖而出。”


斯坦福大学也推出了一个计划——《Stanford 2025》。


 

从斯坦福的设计理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能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未来大学雏形。其中,开环大学是《Stanford 2025》中最关键的计划之一。常规情况下,想接受大学教育,需要在大约18岁时考入一所学校,并在这里完成四年的学习。而在开环大学,入学者可以是18岁的高中生,可以是已经进入职场的中年人,甚至可以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学习时间不是固定的,学习场所不是固定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固定的。


比如,斯坦福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其他学生的“老师”。“我们有215,000名在校生,他们知道斯坦福会贯穿在他们一生的学习中,大学的深入参与意味着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个活跃的、分布式的校友网络,无论毕业生在不在校内,他们都可以互相联系。”


《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的作者Kevin Carey,描绘了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未来大学的面貌:“他们需要建立真实而虚拟的美丽场所,让学习者终生重返生活。他们需要建立真实的人类社区,并根据永无止境的学习计划与人建立关系。”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进入到普及化阶段。高教司吴岩司长在最近一次的讲话中,援引第三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高等教育未来十年路线图”,强调“进入到普及化阶段,Lifelong Learning是高等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02
“混合教学”备受全球各国瞩目


新技术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职业更迭的加快。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已经不能使他们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各国教育体系都必须做出调整,以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国际上,教育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也普遍承认,应该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以应对学习趋势的变化。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到中国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都体现出,混合教学已经由疫情之初的“应急”需求,明确转变为支撑个人、社区、机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性”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核心特征。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概述了如何通过合作进一步丰富欧盟成员国教育体系的质量、包容性、数字化和绿色维度,以及成员国如何携手打造一个基于学习者和教师在整个欧洲大陆自由学习和工作,且欧洲和其他地区机构之间自由联系的欧洲教育区。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提出了六项将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与实践:用于学习分析的人工智能、用于学习工具的人工智能、混合学习空间、混合/远程学习模式主流化、微认证、混合/远程教学的教师发展。其中三项与混合教学有关。


《2022年度十大IT议题:我们应有的高等教育》报告,也意在通过制定共同的转型愿景和战略,指导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未来的学习世界,是这样的:在混合学习环境下,老师和学生可以使用优质、泛在、多元的数字化教学/学习资源,还可以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建立深度联系,共享共创创新课程,组织基于学科交叉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活动,开展基于“真实项目”、面向“真实需求”的数字化实践或实习。学校只是广阔的学习世界的一部分,家庭、社区、工作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平台。



03
“混合教学”推动“终身学习”加速实现


未来的学习者,将面临三大学习体系。其一,从小学开始的,校内正式学习与校外个人学习的混合式学习体系;其二,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的新课程体系所形成的新型大学体系;其三,通过混合式学习环境与微证书建立的面向终身学习的新型体系。


终身学习的需求,也在呼吁供给的升级,比如混合教学和课程创新。


而这三大学习体系的搭建,只能通过混合学习环境来实现。又或者说,终身学习社会,其实就是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社会。


摆在眼前亟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是如何开展混合教学环境下的课程创新。8月4日,以“混合教学环境下的创新课程建设”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翼鸥教育等众多高校和企业的专家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混合教学中的课程创新,基于的一定是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谢浩博士提出,在互联网空间中,知识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


过去,“知识”由知识分子生产,然后传播到学校,但随着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凭借各类工具和平台分享各种经验和智慧,这些经验、智慧都可以视为“知识”。



大学教授与图书馆不再成为知识培养所需的主载体,知识离散分布在大学、企业、专业知识社区中。而且,学习内容大幅增加,形态日益复杂,远不能用单本教材或者纸质书本承载。”翼鸥教育创始人兼CEO宋军波表示,鉴于此,必须有新型的LMS系统支持以学习者个人为中心的跨组织学习管理,并且要创建课程共创社区,推动课程在多校间、校企间迅速迭代。


在对学习方式的重构中,中国海洋大学魏振钢教授进一步补充,要考虑学习者四个层面的需求:学习时空灵活、方便;与老师交流方式多样化;有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手段;留存学习过程的数据并应用。


可以看到,在混合式学习中,自主学习(或者叫个性化学习、个人主导的学习)是关键词。正如谢浩博士所指出的——“‘积极学习和学习策略’成为学习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学会“学习”,是一名合格的学习者的基本能力;混合式学习能力,则又是极为关键的学习能力之一。国际上,已经有国家在以此为目标,推进教学体系的改革。疫情之后,新加坡的中学已经每周有一天改为在线学习。未来的学习者,将早早学会如何有效管理自己在校内的正式学习和在校外的非正式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针对高校物理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以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混合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研究中,董教授设置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仅仅进行线上自学活动,后者部分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相关个性化作业,而且开展线上协作学习。测验数据表明,“技术支持的基于个性化的协作性学习提高了师范生的学业成绩且更有利于低成绩组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认知冲突走向达成共识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获得了更多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主导的学习,并不等同于个人就能完成的学习。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重要作用。在《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中,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小组成员评估认为,“混合/远程教学的教师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Hybrid / Remote Teaching)”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也强调,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用得好不好,教法很重要”。传统的课堂只能实现内容的单向传递,但在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和内容之间可以实现多向互动,学习内容的来源渠道也更加多样。教师需要有效利用线上优势,设计不同于传统线下学习活动的活动。


混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在混合环境下开展。同时,顾小清教授认为,只有通过案例、项目式的方法开展教师培训,让老师的经历融入教法形成的过程,才能避免“水过无痕”,真正让教师发生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创新的想象空间仍在无限扩展。比如火热的“元宇宙”概念。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教授提出,广义上的元宇宙“涵盖数字世界的所有概念”,“从当前的互联网到未来虚实融合的数字化世界,都是元宇宙。”


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元宇宙可以被视为更高级阶段的混合学习环境。在教育元宇宙中,学习环境1)更具临场感;2)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3)可以创建“混合现实”,让全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课堂;4)“更真实”,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断融合,在虚拟世界中掌握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方法;5)可以创建自适应的评价场景,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成长方案。


这与“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需求高度契合。


短期来看,元宇宙技术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长期来看,一个“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高度融合”的学习环境是值得期待的。在这一学习环境中,全世界的资源都可以为学习者所用,线上/线下、正式/非正式学习的界限趋于消失。


终身学习社会,正在混合教学等技术的推动下,加速成为现实。




前沿 | 混合教学推动下的高等教育新生态


北师大陈丽教授:开展课程创新,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观”


喊了50多年的“终身学习”,为什么在2022年又火了?(文末有福利)


深度丨《2022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发生巨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


关于我们: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