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学习成果结构)


全文约1600字,阅读需7分钟


来源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测量与评价



01
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内涵
 
SOLO 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又被称为可观察学习成果结构,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比格斯于1982 年创建的。作为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研究方法,SOLO 分类理论的基本理念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SOLO 分类理论针对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展现出来的不同思维层级,将其思维能力水平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划分为前结构水平(P)、单一结构水平(U)、多元结构水平(M)、关联结构水平(R)、拓展抽象结构水平(Ea)。SOLO分类理论的结构水平层次、基本特点及模型表征如表1 所示。

表1 SOLO 结构水平层次的基本特点和模型表征


02
SOLO分类学对布卢姆理论的突破


布卢姆的分类学没有建立在统一的心理学基础之上,SOLO分类学却是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立起来,虽然对皮亚杰的理论作了些修改,有关认知水平发展具有阶段性思想还是没有改变,只是把它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

这样,SOLO分类学中的功能方式、学习周期和阶段等概念均能给予合理地解释,使理论本身不存在自我矛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SOLO分类学体现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具有严格的理论形态。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评价目标是学生的行为变化,然而由于“行为”的含义不清导致了评价目标的显性化,使评价活动受到局限。SOLO分类学改变了这种做法,评价的目标不再是学习者的行为,而是学习行为的结果,从学习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出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和应答结构等四个方面将学生的行为结果(回答)分成五个不同的水平。学习者对某项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就是SOLO分类学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的界定清楚、目标明确,无需进行分解,从而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的线性累积层次结构导致了一些矛盾,只能简单化地用迁移来解释低级目标的学习向更高级目标学习的转换,显然不够清晰并欠缺合理性。SOLO分类学把个体认知发展的功能方式划分为五种方式:感觉运动方式、形象方式、具体符号方式、形式方式以及后形式方式。

每一种功能方式下的学习结果都可分为五个水平,构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水平层次;在每一种功能方式下,这五个水平呈递进的关系,而每一种功能方式下的抽象扩展水平又意味着是(或者说相当于)下一种更高水平的功能方式下的前结构水平。要确定某一特定的反应所处水平时,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即处于哪种功能方式和哪种反应水平。

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层级结构的合理性在于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即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更好地解释人在学习不同任务时的不同表现。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人为地区分过程与内容,导致了评价目标的空泛化。SOLO分类学从两个方面考虑学术性科目对学生智力的影响:

其一是对科目内容,即对构成该科目的事实和概念的消化和理解,也即学了什么;

其二是通过恰当地理解运用所学内容而形成的认识过程,包括构成该科目的思考方式的思维的技能和策略,也即怎样学。不仅关注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寡或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反应水平(层次),同时也关注任务过程,即学生怎样完成学习任务,使用什么技巧,等等。体现了过程与内容的良好结合。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项目式学习的三大类型与四种典型范式


深度丨一文读懂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问题式学习(pbl)与项目式学习(PBL),如何区别?


解析“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


关于我们: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