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2亿人被残忍“抛弃”:他们怎么越活越卑微了?

小腰鼓 2022-03-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今天是大年初七。

我忙碌着收拾行李,准备从农村老家返回长沙。

父母一直在忙碌着,将年货、腊肉和蔬菜等物资运送到我的车上。

等一切收拾妥当后,他们站在门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很疑惑,这样的表情,从未在我山一样的父母脸上见到过。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从来都是严肃的,说一不二的。

后来,经过我的再三追问,他们才嗫嚅着,问我元宵回不回来。

即使在说话的时候,我的老父亲,还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双手摩挲着,怕我拒绝,连忙解释道:不回来也没关系的,我们知道你工作忙。

那一瞬间,看到父亲已经花白的头发,我顿时有些泪目。

我们的父母,为儿女操持了一生,老了,却在子女面前变得如此卑微。

他们害怕给我们带来麻烦,于是,说话和做事,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

他们开始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在儿女面前,隐匿自己的需求和渴望,生怕他们的一句话,给你带来困扰。

他们的前半生,为你心甘情愿付出所有,到老了却还要看你的脸色行事。

曾经山一样的父母,最终成为儿女的手下败将。

这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最大的悲哀。

今天,是很多公司开工的第一天,也是返城大军结束最后一天假期的一天。

而这一天,也是2亿留守在农村的父母,再一次被子女“抛弃”的日子。

我们浩浩荡荡地朝着远方出发,但却忘了,身后的父母,是怎样的不舍与无奈。

在抖音上看到一条视频,让人泪目不已。

过完年父母远去打工,一个孩子一直跟着父母的车在后面跑……


而爷爷奶奶哭着站在山上,擦着眼泪给他们送别.....


一个男子,春节后离开家打开监控,却发现母亲一个人偷偷躲在房间哭泣。


他们总是这样,他们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我们却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怕你担忧,不敢在你面前尽情痛哭。

怕你困扰,连不舍和挽留的话,都无法轻易宣之于口。

有人说:每次离开,父母恨不得把整个家都塞给我。


你走了,家也空了。

不善言辞的父母,小心翼翼的父母,恨不得把所有都掏给你的父母,最后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踽踽独行。


网上有一个话题:

我们离开家的时候,父母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无数人痛哭。

一条高赞留言是这样的:

没有我们在家的日子,父母是空巢老人。他们会一直很安静,或许还有些失落。

他们的生活简约而简单,说话不多,时常发呆。他们的生活,远远没有我们在家时那样的丰富……

短剧《多住几天的家》里,老父亲独自一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

儿女不在的日子里,父亲的日常,就是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走着,跟家具对话,和花草聊天,甚至假装孩子们都在,召开起了“家庭会议”。


有人说:“人到暮年最大的悲哀,不是岁月带来的记忆衰退,行动不便,甚至不是疾病缠身,而是生儿育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辈子,生命的末尾,却活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

我们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呢?

他们精打细算地过着日子,能省一毛是一毛。钱存着,等孩子回家的时候再花。

他们互相扶持,种粮种菜辛苦劳作,即使有病痛,他们也会忍着,不愿给儿女增添负担。

有没有发现,每次回家之后,家中的餐桌上,总是摆满了我们爱吃的菜。

而我们走后,桌上却冷冷清清,那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食物里,是他们对儿女的深情。

永远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人民日报》上说:充电器一拔,等再插上的时候又是新年。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在年年岁岁的风尘中,我们的父母,以惊人的速度正在老去。

他们从那个山一样挺拔的大人,变成了脊背佝偻的老人;

他们从那个说一不二的父辈,变成了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老者。

他们的脚步不再轻快矫健,手上的动作也不再潇洒利落,在岁月的捶打中,他们笨拙地,迟缓地,在时代的巨轮后面,亦步亦趋地走。


主持人张泉灵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次去敬老院采访老人。

在说话的过程中,闻到老人身上的气味。

她小心地问老人,多久洗一次澡。

老人们说:尽量不洗澡,因为年纪大了,洗澡容易滑倒,一旦摔倒,儿女的下半辈子就麻烦了。

她们用减少洗澡的方式,防止意外发生的概率,才会有我们一直“嫌弃”的“老人味儿”。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不甚唏嘘:

我们的父母,即使努力健康地活着,也只是为了让远方的子女安心。

“已入暮年的我,怕是再也不能为你遮风避雨了,不给你添麻烦,是我有生之年最后向你表达爱的方式。”

李荣浩有首歌《爸爸妈妈》,歌曲让无数网友泪目,在网易云20多万条评论中,心理防线瞬间被一条高赞留言击溃。

“那天晚上听我爸说:如果哪天你养不动我了,就往爸的酒里下药,爸一定喝……”

成年后,父母对我们说过最多的话就是:

工作别太拼了,家里还有钱用。

别回来了,难得休息,在外面好好玩。

我身体很好,你不用担心。

这些善意的谎言,是我们的父母,对儿女最深沉的爱。

他们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只希望自己多做一点,给孩子多一些助力。

最起码,他们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

有人形容过中国父母,一生以两种模式存在:“在线”和“隐身”。

当他们还能为子女付出的时候,他们“在线”,拼命地为孩子“闪烁”。

当他们年老,不能为子女付出的时候,他们选择“隐身”,宁愿病着,受着委屈,甚至死去,也不愿意麻烦孩子。

忽然想起了王朔《致女儿书》里的一段话:

“小时候是怕父母,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难过什么?

难过的是,他们宁愿自己满身泥泞,也要供你飞出大山。

难过的是,他们正在老去,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什么时候,你觉得父母老了?

是在你一遍一遍地教他们用智能手机,他们却始终学不会的时候;

是在你带他们走进大城市,他眼里没有欣喜与愉快,只有恐惧和不安的时候;

是你一遍又一遍给他们打电话,而他们却学会了报喜不报忧的时候。

这才是最让人难过的地方。


曾经有一张图片,刷屏了全网。


巴勒斯坦一位73岁的老人确诊新冠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里。

因为疫情防控,医院谢绝一切家属的探访,而她30岁的儿子,因为太过思念母亲,每天爬到窗户上远远地陪着母亲。

然而,5天后,老人还是因病离开人世。

这张照片,也击破了无数人心中那面墙。

高亚麟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而父母一去,你将直面死亡。

不管我们年纪多大,只要在父母面前,就还是那个在膝下承欢的顽劣孩童。即使所有人都要你直面成人世界的责任和苦痛,而他们始终是你的心灵避风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为人子女,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父母永远都不会走。

我们都曾是那个赤诚忠厚的孩子,我们也曾在心底发誓:

来日方长,等我们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天,再到父母膝下承欢尽孝。

可是,这世上最残忍的,莫过于时光。

人生短暂,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有些恩情,经不起等待。

别让一时的错过,成为一生的遗憾。

人生的下半场,每一个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都值得加倍珍惜。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