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解封”,北京放宽:拐点已至,我们接下来面对的是什么?

小腰鼓 2023-05-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脆皮先生 Author 脆皮先生

本文作者:脆皮先生
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1


我是脆皮。


最近这三天,感觉像是被按下了快捷键。


防疫再次有了大变动。


一个,是广州大面积“解封”。



这个解封,并不是放开。


而是指广州密集地推出了多项科学精准防控的措施。


重点内容有两个,第一是解除临时管控区域。


二是乘坐公共交通,一律不再查验核酸时效,仅看绿码即可。


这并不是一纸空文,从政策出台到落地,不过5小时。


人们很快发现,围墙拆了,很多核酸点没了。


堂食恢复了,娱乐、公共场所也开始营业了。


幸福简直来得太突然。


要知道,就在当天,广州的新增仍超过6000。


可以说,这是我们在落实20条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决策。


虽然一直说着放宽,但走到这一步,才是真正看到了曙光。


而就在广州“解封”第二天,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国家卫健委召开了一场座谈会。



会议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随着防疫经验积累,疫苗接种普及,病毒毒性降低,我国疫情防控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信号。


既然有了新任务,势必就有新应对。


也算是给我们下一步优化防控的方向定调。


结合上面的广州,一个是落地实操,一个是政策背书。


目标统一而明确:防疫同时,稳经济、保民生。


从“应检尽检”到“应解尽解”。


为这一字之差,我们走了三年。


心情实在澎湃,拐点,终于到了!



2



拐点已至,这两天可以说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首先,是各地紧跟其后地放宽、“解封”。


北京,无社会面活动和无外出需求人员,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


重庆,“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不参加近期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石家庄,对全市7区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秩序。


郑州,高风险区外非必要不核酸。


深圳,不再以时空伴随作为密接标准。


不再是蜻蜓点水,即便是素来稳妥的大城市,这次也是下足了决心。


第二个变化,体现在舆论上。


以前,大家对于逐步放开持观望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对于奥密克戎还是了解太少,对病毒的恐惧,还没有消弭。


所以才出现石家庄迈出第一步后,人们都不敢出门的现象。


而现在呢?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昨天的两个热搜。


一个是关于奥密克戎致病力大幅降低,一个是专家称不能证明新冠有后遗症。



这是科普,更是给大家吃定心丸。


政策的落地固然重要,但到了现在这个转折的阶段,心理安抚也逐渐地被国家重视起来。


就像是在建造一座大厦。


如果说完善政策是添砖,那么形成共识就是地基。


现在我们是两头并进。


但这些变化,仅仅是个开始。


大厦要最终落成,我们还必须认识到:


拐点之后,我们普通人到底会面临什么,又该怎么做。



3



很多人觉得,现在放宽了,就能立马回到正常生活。


很遗憾,至少在近期这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


就说本轮疫情吧。


短短一月,从日增过万,到日增三万。


像北京、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是增长最猛的。



这些地方的医疗资源和防控体系,已经胜过其他地方万千。


尚且面临巨大的压力。


小城市就更别说了。


这也意味着,在拐点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会因为新增的数据而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涨幅可能在你的想象内,也或许在你的意料外。


但我们必须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无论如何,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不要一涨就怕,一反弹就骂。

微博上有一位博主说的我觉得很对:要渡河,只有两种方式。


飞过去或者划过去。


既然我们不会飞,就踏踏实实划船,不要害怕河水会把你的衣角打湿。


我们要什么样的结果,就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应的代价。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了,就不要再反复陷入“躺平”还是“清零”的怀疑和内耗。


甚至我觉得,“躺平”这个词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国家的大方向和规划够清晰了。


这次卫健委座谈会里也再次强调了。


我们将如何应对接下来疫情的冲击,有明确的路线:


强化分级诊疗,避免医疗挤兑;


保护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是重中之重。


加快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


现在还以为我们这是躺了甚至是鼓吹躺的,非蠢即坏。


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这样的路线下,我们必须更重视个人的防护。


昨天,广州标志性建筑小蛮腰上,再次亮起了那句熟悉的标语: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拐点之后,实则是对我们自己的防护,有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广州倡导的,要在家中备好抗原检测试剂。


常备一些药物,做好日常防护。


要避免医疗挤兑,不仅仅要靠国家政策,也要靠我们的自觉。


尽量不感染,即便不幸感染了,也有能力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既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对他人的健康尽责。



4



广州“解封”后,在网上看到了一组图。


一位海珠的居民,跑到街上,高兴地大喊“解封啦”!


麦当劳门口,挤满了来取餐的人。



路边理发师的摊前,排出一条长长的队伍。


平日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不知为何在这一刻看起来如此生动。


这就是久违的烟火气啊。



尤其还是在昨天这个日子,似乎更让人感慨。


2019年12月,武汉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日子。


整整三年,恍如隔世。


曾经以为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插曲的疫情,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习惯了戴口罩,习惯了扫码,习惯了少出门,习惯了远离人群……


习惯了自觉地把谈话时的时间单位,从年变成了“疫情前”和“疫情后”。


也从开始的抱怨,到逐渐接受,再到适应变化。


我不忍说这其中有多少的眼泪悔恨,婉转曲折。


就像是迎着大风赶路,看起来没走几步。


但只有自己知道,已经拼尽全力。


平淡日子,失去过才会怀念。


寻常烟火,消失过才懂珍贵。


都说事不过三,三这个数字,往往代表着事物的末端。


拐点已经来了,希望疫情经历三年,也能到此为止。


往事不可追,来日犹可期。


我们期待着。


本文作者:脆皮先生;个人简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工作13个月,即成集团公司年薪最高员工。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转载请联系脆皮先生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