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合集
#2022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专题评论
44个
历史波澜的深沉回响——评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刘玉琴 朗读:王奉振 录制:赵晋毅 监棚:倪艳
文|刘玉琴
历史总是经由一种个性化描写去真实而生动地折射社会普遍趋势,个体认知逐渐汇成宽阔河流,揭示或显现社会本质,正如在艺术的投映中我们常常遇见的时代光影。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讲述一段中国革命历史上恢弘复杂历史,以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传递一个时代的激越声响,为今天的人们审视那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点。作品选取1925至1949年间,杨氏家族几兄妹与国家命运相交织并各有人生选择的故事,折射国家面临多种道路之际,每一个个体对人生方向的寻找与确立。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至1949新中国成立,是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要年代。换句话说,这二十多年是中国寻找出路并坚定方向的年代,是无数人迷茫、选择之后,调焦、奔赴的年代,它决定着中国的何去何从。这段时间时代波谲云诡,洪流奔涌,中国人的魂魄、中华民族精神被重新浇铸,历史不仅成为“亲历者”的个体记忆,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家国记忆,甚至超越了个人、群体、国家乃至社会意识形态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记忆。
话剧根据江奇涛同名电视剧改编。十多年前电视剧问世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将50集电视剧改编成3小时舞台剧,话剧在众多人物和纷繁情节中提炼出杨家三兄妹人生脉络这一主线,在诸多矛盾冲突设计中,将个人沉浮交融进国家与民族命运之中,以小见大,这是全剧独到而厚重的题旨开掘。人物的选择与情节走向蕴含着社会前行的本质规律,揭示了历史波涛中中国各阶层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集体认知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必然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大势所趋。这是以戏剧思维改编影视作品所带来的鲜明意象。全剧的别致之处,是情节叙事和人物塑造跳出了常规戏剧表达。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反围剿、万里长征、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等,二十多年可谓诸事纷繁,风起云涌。如此宏大背景下,作品选择从一个家庭切入,围绕其家庭成员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别有洞天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演绎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剧中虽然历史场面众多,但重心清晰,以情感戏见长,不拘泥于历史事件的铺排,只在事件搅起的旋涡中聚焦人物的选择与内心世界,以家国同构方式,将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命运进行了巧妙串联。杨家三兄妹最终分属不同阵营,他们无法选择时代,却在对时代的认知与改变中,于人物的情感撕裂与成长中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全剧以小博大,以情入胜,用永恒的情感和人性之探寻,努力挖掘事件背后人物的动机。在历经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分裂,杨氏兄弟分道扬镳,更多青年以投身革命为荣的现实场景中,情节和人物情感处理达成震撼性效果。情节节点上的尽力铺陈与情感戏上的着力描摩,有力传达了人物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无奈与突围。全剧情节跌宕,简洁流畅,戏剧冲突集中,节奏紧凑明快,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命运相互叠加,在精神内涵的形象表述中,凸显了正道的沧桑之意。
全剧在核心人物的确立上颇为与众不同。杨氏兄妹及中共代表瞿恩等人依然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旧军人出身的董建昌却从电视剧中的配角成为戏剧舞台的主要人物,承担了故事推进的主观视角。对这一人物的大胆“改造”与重点聚焦,显示了主创人员非凡的魄力与对历史趋势的把控能力,也打开同类题材人物塑造的新视域。董建昌是一个身份特殊、又非完全透明的人物。他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是局内人也是旁观者,是旧军人更是老政客。他世故圆滑、精明老辣,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是实用主义者,重要时刻首先权衡对自己有利几何。但其不贪财不怕死,爱国、义气的性格及文才武略,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底色,为人物升腾留下了巨大空间。从北伐到抗战,从国共合作到内战烽火,漫长岁月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担当,不断矫正着他的人生航向。这个国民党中的另类,在历史事实和人心所向面前,最终率部在湖南和平起义,把军队和城市交给人民,加入解放军。从最初的为自我为自家到跟上时代潮流,董建昌变化的心路历程从容有序。他几十年的波折与方向的最终确立,彰显了一个时代选择的价值意义。“既闻正道,请终身以诵之”,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光在人物身上清晰投映。这是戏剧以当代审美意识为人物塑造做出的大胆尝试,摒弃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手法,印证了人间正道的巨大吸引和广泛基础。正是由于人物设计的深度开掘,作品自成一格,真实可信。每个人的道路选择、主义信仰不尽相同,却都在人类共有的情感共通性、时代沉浮上叠印着合理轨迹,他们的鲜活个性强化了那个时代的彷徨不决和众望所归。这样的人物选择和设计富有新意及历史质感,体现了戏剧塑造人物的开阔视野和勇于创新的努力,更体现了把握历史大势、抒发时代先声的自信与担当。这种以当代审美意识向人性深处和精神深度探究的胆魄和气度,赋予作品宽阔的辐射面及沉甸甸的份量。
剧中身处内忧外患而逐渐成熟的新青年杨立青,同样纯粹清新。他不盲从,不迷信,在迷茫和曲折之后,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逐步确立起理想,将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的终极信仰。作品勾勒了一个懵懂少年到中共高级将领的成长过程,赋予他丰富自然的人生轨迹。共产党将领瞿恩形象的塑造同样不落窠臼。他是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他将杨立青引领上革命道路。为了信仰,他舍弃了爱情,为了革命,他献出了生命。他坚信理想之光将照耀世界,因为人类社会不能没有理想地前进。他是由信仰支撑起的崇高精神的化身。全剧每个人人性底色与理想生长的过程,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磨砺中逐步坚定的过程,人性党性融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之光,都幻化成最绚丽的舞台表达。舞台设置、时空转换虚实结合,写意贴切。整体颜色以灰色调为主,强化了舞台的纵深之感。三块残破的吊片和直径十多米的转台充满象征意味。吊片随剧情不断升降,转台每一次旋转即是历史沧桑岁月的重现。三块石板看似能拼成一块,但裂痕则永远无法弥补,预示了剧情的走向和结局。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深沉深情,增添了时代的悲壮之感。
近年来,红色题材文艺作品以非凡品质和影响力,彰显了艺术发展的时代品格。红色文艺作品所透露的文艺家的时代关注和价值取向,成为文艺创作丰富多元、中国人精神结构日益丰满的形象印证。在红色意绪越来越丰沛的舞台上,历史剧创作关注普遍的人生境遇,以磅礴精神勇于超越时代的自信和开拓,为红色题材守正创新带来了新经验。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其新鲜的艺术样貌,在人性党性相融和人类精神深处挖掘的尝试,提供了社会飞速变化的当下,红色文艺作品当代审美新界面。作者 /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