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继续命若琴弦般活下去

倪刃 黑噪音
2024-08-25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一篇小说。我时常无端地想起这个小说名字。将生命比作琴弦,是再精妙不过的比喻,因为生命既像琴弦一样细弱,甚至随时有可能老化或者断裂,但琴弦却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生命即是如此,它最脆弱,然而它又是宇宙中我们已知的最奇妙的事物。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和史铁生的说法异曲同工。只不过一个看重思考的能力,一个看重生命的灿烂。2023年末,朱令去世了。这个名字从90年代到现在,贯穿于整个时代。朱令的精神其实早已凋零,但她肉身的逝去,依然让许多人感慨和悲伤。那起震惊全国几十年的投毒案至今无解,众说纷纭。而朱令的生命犹如琴弦,戛然断裂在最美好的年纪。朱令案发生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没想到的是,这竟的的确确成了一个悬案,到我跨越了30年的生命之后,它依然是个悬案。因此,看到她的死讯我其实没有太多悲伤。我知道,那对她和她的家人来说,可能都是种解脱。我感到的更多是无力——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所能做的其实并不多。然而我也更加确定了正义的重要性。正义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正义会影响到我们吃的饭、喝的水,影响到我们呼吸的空气与生命的价值。我们必须永远呼唤正义,尽管未必有结果。也是在2023年末,那个惨死后被家长发现身上有伤痕的河南商丘孩子,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但我们至少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在发生,而不是置若罔闻。因为他们,都是在替我们死去。我们生活在一个总是不断制造遗忘的国度,这里充满了过剩的喜剧,悲剧的意义却极端匮乏。2023年我见到了许多悲剧:负债的、破产的、举步维艰的……这一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煎熬。包括我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困难重重。尽管远走他乡,但许多事情都不可能隔断。

最近看了《长安三万里》,尽管里面人物的故事我基本都知道,但还是看得感慨万分。我明白为什么许多年轻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们尚未经历过人生的折磨。人生的折磨并不是那些苦难、困难、艰难。人生的折磨,恰恰在于你必须前进。无论是欢愉还是痛楚,你都必须时刻与它们道别、继续前行。宿命在于,你必须选择一种前行的方式。李白,选择讨好官场、选择赘婿……他的人生其实很不好过。他经常在自我怀疑和折磨中徘徊,但他仍然必须前进……那些诗歌,不过是他前行之中扔下的花朵。高适其实反而拥有更稳定的内心,因为他目标简单、价值观单一。但高适的痛苦在于看到了李白这样一种可能性,这让他开始反省和质疑生命的意义。李白和高适,也不过是琴弦两根,只不过,他们留下的歌影,依然回荡在人间。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活到我这个年纪,首先改变看法的就是人生的脆弱性和局限性。20多岁会觉得天地都是属于自己的,靠近40岁的时候却觉得,连自己都未必是自己的。然而我又是乐观的。因为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又是不可思议的。只要发出一个声音、做了一件事情、打破了一次常规,又都是人的能动性之伟大所带来的璀璨火光。只要还在行动,那便是意义。尽管正义很难实现,尽管这世上没有天堂,尽管个人的理想总是陷于迷惑,尽管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总是在试图击溃生命,但只有一件事情不错,那就是行动。史铁生命若琴弦的故事主角是一个老瞎子,他被告知重见光明的药方将在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得到,但最终却只得到一张白纸。痛苦之余他最后告诉小瞎子的是:“弹断一千二百根弦才会得到。”行动来自希望,但就算失去结果也不会改变希望的意义。一切终将归于尘土,但2024年,仍然是值得行动和努力活着的新一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黑噪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