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4期出版!

简牍学 2023-03-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字文明 Author 《汉字汉语研究》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为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们在原来的“语言学”“简牍学”公众号基础上,整合资源,新建了一个“讲座与学术”的公众号,以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出土文献等讲座资讯,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讲座与学术”,以便及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4期







目录




黄锡全:新见西周早期铜尊铭文试析 

陈子君:《甲骨文合集》10405正之“”字考释

张荣辉:上博简《志书乃言》5号简残字新考

王竹勋:秦汉简帛文献“訾”“赀”“资”的字词关系研究

艳萍:再论肩水金关汉简中地名“角得”的用字

王鹏远:古汉字“变形意化”现象初探


陈晓强:《干禄字书》异体字规范理念探析  

蒋世凤 冯聪:宝卷俗字考释五则


戴启飞:“醍酶”新考 

游帅:《方言》名物词命名理据辨析三则——兼示同实异名词的理据参照作用

李军:“按揭”之“揭”与“曷”“桀”声字之词源义“高”发微


高晓军:《诗经·大雅·下武》“应侯顺德”解——兼说此诗的全诗结构

常广宇:《左传》“皆重获”解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简介



内容摘要




新见西周早期铜尊铭文试析 


黄 锡 全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提 要 新见一件青铜尊铭文,未见著录,时代属于西周穆王;经与有关器物比较,铭文可释读为“韩逑作妊庚尊彝。氒史”。对后面三字提出两种解释,供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参考。


关键词 新见 青铜尊 妊庚 史 试析



《甲骨文合集》10405 正之“”字考释


陈 子 君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 本文认为甲骨文字与所从的 形体相同,和旧释为“瓒”的都应是“勺”的象形初文,在卜辞中指代宗庙建筑,可从何景成读为宗庙之“庙”。《甲骨文合集》10405 正、10406 正“五日丁丑,王宾中丁(勺 - 庙),(庭)阜。”的“”表示从阶梯往下走的动作,隐含了跌倒的结果。此句大意为到了第五天丁丑,王在中丁庙举行完宾祭后,走到庭阜准备下阶梯时,发生了跌倒的事件。


关键词 瓒 勺 庙



上博简《志书乃言》5 号简残字新考


张 荣 辉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 《上博简(八)·志书乃言》5 号简“又”后残漶字“”,与同一书手写的同篇《王居》5 号简“良”写法相似,可能为“良”字之残,简文“善”释为“良善”。


关键词 上博简 志书乃言 良 拟补



秦汉简帛文献“訾”“赀”“资”的字词关系研究


王 竹 勋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提 要 早期传世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往往存在改字而使用字“当代化”的现象,导致字典辞书及注疏材料对“訾”“赀”二字在记录财产义上的认识非常混乱,因此本文利用未经后人改动的出土秦汉简帛文献,从词义角度考察“訾”“赀”“资”的字词关系,从而厘清由“赀”替换“訾”来大量记录财产义的时间大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传世文献的相关用字情况。


关键词 秦汉简帛 訾 赀 资 字词关系 典籍用字



再论肩水金关汉简中地名“角得”的用字


黄 艳 萍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 “觻得”是西北屯戍汉简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地名,肩水金关汉简中“觻得”常写作“角得”“乐得”或者“禄得”。前人研究认为“角”和“乐”是“觻”字的省减,有的也认为“角得”和“乐得”是新莽时期“觻得”的改称。我们认为“角”和“乐”从用字的角度来看,或许不是单纯的构件省减,因“角”和“乐”在语音上与“觻”字均可以通假,进而在书写时只写“觻”字左边或者右边的构件代替“觻”字,属于新莽时期肩水金关地区特有的用字习惯。


关键词 肩水金关汉简 地名 角得 乐得 通假字



古汉字“变形意化”现象初探 


王 鹏 远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提 要 本文回顾了学界目前有关“变形意化”的研究,对“变形意化”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了“意化”、“变形意化”、“理据重构”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古文字和隶楷文字阶段的“变形意化”现象进行举例分析。


关键词 变形意化 构形学 古汉字



《干禄字书》异体字规范理念探析


陈 晓 强

(兰州大学文学院)


提 要 《干禄字书》是唐代正字学代表作。挖掘隐含在《干禄字书》中的汉字规范理念,不仅对正字学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现代汉字规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析《干禄字书》对异体字正、通、俗关系的辨析,可挖掘出重视文字的社会性、重视文字构造理据、重视文字构形系统、重视文字发展规律等异体字规范理念。


关键词 颜元孙 干禄字书 汉字规范 异体字



宝卷俗字考释五则 


蒋世凤 1   冯 聪 2

(1. 安徽大学文学院    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提 要 宝卷是流传于民间的文献,在文字的使用上多俗写。文章通过对宝卷中的“泼”“放”“颤”“樵”“硬壳壳”等词的俗写进行讨论,发现“泼”“拨”经常混用,“”“㨦”和“頕”分别是“放”“樵”和“颤”的俗字,“硬壳壳”是“硬确确”的俗写。“”“㨦”在字形的讹变中有迹可循,“頕”与“颤”是声旁换用,“确”与“壳”是音同义通。


关键词 宝卷 俗字 文字



“醍醐”新考 


戴 启 飞

(西北大学文学院)


提 要 “醍醐”语源的音译说、意译说均未妥,应不是外来词。“醍醐”最早写为“餬”,见于东汉服虔《通俗文》,是中土原生的俗语词,与“酪酥”是同义词关系。记载“醍醐”一词的汉文译经多有疑伪问题,译作年代均迟至西晋以后。“餬”当视为偏正结构,“”为氐羌的“氐”字的增符类化,“餬”为糊状食品,构词理据为这种乳制品的原产地和原民族,反映出汉晋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佛教传播。西晋译经选用“醍醐”作为梵语“sarpir-maṇḍa”的译词后,新词义“最上最胜的乳制品”占据优势,被用来譬喻佛法最高境界,并经由汉文佛典广为流传。从正体{餬}到俗体{醍醐},词形演变受到造字理据、偏旁类化、语音流变的影响。“餬(寄食)”是“餬(糊状食品)”的语境义,“醍(醍醐)”与“醍(红色清酒)”为同形关系,不可混淆。部分诗文中{醍醐}的“清酒”义和“沽酒”义,是文学修辞生成的语境义。


关键词 醍醐 外来词 佛典语言学 字词关系



《方言》名物词命名理据辨析三则

——兼示同实异名词的理据参照作用


游 帅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 文学院)


提 要 文章对《方言》中“羊头”“蚟孙”“蚨虶”三个在过往研究中未能得到妥善处理的名物词进行了命名理据的辨析。认为对同实异名材料的命名理据往往存在可供参照的线索,值得加以重视和有意识梳理。综合习性特征、文化视角等在内的诸多角度加以观照,立体考量,有助于我们尽量避免主观牵合,提供更加符合科学语源学标准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方言》 同实异名 命名理据 词源学



“按揭”之“揭”与“曷”“桀”声字之

源义“高”发微 


李 军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提 要 “按揭”不是外来词而是方言词,用“揭”来构词,不仅因为“揭”有“借贷”义,还因为“揭”与“曷”“桀”声字为一组同源词,有“高”义。“按揭”应释作“抵押物品而高息借贷 / 贷款”,可纠正辞书释义之不当。


关键词 同源词 按揭 曷声字 桀声字 词源义“高”



《诗经·大雅·下武》“应侯顺德”解

——兼说此诗的全诗结构 


高 晓 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


提 要 《诗经·下武》“应侯顺德”中的“应侯”非人名,“应”当为“膺”,“侯”当为“医(殹)”字之误,表示“伊”,与“乃”“维”一样,同为虚词。“顺德”当解为“柔顺之德”,整句的称颂主体为周武王,与成王无关。由此,全诗的文本结构不应划为两部分,而应从传统《毛传》之说,是为整体一部分,不可分割。诗中“成王之孚”的“成王”不指周成王诵,“成”字应当按动词“成就”解。


关键词 应侯顺德 侯 医(殹) 顺德 全诗结构



《左传》“皆重获”解 


常 广 宇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提 要 《左传·宣公十二年》“皆重获在木下”中的“重”和“获”故训歧解颇多。本文梳理了相关观点,认为“皆”的词义对于解读这句话也十分关键,论证了“皆”即“偕”的同源通用字,当为双方在一起义;“重”今音当读 chóng,义为“重叠”;“获”义为其常用义“获得”,文义为“找到、发现”。以这句话的正确解读为基础,可以看出当时赵氏在晋国的凌人气焰和春秋乱世中伦理精神的坍塌。


关键词 皆重获 邲之战 训诂 左传


推荐阅读


陈伟 | 简牍再现秦至西汉早期的律典


【考研】南开大学、武汉大学2023考研真题


沉重悼念郭锡良先生!


12月31日-1月5日人文社科重点讲座44场!汉字形音义研究与《汉语大字典》修订专题系列讲座;“思想鲁迅”的学术价值与当代意义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END


编辑 | 赵引弟

审核 | 巴婧懿

来源 | “汉字文明”公众号



扫码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