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書丨阜陽市博物館編著:《阜陽雙古堆漢墓》

简小牍 简牍学 2023-03-14
点击上方蓝字,立即关注我们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阜陽雙古堆漢墓》


編著:阜陽市博物館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定價:198.00元

ISBN:9787101159189


#

編者簡介

阜陽市博物館是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品12.5萬件,珍貴文物2580件套,其中國家級一級文物47件套、二級文物230件套、三級文物2303件套。藏品主要特點是以地方歷史文物爲主,品類較爲齊全,可分爲古生物化石、青銅器、陶瓷器、竹簡、玉石器、書法繪畫等十幾類。


#

內容簡介

本書爲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考古發掘報告。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墓主爲西漢第二代汝陰侯夏侯灶夫婦。墓中出土了陶器、銅器、帶有銘文的鐵器、漆器等器物二百餘件,其中六壬栻盤、太一九宮栻盤、二十八宿圓盤(圓儀)等天文儀器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物。此外還出土了四千多片簡牘,這些簡牘的內容包括許多重要的古籍,如《倉頡篇》《周易》《詩經》《春秋事語》《呂氏春秋》《莊子》《離騷》《萬物》等,內容豐富。


#

編輯推薦

一、《阜陽雙古堆漢墓》作爲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最詳細和準確的考古發掘報告,是瞭解和研究阜陽雙古堆漢墓最重要的資料。


二、詳細的文字記録。《阜陽雙古堆漢墓》的文字部分,詳細記録了發掘前、發掘過程和發掘後整理保護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第二和第三兩個部分,是對一號墓和二號墓情況的全面考察和記録,對每一個器物的出土情況、形制、尺寸等都做了詳細描述。此外,對於聞名於世的幾件天文儀器的認識過程,也進行了詳盡的記敘,從一開始的困惑,到集眾多專家之力共同研究探討,到最後發現了中國乃至世界上目前所見最早、並有確定年代的天文觀測儀器,改變了我們對漢代早期中國天文儀器史的不少認識。


三、珍貴的照片。和詳細的文字記録相輔相成,相互照應的是發掘現場和各器物的照片,其中有利用當下先進技術拍攝的高清照片,更有當年拍攝的珍貴老照片。其中一些帶有銘文的器物的老照片尤其珍貴,因爲很多銘文現已不可見,而這些老照片就成爲了唯一的研究資料。


四、精美的考古繪圖。考古繪圖是利用繪圖反映出土器物的大小形狀、花紋和質地的真實面目,達到見圖如見物的效果,爲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資料。本書的考古繪圖,嚴謹精美,尤其是漆器相關的大量繪圖。此墓的漆木笥出土情況比較差,以至於連老照片都無法清晰展現其精美的彩繪和花紋,只有從考古繪圖里,才能一窺其當年風采。



#

目録

前言


壹  墓葬史地沿革及發現和發掘經過 1


貳  雙古堆一號漢墓(M1) 3

第一節 墓葬形制

一 封土

二 墓坑

三 椁室

四 墓道

五 外藏椁

第二節 隨葬器物

一 椁室器物分布情况

二 外藏椁器物分布情况

三 金屬器

  (一)銅器

  (二)鐵器

  (三)鉛器

  (四)金銀器

四 骨牙角器

五 石器

六 陶器

七 漆器  木器

  (一)漆木笥

  (二)圆儀  圭表

  (三)栻盤

  (四)生活用品

  (五)木器

  (六)其他

八 木牘  竹簡


叁  雙古堆二號漢墓(M2) 39

第一節 墓葬形制

一 封土

二 墓坑

三 椁室

第二節 随葬器物

一 椁室器物分布情况

二 器物

  (一)銅器

  (二)陶器

  (三)漆器

  (四)其他


肆  結語  47

一 墓葬的年代與墓主身份

二 墓葬的形制與被毁原因

三 出土文物反映的時代和地域特徵

四 漆器産地

五 對圓儀及盒架、圭表、栻盤的認知過程

六 木牘  竹簡

附表

表一  一號墓髹漆鐵甲胄片規格數量一覽表

表二  一號墓陶編磬尺寸表

表三  一號墓陶編鐘尺寸表

表四  星宿距度對照表


附録一 夏侯頗尚平陽公主的婚姻悲劇(楊玉斌)

附録二 從“圓”到“渾”——漢初二十八宿圓盤的啓示(劉金沂)

附録三 西漢夏侯竈墓出土天文儀器新探(石雲里、方林、韓朝)

附録四 阜陽雙古堆漢墓棺椁木材樹種的鑒定(唐汝明、衛廣相)



#

圖版目録


圖版一 雙古堆漢墓地理位置圖(一九九八年阜陽行政區劃圖)

圖版二 雙古堆漢墓發掘前地貌

圖版三 M1 椁蓋板塌陷情况

圖版四 M1 隔板前移情况

圖版五 M1 東邊厢漆笥及頭厢耳杯等文物清理情况

圖版六 M1 出土兵器(一)

圖版七 M1 出土兵器(二)

圖版八 M1 出土兵器(三)

圖版九 M1:47 銅箭鏃及漆箭箙

圖版十 M1 出土車馬飾(一)

圖版十一 M1 出土車馬飾(二)

圖版十二 M1 出土車馬饰(三)

圖版十三 M1 出土生活用品(一)

圖版十四 M1 出土生活用品(二)

圖版十五 M1 出土生活用品(三)

圖版十六 M1 出土樂器配件

圖版十七 M1 出土錢幣、骨角器

圖版十八 M1:59 髹漆鐵甲胄

圖版十九 M1 出土鉛鐵工具

圖版二十 M1 出土石器、陶器

圖版二十一 M1 出土陶器

圖版二十二 M1:77 漆木笥殘片(一)

圖版二十三 M1:77 漆木笥殘片(二)

圖版二十四 M1:77 刻銘漆笥片

圖版二十五 M1:77 彩繪、墨書、烙印漆笥片

圖版二十六 M1:39 圆儀

圖版二十七 M1:43 圆儀盒架

圖版二十八 M1:37 圭表

圖版二十九 M1:40 六壬栻盤

圖版三十 M1:57 太一九宫占盤

圖版三十一 M1:15 耳杯

圖版三十二 M1 出土唾器、壺、匕

圖版三十三 M1 出土匜、食盤、布圓檢、布方脯檢

圖版三十四 M1 出土盤、布圓檢

圖版三十五 M1:66 銀扣漆長方檢

圖版三十六 M1 出土長方盒、馬蹄形盒、椭圓盒等

圖版三十七 M1 出土漆器彩繪臨摹

圖版三十八 木牘

圖版三十九 竹簡

圖版四十 M2 出土情况

圖版四十一 M2:10、14 銅矛鐏、M2:6、7 銅鏡

圖版四十二 M2 出土漆盂、漆卮

圖版四十三 M2 出土漆器彩繪臨摹

圖版四十四 M2 出土木梳篦、封泥、植物種子



#

圖目録


圖一 雙古堆漢墓(雙冢)位置圖(《道光阜陽縣志·城池圖》)

圖二 M1 平剖面圖

圖三 M1 椁側板所刻“西南”、“左則(側)”、“下”

圖四 椁板刻字拓片

圖五 M1 器物分布情况圖

圖六 M1:29 鎏金銅弩機(甲型)平、侧、剖面圖

圖七 M1:29 鎏金銅弩機(乙型)俯視、剖面圖

圖八 M1:29 鎏金銅弩機(丙型)俯視、剖面圖

圖九 M1:3、M1:42 錯金銀銅距末三種

圖十之一 M1 岀土銅鈹,銅、鐵劍及劍鞘飾

圖十之二 鐵劍銅鞘角片飾

圖十一 M1 出土兵器

圖十二 M1 出土兵器、車馬器

圖十三 M1 出土車馬飾(一)

圖十四 M1 出土車馬飾(二)

圖十五 M1 出土金屬生活用品(一)

圖十六 M1 出土金屬生活用品(二)

圖十七 M1:17 銅鏡拓片

圖十八 M1 出土樂器配件

圖十九 M1:8 半兩錢幣拓片

圖二十 M1:59 髹漆鐵甲胄片形狀、重量、數量圖

圖二十一 M1 出土鉛鐵工具

圖二十二 M1 出土骨角器(一)

圖二十三 M1 出土骨角器(二)

圖二十四 M1 出土石硯、陶馬頭、編磬

圖二十五 M1 外藏椁出土陶器

圖二十六 M1 出土漆木笥復原圖

圖二十七 M1 出土漆木笥盝頂蓋板彩繪圖之一

圖二十八 M1 出土漆木笥盝頂蓋板彩繪圖之二

圖二十九 M1 出土漆木笥盝顶蓋板彩繪圖之三

圖三十 M1 出土漆木笥蓋側板彩繪圖

圖三十一 M1 出土漆木笥蓋擋板二種

圖三十二 M1 出土漆木笥刻文

圖三十三 M1 出土漆木笥盒擋板繪圖

圖三十四 M1 出土漆木笥盒側板繪圖

圖三十五 M1 出土紀年漆笥片

圖三十六 M1 出土小漆笥蓋顶圖

圖三十七 M1:44 漆木盒

圖三十八 M1:39 圓儀(二十八宿圓盤)

圖三十九 M1:43 圖儀盒架側視、俯視及部件圖

圖四十 M1:43 圓儀盒架部件圖

圖四十一 M1:43 圓儀盒架開合展示圖

圖四十二 M1:37 圭表部件圖

圖四十三 M1:37 圭表復原開合圖

圖四十四 M1:40 六壬栻盤

圖四十五 M1:57 太一九宫占盤

圖四十六 M1:15 漆耳杯

圖四十七 M1:15 漆耳杯刻銘、烙印摹本

四十八 M1:21 漆唾器及底部刻銘

圖四十九 M1:4 漆壺及底部刻銘

圖五十 1.M1:33 玉柄漆匕、2.M1:26 漆木勺、3.M1:12 龍首漆木柄

圖五十一 M1:61T 字形衣架

圖五十二 M1:81 髹漆彩繪錐刻憑几面板

圖五十三 M1:20 漆匜

圖五十四 漆樽、布方脯檢

圖五十五 M1:38 銀扣彩繪漆布平盤

圖五十六 M1:19 彩繪漆食盤

圖五十七 M1:41 彩繪漆布圓檢

圖五十八之一 M1:17 銀扣錐刻漆布圓檢蓋、盒側視圖

圖五十八之二 M1:17 銀扣錐刻漆布圓檢蓋、盒内外錐刻圖

圖五十八之三 M1:17 銀扣錐刻漆布圓檢蓋、盒、外壁錐刻花紋圖

圖五十九之一 M1:66 銀扣錐刻漆長方檢(甲型)侧視圖

圖五十九之二 M1:66 銀扣錐刻漆長方檢(甲型)蓋、盒内外錐刻花紋圖

圖五十九之三 M1:66 銀扣錐刻漆長方檢(乙型)蓋、盒内外錐刻花紋圖

圖六十之一 M1:17 銀扣長方漆盒(甲型)

圖六十之二 M1:66 銀扣長方漆盒(乙型)

圖六十之三 M1:66 銀扣長方漆盒(丙型)

圖六十一之一 M1:66 銀扣馬蹄形盒、銀扣橢圖盒

圖六十一之二 M1:66 銀扣小長方盒

圖六十二 M1:9 銀扣漆圓盒蓋、彩繪漆片、漆皮箍

圖六十三 M1 出土木器

圖六十四 M2 平剖面圖

圖六十五 M2 墊木刻字拓片

圖六十六 M2 器物分布圖

圖六十七 M2 出土銅矛、鐏、銅鏡

圖六十八 M2:1 鳩形儀仗

圖六十九 M2:2 食盤

圖七十 M2:3 耳杯刻銘摹本

圖七十一之一 M2:4 漆盂

圖七十一之二 M2:4 漆盂底部刻銘(一)

圖七十一之三 M2:4 漆盂底部刻銘(二)

圖七十二 M2:5 漆卮及銘刻

圖七十三之一 M2:7 漆圓奩蓋錐刻紋飾

圖七十三之二 M2:7 漆圓奩盒、蓋、底花紋

圖七十四 M2:7 漆圓奩内小漆盒(一)

圖七十五 M2:7 漆圓奩内小漆盒(二)

圖七十六 封泥



#

書影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推荐阅读

《簡帛》(第二十五輯)出版


古人一般写字有多大?汉简中的字到底有多小?


邢福义 | 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学风和文风的“九字诀”


英汉“土味情话”构造机制有什么不同?


2月15日-2月17日人文社科讲座24场!大历史中的敦煌;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苏轼;走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一个博士生的自白:博士真不爱科研




END

编辑:范蕾

审核:石婕

来源:公众号“古文字微刊”



长按扫码关注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