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9期:风采振朝端,言人所不敢——李守奎教授兰州之行系列活动经验总结暨学习感悟交流会

赵孟茹 简牍学 2023-05-1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SPRING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9期:风采振朝端,言人所不敢——李守奎教授兰州之行系列活动经验总结暨学习感悟交流会




2023年4月14日(星期五)下午,“简读西北”工作坊会务组在致公楼(原10号楼)B区402室召开李守奎教授兰州之行系列活动经验总结暨学习感悟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文学院简牍研究中心主任洪帅教授主持。这是“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9期。



会议成员
洪帅教授、任立老师、陈丹奇老师、2022级博士生王欢、张瀚文、2021级及2022级硕士研究生。

(图1 “简读西北”工作坊会务组全体成员)

会议议程
会议第一阶段,由洪帅教授、任立老师、陈丹奇老师分别对此次李守奎教授西北之行系列活动中的收获和“简读西北”会务组的工作进行汇报总结。
(图2 从左至右依次为洪帅教授、陈丹奇老师、任立老师)
洪帅教授指出,李守奎教授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认为李守奎教授不仅在学术方面是我们追寻的榜样,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认为李守奎教授总能够“四两拨千斤”,以几句简短的话解开困惑我们许久的问题;认为李守奎教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值得大家深思和学习。其次,洪帅教授对“简读西北”会务组在此系列活动中的工作表示肯定,赞扬大家都发挥所长,促使此次李守奎教授西北之行系列活动的圆满完成。同时也指出了大家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题,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讨会的会务工作“打好预防针”。此外,洪帅教授还强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细致、以小见大、从细小处着眼。


任立老师首先感谢了“简读西北”工作坊全体会务组成员在此次系列活动中的付出。其次从自身和集体的角度指出了此次系列活动中会务组需要改进的地方。任立老师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安排中,会更加细致地部署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做到责任到人。同时也指出,会务工作是一个“联合作战“”的过程,我们在保障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机动性,灵活地协调各个层面的工作。


陈丹奇老师首先对大家在此次活动中的辛劳表示感谢。然后指出,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事事留有余地,以应对突发状况。并呼吁大家工作中要积极主动,要有截点意识,提前规划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除此之外,陈老师还提示大家在与师长的交往中要注意礼仪。


会议的第二阶段,由会务组成员逐一发表在此次李守奎教授西北之行系列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图3 从左上至右下依次为22级博士生张瀚文、22级研究生张凌雁、22级研究生蔡章丽、22级研究生董强山、21级研究生张敏、22级博士生王欢、21级研究生段莉、21级研究生赵孟茹、21级研究生焦佳瑶)
22级博士生张瀚文首先发言,她表示由于个人原因,导致自己在面对李守奎教授时表现得过于拘谨,但李老师的亲和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关怀,使她逐渐放松下来,她非常感谢李守奎教授的教导。


22级硕士研究生张凌雁说,经过几天与李守奎教授的学习,以及与各位老师同门的交流,她发现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后会多多反思自己,吸收大家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与大家共同进步。


22级硕士研究生蔡章丽说道,经过这几天与李守奎教授的交流学习,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在社交方面也有了些进步,同时还总结了许多工作经验。她表示自己今后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承担工作责任。


22级硕士研究生董强山总结了自己在此次系列活动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也感叹到此次与李守奎教授的交流接触,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感受到了校园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巨大差别。


21级硕士研究生张敏首先总结了自己在此次系列活动中时间安排上的失误,表示自己今后会提前规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除此之外,张敏还为纪要的撰写提出了宝贵意见。


22级博士生王欢分享了近几日与李守奎教授接触以来在学术上的收获。他分享道,李老师指出的学科研究方向、研究路径问题、基本概念的使用问题、研究材料的选择问题都令他受益匪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


21级硕士研究生段莉首先感谢文学院和简牍研究中心为大家提供的与国内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此次交流过后,她在知识和人生层面都收获了很多。同时她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会不断充盈自己,与大家一起成长。


21级硕士研究生赵孟茹表示,在此次李守奎教授西北之行的系列活动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李守奎教授的人生观,李守奎教授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乐观豁达态度令她神往。同时她也提出,今后举办讲座、会议等活动时,可以与研究生会的学术部共同合作,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1级硕士研究生焦佳瑶首先也感谢了文学院及简牍研究中心提供的宝贵机会。然后,她感叹道,李守奎教授学问的精深令她崇拜不已。在与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提点她很多。她同时也表示,自身还存在着不足,今后会提高自身的协调组织能力。


最后,洪帅教授指出,通过此次活动我们领略到了大学者的风采,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读书,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互相学习。为此,我们将重新开启一月一次的师生互动交流组会。


感谢文学院及简牍研究中心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附:“简读西北”工作坊已举办活动目录

第1期丨张德芳:简牍学与西北汉简(2021年11月18日周四)

第2期丨王贵元:出土文献字词发展论纲(2021年11月25日周四)

第3期丨张显成:简帛研究要善于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以西北汉简释读为例(2021年11月26日周五)

第4期丨曹建国:误置、新编还是明器——关于安大《诗》简的一些思考(2021年12月28日周二)

第5期丨胡平生:简牍整理概论(2022年5月12日周四)

第6期丨刘钊:汉简《相剑刀》补论(2022年6月16日周四)

第7期丨洪帅:悬泉汉简三十年研究概况

          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一)(2022年6月18日周六)

第8期丨邵永海:北大汉简《反淫》字词考释(2022年6月23日周四)

第9期丨洪帅:复合词历时结构变异说略

          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二)(2022年6月26日周日)

第10期丨张俊民:悬泉置汉简的整理研究与反思(2022年6月30日周四)

第11期丨冯胜利:《论语》轻重位置上吾、我韵素——兼以出土文献校正之(2022年7月14日周四)

第12期丨孟蓬生:《说文》“㐁(簟)”字音义疏证(2022年7月21日周四)

第13期丨梁玄清、程瑞杰:《悬泉汉简(壹)》研读(三)(2022年7月23日周六)

第14期丨刘钊:谈谈“箭羽”(2022年8月4日周四)

第15期丨焦佳瑶、张敏《悬泉汉简(壹)》研读(四)(2022年10月16日周日)

第16期丨朱庆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纪念我的老师彭铎先生(2022年10月19日周三)

第17期丨张敏、赵孟茹《悬泉汉简(壹)》研读(五)(2022年10月23日周日)

第18期丨杨琳:《金瓶梅》版本漫谈(2022年10月26日周三)

第19期丨张凌雁、蔡章丽《悬泉汉简(壹)》研读(六)(2022年10月30日周日)

第20期丨雷汉卿:《汉语大字典》修订相关问题漫议——以同义词关系标注为例(2022年11月1日周二)

第21期丨蔡章丽、董强山:《悬泉汉简(壹)》研读(七)(2022年11月6日周日)

第22期丨魏德胜:《仓颉篇》与《说文》的收字——(2022年11月9日周三)

第23期丨董强山、燕黎宁:《悬泉汉简(壹)》研读(八)(2022年11月13日周日)

第24期丨敏春芳:甘青河湟地区的语言接触现象(2022年11月16日周三)

第25期丨燕黎宁、张瀚文:《悬泉汉简(壹)》研读(九)(2022年11月23日周三)

第26期丨张瀚文、焦佳瑶:《悬泉汉简(壹)》研读(十)(2022年11月30日周三)

第27期丨张敏、赵孟茹:《悬泉汉简(壹)》研读(十一)(2022年12月7日周三)

第28期丨张凌雁、蔡章丽:《悬泉汉简(壹)》研读(十二)(2022年12月14日周三)

第29期丨蔡章丽、董强山:《悬泉汉简(壹)》研读(十三)(2023年3月20日周一)

第30期丨洪帅:西北汉简研读法(2023年3月27日周一)

第31期丨洪帅:《悬泉汉简》研读指要(2023年04月3日周一)

第32期丨李守奎:楚简帛的发现与整理(2023年4月10日周一)

第33期丨李守奎等:简牍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指导会(2023年4月10日周一)

第34期丨李守奎:信阳遣册简再整理(2023年4月11日周二)

第35期丨李守奎等:简牍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简牍学学科建设暨青年教师培养座谈会(2023年4月11日周二)

第36期丨李守奎: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2023年4月12日周三)

第37期丨何茂活:《汉语大词典》“订严补慎”修订原则的实践与思考(2023年4月12周三)

第38期丨《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审稿会暨第三辑编纂研讨会(2023年4月23日周三)

第39期丨简牍研究中心:李守奎教授兰州之行系列活动经验总结暨学习感悟交流会(2023年4月14日周四)

第40期丨董强山、张瀚文:《悬泉汉简(壹)》研读(十四)(2023年4月17日周一)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3期:简牍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指导会纪要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4期:“信阳遣册简再整理”讲座纪要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5期丨简牍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简牍学学科建设暨青年教师培养座谈会


纪要|“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6期:“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座谈会顺利举办


纪要丨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7期 何茂活:《汉语大词典》“订严补慎”修订原则的实践与思考


“简读西北”工作坊丨第38期:《悬泉汉简(壹)》研读(十四)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牍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撰稿:赵孟茹

编辑:蔡章丽

审核:邱淑梅





关注简牍 研究文献传承绝学 佳作频现


你要的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