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半个世纪的神仙爱情,培养出北大儿子、清华女儿
夫妻恩爱,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方老师说
教育家杜威曾说:“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道理:
父母之间的感情,不仅影响着夫妻间的幸福,也关乎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父母恩爱,家庭氛围和睦快乐,孩子的幸福感会极大提升,也会更有自信、更有担当。
相应的,在婚姻冲突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
今天,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方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三对恩爱的名家夫妻,看看他们是如何用“爱”来影响儿女的。
1
冰心与吴文藻
学术伉俪,并肩前行
1923年,冰心和吴文藻分别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在赴美留学的船上相识。
那时的冰心,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都已经出版,在国内小有名气。
图片:1923年8月冰心赴美留学期间在邮轮上留影
但吴文藻却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她恭维客套,反而直言不讳地说:
“你如果不利用在国外的时间,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等于白费了!”
图片:左七吴文藻,左八冰心在美国留学
冰心后来回忆说:“我从来还没有听见过这样逆耳的忠言......
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
于是,这场特别的相遇相识,为两人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冰心曾在文章中写道:“恋爱不应该只感情地注意到‘才’和‘貌’,而应该理智地注意到双方的‘志同道合’,然后是‘情投意合’。”
两人回到各自学校后仍然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异国他乡,逐渐发展为了知己和恋人。
1926年冰心回国,两年后,吴文藻也学成归来。1929年6月,两人在燕京大学举行了婚礼。
图片:冰心和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婚礼现场
婚后的冰心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吴文藻也埋头于学术。
在那些相守的日子里,两人育有三个孩子。在生活中互为依靠,在学术上相互支持。
图片:吴文藻冰心和他们三个儿女
专注研究婚姻冲突与儿童发展的圣母大学心理学家Cummings认为:
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以此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是安全的依据。
吴文藻和冰心的恩爱,塑造了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了三个子女满满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很好地长大成人。
长子吴平: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局建筑组组长,天津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
大女吴冰: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长期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二女吴青: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任教。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进修,获由菲律宾政府颁发的“拉蒙·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
图片:1949年元旦所摄全家福
1985年,吴文藻离世,14年后,99岁的冰心也随之而去。两人携手相伴、相濡以沫,共度了半个多世纪,也让幸福感在孩子身上延续。
2
巴金与萧珊
书信不断,共度风雨
冰心曾说过:“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巴金和萧珊因为讨论作品相识,萧珊视巴金为偶像,巴金一生的爱情,只和萧珊有关。
图片:巴金与萧珊合照
两人经历8年爱情长跑后,1944年,巴金和萧珊,举行了一场最简单的婚礼——
酒席选在镇上小饭馆,宴饮只有一份清炖鸡,两碟小菜。
他们在灯光下,碰杯,夹菜,慢条斯理吃完饭,再散着步回宾馆。没有添置一丝一棉,只是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就这样成了一辈子的夫妻。
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分别取名为李小棠和李小林。
图片:巴金萧珊一家
不过,婚后两人面临一大困难,就是“长期异地”。巴金常常需要出国访问,还得应付无休无止的送往迎来。
不过,他心里始终挂念着妻子儿女,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忘写家书嘘寒问暖,时刻感激妻子对他的理解与体贴。
图片:1949年,巴金与夫人萧珊和女儿小林
1952年,巴金去朝鲜战场采访,离家整整9个多月。萧珊一边要照顾家里,一边还要忙做《上海文学》的义务编辑。
在艰难日子里最欣慰的时刻,便是收到巴金纸短情长的回信:
“我很想念你们,尤其想念你。”
“窗外有好月光,也能照到你,你在干什么……”
图片:巴金夫妇与女儿、儿子合影
而且再一贫如洗,巴金也会在出差归家时,给爱人带上几斤她爱吃的花生糖;
与此同时,再分身乏术,萧珊也会先照顾孩子们睡了,再去书房编辑文章。
两个人就这样,彼此相爱、共同用心地维护家庭,给孩子营造出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
仁慈可敬的母亲,温和宽厚的父亲,是李小棠和李小林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如网友所说:“这个家,是两颗相知相恋灵魂的栖息地和港湾,是两个人一辈子的事业,是孩子们梦想起飞和降落的航母。”
图片:1962年,巴金在上海武康路寓所
与夫人萧珊、儿子小棠、女儿小林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动荡时期,巴金被迫关在“牛棚”,每天都要劳动、写交代。
萧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她也无法做些什么,只能时刻陪伴在他身边。
而巴金回到家,总是笑着对萧珊说:“我没事。”
萧珊也会不停地安慰他、鼓舞他:“要坚持下去。”
在艰难的日子里,萧珊成了巴金坚持的灯塔。
后来萧珊病倒了,被查出患有直肠癌,1972年8月13日与世长辞。
没有了妻子的陪伴,每一天,巴金都在思念萧珊,用文字纪念她。
他接连写下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等关于她的篇章。
他的桌上,是萧珊的译本;他的床头,是萧珊的骨灰。
他说:“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
图片:巴金放在书桌上的萧珊照片
2005年,巴金因病去世。两人骨灰合并海葬,魂归同处。
巴金和萧珊,相恋八年,结婚二十八年,分别三十三年,他们经历了贫困、疾病等多重考验,但始终相濡以沫、相互理解与扶持。
在他们的影响和培养下,两个孩子都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底气,长大后也在各自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儿子李小棠: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室编辑。著有小说集《小镇上的罗曼史》、《继续操练》、《天桥》、《最后的晚餐》、《四十而立》等。
女儿李小林: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浙江文艺》编辑部编辑,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会长,现任大型文学期刊《收获》杂志主编。
“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巴金和苏珊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给子女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们的家庭环境虽然充满了“变数”,但他们却给了孩子们最稳定的安全感。
3
屠呦呦和李廷钊
互为彼此的依靠
文人爱情浪漫至极,科学家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屠呦呦和李廷钊的“烟火爱情”,给出了一种答案。
屠呦呦和李廷钊是中学同学,当时李廷钊就已经默默暗恋着屠呦呦。高考后,两人分别考入北京大学药学系和外语学校,却没有多少交集。
直至李廷钊留苏归来后,两人在姐姐的撮合下终于走到一起,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一个研究药学、一个研究冶金。朋友们开玩笑戏称,这二人的结合,简直就是传统(中药)与现代(钢铁)的融合。
屠呦呦作为“523”项目的组长,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疟疾药物的研究上,对家里的事情,管得很少。
而她之所以如此放心,是因为身后有一个绝对可靠的“支撑”——李廷钊。
当时,在冶金行业工作的李廷钊也同样忙碌,但他不仅承包了全部家务,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还全力支持妻子的研究工作,帮助她解决科研中的难题。
“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谈到丈夫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屠呦呦满脸都是笑意。
当妻子压力很大的时候,李廷钊还会强行打断沉迷工作的妻子,带她到小区楼下溜达。
碰到邻里寒暄:“你们这是要去哪里?”李廷钊幽默地回答:“我们要去旅游了。”“去哪里旅游啊?”“小区。”
没有浪漫约会,没有山盟海誓,只有为理想而奋斗的默默陪伴。
屠呦呦和李廷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两个女儿:父母中任何一方,都可以把精力放在成长上,成为彼此的依靠。
图片:《我亲爱的朋友们》
文人的浪漫,有无数书信来佐证,而屠呦呦和李廷钊的浪漫,则是那句:“我想做你的小白鼠。”
在研究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时,需要亲身实验药物毒性,屠呦呦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我是组长,我先来!”
由于长期用药,她不幸患上了病毒性肝炎。
图片:屠呦呦提交的试药报告
“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
心疼老伴,也为支持老伴研究,李廷钊也报名志愿者,以身试药做“小白鼠”。
于是,有了电视剧《功勋》中这一画面:李廷钊对屠呦呦说——“我想当你的小白鼠,让我来替你这次。”
图片:《功勋-屠呦呦的礼物》剧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屠呦呦和团队终于成功,2015年,屠呦呦接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一夜之间,她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而面对记者的采访,李廷钊却简短回答:“她获奖和我没关系的”;
当问起他们夫妇的相处之道,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就是在一起互相照顾嘛!她年轻时不懂得照顾自己,也不愿请病假,现在的她,一身老年病,视力听力都不好,我自然要多做一些!”
话语之中,满满的是对自己老伴儿发自内心的关爱。
屠呦呦曾说:“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而温暖小家,是她和李廷钊给两个女儿的礼物。
大女儿李敏,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行政教务工作。
小女儿李军,生活、工作在北京。
从中学时代的倾慕,到耄耋之年的陪伴。屠呦呦和李廷钊两人相互扶持,携手走过一生。
简单、质朴、纯粹,用行动来阐释什么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也用行动给予孩子爱的滋养。
曾经有一个针对3000名学龄儿童的心理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绝大多数的孩子表示:最害怕爸爸妈妈吵架。
综艺《少年说》里,有一个初中男孩,站在天台上鼓足勇气哭诉说:
“虽然你们常说我是小孩不该管大人的事,但是今天我也想问问你们,如果我把自己管好了,是不是也能管管你们?你们能不能不要再吵架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写道:
“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务能敏锐感受。”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恩爱的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让孩子能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强大的底气去迎接未来的生活。
参考资料:
1、清华旧事新“闻”-“教育原来在清华”——追忆我的父亲吴文藻
2、有两夏子-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平平淡淡,却甜到心坎里,一生一世白头到老
3、十点读书-交际花VS书呆子,冰心与吴文藻:阴差阳错,共许一生
4、中国小康网-女儿吴青:母亲冰心教我尊重人和生命
5、冰心-我的老伴——吴文藻
6、十点读书-巴金&萧珊:最好的婚姻,是只取一瓢饮
7、枫叶君评-巴金和萧珊:28年婚姻、33年怀念,此情之深,众人称羡
8、柳已青工作室-【联大往事】高贵的灵魂与美丽的眼睛:巴金和萧珊的爱情
9、视觉志-为何朋友圈都在转发屠呦呦背后的男人?
10、网易-91岁屠呦呦的幸福婚姻,科学家的爱情,嗑起来刻到骨子里的甜
每日互动
你有哪些对孩子撒“狗粮”的恩爱瞬间?
快来评论区分享和讨论吧~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