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评华为争气机,背后“中国半导体之母”儿子,从泥瓦匠到博士?

新东方方老师 新东方教育 2024-03-31

分数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对知识的求知热情、不懈探索,实现自我甚至社会价值,才是孩子前行的底气。


——方老师说




就在昨晚,#央视评华为争气机#、#中国心中国芯背后的中国新气象#等话题冲上热搜。


上周,华为一款新手机的突然发售引发全网围观,很多网友直呼其为“争气机”。@央视新闻 发表评论:“中国心”,中国芯。


因为这款手机搭载的芯片,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历经美国四年多的全方位极限打压,华为不但没有倒下,还实现突围。



同时,8月30日,国内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研制成功。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有效提升了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


消息一经发布,网友纷纷点赞:“打破垄断,牛!”“越打压越有!”“轻舟已过万重山”… … 


图片:@人民日报微博评论区截图


芯片,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关乎国家的竞争力和信息安全。


近几年,国外对华的“芯片封锁”不断升级,在这场芯片背后的科技之争中,半导体技术是关键。


而回顾中国芯片的发展史,就不能不提到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半导体的教材——《半导体物理学》。


1958年,这部芯片专著问世,在当时全世界都可称得上“权威”,成了中国芯事业起步的教科书。


而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固体物理学家,她就是“中国半导体之母”、中国芯片事业的“破冰人”、新中国第一位女校长——谢希德。 


图片来源:新华网


走近谢先生,了解她的成长经历和育儿经历,可以窥见中国“芯”筚路蓝缕的起步之路,也为当代父母的家庭教育提供启示和思考。



1

躺病床上坚持读大学,

做“中国需要的科学家”


谢希德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谢玉铭一位颇有建树的物理学家,母亲张舜英长期在中学任教。


优良的家风成就了优秀的子女,谢希德和三个兄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长子谢希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教授;

次子谢希仁是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

幼子谢希哲是新疆农垦厅勘测队高级工程师;

女儿谢希德在物理学领域成就斐然,后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母”。


NO.1

父亲的教诲

支撑她病床上读完4年大学


谢希仁说:“要谈到姐姐谢希德,就得从父亲说起。”


图片:1946年,谢玉铭一家在长汀合影

(图源:厦门大学)


谢玉铭从小就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贫困,但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求,拿到了留学奖学金完成了深造,最终留任高校任教。可以说,是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因此,谢玉铭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一直跟他们强调:“要好好念书,不用功念书将来就没有出息。”


图片:萨本栋校长敦聘谢玉铭为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的聘书


受到父亲求学经历潜移默化的影响,谢希德从小就非常用功念书。


虽然她成绩优异很得父亲的喜爱,但父亲也会提出严格要求:“做学术研究要一步一步来,只有打好基础才会有更好的成就。”


图片:谢希德为复旦大学八八届毕业生题词


谢希德在抗战流亡中完成了中学学业,考取大学后,却因患骨关节结核,只能选择休学。但病痛并没有打倒她,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坚持在病床上读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


后来,在父母的影响和教导下,谢希德也走上了物理学研究之路。


图片:谢希德(前排右一)与家人在北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父亲谢玉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孩子:即使遭遇困难险阻,也不要轻易放弃自我的成长。


只有坚持不懈、不断进取,才能为自己的未来赢取更多可能性。


NO.2

突破美国重重阻碍毅然回国


“中国需要科学”,是父亲谢玉铭常常挂在嘴边的告诫,对谢希德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52年,谢希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新中国。但当时美国出台了规定,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专业的中国学生,不得返回中国大陆。


同年8月,谢希德和丈夫曹天钦突破重重阻碍,辗转多地,终于回国。


图片:承载着特殊归国记忆的小册子

(图源:海沙尔摄)


有人曾问谢希德,对于回国的决定是否后悔,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后悔,因为我爱中国!”


“我们国家半导体的研究起步比别人要晚,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不能拖国家的后腿。”


在谢希德看来,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迅速把世界科学最先进成就介绍进来,快速补足短缺而急需的门类”。


图片:谢玉铭、张舜英夫妇摄于贵阳


1956年,在谢希德和黄昆共同主持下,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在北京大学成立,培养了中国“芯”的第一批宝贵人才。


“送师生出去,让知识回来”。多年以后,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的校长,她送出去的师生几乎在留学期满后都回到祖国,并成为学术界的中坚、国家的栋梁。


图片:谢希德使用打字机给学生写推荐信

(图源:新华网)


赴外求学,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谢希德矢志报国的决心源于父亲的爱国启蒙教育。


成为 “中国需要的科学家”,是父亲对谢希德的期望,也是她对学生、儿子的期望。


2

从泥瓦匠到理工科博士,

4年拿两个学位


“虎父无犬子,将门无弱兵。”


作为将门之后,谢希德和曹天钦夫妇的儿子曹惟正,也获得了斐然成就。


谈到自己漫长的求学过程,曹惟正认为,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教育和指导。


“我四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去北京工作,但是妈妈的教育没有松懈过......她教我组装半导体收音机,从单管机到四管、八管的晶体管收音机,至今我还珍藏着她当年亲笔画的示意图。”


图片:谢希德与儿子曹惟正


NO.1

泥瓦工上复旦,“别放弃学习”


曹惟正中学毕业后,被分到房修队当泥瓦工,他的工作就是爬屋顶、爬脚手架去修房子。


“那段时间我父母也受到冲击,但是他们总会说别放弃学习。”


所以,在父母的鼓励下,曹惟正和中学同学经常去买书自学。后来听说能够恢复高考,他每天就利用工作后的时间赶紧复习功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曹惟正收到了被复旦录取的好消息。


不放弃学习,也不错过机会。曹惟正在复旦学习得非常刻苦,因为他知道“这个机会不易,就抓紧拼命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泥瓦匠到名校大学生,曹惟正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人生是一场充满无穷变量的“超长马拉松”,任何节点都不是最后的终点,不管陷入怎样的低谷,人生永远都有新的可能。


有“少年得志、一鸣惊人的幸运儿”,也有“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负重者”,关键是父母不放弃,鼓励孩子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尝试、去努力。


NO.2

4年拿两个学位


谢希德曾说“读书是我最大的兴趣”,她和丈夫曹天钦一刻都不曾停止学术的追求。


父母隔着书桌相对而坐,一个看物理一个看生物,这是家里最温馨的画面,也是曹惟正努力学习的动力。


图片:谢希德在灯下备课

(来源:谢希德教授纪念馆)


之所以选择物理专业,曹惟正坦言:“当然也是有点父母的影响。”


谢希德一直教育儿子要“兼顾学识和动手能力”,并训练他从小“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培养儿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图片来源:南湖文学


曹惟正在物理系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物理需要非常聪明的思维”,而他自己“更擅长动手”。


于是,他决定从物理系转到工程系。由于他没有本科学位,工学院要求他先修一个硕士。


他按照教授的建议,把博士论文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作为硕士论文,后半部分作为博士论文。就这样,他用了四年时间,拿到了两个学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的未来,是由父母提前安排好,还是由孩子自己选择?


这是一个很多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谢希德的育儿经验。


她没有为孩子规划好“未来要走的路”,而是思考“孩子自己希望走什么样的路”。


她重视培养儿子“学习的热情、动手的能力、决策的勇气”,也尊重孩子的选择。


NO.3

不搞特殊化,不能有优越感


谢希德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即使家里有保姆,也要求儿子做家务事。


“我觉得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就是从小要爱劳动”,回忆起童年经历,曹惟正笑着说:“如果我不听话我爸、我妈都会揍我的,我妈扭我扭得很疼。”


图片:谢希德故居

(来源:@谢氏网)


后来,曹惟正考取了复旦大学物理系,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是校长谢希德的儿子,而在复旦搞特殊化。


“他们管我不许我特殊化,不能有这个优越感。”


即使有事要找妈妈帮着从家里捎东西,也都是用校门口的付费公用电话联系。


图片:谢希德办公室


现在有不少直升机式父母,恨不得什么都给孩子弄好,孩子很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而适度放手,不特殊照顾、不宠溺优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去完完整整地体验生活,才是真正对孩子长远发展好,是我们需要从谢希德身上学到的重要一课。



在新的开学季,很多父母不禁重新思考:在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如何培养孩子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谢希德自身的求学经历以及教育儿子的过程,为当代父母提供了一个参考:


分数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对知识的求知热情、不懈探索,实现自我甚至社会价值,才是孩子前行的底气。


参考资料:

1、新华网-国内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研制成功

2、石大小生-聊聊中国半导体之母

3、格物明理-你好物理人丨谢希德校长之子曹惟正:惟一惟精,正身正德

4、解放日报-谢希德之子曹惟正:“爸爸妈妈隔着书桌相对而坐,埋头看书的情景,永远地铭记在心里。”

5、上观新闻-谢希德之子曹惟正:“妈妈用她的一生做到了。”

6、中国科学院-忆中国“半导体破冰者”首位大学女校长谢希德

7、上海滩杂志-海上名人|谢玉铭,谢希德:倔强的“物理学”父女

8、新华网-新华全媒+ | 百年诞辰之际,忆中国“半导体破冰者”、首位大学女校长谢希德

9、厦门大学-师者|谢玉铭:在烽火中支援厦大,于困境中锻造辉煌

10、瞭望智库-施一公:人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时时刻刻的体验



每日互动

你如何看谢希德对孩子的教育?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多所985公布新生大数据!18位学霸同名?来看看有哪些爆款名字开学在即!名校校长、特级教师的分享刷屏(附开奖名单)一本率99.5%,41人上清北:优秀县中是如何避免塌陷的?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