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34万元奖励,还是配不上她的贡献与励志人生

新东方方老师 新东方教育 2024-03-31

探索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权威的认可或名利的收获,而在于自我实现不止,科学信仰不灭,人类情怀永存。


——方老师说






最近诺贝尔奖项逐一揭晓,相对今年每项奖金都将增加约66万元,高达约734万元,成为诺奖历史最高奖金额,更引人瞩目的,是今年的得主们。


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初萌芽几乎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基础研究领域产生的,经过多年发展才终于成熟并被学术界承认。


40年的种子终于开花,这是基础研究的胜利,更是长期主义的回报。


他们中还有两位女性,有非主流学术圈的科学家,有曾经化学只考20分的“学渣”


他们好像是诺奖历届得主中的小人物与另类,但于我们而言:


好在有看似遥远的他们,让我们当忘记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忘记专注和兴趣带来的快乐,忘记什么是坚持的时候,想起来些什么。


01

多次失业、患癌、时薪1美元

获诺奖前的人生履历写满“失败”


今年68岁的卡塔琳·卡里科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针对新冠的mRNA疫苗得以开发”。



而在获诺奖、在mRNA研究获得成功之前,她这几十年的人生履历上,几乎写满了失败,大半生都在寂寂无名与经济窘迫中度过。


1985 年,卡里科被匈牙利的实验室辞退,举家前往美国从事研究。

1990年,卡里科向宾大提交了她的第一笔课题资助申请,提出建立基于mRNA的基因疗法,结果被拒绝。

1995 年,卡里科被第一次降薪降级,被赶出了重要实验室,学校拒绝给研究经费,同年确诊癌症。

2005年,卡里科终于找到解决人体免疫反应的办法,论文却被《自然》和《科学》杂志拒绝,研究成果无人问津。

2013年,宾大告诉卡里科,说她“不具备教授的素质”,决定不和她续约;卡里科和同事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破产。


多次失业,被学校降薪降级,论文被拒,确诊癌症,公司破产……


任何一项经历都是人生不小的挫折,而她的人生,叠满了挫折buff。


她也没有多数诺奖得主“科二代”的高起点,身为屠夫的女儿,“我们的家很小,是用周围的土地建造的,用粘土和稻草压成土坯墙,粉刷成白色,然后覆盖厚厚的芦苇屋顶。”


但正是她这样一个被藤校系统驱逐,甚至没有教授身份的女科学家,游离在学术系统之外,却仍坚持着自己的科学理想,终像鸟一样飞往她的远山。


1989 年,卡里科在她的实验室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卡里科毕生研究的mRNA曾被认为是一条“绝路”,而她,生生闯出了一条“生路”,最终“绝处逢生”。


她的研究成果(基于其对mRNA的修饰),促使开发出疫苗对抗COVID19,拯救了全人类的命运。


她和合作伙伴韦斯曼一起在宾州大学,在那个让她屈辱地接受了降职减薪,以便能够继续研究mRNA、后来还是被开除的地方,接种了疫苗。


这场接种变成了一个媒体事件,从来不曾接受闪光灯洗礼的卡塔林哭了。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一朝成名天下知,卡塔林成为了所有重要大学的荣誉教授;2022年《时代》周刊评选当年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卡塔林当选;直到诺奖,成为她人生的巅峰。



但诺奖,并不是这个故事的终点。


无疑,如果不是因为新冠,可能她一辈子就这么籍籍无名下去,科研成果一直无人问津,学术之路永远不被权威认可。


但从卡利科的人生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即便没有诺奖,丝毫不会影响她的探索和研究。


而这份朴素的求真之心、对科学的纯粹热爱,无独有偶,也出现在另外一位诺奖“小人物”身上。


与卡里科一样,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也是一个学术边缘的研究人员,因为他的平凡与励志逆袭,被称为“日本的阿甘”。


田中耕一大学念的是电气工程,不仅跟化学没有半毛钱关系,还因为挂科留了一级。


大学毕业想去索尼工作,第一轮就被刷了。后来还是有人介绍,才去了岛津制作所,在企业底层搞了近20年的仪器研发。


人生中的唯一一篇论文——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却让他获得了诺奖。


“小职员神奇的逆袭”,“诺贝尔史上学历最低得主”标签之下,获得诺奖后的他却隐身了,把全身心都扑在“提升血液检查敏感度的技术,以更容易检测疾病”的研究上。


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了15年之后,他成功了,国际科技期刊《NATURE》,发表了田中研究室的突破性成果:“能提前30年,从几滴血中检测出阿兹海默症的征兆。”



卡里科曾说过:“其实我非常快乐,我很享受热爱的事物。衡量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归根结底不是看名声、财富、权势,而是是否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些诺奖“小人物”身上,你看不到失败失意,看到的都是他们在享受他们热爱的事物,沉迷他研究之中。


即便没有终有所成,没有功不唐捐,没有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依然爱我所爱、无问西东,依然自我实现不止,科学信仰不灭,人类情怀永存。


02

第五位物理学奖女科学家

崇拜华裔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


安妮·卢利尔:因“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要知道,在诺贝尔六大奖项中,物理学奖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少的奖项,只多于仅有2位女性获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截至2022年,在诺奖百余年历史中,仅有4名女性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获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玛丽亚·梅耶(1963年获奖)、唐娜·斯特里克兰(2018年获奖)、安德烈娅·盖兹(2020年获奖)。



现年64岁的卢利尔求学和研究之路也并不容易,一路披荆斩棘,获得理论物理和数学双硕士学位,后来攻读实验物理学完成了博士学位。

她的研究生涯,一直受到了成功女性们榜样力量的鼓舞——

 

卢利尔曾在居里夫人的大学里就读,而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女性;

 

卢利尔崇拜吴健雄,而吴健雄是一位在曼哈顿计划中因为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的华裔女性实验物理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贝尔奖122年的历史中(1901-2023),获奖女性只有60位,但获奖男性却足有894名,数量是女性的足足15倍。


其中,女性获得的诺贝尔奖项还以和平奖和文学奖为主,在STEM领域中,女性仅有13人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30 位获奖者中的 5.6%);8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1 人中的 4.1% );5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24 人中的 1.8%)。


而实际上,女性不擅长科学领域,完全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偏见。


第四位女性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娅·盖兹,尤为重视发挥女性榜样的力量。


对盖兹来说,激励女性投身到科学领域是她的使命。在采访中,她被问到如何鼓励更多的女孩以及年轻女性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她回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她们展示没有不可能……最好的方法是为她们树立榜样,向她们展示这些领域里有女性。”


安德莉娅·盖兹(Andrea M. Ghez,1965-)图源:Elena Zhukov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盖兹自己以身作则,她在博士期间就破格教授本科生物理课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女孩也可以学好物理。


1995年,她专门为小学生撰写了一本《你可以成为女天文学家》。现在盖兹还在给本科生上课,“这里是我有潜力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表明女性可以从事自然科学。”


她们的榜样力量,让诺奖聚光灯下仍属少数的性别,得以一次又一次等到花开。


03

她只有小学文凭

却被诺奖提名了4次


和非主流学术圈的卡里科一样,今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夺冠热门的残雪,作为中国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在国内鲜有人知,即使是在文学史教材上也只有寥寥几笔。


但在世界范围内,残雪的知名度其实远超莫言,有人将她誉为“中国的卡夫卡”


她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国外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国外机构。


预测榜上第一位就是残雪


不过对残雪而言,创作就是人生,对文学与创作的热爱,独自走在中国先锋文学的道路上,与主流背道而驰,也远离了成名逐利的机会


哪怕30岁之前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赤脚医生,在一家街道工厂,残雪当过整整八年的铣工;


她并未觉得有多么辛苦,后来因结婚生子而退出街办工厂,开始学做裁缝,她也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小说。


西方现代派的思想给了她创作的启发,多年底层的谋生经历、不断的阅读和思考给了她创作的材料,残雪伏在缝纫机上写出了处女作《黄泥街》。


但《黄泥街》的问世经历了多舛的命运。一开始没有杂志愿意发表,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在她走上创作之路的10年时间里,只出过两本书。


而现在,残雪平均每年都有五六本书在国内外出版,迄今为止,已发表单行本90余本。


虽然只有小学文凭,她却一直坚持阅读、写作,坚持走在漫长和幽暗的文学隧道中,常年与寂寞相守,不在乎鲜花与掌声,严重的低估与迟迟未到的认可。



无论是已得奖的“小人物”,还是未得奖的热门人选:


面临主流和权威的否定,个体价值的被怀疑,他们都选择坚持下来。


卡里科曾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赛艇运动中,运动员往往都是背对着终点,这意味着你看不到终点和你的距离。


科研同样也是如此,你无法知道哪里才是终点,但你需要相信,每一次付出,都会让你距离终点越来越近。


如果没有诺奖和相关热议,他们也许会继续籍籍无名下去。


但没关系,探索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权威的认可或名利的收获,而在于自我实现不止,科学信仰不灭,人类情怀永存;


所以即使不知道有没有终点、能不能够到达终点,依然能够背靠终点一直划下去。


而围观的我们,也得以有幸,身为渺小的一份子:


伴随着他们创造的不会被泯灭的知识和价值,融入人类文明的河流,奔向遥远而壮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我是拾遗君: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卡里科:三流父母做保姆,一流父母做榜样

2.南风窗:今年的诺奖得主,女儿拿了两次奥运冠军

3.果壳:这个诺奖得主曾在肉铺卖香肠,父亲想让她也当屠夫

4.正和岛:3次被解雇,40年冷板凳!一个屠夫的女儿,65岁终获诺奖!

5.生物学霸:最逆袭的诺奖得主:被导师驱逐、患癌,她默默坚持了 40 年的研究却拯救了数亿人

6.返朴:诺奖史上首位女天文学家,给女孩树立榜样,她做到了

7. insDaily:从挂科的学渣到诺贝尔奖得主,逆袭后,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8. 艺非凡:4次陪跑诺奖:这个车间走出的中国女作家,被严重低估了

9. 国家地理中文网:她的履历中写满失败,除了2023诺贝尔奖

10. 返朴:新晋诺奖得主:中年失业、患癌,她用四十年逆袭拯救全人类,还培养了一个奥运冠军


最励志诺奖得主

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每日互动

关于今年诺奖你有什么想法?

快来评论区分享和讨论吧~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要放假啦!这届学生:不敢想象下午我和苏炳添谁跑得快研招网崩了、逆向考研火了:他们从“双一流”卷到“双非”?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的神童,如今28岁摆烂啃老?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