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播专递课堂之种,植涉农职教之树

中央电教馆 教育信息化资讯 2022-07-02


为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自2018年底开始,依托黑龙江省农村职成教育改革试点县和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资源,推进“基于现代农村职成教育三级网络体系的专递课堂实践共同体”项目建设。


该项目由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牵头,五大连池、富裕等9县参与。组建至今,职教共同体以服务乡村、深化应用、完善机制、逐步推进为建设原则,以“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为实践路径,以育训结合模式共研、涉农教学资源共建和职教专递课堂共用为主要任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校地协同,建立运行机制,
扎实涉农职教的根

职教共同体根据黑龙江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试点县和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标准要求,制定了《实践共同体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细化成员类型,对试点县和示范县的成员单位免予准入资格审查,打通进入共同体的绿色通道,已有4家成员单位通过自组织机制加入共同体。


对应准入条件设立六项最低标准,采用抵红线自动退出和网络申请两种方式,激活实践共同体自组织能力。


图1  实践共同体“两横三纵”运行机制

制定完善了县域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中高职贯通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制度文件,结合“理实交替”线上共研和“专业-课程-基地-师资”线下共建,推动共同体资源共用和成果共享,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范基地等6个职业教育基地,阶段性经验推广到36个县域,并在全国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专题论坛上进行经验交流。


图2  共同体在全国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专题论坛上进行经验交流

多方合作,推进信息化教学
改革,养好实践共同体的枝

通过县级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建设了以牵头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为龙头,以县职教中心为骨干,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网络体系,将职业教育育人和培训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一线,实现了110个三级网络点全覆盖。


与北京世纪超星公司校企合作建设“一平三端”专递课堂教学系统,增强了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实现了动态监测、个性分析、精准推送等智能化教学活动,解决了网络延时、沟通障碍等专递课堂常见问题。


利用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实践共同体网络社区,及时、定期发布通知和活动公告,开展建设调研、课例研讨、示范展示和小组活动,初步构建了“可学习、可交流、可共享、可追溯”的线上共同体空间,为网络实践教学研讨提供了可参考范例。


图3  成员单位三级网络体系
专递课堂分布

中高携手,创新教学模式,
散开育训融合的叶

职教共同体坚持教学活动网络化、底层数据碎片化、教学决策数据化、教学反馈及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的原则,构建了以教学目标链为起点,教学评价链为终端,教学数据链相贯穿的“三链条”生成性教学过程,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推送”构建了由目标到评价的专递课堂“三循环”。


目前,已建成包含3000余名用户,8万多条资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了28门精品在线课程,其中17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个教学课例在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专递课堂以18个专业为试点开展学历教育教学实践,累计开展非学历培训2.12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


28岁的张洪瑞是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酸菜生产车间的品控员。东北人最熟悉不过的酸菜,在这里有十几道严格的生产流程。

“为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我们采用复合直投式乳酸菌进行人工接种,而且是厌氧发酵,一个不锈钢罐子一次能腌60吨酸菜,哪怕一个最微小的失误,都会影响一整批酸菜的口感和质量。”

5年前的张洪瑞还说不出这些专业术语,没上过大学,没学过专业知识,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在质检中,我能看出什么样的酸菜好,什么样的不好,但就是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那时的张洪瑞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领导让咋干就咋干,至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问了也听不明白。就这样,4年后他依然在原地踏步。但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专递课堂,让张洪瑞在27岁那年走进了梦想中的专业课堂。


通过一年学习,张洪瑞系统掌握了《绿色食品生产控制》《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等课程,在公司有机产品认证与申报过程中,在有机白菜种植监管过程中,这些知识都发挥了作用。从过去啥也不懂变成了如今受同事欣赏的“能人”,张洪瑞今年晋升为车间安全生产负责人。


在新冠防疫期间,职教共同体建设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基本知识在线课程,特别针对农村防控基础、卫生条件等情况进行知识普及和防疫宣传,课程点击量已达380多万次。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实施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学分转换等在线学习措施,有效发挥了共同体组织优势和基层教学单位作用。


图4  共同体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图5  疫情防控期间共同体
成员共建在线课程

服务驱动,助力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结出人才培养的果

职教共同体以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就业和精准扶贫为导向,发挥“个体——集体——共同体”优势,履行职教人的使命和职责。


2019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为黑龙江垦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近2000名,学员围绕水稻、玉米、大豆、杂粮生产建立合作社47家,围绕农机服务创办合作社15家,带动辐射近千人共同发展。五大连池市利用1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优势,开展公益培训1830人次,完成4个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任务。


五大连池农场职工刘杨今年41岁,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40岁时还能走进大学课堂,成为一名“大”学生。刘杨家种植300亩大豆,家里还养着大马力收获机,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总感觉缺点啥。

“以往种地,就是照葫芦画瓢,看人家农药化肥咋配,咱就咋配。配方一样,可地不一样啊!测土配方施肥、卫星导航、航化作业……这些名词听着都熟,但却似懂非懂。”

刘杨说,“后悔年轻时没有多读书。”但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专递课堂,让他终于有机会了。夏秋时遭遇台风三连击,老师留了作业,让大家线上讨论如何改装收割机,以减少庄稼倒伏带来的损失。


“把割台的铲尖加长,人家的设计确实方便有效,改到我的收割机上,300亩地每亩减少二三百斤损失。”刘杨从线上课堂下来,采用了课上总结的改装方法。“今年净赚8万元,比去年涨了4成多。没有知识,也能种地,但那就像瞎子摸象。”刘杨感慨地说。


泰来县采用“线上专递课堂+菜单式”,线下“实地指导+经验式”的模式开展马铃薯种植专项服务,讲授的大垄双行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帮助农民找到种植方向,在实践过程中亩产达到了6000斤以上,总产量达到1.5万余斤,亩实现增收2400多元。绥棱县先后8次聘请木耳栽培专家,利用专递课堂为24户贫困户在乡村教学点进行木耳栽培技术培训,每户贫困户实际平均增收达到2000元。


图6  专递课堂精准育农成果

随着信息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融合之树的成长,职教共同体肩负起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的育人使命,打造了覆盖龙江、面向全国、动态拓展、充分共享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平台,有效探索了扶贫、富智、惠农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力争使国家在农村职成教育工作中的建设成果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为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


相关链接: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在教育部科技司领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2018年度项目聚焦在同步/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及翻转课堂三类信息化教学模式上,形成了一批成熟度高、可借鉴、可推广的,以实践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模式。


基于现代农村职成教育三级网络体系的专递课堂实践共同体项目是同步/专递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共同体项目。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责编:项阳


往期推荐

● 让“泛在课堂”陪伴更多孩子个性化成长
● 乘名校网络课堂东风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扫描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