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数字芯”助推教育现代化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惠兰书院成长护照”设计稿出炉,“成长护照”将融合原有的综合素质评价与“五育并举”,通过项目化的形式记录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过程,实现“线上+线下”动态评价。
今年春季开学后,宁波吹响了全面打造“数字教育”的号角。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说:
宁波将把“数字教育”作为整体性设计和根本性抓手,以此撬动教育系统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加快建设与宁波城市地位和发展水平相匹配、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大数据
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来自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学生通过一块屏幕进行“跨时空连线”,共上一堂课;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邀请名师走进直播间在线授课;人手一台平板,实时与老师进行互动讨论……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宁波教育教学的常态。
在宁波,一个个新的数字化优质载体正在悄然改变教育教学的环境。
“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达到286所,率先在浙江省内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甬上云校”的名师直播课仅去年疫情期间优质课程播放次数就达7223万次;
232所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宁波智慧教育在推进之初就定位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建成了一体化综合型平台。宁波智慧教育平台以智慧教育门户网站为窗口,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支撑,运行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和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两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人手一台平板,老师投放PPT,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清楚地看到内容;在讨论区,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像一个“小论坛”……从2017年起,李惠利中学开启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探索,通过平板等现代设施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介入,利用“云+网+端”建立起一个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互动学习平台,目前已经推广到该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18个班级。
“智慧课堂让‘以学导教’成为可能,大数据系统可直接采集教学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并进行处理,为教师进行‘精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任教10余年的李惠利中学物理老师干洁说。
学生通过电子终端接收教师发布的作业,在平板上保持原笔迹书写,完成后在线提交……在宁波北仑区新碶中学,七、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英语、科学三门学科全部采用绿色智慧作业,囊括家庭作业、课堂检测、教学调研等,还完善了口语练习、听力训练、语音讲解、微课辅导、作业分层等功能。
“绿色智慧作业实现了学生作业的精准化记录、智能化分析、个性化推送和科学化管理。”
新碶中学校长乐纳红说,今后学校将用基于真实学情的数据为每个学生适配最佳的学习路径。
在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运营机制的保障下,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教育领域全覆盖、教育管理全方位、教育资源全接入。截至目前,“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日均访问量近10万;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总数据交换量超1700万条;智慧教育云平台私有云总计算资源存储量达670T。
综合评价
为每个学生单独建起数字画像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有一块大屏幕被称为“智慧大脑”。只要输入学生的姓名,就会出现该学生的数字画像,除了综合画像,还有学习画像、德育画像、心理画像、身体素质、实习就业等,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一目了然。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早在2016年就自主开发了教育大数据平台,集成每个学生在智慧教育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校园卡、校园网等平台中的大量数据,并通过大数据的获取、分析、传递与结果应用,成为观察学生的“第三只眼”。
目前,该校已为2512名学生建立了数字画像。班主任、任课教师、企业师傅、家长可以单独对每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多维度关联挖掘分析,还可以对学生的毕业率和升学率进行预测,并汇总成《绿色评价报告单》。
绿色综合评价注重呈现发展趋向的多元性,可从数据中挖掘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和倾向。如通过大数据选拔技能竞赛选手,大大提升了竞赛选手与竞赛项目的匹配度。
“余同学,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来进行赏析,张飞、刘备、曹操的性格特点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一段文字点评出现在宁波镇安小学506班的班级空间里,该班的孩子在接力读《三国演义》,每个孩子将赏析的音频和文章上传,孩子们竞相点评。
镇安小学创新了“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开辟了“国学微课程”,并创新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可随时进行动态反馈;同时,把教师唯一的评价权共享给学生,鼓励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评价同伴的学习成果;此外,对课后作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对传统文化的习得,从一张测试卷,变成了古诗创编、京剧演唱、孔明锁解锁等方方面面能力的考量。
“评价效果个性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立体化,逐步推动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镇安小学校长顾秋红说。
从2016年起,宁波开始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时记录学生全面发展的数据以及个性特长方面的突出表现,作为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建立统一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为评价改革进入“智评”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教育管理
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海曙区试点启用,首批103家校外培训机构入驻。该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购课交易信息、经营状况等全过程进行数据上链、固定和存证,还设立了“学费险”,将家长在机构发生特殊情况时的被动维权转为主动保障,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宁波全市推广。
借助智慧教育手段,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实时、动态、高效,宁波正逐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机制,让教育管理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
宁波智慧教育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在录入全市2000多所学校、6万余名教师、70余万名学生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贯通省、市两级教育基础数据库。基于教育大数据推出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预报名系统”,通过数据库直接对网上申报材料进行校验、审核,免去了跑现场办理的烦琐;“教育地理信息系统”打通教育、规划、公安等部门数据库,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孩子的入学问题是众多家长的“心头事”。从2020年开始,宁波将公民上学“一件事”列为教育年度实事项目,搭建全市统一的入学入园报名平台,在浙江省率先接入政务2.0平台,并实现办件数据24小时实时推送,去年累计实现25万名幼儿、中小学在线报名。
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就是宁波“数字教育”的发力点,宁波创建了“智慧教育APP”移动服务平台,从创建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平台、实行学籍业务线上办理、建设教育缴费统一平台等“关键小事”做起,推进教育治理精细化。
至2021年底,宁波将完成“一个教育数字化综合平台,教学、服务、治理三类应用、一个智能中枢”131工作体系建设;
到2022年,开始建设学校财务资产管理系统,建成校园安全防控等教育服务治理应用系统;
到2025年,教育云网端一体化教学系统、教育大数据系统、学习平台、教育智治一张图系统等初具规模。
“我们将以整体‘智治’为引领,撬动教育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通过体系重建、机制重构和路径重塑,构建起教育教学新生态,最终实现育人方式变革与教育质量提升,让更多人共享‘数字教育’的发展成果。”
毛才盛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 史望颖)
往期推荐
● 数据智能驱动教育生态重塑
● 余胜泉:智慧课堂核心是促进深度学习
扫描二维码丨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