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积极筹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部发布会: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EDU I 关注 教育信息化资讯 2023-11-11


9月20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十年来,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更大了。积极筹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开通“国家留学人才回国就业服务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015)、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2019)等重要会议,形成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等一批重要成果文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促进了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发展。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强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此外,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计划和旗舰项目,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多个合作平台,合作格局更加完善。10年来,双方合作在华设立了10个二类中心,涉及教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并设立了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在相关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和培训活动。本发布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分会场设在上海市,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更多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教育部主会场)
(上海分会场)

发布会上,刘锦司长介绍了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总体情况,一起来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宣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饱含深情给海外学子、留学归国人员、在华外国留学生、外国中小学生回信,为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教育对外开放、中外人文交流的指导意见,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十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具体情况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

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


我国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倡议,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化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点面结合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提速

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更强了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与北京市合作设立“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立足区位优势,扩大面向周边国家的教育开放。引导高校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双一流”建设,依托国家公派留学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组建国际高校联盟,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以来,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超过1.4万名专家学者参会,开展部门间和专家“一对一”科研合作2300多项,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4000多人。


改革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内生源动力更足了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开通“国家留学人才回国就业服务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开展,审批、管理、评估、退出机制不断完善。过去10年,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65%。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录取近10000人。来华留学在推进制度建设、实施质量保障、严格入学标准、规范培养管理、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0—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人文交流格局不断完善

中外“心联通”更紧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外人文交流形成了元首外交引领、领导人高访带动、高级别机制示范、双边多边结合、国内国外统筹、中央地方联动、官方民间并举的多元互动新格局。过去10年,教育部共筹办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37场,签署300多项合作协议,达成近3000项具体合作成果。在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形成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俄同类大学联盟、中英中法百校交流、中南(非)职业教育联盟等教育品牌项目,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和暖力量。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

国际影响力更大了


围绕教育减贫、抗击疫情等全球性议题,我国持续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安全返校行动”等项目。全面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成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和举办金砖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倡议,主办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成功举办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积极筹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开放合作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深刻认识到,开放合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到教育对外开放各领域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中国国情促开放。我们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畅通国内国际教育循环,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伙伴关系,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我们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教育外事管理体系,确保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行稳致远。

发布会上,秦昌威秘书长介绍了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情况,一起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启新篇章,深入参与全球人文治理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内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等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人亲自推动,为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擘画崭新图景


习近平主席多次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并向双方合作举办的重大活动致贺信,为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指明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思想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台日益得到广泛认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指出中国将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向世界阐明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强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01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习近平主席发去贺词,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强调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们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首次访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中方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定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世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018年8月,习近平主席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代表回信,希望其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中非团结合作,同26亿中非人民一道,为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作出贡献,为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2021年7月,习近平主席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彭丽媛教授应邀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多次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获奖者颁奖或向颁奖仪式致贺词,考察访问学校,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专访,出席女童和妇女教育座谈会,分享中国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积极推动世界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重大活动并讲话,分享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合作举办高级别国际会议,为世界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2013)、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2013)、世界语言教育大会(2014)、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015)、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2016)、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2017)、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2018)、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2019)、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2021)等重要会议,围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国际热点和前沿议题,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这些会议形成的《杭州宣言》《青岛宣言》《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唐山声明》《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福州宣言》等一批重要成果文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促进了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发展。


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与之前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等奖项在保障受教育权、特别是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推动构建终身学习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等领域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激励效应。10年来,共有来自24个国家的30个项目获得孔子教育奖,来自13个国家的13个项目获得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来自13个国家的16个项目获得文晖奖。我国支持设立的长城奖学金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10年间共资助来自93个国家的512名学生来华学习。我国设立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顺利实施,惠及12个非洲国家,在支持项目国教师培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项目国欢迎。深圳、上海以及伟东集团、华为等一批地方和企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信托基金、开展援助项目,帮助亚太、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发展教师培训、高等教育及教育信息化,得到广泛好评。我国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复刊,得到良好反响。合作设立的丝路青年学者资助信托基金项目得到各国青年学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深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为全球人文治理做出中国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议程实施,担任该行动指导机构——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及2030年教育监测指标技术合作组和教师工作组等工作机制成员。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要引领性报告“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成员。我国学者先后担任世界工程联合会主席、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和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等重要职务。我国深度参与了联合国今年举行的教育变革峰会筹备工作。我国深入参与《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开放式教育资源建议书》《开放科学建议书》《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等一系列重要国际规则制定工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起草并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报告》。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计划和旗舰项目,10年来,我国共有15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此外,我国多个城市、项目及个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技奖项。北京、杭州、成都、上海等4个城市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屠呦呦、李兰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谢毅、陈化兰、张弥曼、胡海岚获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

  

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多个合作平台,合作格局更加完善。10年来,双方合作在华设立了10个二类中心,涉及教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并设立了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在相关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和培训活动。我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力度不断提升。13个中国城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向世界展现中国城市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活力。10个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贡献中国经验。还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援助项目,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共同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助力发展中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经验做法

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发展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改革、驱动创新、带动发展,已总体达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


 一是聚焦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对标发展世界水平基础教育,连续参加OECD组织的旨在测评学生学业质量的PISA项目和测评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的TALIS调查,测评结果一直位居全球前列。集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其中依托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的机构和项目数超过50%。促进青少年学生跨文化交流,每年资助2%在校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每年资助100名在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构建非通用语种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机制。


二是聚焦对接国家和区域对外开放战略所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招共建国家国际学生,鼓励高校与沿线国家实施“小而美”合作办学项目,针对沿线国家高级官员开办研修班等。依托自贸区建设深化教育服务业开放,实施更加综合便利的境外人士融入服务措施。深化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开放合作,16所高校获5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国际合作论文6万余篇。7所上海高校与国际顶尖大学组建9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所上海高校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等。


三是聚焦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教育影响力。强化在沪国际学生融合教育,构建起国际学生招生入学、预科教育、英语授课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和实践基地。勇担我国教育“走出去”排头兵,实施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推广上海数学教学模式;9所高校在14个国家开展海外办学,助力中企“走出去”。积极参与贡献全球教育治理,合作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支持上海开放大学持续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与开放学习教席/姊妹大学网络(东亚)”主持单位,推动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知识传播、资源共享和学术发展等。

专家点评

开创更全方位、更宽领域、

更多层次、更加主动

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刘宝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增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第一,我国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是在各项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逐步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第二,我国坚持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支点,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开展共建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加强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形成了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全面对外开放。

  

第三,我国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心和成效。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才,教育对外开放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狭义的人才培养,但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积极发展出国留学教育,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丰富我国教育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促进教师、学生流动和校际交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第四,我国坚持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国际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世界语言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高级别国际会议;全面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和教育援助,为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创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机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回顾过去这十年,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着眼未来,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光、更多的智慧去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相信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谋划,勤于实干,一定可以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来源 | 微言教育,原标题《教育部发布会: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 教育这十年“1+1”第十三场·发布会》,整理: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


往期推荐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实施!教育部党组《求是》撰文: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事项被专项督办!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出手了

扫描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