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发支出,我们不一样!

徐甘木 徐甘木
2024-08-28

原则上,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不确认为无形资产,比如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自己挖掘的渠道等。

 

这些不被确认的核心原因是成本无法可靠计量。

 

品牌和渠道的成本早已经在它形成的过程中,无数次地以费用、成本或者固定资产的形式支出过了,出于一费不二用的原则和无法可靠归集成本的原因,品牌和渠道的成本不再进行二次确认。(对此还不理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商誉为什么不属于无形资产

 

不过,所有的原则都是有例外情况的。

 

研发开支就是这个例外。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公司是不用软件的,软件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包,也就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一种是自研,就是企业内部组建研发团队去研发。

 

企业内部组建研发团队研发出来的软件就属于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

 

而它是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的。

 

为什么它可以,别的自创资产不行?

 

核心点在于研发成本可以可靠计量。

 

一般来说,只要企业流程稍微规范一点,研发的成本都是很容易被归集的。

 

拿我所在的公司来说,每开发一个新项目,都会专门成立一个MT(mission team),将项目涉及到的开发人员都拉入MT中,那人员成本显然是可以可靠归集的,物料成本也容易归集,因为为此采购的所有物料都要在OA提单中专门列明所属项目的。

 

这种机制下,不管同时开发多少个项目,成本都能归集地一清二楚。

 

那有小伙伴要问了,企业流程规范的情况下,自创的品牌成本不能合理归集吗?

 

是的,不能。不管企业流程多么规范,内控多么严谨,这些成本都是做不到合理归集的。

 

为什么?

 

因为几乎公司所有的活动,发生的所有支出都和品牌价值息息相关。比如公司新开一个门店,是不是在彰显品牌价值,比如公司新投一个广告,是不是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比如公司新培训一名员工,是不是在宣扬品牌价值?

 

不管是前台部门还是后台部门,或多或少都在为公司的品牌价值贡献力量,如果说要成立一个品牌MT的话,那估计全公司的人都要被拉入这个项目中。

 

品牌成本涉及的人员太多,活动太多,如果把这些成本全都归入品牌成本,那每个公司的账都太好做了,直接:

 

借:无形资产-品牌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这不是荒谬吗?

 

而研发支出正是因为涉及人员范围、物料成本相对可控,才有了能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的资本。

 

那所有的研发支出都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吗?

 

这件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研发活动分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属于费用化支出,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在达到预定用途后,计入无形资产科目,未达到预定用途时,计入开发支出科目。

 

什么叫做符合资本化条件呢?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这个不用记,考试也不会考,因为这五条简单粗暴理解就是四个字:自行判断

 

自行判断就意味着主观,主观就意味着有可操纵的空间。

 

比如第四条中的“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不同企业对“足够”这个词语的理解显然不会完全一样。有的公司觉得目前的资金够撑到90%的进度,剩下10%进度能靠即将迎来的融资解决就叫足够,有的公司觉得得资金人员供给是需求的1.2倍以上,预留可能的bug调整空间才叫足够。

 

是不是像极了对优质男女的判断,有的人觉得年入几十万就是优质,有的人觉得年入上百甚至上千万才够得上优质的门槛。

 

所以,不同企业对同样状态的研发开支完全可能采取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业绩好的不屑于资本化,业绩不好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徐甘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