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读《科创板开市三周年报告》:研发投入总量少但强度高 已显露良好的中期配置价值

小K 科创板日报 2022-10-26

《科创板日报》梳理出四大看点>>


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今,科创板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致力服务实体经济,业已成为上市企业超400家、总市值超5万亿元的投融资平台。科创板定位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汇聚了一批市场认可程度高、研发实力雄厚、盈利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企业。该板块发展壮大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更好地融为一体,彰显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为中国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持。科创板仍在续写变革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回顾过去,《科创板日报》与中信建投证券、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依托星矿数据及ESG合作方碳与舍(北极鲸数据),一起制作完成了《科创板开市三周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完整反映了科创板这一年在政策、交易、产业、专利、ESG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希望能由此给监管层、企业以及第三方服务者等市场各参与方,传递出有价值的研究和建议。本次报告采用多种方法混合式收集数据及案例,由星矿数据、北极鲸数据提供初始数据参考。数据及相关资料信息的获取来源均为公开渠道,主要有上交所、港交所、纳斯达克等官方指引、证监会官方披露信息、WIND等。数据及相关信息调取的时间维度主要集中在2021年5月23日至2022年4月30日。为确保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准确及一致性,科创板日报协同星矿数据对报告涉及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比对复核。此报告共耗时3个月完成。《科创板日报》将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看点一:注册制发行效率明显提升 新上市企业集中于高端创新领域


从2021年5月23日至2022年4月30日,共有139家公司通过了科创板发审会的审核。从首次申报稿递送日期到发审委审核通过日的等候时长来看,平均等候时长为171天,其中最短等候时间仅为66天。其中,有85家公司等候时长小于172天,5家公司等候时长小于100天,104家公司等候时长在100-200天,28家公司等候时长在200-300天,2家公司等候时长大于300天。
《报告》显示,科创板发行上市的效率明显提升。注册制实施后,新股的发行需要通过申报,受理,问询,上市委审议,注册,启动发行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根据《审核规则(2021修订)》所规定时间执行。如《审核规则(2021修订)》在2021年调整了审核时间,交易所审核和中国证监会注册的时间总计不超过3个月。相比于核准制,注册制发行效率明显提升。
另外,在IPO数量和募资额方面,科创板均表现亮眼。就新上市企业数量而言,科创板三周年之际IPO企业数量虽然被实行注册制后的创业板稍微反超,但依然远高于主板,占到同期全市场IPO数量的34%。就IPO募资额而言,科创板连续两年募资总额位居市场第一,三周年之际科创板IPO募资总额占到同期全市场的37%,平均募资额连续三年均超过创业板,反映市场投资者对科创板企业的强烈信心。
整体来看,三周年期间科创板新上市企业集中于在高新技术上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产业,说明科创板在扶持高端创新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加总的IPO企业数量占科创板整体IPO企业数量的比例为58.6%,募资总额占科创板整体比例更是高达65.3%,说明科创板更加强调高端技术及先进产业的政策导向。

看点二:研发投入总量相对少但平均强度高


研发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报告》显示,科创板研发投入呈现尖端特征,即总量相对少,而平均强度高,相应地在人才和专利方面也有类似的特征。从科创板内部行业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人员密度、专利规模、专利质量都位居首位,但在专利增速上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企业相对领先,且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分别是科创板战略产业中平均规模最大和最小的产业。
具体来看,尽管科创板的专利规模略低于主板,但质量更高,发明专利占比高达五成。《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5月,科创板企业平均手握173件有效专利,其中87件为发明专利,规模略低于主板,显著高于创业板。对比专利结构,科创板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达到50.15%,显著高于主板和创业板,可以看出科创板企业专利整体质量更高,技术能力更突出。
计算单位营收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代表企业的“专利强度”。剔除企业规模的影响,科创板企业的专利强度显著更高。2021年,科创板企业每亿元营收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为4.37件,这一专利强度是主板企业的9.2倍,创业板企业的2.8倍。
从专利申请规模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三大行业企业的平均专利申请总规模最大,达到400件以上。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以3成以上速度增长。
同样剔除企业体量因素,从研发投入强度看,2021年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0.08%,两倍于创业板企业,甚至四倍于主板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科技创新属性,也意味着未来数年内技术创新成果将持续增加。细分科创板企业中的六大主要战新赛道,综合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来看,生物产业是最重视研发投入的赛道。
从人才投入情况来看,科创板企业研发团队规模偏小,但占比最高、增速最快。从研发团队规模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团队最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最密集,生物企业研发人才增幅最快。

看点三:平均每家募资额表现好于创业板 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增再融资需求大


总的来说,科创板2020年7月再融资规则落地、定增起步较晚,且存量公司数量不及创业板,因而科创板定增数量和募资总额不及创业板。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A股定向增发募资总额为8034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定向增发募资总额分别为214、1342、6478亿元,占A股定向增发募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16.7%、80.6%。
虽然定增起步较晚,但科创板定增平均每家募资额表现好于创业板,且科创板定增目的均包含项目募投,说明科创板企业项目成长属性更强、发展空间更大、所需资金投入更多,另一方面市场也愿意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提供这类资金支持,显示出投资者对科创板企业成长性和前景的看好。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A股平均每家定向增发募资18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平均每家定增募资分别为19亿元、9亿元、22亿元。考虑到中微半导体单家定增募资额超80亿元,剔除后科创板平均每家募资额为13亿元,表现依然好于创业板。
整体来看,科创板有定增再融资需求的企业集中在发展迭代速度快、投入资金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说,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进行定增的11家科创板企业中,有8家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家)和新材料产业(4家),二者合并募集资金占科创板定增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高达92.2%。

看点四:已显露出了良好的中期配置价值


三年来,科创板总市值呈波动上升态势。截至2022年4月30日,科创板总市值达4.4万亿,创业板、主板总市值规模则分别为10.0万亿元、65.4万亿元。自2021年5月1日起至今,科创板总市值提升幅度高达18.3%,高质量科创企业上市进一步改善板块可投资性;而同期创业板和主板则分别下降11.4%和6.8%。
针对科创板市场活跃度,据《报告》统计,相较前一年度而言(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本报告统计区间内(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底),科创板成交额共达11万亿元,同比增55.86%。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底科创板日均换手率为2.68%,同期A股整体、主板、创业板日均换手率为2.47%、1.23%、3.49%,均显示科创板活跃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高成交额和换手率说明科创板活跃度高于市场整体,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新的投资人不断涌进科创板,那么科创板吸引着哪些海内外机构的关注呢?
《报告》显示,一方面,国内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重视度持续提升,重仓仓位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20年三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每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科创板重仓仓位分别为1.69%、2.62%、2.49%、3.55%、3.93%、4.33%、4.71%,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流动性环境大幅改善。
另一方面,海外资金对科创板认可度亦逐步提高,配置比例有所提升。截至2022年4月30日,海外资金持有A股市值2.2万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分别为0.0241、0.335、1.8015万亿元,占各板块总市值比例分别为0.55%、3.34%、2.75%,占外资持股总市值比例分别为1.11%、15.51%、83.38%。与2021年5月底相比,科创板占外资持股总市值比例上升了0.91%。
从基本面上看,以疫情冲击弹性来说,科创板表现出极强的盈利韧性。《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科创板实现36.98%的营收同比增速,高于创业板(23.21%)/主板(18.16%),实现62.93%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于创业板(25.88%)/主板(17.12%)。2022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下,科创板依旧维持较强的盈利增速韧性,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49.81%,而同期创业板/主板则分别实现-14.73%、3.64%的同比增速表现。低基数、高景气及产业创新周期共同驱动板块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称,自设立以来,科创50指数在2020-2021年均录得较好的收益表现,而随着去年12月以来成长风格的持续回调,科创板板块及指数估值已然回落到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水平,无论是从各主要指数横向比较抑或是纵向历史比较来看,科创板均已显露出了良好的中期配置价值。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