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支持创新药省份之一:上海医保工具箱全披露

上海市医保局 健康国策2050
2024-11-08


标题

最支持创新药省份之一

上海医保工具箱全披露


原标题

完善多元支付

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作者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案例编写组


来源

《文汇报》


希望加入医保政策大家庭的师友,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健康国策2050”),

添加管理员微信:bro1379,

身份验证通过后即可免费进群,

群内将发布高清完整版思维导图、

高端学术活动等通知


正文


长三角(上海)互联网医院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


最高领导人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党中央赋予上海使命任务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反映创新药械产品缺乏稳定的支付端支撑,医院药店“进不去”,资本市场“不敢投”,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械的支持力度薄弱等问题,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下简称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上海市医保局(以下简称市医保局)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作为“最大的医药服务战略购买方”这一制度优势,以及基本医保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牵引带动作用,创造性提出完善“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对创新药械的多元支付机制,稳定前端产业市场预期。


一、创新动因


支持创新药械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医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然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信心的问题。

第一,创新药械后端支付机制不健全,影响医药企业发展信心。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创新药械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更离不开稳定的市场预期。


近年来,部分医药企业反映创新药械产品缺乏可预期的支付端支撑,市场收益不明朗,国家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等举措,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了企业前端的创新投入,甚至上市的部分创新产品面临医院药店“进不去”等问题,影响企业创新回报,不利于稳预期。

第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相对不足,对创新药械的保障有限。


虽然上海商业健康保险在过去15年里长期保持25%以上的高增长率,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商业医疗保险年赔付金额不到基本医保支付金额的9%。


商业健康险的产品设计能力较弱,没有深度介入药械开发、医疗服务等上下游领域,缺乏基础数据积累,商保产品设计创新动力不足、能力有限,尚未对创新药械产品形成有效覆盖。

第三,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的合作机制尚未理顺,未形成支持创新药械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同属医药服务的支付侧,二者的协同联动、错位互补可有力支撑医药产业的发展。


2021年以来推出的“沪惠保”虽在增强市民保障及支持产业创新方面成为社商合作的良好范例,但单一产品发挥力量有限。


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在数据共享、协同监管方面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基本医保对商业健康保险在产品设计、开拓市场、提升销售理赔等服务方面的赋能还不够。

作为医药产业链的后端,如何进一步完善支付机制,稳定创新药械产业市场预期,成为医保部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二、主要做法


市医保局聚焦制约本市创新药械发展的裉节难题,深入调研分析,会同多部门,探寻出了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新范式。


2023年7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1.聚焦医药企业希望“加大基本医保支持力度”的诉求,全面整合医保在价格、支付、服务方面职能,加强对创新药械的支持。


  • 突出创新导向,在医保支付方式中对创新药械予以倾斜。在深化DRG支付方式改革中,对创新药械予以倾斜,提高新技术应用病例支付标准,新技术应用高倍率病例不设控制比例,成规模新技术应用可独立成组。


  • 加大支付支持,稳步扩大创新医疗耗材医保支付范围。2023年10月,将60种医用耗材新增纳入本市医保支付范围,重点将地产创新耗材纳入。


  • 简化入院流程,加强对创新医疗服务项目支持力度。新项目试行期内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对已立项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简化新项目备案流程,对首次临床应用的新项目准予收费立项后,其他医院备案后即可收费,支持医疗机构加快临床新技术应用。


  • 加强政策辅导,常态化开展医保企业沟通活动。积极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宣讲,搭建医药企业、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各方“面对面”交流平台,扩大政策知晓度和受益面。


2.聚焦创新药械“入院难”问题,加快推动创新药械临床应用。


  • 理顺机制,多方协作通畅创新药械入院流程。市卫生健康委、申康中心重申医疗机构作为创新药械入院责任主体,要求在“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和本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公布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不得以医保总额预算、用药目录限制、药耗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械的配备使用。优化医疗机构考核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入院。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联合组织开展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点建设,优先支持纳入新优药械目录的医疗器械。


  • 强化激励,医保额度对医疗机构使用创新药械重点倾斜。明确对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前三年实行单列预算,不纳入当年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第四年按前三年最高一年使用情况纳入总额预算测算基数。多次召开全市医疗机构布置会议,明确单列预算药品范围、实施时间和操作细则。


  • 扩宽渠道,拓展创新药在定点药店的销售渠道。2023年7月起,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所有定点药店接入医保电子处方平台。10月开通互联网购药医保支付试点,已开通7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全市各区全覆盖。


  • 优化经办,不断优化简化医疗器械挂网流程。2023年7月起,取消医疗器械本地医保编码申请事项,全面使用国家医保编码进行采购和结算,将可另收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收费编码等相关事项的办事主体由医院调整为生产企业,经办单位由多口受理调整为一口受理。


3.聚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足,对创新药械支持有限”的问题,多方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 激发“研”的动力,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促进商保产品开发。由上海保交所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搭建创新医药企业与保险机构合作平台,重点支持将创新性强、疗效确切、临床急需的创新药械纳入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

  • 培育“买”的环境,进一步明确企业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企业所得税政策操作办法。上海市税务局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明确企业为员工购买“短期团体商业健康保险”可纳入5%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的操作办法,调动企业为职工购买商业健康险积极性。个税优惠产品加快开发,完善税优健康险平台功能,加强与保险机构的信息沟通,加大对税优产品的宣传推广。


  • 优化“卖”的支撑,建立医保个人账户专属商保产品“在线超市”,加大产品供给。在“随申办-保险码”平台上线38款产品。在“随申办”开通个账专区,在原有7款基础上新增27款产品。

  • 放大“例”的效应,做优做强“沪惠保”品牌。指导推出2023年度“沪惠保”,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坚持保费低廉的准公益属性,保障能级进一步提升,对创新药械的覆盖进一步拓展,将适宜纳入特药的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全部纳入,增加创新特药种类达38种(其中,本市注册、持有、研发、生产的达28种),并将适应症扩展至国内获批最新范围。完善“快赔”服务,平均理赔时间2.3天,“快赔”率达75%。2023年8月起实现“主动赔”提示服务,进一步提升理赔体验。


  • 免除“试”的顾虑,进一步拓展药品责任险补贴范围。市科委推进扩大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覆盖范围,服务上海医药企业195家、项目1124个,提供风险保障72.4亿元。积极研究进一步将上市后临床研究及创新药械上市1—2年的产品责任纳入补贴范围,保障创新药械上市后相关安全及疗效风险责任,减轻医疗机构临床使用后顾之忧。


4.聚焦“商业保险对医药市场上下游整合不足”的问题,探索推进医疗费用数据共享、服务支撑。

  • 促产品开发,医保数据开放助力健康保险产品开发。市医保局加强与市数据局、上海保交所的协作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合规、安全基础上依法利用大数据开展测算,实现科学的产品设计与精准定价,目前已有多款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通过大数据测算完成开发设计。

  • 促服务提升,医保数据开放助力商业健康保险提升理赔效率。推动医保数据通过“随申办”与保险行业销售平台、渠道联动,方便商保公司核验个人资格情况。2023年9月起,在“随申办-保险码”保险理赔专区开通“一码通赔”功能,在个人授权基础上,推进医保电子诊疗数据应用于商保产品的“快赔”“直赔”,提高核赔效率,提升投保人对投保、理赔等环节的满意度。推进高端险通过商保数据与医疗数据交互,实现在医院端的“一站式”结算。


  • 促联合监管,医保商保数据融合实现联合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和市医保局签署《关于加强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监管合作备忘录》,双方在数据共享等6个方面强化交流合作。如在居民大病保险经办中,商保公司积极发挥费用审核专业优势,2023年度审核出不合理案件3.1万件,涉及费用1.1亿元,医保商保联合监管取得积极成效。


三、实际成效


《若干措施》发布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市医保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完善“施工图”,加快各项措施落地,在促进人民用药水平提升、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保险金融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相关举措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据IQVIA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上海三级医院2023批次国谈药品的配备率和头部医院国谈药配备平均品种数两项统计遥遥领先,都是全国第一。


从本市1—7月数据看,国谈创新药结算金额70.6亿元,同比增长100.1%。上海已经成为对创新药最友好的城市。


01

基本医保对创新药械

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一是创新药械纳保取得积极进展。2024版国家药品目录新增126个中,本市研发、生产、引进的药品38个,占比30.2%。新增60个医用耗材纳保,医保每年支出约10.2亿元。


  • 二是创新药械实现快速入院。新版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执行以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在1月底前召开药事会,37家市级医院在1月20日前提前召开,126个新增国谈药中有119个在820家医疗机构发生采购。


  • 三是创新药械在医疗机构使用大幅增长。2023年,本市医疗机构采购国谈创新药金额108亿元,较2021年增长120.5%,全年医保单列支付创新药81.6亿元,较2021年增长164.9%。


  • 四是创新药销售渠道得到有效拓展。创新药在全市20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均可销售。


  • 五是创新技术在医保支付中进一步凸显。在2023版DRG支付分组方案中,对新技术新项目单独成组17组,涉及病例4.5万例,单列支付金额5亿元。


02

医保商保多元支付促进医药创新

的机制不断健全

通过加强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的有效合作,帮助提升商业保险整合“药”“医”“保”的能力,促进将更多企业自主合理定价创新药械纳入商业健康险保障范围,着力实现稳定企业预期和降低市民负担的双重目标。


  • 2023年本市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373.3亿元,同比增长4.2%;


  • 2024年1月至6月,健康险保费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8.9%,两倍于全国平均增速。


  • 一是促共识,商保产品聚焦自费医疗费用特别是创新药械的定位已形成共识。本市政府部门及保险公司对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定位达成共识,商保产品更多聚焦基本医保未包括的自费医疗费用,重点支持将创新性强、疗效确切、临床急需的创新药械与基本医保互补衔接。


  • 二是优生态,鼓励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氛围逐步形成。税优政策进一步明确。2023年8月起,5家公司上线11款税优健康险产品。2023年本市3544户企业享受补充医疗保险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合计扣除37.32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9.33亿元。


  • 三是全覆盖,医保个账专属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对本市创新药械实现全覆盖。个账产品对本市“新优药械”产品全覆盖,如国寿财险“药安心”,将本市“新优药械”产品目录中的16种恶性肿瘤药品全部纳入。


  • 四是扩效应,“沪惠保”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沪惠保”参保人数约640万,较2023年稳中有升,继续保持全国同类产品投保人数最多。2023年创新特药责任累计受理赔付2.3万件,累计理赔超2.3亿元。如投保人使用复星凯特奕凯达®、药明巨诺倍诺达®CAR-T,可获50万赔付,已累计赔付3300万元。


03

数据融通共享成为支持医药创新

的有效途径和鲜亮“名片”

通过加强医疗大数据在医药产品研发、商业健康保险开发领域的共享和应用,实现以数据测算为基础的产品研发,支持医药企业研发更符合市民健康需求的医药产品,支持商保公司设计开发适销对路的商保产品并不断提升服务体验。


  • 一是更精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更符合市民需要、适应创新趋势。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规范流程、形成机制,面向商业保险开放脱敏后的医保数据。已支持“沪儿保”“沪享保·中端医疗保险”“沪补保”等8款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完成大数据测算。


  • 二是更便捷,医保数据共享助力商保产品提升购买和理赔体验。建成商保“一码通赔”平台,支持10家保险机构实现“快赔”。建成医保商保“直赔”平台,首批6家医院实现医保商保一站式“直赔”。“沪惠保”在“快赔”基础上实现“主动赔”。


  • 三是更科学,医保数据共享助力医药企业开展更科学的研发生产。面向创新药械企业开放共享脱敏后的医保数据,助力创新药械研发和临床应用,建设共享、共建、共赢的医保数据大生态系统。


四、总结思考


市医保局在推动健全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取得积极成效。回顾总结相关做法,关键是做到了三个“坚持”。


1.坚持人民至上


高质量医疗保障和高质量医药产业发展这两大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增强人民群众对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改善民生福祉。医保与医药统一于建设“健康中国”的宏大愿景,二者相互支撑,密不可分。


医保部门作为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管理部门,支持医药创新必须以“患者受益”为前提,通过推动将更多优质的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使更多前沿的、疗效好的创新药械投入临床使用,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最终使患者受益。

2.坚持守正创新


  • 一方面,要坚定制度自信。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始终保持优于发达国家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有力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作为地方医保部门,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要求,尊重全国医保一盘棋的基础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努力降低医药费用负担。


  • 另一方面,要敢于探索创新。要放眼全球了解医药创新、医保改革的最新趋势与做法,广泛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诉求,更要充分结合上海实际,大胆开拓创新,通过积极发挥医保基金战略购买作用,在创新药械准入、纳保、支付、应用等方面创新机制,为全国推广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经验。


3.坚持部门协同


创新药械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全链条支撑,医保作为支付环节在生物医药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后端位置,需要联动多部门形成推动发展合力。在推动完善多元支付机制的过程中,汇聚了多部门力量——


  • 医保部门完善基本医保支持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


  • 卫生等部门着力支持创新药械临床应用;


  • 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商业健康险行业的规范与监管;


  • 大数据部门做好数据信息共享和商业健康险产品设计开发方面支持;


  • 发展改革、经济信息、科技、药品监管等部门从上、中、下游加强政策支持,协同推动创新药械发展,多部门协同,向市场和社会释放积极信号,引导生物医药产业良好发展预期。


(本文仅代表发言专家的个人观点,与“健康国策2050”学术平台立场无关。)


希望加入医保政策大家庭的师友,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健康国策2050”),

添加管理员微信:bro1375,

身份验证通过后即可免费进群,

群内将发布高清完整版思维导图、

高端学术活动等通知


版权声明


“健康国策2050”公众号所发布的图文链接所列的编者按、思维导图、排版格式、大(小)标题,如非版权方的原文所述,则版权归属“健康国策2050”学术平台所有。对于本平台版权所有之内容(无论是否加注原创标识),未经本平台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任何产品的内容和观点。


违反上述约定的,本平台将就侵权人的违法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将侵权人信息抄送国家有关主管部委、司局,这将对侵权人的机构信用评价、个人职业前景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往期课程学习材料

向上滑动阅览

添加管理员微信号“bro1379”(工作时间:9:00-19:00),完成相关操作,即可获得本期(或往期)课程的音视频学习材料:


  • 献礼党代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一期《健康治理新作/名家见面会》:三明医改重要推动者詹积富主任、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申卫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与国家卫健委卢春山巡视员合著)


  • 献礼党代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二期《推进“健康共同富裕”,破解“健康不平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共同富裕解读)、中国劳科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机制)、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分会主委杜兆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


  • 献礼党代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三期《科普专家/患者组织建言专病防控政策体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支修益(癌症)、罕见病患者组织发展网络黄如方(罕见病)、上海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督导专家费超(认知障碍)


  • 献礼全国两会“追寻理想中国”第四期《机构改革落子“健康中国”:“三医”并立:前瞻与对策》:原国务院医改办监察专员赖诗卿、原省级卫生厅处长孟立联、国际医疗/社保体系专家邵晓军、“一体化监管”专家梁嘉琳


  • 献礼全国两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五期《国家科技部/知识产权局/大数据局/乡村振兴局改革:对健康科技/数据/资金的影响》:国内最大临床转化机构前领导朱同玉、国家卫健委数据治理专家曹艳林、农工党中央健康扶贫专家周峰、“三流合一”治理专家梁嘉琳


  • 献礼全国两会“追寻理想中国”第六期《老龄事业统筹:从卫健委到民政部的影响》:全国政协常委阮诗玮(养老服务)、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员胡继晔(养老金融)、国家老龄研究基地副院长杨一帆(养老监管)


  • “追寻理想中国”第七期《2023-2024卫生/医保政策:展望与对策》:王宗凡主任(个人账户改革与门诊统筹解读)、高雪主任(耗材与IVD集采解读)、刘晓云主任(中央医疗卫生体系文件解读)、王仲(中央全科/专科医疗文件解读)、娄宇(医保立法与执法解读)


  • 新“学术战疫”第一期:破解新冠就医用药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委迟春花(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韧性)、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原会长郭泰鸿(新冠物资应急储备)、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系主任张屹立(新冠疫情省份“脆弱度”排名)


  • 新“学术战疫”第二期:医疗韧性与药品可负担:江苏基层卫生协会书记夏迎秋(基层医疗机构韧性)、同济医学院卫管学院副院长陶红兵(医疗体系整合)、天津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吴晶(新冠药物定价)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一期:启动仪式&专题讲座:医疗管理学大家刘庭芳、卫生法学大家王晨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韩布新、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石琦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二期:疾控体系改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流行病学大家曾光(已通过有关中央媒体向中央呈送内部参考材料)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三期:卫生应急管理:曾三次给中央政治局讲课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应急管理大家薛澜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四期:医药创新:中国药促会会长宋瑞霖、国家药监局专家库成员宋华琳、国家药审中心原首席科学家王刚(已通过有关中央媒体向中央呈送内部参考材料)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五期:小微企业、普通市民/患者保障:广东卫生厅原巡视员廖新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袁伟、杭州“城市大脑”首席技术官申永生


  • “健康智荟”高端圆桌会第一期《中央《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解读》: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


  • “健康智荟”高端圆桌会第二期《“新基建”背景下的未来医疗健康产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及《新型健康服务业监管模式创新》《互联网医疗示范项目指标体系》两项重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的首发式


  • “学术战疫”国际研讨会第一期(疫情防控篇):流行病学大家曾光、美国UCLA公卫学院副院长张作风、英国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德国德中卫生健康管理协会中国主任徐洪波


  • “学术战疫”国际研讨会第二期(社会保障篇):中国社科院陈秋霖主任、美国医保中心蔡立明博士、英国国王大学杨维教授、德国医保专家邵晓军博士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一期《医保、医院、医生:如何跳出“猫鼠游戏”》:徐毓才(卫健管理)、蔡海清(医保管理)、邹新春(医院管理)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二期《医疗、医保、医药:患者参与和权益保护》:段涛院长(公立医院患者委员会/患者体验部)、瞿晓颖主任(外资医疗机构患者服务)、王立新秘书长(大型患者组织)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三期《医改重点:“保大病”“保小病”还是“保预防”》:顾雪非主任(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双料”咨询专家)、康韦女士(原研药行业协会RDPAC执行总裁)、徐华锋先生(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四期《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如何全面落地?》:赵淳会长(中国社会办医领域协会领导)、廖志仁会长(大型三甲民营医院创办人)、周萍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教研室副主任)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五期《如何保护医疗数据安全、患者个人隐私?》:俞思伟主任(医疗卫生信息化专家)、叶荔姗主任(试点城市数据管理专家)、宁宣凤律师(数据安全法律专家)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六期《反商业贿赂,国家医保局医药招采信用评价解读》:王宏志专家(国家医保局课题负责人)、姚洪副秘书长(协会分管医疗健康信用工作领导)、范可律师(药品招采法律专家)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七期《后疫情时期:如何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苗艳青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双料”专家)、尹朝霞主任(深圳“罗湖医改”基层医疗重要贡献者)、李杰(基层诊所产业专家、信息化专家)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八期《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融入城乡治理》:孔灵芝女士(原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卢永研究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王兰教授(同济大学健康城市实验室)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一期《国家医保局生物制品带量采购前瞻》:张斌院长(武汉医保局胰岛素带量采购试点)、朱斐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抗体制剂带量采购)、洪飞先生(患者组织淋巴瘤之家创始人)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二期《从医联体到健共体:医疗/医保政策如何协同?》:国家卫健委医共体指导专家林枫教授(部委专家)、浙江玉环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医院集团)、健共体(南平)互联网医院院长宋斌(数字健共体)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三期《全人全程的全科医学服务展望》: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袁蓓蓓教授(部委专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杜兆辉医生(全科管理者)、北京儿童医院童缘网负责人苏小虎(儿科全科服务平台)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四期《医疗“好差评”模式:医院/医师信用评价与监管》:汪剑锋(福建医保局稽查处副处长)、刘日记(苏州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史岩(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评价部副主任)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五期《民法典对患者、医院医生、医药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国家卫健委咨询专家郑雪倩(医事法)与刘炫麟(医药法)、公益律师韩晓晨(患者服务)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六期《医药/医疗反垄断政策前瞻》: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成员孟雁北(政策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海涛(反垄断法分析)、律师万江(反垄断案例分析)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一期《医药代表合规转型》:上海药监局原局长唐民皓(政策解读)、彭天曜律师(合规指引)、张廷杰总监(准入策略)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二期《医疗/医药反腐动向》:国家卫健委咨询专家王岳(政策解读)、资深医药准入专家点苍鹤(药企策略)、孙超律师(合规指引)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三期《健康政策半年展望会》: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健康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咨询专家宋新(数字健康政策)、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姚岚(医保商保政策)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四期《DRG除外支付》:国家医改云南玉溪DRG项目专家刘芷辰(DRG政策)、“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DRG对商保与药企影响)、资深政务副总裁陈炳澍(企业DRG实操)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五期《公立/民营医院亏损治理》:湖北省医改办原副主任阮小明(新冠疫情对医院影响)、国家卫健委财务会计专家刘宏伟(公立医院亏损建言)、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领导余小宝院长(民营医院亏损建言)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六期《医保按疗效(健康效果)付费》: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英耀(上海医保局试点)、美国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茁(美国欧盟案例)、徐州医保局待遇医药处处长杨义森(医保配套法规政策)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七期《中成药集采:政策解读与应对策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谢雁鸣(价值评估与真实世界研究)、“风云药谈”创始人张廷杰(集采竞标:准入路径与报价策略)、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政策体系:打破三大惯例,洞察五大趋势)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八期《惠民保:政企关系与多层次保障》:国家卫健委/医保局咨询专家朱铭来(价值评估模型)、成都市医保局医疗保险处副处长廖凌(“惠蓉保”)、某商保公司部门副总严霄(“共保体”设计)、镁信健康前高管蔡卓(创新药准入)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九期《创新药放弃医保创新高:标内/标外、院内/院外哪个香?》: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宣建伟(中美对比与价值评估)、上海医保局咨询专家(医保药品落地机制)、准入培训专家徐川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期《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动向与操作规程》: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信用评价专家龚忆莼(过度医疗判定)、国家医保局医保法规咨询专家张卿(欺诈骗保判定)、国家有关部委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医保飞行检查常见争议与对策)、国家卫健委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专家张群(医院医保质量管理)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一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动向与对策》:国家医保局DRG/DIP政策咨询专家杨燕绥(为健康付费与健康绩效评估),国家医保局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化专家指导组组长(医药/医疗类编码进展),国家医保局DRG付费技术指导组临床论证组组长郭默宁(DRG临床质量管理),国家有关部委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支付+”创新医保政策,支付方式改革六大动向)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二期《医学指南/共识:医政管理变局与对策》: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于宗河(专家共识—医学指南—国家诊疗规范:行政监管逻辑)、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联合发起人、《实用内科学》主编王吉耀(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学前置性审查与“推荐意见”合理性评价)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三期《六部委试点城市医疗集团:动向与对策》:国家卫健委县域医共体咨询专家林枫教授(镇江模式与分级诊疗)、国家医保局DRG/DIP咨询专家何继明教授(支付方式改革与三医联动)、深圳卫健委陈瑶博士(深圳罗湖模式)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四期《医保个人账户改革/门诊统筹:动向与对策》:国家医保局政策咨询专家王超群、法律咨询专家娄宇、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连锁药店专家黄修祥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五期《药品招采“二次议价”卷土重来:是非与利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咨询专家房志武、医药产业大V涂宏钢(Dr.2)、商业贿赂案件资深律师左玉茹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六期《北京长峰医院大火:卫生综合监管与防灾须知》:北京城市规划院马良伟老院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杨海宇副总建筑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吴健院长、社会办医专家张苏华所长


  • 健康治理系列第十七期《五部委打击骗保,医保/医院/药企应对策略》: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飞行检查”专家任克华、国家医保DRG临床论证专家冷家骅、湖北医保局政策法规咨询专家于长永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八期《2023医保国谈:前瞻与对策》:知名药物经济学家胡善联、RDPAC高级总监李京帅、“风云药谈”创始人张廷杰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九期《2023医保飞行检查:重大变化与院企对策》:某省医保系统基金监管专家王昊昀、某省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处二级调研员周鹏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陶剑虹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二十期《医疗/医药反腐整治:医院/药企如何研判/应对?》:公立/民营医疗机构主委级专家宋冬雷、世界50强药企前高管丁利华、原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相关课题组负责人梁嘉琳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二十一期《反腐之后,如何倡廉:公立医院薪酬绩效改革论辩》:中央推广的“三明医改”卫健委领导周显葆、国家卫健委直属医院运营管理部部长宿小满、知名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秦永方、有关部委医疗反腐课题组长梁嘉琳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一期《医疗/医药双轨制的秘密》:原国家食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李国庆、江苏卫健委原副主任李少冬、上海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芬研究员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二期《机构/散户投资人的政策素养》:科技部、工信部生物医药领域评审专家郑玉芬、医疗健康投资50人论坛(H50)2020年度轮值主席杨瑞荣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三期《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动向与对策建议》:海南省原卫生厅长白志勤(省级试点)、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基层视角)、香港教育大学教授和经纬(港台启示)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四期《剖析医保报销堵点:国家医保局大排查》:江西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原处长蔡海清(医保政策视角)、安徽蚌埠医保中心原主任秦鹏(医保经办视角)、《医院管理能力探讨》作者诸任之(医疗管理视角)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五期:《医保-医院-药企“三角债”上榜:成因与对策》:中国劳科院原副院长谭中和(“医保-药企直接结算”与医保局考核)、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姚宇(地方医改真实痛点破解)、西交大一附院医疗管理专家左煌(医院运营管理&合规建设)


  • 茗谈书友会第一期《寻找政策与传播“黄金分割点”》: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传播咨询专家梁嘉琳(健康战略传播)、中央网信办咨询专家刘灿国(政策宣传指引)、创新生物制药公关联盟发起人张辉(传播实战经验)


  • 茗谈书友会第二期《中国药品监管史》:北京大学药物政策专家韩晟《中国药品价格监管20年》、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市级集采:合理吗?能行吗?管用吗?》、口腔医院院长/国际牙医师学院fellow王聿明《种植牙价格专项治理:医保新政的行业影响与应对》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一期《为乡村医疗卫生能做点什么?》:全科医学主委潘志刚教授(政策解读)、县域健康共同体董寅总院长(区域级一体化管理)、英国伯明翰大学姚弥博士(海外经验)、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郭发刚全科医生(基层院长建言)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二期《为医疗/医药反腐能做点什么?》:国家卫健委财务会计咨询专家王洁教授(医院内控体系)、国务院医改秘书长课题组组长梁嘉琳(制度体系与政策工具)、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评定优秀医保局王敏科长(医保定点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管理)、跨国医药企业协会(RDPAC)合规负责人敬礼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三期《中央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影响与对策》北大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乃子、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所长韩涵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四期:《国家卫健委推一体化诊疗“专病中心”:问题与对策》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魏来、北大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专家张立强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一期《罕见病公共政策体系》: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顾问李定国(罕见病监管史)、国家人社部/中国银保监会咨询专家郑秉文(罕见病创新筹资与支付)、国家药监局咨询专家杨悦(罕见病立法与监管科学)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二期《脊髓损伤患者综合保障》(倡议书首发):国家重点医院康复专家许涛(诊疗认知)、前中国体操冠军桑兰(国际经验)、公益组织创办人潘美好(国内现状)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三期《保生育健康:“三医”政策能做什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人口战略)、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程利南(妇幼健康)、宁波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伟院长(“生育友好未来社区”前沿探索)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四期《学生心理悲剧多发,构建公平/优质的精神心理服务体系》:同济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特聘教授黄智生(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心理危机干预)、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程文红(精神心理治疗)、中央文明办等“心理专家讲坛”主讲任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


史晨瑾 | 审稿

李佩 | 排版


学术交流 

梁老师 23317472@qq.com(邮箱)

授权转载

wx14753814809(微信号)


想要独家、深度的政策信息

/学术成果,请关注公众号:


点亮“在看”,与更多人分享你的看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国策205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