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川研讨会——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圆满落幕

GBA Review 大湾区评论 2022-03-21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瓶颈。从历史上看,风险投资行业在推动包括半导体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在全球变局之下,重新审视风险投资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作用,并对如何推进其关键性的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2022年1月6日下午,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研讨会“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内如期举行。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聚焦半导体行业这一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讨会邀请了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招商资本、华为、腾讯、聚星榜等来自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业内专家,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为深圳乃至中国,在面临美国科技封锁压力的情况下提供新的政策解决方案。


参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内容回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在致欢迎辞时指出,我们必须对中美技术领域的差异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美国的强大是系统性的,中国的强大只是局部性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和中国的系统性脱钩,现在美国卡的是中国的脖子,下一步还可以把中国的梯子抽掉。近代以来大部分的原创技术来自于西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有长足的进步,但大多数技术是属于应用性的,而很多应用性的技术也是建立在人家的系统之上的。中美在技术上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今年、明年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中国不能改变这个局面,就会导向系统性的脱钩。


郑永年教授强调,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的一部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多种因素决定了中美现在还不能脱钩。首先,资本还是要驱利的,中国有4亿的中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美国、华尔街资本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这一点中国应当有信心。其次,美国要和中国进行系统性的脱钩会更难,目前想和中国搞冷战的是美国的行政当局和强硬派,华尔街、国际资本并没有想脱钩。因此中国的理性回应很重要,开放很重要。


中国和西方的技术大分叉在哪里?郑永年教授认为,这和中国的知识界缺少服务于技术有关。中国的知识往往跟政权结合在一起,西方知识则往往跟经济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大分叉。他提出了自己的期许,“此次交流研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想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业界和知识界结合起来,填补学术界和政策界中间的鸿沟,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郑永年教授致欢迎词


  PART 1 

主题演讲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部分,四位主讲嘉宾分别带来了他们对“风险投资与半导体产业发展逻辑与趋势”这一主题的真知灼见。


首先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的何恬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全球研究系助理教授Anton Malkin博士共同带来“中美半导体战的评估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报告。


何恬博士对美国的半导体战略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不可避免,二是美国目前针对中国的政策都做了什么,三是美国的整体战略议程存在哪些问题。何恬博士提出,美国想做出口管制的必然性是因为想要主导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部分,随着半导体全球价值链的形成,美国半导体公司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占据中端位置的东亚与欧洲的半导体企业成为了美国半导体公司的供应商。近几十年来,一些在半导体领域内跨域中高层价值链的公司——比如中国的华为和位于半导体价值链高端的高通、IBM等美国公司,以及荷兰光刻设备制造商ASML等非美国公司的发展模式高度一致,这被认为对美国的绝对主导地位产生了冲击,这也是美国要对中国采取行动的原因。


何恬博士进行演讲


Anton Malkin博士则分享了他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半导体产业——特别是在高端产业链上,包括高端设计、电子自动化设计,从历史来看,一直都是美国做的。外国公司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目前面临着投入资金、人力资本、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挑战。不过,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将推动国内半导体本土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Anton Malkin博士进行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刘寻博士以“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为题,为大家讲述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什么是摩尔定律,以及摩尔定律在目前的发展以及未来怎么样去驱动。


刘寻博士还指出未来半导体发展面临的三种可能性:第一,继续推动制造工业的发展,减小沟道的长度,同时把晶圆做大降低成本;第二,采用更多封装的技术、制造一些新型器件,并在架构上进行创新;第三,通过现有的应用做一些新的定义,比如在算法、软件、材料各个维度做创新。


刘寻博士讲述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发展史


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政治经济教授Robyn Klingler-Vidra博士在线上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她以“风险投资国家”为主题,主要关注国家和政府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角色,阐释了风投政策如何在全球进行扩散,包括早期在中国的扩散、风投如何经历系统性的调整和改变等问题。


Robyn博士通过大量的数据展示了半导体领域的风投资金不断增加的趋势,她指出,这是因为政府想要推动该领域的初创企业发展并提高创新能力所做的调整,相信未来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日趋成熟,政府会给该领域提供更多的支持。


Robyn Klingler-Vidra博士带来线上演讲


  PART 2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聚焦“新形势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这一备受大家关注的热点主题。各发言代表进行了积极探讨,为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以及全球化标准体系构建献言献策。


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吕建新先生认为,中国半导体目前面临着各种挑战。最大的挑战是美国为首的半导体先进国家集体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杀。目前很多关键材料掌握在日本手里,而材料工业的成熟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半导体可以买设备,但材料是一批批供的,也就是说有了设备不见得有材料供应得上,这将是非常大的难题。


吕建新先生进行圆桌发言

招商资本杨百千先生也针对半导体行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优势是在于我们是一个链条,整个的产业链、生态圈要打造从系统到具体的某一项产品,再到下面产品的制造工艺、装备、材料。这是一种协同创新的生态。如何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从过去的应用创新到以后做自己的技术创新,再往更高端走,让这种思路和生态圈、产业链的逻辑形成良性生态,这种共识是需要政府来引导的。他强调,中国的问题是到了后面的阶段力量不足,我们一年诞生若干家半导体企业,但绝大多数都是设计公司,真正做后面的制造依然是短板,这是在未来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杨百千先生进行圆桌发言


深圳聚星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志坚先生,从自己在企业实际投资的微观感受出发,探讨半导体行业的现状。他提出,第一,在AloT大背景下,对很多企业来说,缺“芯”的问题很严峻;第二,在双碳的大政策方向下,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泛安防领域,我国对芯片需求将会大增,加剧了对芯片市场需求和质量上要求;第三,英飞凌的发展思路——开始卖产品,到后期卖解决方案,再到现在深圳成立公司、直接进行设立研发中心、大量引进海外人才、进行本地化市场研发服务,这些经验也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张志坚先生进行圆桌发言


半导体行业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组办方希望借由此次研讨会,与各界人士达成一些共识,辅助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携手走向互惠互利、共生共赢的美好未来。


研讨会精彩瞬间


左右滑动查看精彩瞬间


友情提示


本次论坛内容将以文字形式整理发布于公众号

“大湾区评论”,敬请期待!


编辑:GBA Review 新传媒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