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转阴并不等于已康复!”提醒大家务必小心新冠长期症状

作者非非马 瑞敏儿童心理 2023-03-18
作者:非非马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非非马(feifeima-uk )

“我已经转阴,但是感觉特别疲劳,后劲很大。” 这是我在北京的一位摄影师好友今早给我发的消息。
曾在9月底10月初于英国感染新冠的我,当然很懂这个感受。也所以特别想写今天的文章,提醒大家在转阴后仍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新冠转阴并不等于已康复!

在上报道数据之前,先讲下我和两位好朋友的例子。
1,我自己是在感染时开始咳嗽,转阴后持续咳嗽了一个多月才彻底痊愈,易感疲劳,生理期连续两个月提前,每次只间隔24天,吃了一个月中药调理,这一次生理期总算恢复到28天。
2,我的好朋友,35岁,平时身强体健,有健身习惯,10月下旬在苏格兰感染了一种病株,失去味觉嗅觉,转阴后,莫名其妙就发现关节会不时疼痛,咳嗽也一直没有好彻底。
20天前,我们几个朋友约了一起去种流感疫苗,但是他一个礼拜前还是因为着凉而感冒了,居然连烧了两天,目前仍在咳嗽中。
这两天我阅读了BBC的报道才发现,原来他的关节疼痛,正属于新冠长期症状之一。他,在新冠感染后,其实一直就没好利索。
3,我的另一位多年好友,是被这位朋友传染得了同种新冠病株。当时反复发烧,持续了四五天,转阴后一直觉得极度疲劳,心慌心塞,还咳嗽。吃中药调理了一个多月后,症状整体已经改善很多,不心慌了,但还是偶尔会咳嗽,比如气温低一点了、话讲得多了,还是会咳。

那么,我和我这两位朋友的新冠长期症状,是个例吗?并不是。
据BBC报道:
“目前很难统计全球‘长新冠’患者具体人数,但世卫组织估计大约 10-20% 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后,会有数周至数月的残留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严重疲劳。
其他症状还包括:呼吸困难、持续咳嗽、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听力和视力问题、头痛、味觉和嗅觉失灵以及心脏、肺、肾脏和肠道的损害。”
截图自BBC中文报道


这两天,我也专门和英国中医师学会会长陈赞育医生沟通了下。陈会长199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目前定居英国,有丰富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
过去三年,他在英国治疗了不下千例新冠病人,其中有近半是二次感染的。还有一位甚至已感染四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症状严重。
陈赞育医生英国中医师学会会长、《英国中医》杂志主编

他也特别请我代为提醒大家:转阴并不意味着康复痊愈,只不过是病毒载量低了,不具备高传染性了。
按中医来讲,要等病气彻底走完,人自我感觉彻底恢复了,才能算痊愈。否则余邪未尽便不加重视,立即又投入高强度工作,不仅影响身体痊愈,也会导致症状持续更久,可能对身体造成更深伤害。再次面对新冠病毒时,也更容易二次感染。
所以今天,当我在上海的一位好朋友告诉我,已经转阴开始上班了,我特别提醒她:千万不要大意,还是要好好休息。
她虽然五天后转阴了,但“浑身提不起劲,没有嗅觉,咳嗽很难受,能从凌晨五点咳到八点,然后身体还过敏,皮疹很多。”

其实这就是陈赞育会长说的,余邪未尽,病气未了。一场新冠下来,患者的正气、精血都受到不同程度耗损,恢复是需要时间的。
每个人的病后表现不同,但像我朋友这样症状非常不适的,的确还是要多休息,让身体尽快彻底康复。

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从BBC相关报道里读到的关于新冠长期症状的几个要点。
1什么是新冠长期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定义,这种症状通常“在染疫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 2 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
根据英国医务人员的指南,持续超过 12 周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症状,应该属于“长新冠”。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
  • 极度疲倦
  • 气短、胸痛或紧绷
  • 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脑雾”)
  • 味觉和嗅觉的变化
  • 关节痛

各人症状、严重程度和病历因人而异。迄今为止最常见的症状是严重疲劳。
其他症状还包括:肌肉疼痛、听力和视力问题、头痛、味觉和嗅觉失灵以及心脏、肺、肾脏和肠道损害、腹泻,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思维涣散、神思恍惚。
2长期症状是永久性的吗?
还是引用BBC中文的报道原文吧:
“必须指出,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们是否具永久性,目前不得而知。”
但是,大家也不要惊慌。毕竟新冠病毒仅在2019年底才出现,因此缺乏长期数据研究。英国莱斯特大学布莱特林教授告诉BBC,他的团队明确要求对新冠长期症状跟踪观察25年。(备注:克里斯·布莱特林Chris Brightling教授,是PHOSP-Covid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而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2021年8月曾发表过一份追踪研究报告:相比于出院6个月时的状态,出院12个月后的长期症状,比例明显下降了。
所以,我们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要急不要慌。
3有多少人会有长期症状?
据BBC报道:
在英国约有400万人使用新冠症状追踪器应用程序,12%的人30天后仍然有症状;
而世卫组织估计的比例是:大约 10-20%;
在都柏林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有大约50%的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十周后仍感疲劳;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身体抱恙,无法恢复工作。
这些数据之间,大家可以互相对照着看。
4什么人更可能有长期症状?
根据英国全民医疗保健系统NHS官方网站,是否出现长期症状,与感染时是轻症还是重症,没有必然关联。
轻症患者,也可能出现长期症状。
5儿童患“长新冠”的可能性多大?
据BBC中文报道: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患“长新冠”的可能性也相应较小,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绝大多数儿童新冠引起的症状相对较轻、恢复得很快。
儿童出现长期症状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在某些情况下,儿童的器官可能会受到新冠病毒的损害。病毒可以侵入心脏或胰腺,造成心包炎或胰腺炎,导致特定器官发炎,也可能会导致呼吸问题和其他长期并发症,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还是BBC中文的报道:
“以色列卫生部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1.2% 的儿童报告了一些长期新冠的症状,其中 1.8-4.6% 的儿童在 6 个月后仍有症状。”
6青少年患长新冠的比例高吗?
据BBC中文报道:
2021年9月,伦敦大学学院(UCL)和英国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22年1月至3月对 3065 名 11-17 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在核酸检测呈阳性 15 周后,2%至14%的青少年仍然感到疲劳、呼吸短促和持续头痛。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最新数据,16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自我报告的冠状病毒长期症状的人数从2021年10月的 7.7 万人增加到 2022 年 1 月的 11.9 万人。


以上所提的数据,均来自BBC中文的报道。值得提醒的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新冠毒株并不完全相同,个体与个体额差异也非常大,因此这些数据只是给大家做个参考,对世界范围内的宏观概况做一个了解,并对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症状,有一个心理准备。
还是援引BBC报道中的一句话:“长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日常生活完全不受影响,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感觉很困难。”
最后再简单总结下想特别想提醒大家的几点:
1,不要认为转阴就完事儿了,切莫掉以轻心,仍要注意多休息,让身体彻底康复。
2,未必每个人都会有长期症状,但做好心理准备,会让自己在真正遭遇疲劳、咳嗽或其它长期症状时,不陷入焦虑和恐慌。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情绪稳定,多点耐心,允许自己多一些调养的时间。
3,如果你是私企老板、公司领导,要理解你的员工、下属虽然阴了,但依然可能正在经历新冠长期症状,处于身体疲劳中。需要多点体谅。
4,在面对病痛疲惫时,焦虑难免,但是从康复角度来讲,心态放松愉悦才更有利于恢复,所以不论面对什么,还是要想办法保持乐观。抱团取暖,看点喜剧,听听音乐,培养点烹饪烘焙的小爱好,都会有帮助。
5,不要急于激烈的体育锻炼。我感染后,休息了快两个月才真正恢复锻炼。如果觉得疲惫,不必用毅力去勉强自己,那是和自己的身体为难。按陈赞育会长的建议,适当活动热身,身体发热但不发汗的程度,会有益于康健。
6,饮食方面,按照陈会长的建议,以烧疼为主的,要注意散寒,疼也是寒的表现。用姜与葱白煮水煮鸡汤,都有帮助。还可吃些胡萝卜、白萝卜,香菜,豆蔻,草果等等。
总之,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转阴后的康健,因为没彻底康复的你,免疫力会差,就会像我朋友一样,稍微着凉就又感冒发烧了,这也是有些病患复阳症状更严重的原因。
归根结底,提高自身免疫力最重要。对病毒,心态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祝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也欢迎大家在文末分享自己的症状,回想当初,我如果多了解点其它病友的症状,也不至于一开始大意,后又在咳嗽越来越重后陷入焦虑担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非非马(feifeima-uk)
作者非非马:前报社首席记者,31岁赴英攻读电影研究硕士,后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现从事中英文化交流和写作,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馆策划人,领英专栏作家。个人公众号“非非马”:分享中英观察与思考、女性故事与力量。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

关注「瑞敏儿童」

点击查看以下热文


女儿被男生持刀霸凌,这位广州妈妈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绝地反杀…
案件升级!江西15岁少年校内“凭空消失”,37天还没找到:他到底怎么了?
王冰冰,差点查无此人
新加坡首富换人:豪捐安徽一中学10个亿,他什么来头?
“陈世峰冲着江歌来的,和我刘鑫有什么关系?”我呸!
这下彻底完了!吴亦凡一审被判13年+驱逐出境+追罚6亿!还有你更想不到的!
男子列苛刻“婚前协议”,女子暴怒“打胎奉还”!还有比这更离谱的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