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小D发出这条朋友圈后,关掉手机,在旁边寺庙里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隐居”生活,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规律作息,每天散步和阅读。
2023年,和小D一样跑到寺庙里的年轻人突然多了起来——据相关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的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同时,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里有接近50%是90后和00后,因为他们大部分都上班,甚至让门票预订呈现出明显的“周末行情”。(2023年2月,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一到周末便涨 图源:携程黑板报)除了亲自烧香,“寺庙热”也蔓延到网上。点开抖音、小红书、咸鱼等平台,“潭柘寺祈福线路”、“雍和宫烧香攻略”、“五台山开光手串”应有尽有,甚至有人总结了拜佛心得:求平安要报身份证号、求财得报银行卡号、想要“offer”的人必须拜“卧佛”……若还是觉得不保险,可以加上自家门牌号,总而言之一句话:免得佛祖找不着。
可以说,这届顶着“后浪”身份,“卷”到“躺平”、“摆烂”的年轻人,一手把寺庙捧成了今年第一个网红景点。烧个香、许个愿、请个手串、打个卡……这届年轻人不爱逛街爱逛庙,如果你问为什么,逛完潭柘寺、雍和宫,趁出差还去了一趟普陀山的小许直言:“静心”、“省钱”。小许任职于互联网企业,听起来光鲜体面,但加班的痛苦、被裁员的恐惧一直围绕着她,在她看来,这两年的生活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什么物价都涨只有工资不涨,不止工作糟心还有社交累心。2023一开年,她在社交平台看到不少人“打卡”寺庙,烧香的、拜佛的,还有专门跑去喝咖啡的,每个人都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逛完寺庙,整个人都好多了”,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卡了潭柘寺,没想到一去就很喜欢,“人很少,又安静,逛起来比公园舒服多了”。渐渐的她发现,逛街购物、同事聚会都不如一个人逛逛寺庙,别的不说,“买条裙子的钱可以买两串开过光的手链、给全家人一个平安健康的福袋,再给佛祖献上一把实实在在的香火”。关键是“寺庙安静,周围还有山有水,逛一天,很多烦闷就没有了。”用“寺庙”静心的人也包括小D。6、7年前,她和很多创业失败、对人生迷茫的人一样去了趟西藏,原本只想散散心,感受一下“离大地最近的天空”,没想到,在西藏的一座座寺庙里,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那里到处都是转经筒,你会看到无数的人念着经文,带着虔诚的表情去转动那些经筒,没有人高声喧哗,没有关于外貌、职业、衣服的攀比,只有信仰在呢喃,无比动人。”小D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昭寺——那一趟旅程以拉萨为中心,每去一个地方,她就会回拉萨休息几天,每个傍晚都会在大昭寺门口度过,在那里,她看到无数在大昭寺门口祈福的人,有的人坐着,有的人站着,有的人一步一匍匐,衣衫褴褛,眼神清澈。“他们当中,有人为自己而求,有人为家人朋友而求,但更多人是为天下众生而求。”每天,祈福的人会围着大昭寺广场转圈,这是当地特有的习俗,小D也总是跟着,一开始,她还会打量周围的人或商店,慢慢的,她心里变得什么也没有,只有脚步的声音、诵经的声音,还有风吹过树木的样子、路灯在夕阳里光线的变化。“去西藏之前,我创业失败,沮丧到极致,大昭寺外的那个广场,至今都是我内心宁静的力量。”就这样,西藏的寺庙抚慰了小D迷茫的心,她也特别理解现在年轻人去寺庙的理由,因为“当焦虑遍地,信仰也会变得具体,佛祖或许是虚无缥缈的,但一碗素面、一缕佛香、一段远离世俗的时光……这些都是真实的,它们都在告诉我们:生活还有希望,生活也还有其他的样子。”2022年4月,一份名为《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的结果在网上公布,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556个90后当中,有69.8%的人明确表示自己存在焦虑,他们焦虑的原因里,49.4%与职业发展有关。更近的数据来自“后浪研究所”,在他们发布的《2022年轻人年龄焦虑报告》中,2136个人参与了调查,他们当中,有72.36%的女生和79.24%的男生存在年龄焦虑,且平均焦虑值都超过了5分。(《2022年轻人年龄焦虑报告》 图源:后浪研究所)其实早在2020年,一份《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就显示:超过73%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到了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就业市场空前低迷的“后疫情时代”,焦虑自然成了当代人的标配——2022年7月,中国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至19.9%,与此对应的是考公人数空前激增,数百万人渴望“上岸”,部分岗位甚至出现“万中挑一”的情况。在《2022年轻人年龄焦虑报告》当中,38.2%的人表示自己从25岁开始有了年龄上的焦虑,他们当中,或许不少人就面临过“就业”与“上岸”的双重压力。不仅如此,“三十而立”、“35岁职场危机”如同两把刀悬在每个年轻人的头顶,这让81.38%的人持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焦虑不已,甚至超过半数的人不再喜欢过生日。(《2022年轻人年龄焦虑报告》 图源:后浪研究所)一位心理咨询师告诉CityLab,疫情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将是持续的,在这个焦虑遍地的时代,人们前所未有的需要慰藉和鼓励,于是,一切可以抚慰人心的存在都会受到欢迎,某个角度来说,在远离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寺庙里生活,听一听晨钟暮鼓、扫一扫飘零的落叶,或者仅仅是散步、看书、打坐,全都是一次立竿见影的心理调适。所以,为什么是寺庙呢?也许,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寺庙,而是它代表的“宁静”、“淡泊”、“包容”、“希望”等令人安心的元素而已。“年轻人在寺庙里烧的每一柱香,都是在构建他们内心的净土。”
欢迎转发,如欲转载、合作等
请联系∶hewenxia@modernmedia.com.cn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