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建社区花园|与你续一场花季的相遇,聆流年的馨香絮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南建筑研究生会 Author 东南建筑研究生会

香铺花园施工VLOG


营心园施工VLOG



引言


在玄武区繁华的红庙背后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角落,一片时间碾过的痕迹。这里曾是南京最早的回迁房,承载着800多户居民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经过岁月的洗礼,社区内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飞逝而逐渐老旧泛黄。



背景介绍



香铺营社区于1988年建成,1992年分房入住,住户以企业退休职工为主,还有三分之一为租户。社区规模较大,配套也相对较为完善。临红庙的一侧立面经过改造已焕然一新,但是社区内部环境脏乱问题频发,仅存的几处活动空间也被非机动车、停车位挤压,空间品质较差,公共绿地、休息设施匮乏,亟待改善。


场地调研分析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积极响应“风景园林在社区”的号召,自发组织一批营建队伍,在曹俊老师的带领下,在此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造活动,助力香铺营小区深入推进社区更新工作。借助这次机会,学校与社区密切合作,鼓动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实践人民城市理念。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小区的有机更新提供了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支撑,将零废弃的理念融入整个营建过程,创新探索社区低成本改造,构建起“生活圈”、“生态圈”和“朋友圈”。


前期在老师带领下与社区居委沟通意向


总体理念与愿景



1.全过程参与



在微花园设计活动前期,学院老师与社区书记建立良好的沟通,在社区微信群内进行广泛宣传,并多次实地调研访谈居民需求和问题,同时通过张贴海报标语、花园心愿墙、居民共建群、线上问卷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改造志愿活动,挖掘社区达人——种植达人、木工达人及绿化爱好者等,培养起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认同感。


线上线下引导公众参与

      

在翔实调研的基础下,同学们根据居民的诉求对场地进行初步设计构思,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永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真实实践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不免遇到困难。但是,就像一位小组成员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设计团队经历多次“设计-讨论-反馈-修改-设计”的动态过程,与老师讨论设计细节进行优化完善,在现场与居民商讨方案的可实施性,努力在各方利益诉求中找到平衡点,在各项限制条件下寻求突破口。经过多轮完善,综合居民需求、社区愿景、操作方式、资金条件各方面,确定了正式的实施方案。




香蒲花园设计方案



营心园设计方案



经过前期物料筹备,施工环节有条不紊,首先进行场地清理与构件组装,专业性较强的部分由学生们合作完成。最热闹的环节——地绘、宣传画绘制、小品点缀等则由学生志愿者、社区儿童及热心居民共同动手完成,通过全过程的陪伴式社区营造,在香铺营社区卷起一阵“花园热”。




香铺花园营造过程(请滑动查看)




营心园营造过程(请滑动查看)


2.可资源利用



为积极响应“双碳”政策,社区花园遵循“零废弃”理念,团队成员在前期对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头脑风暴,在社区、学校和红庙周边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随后一个月,同学们个个练就了一双“鹰眼”,重新关注起平常生活中不曾留意的角落,小到一粒瓶盖,大到一副桌椅,都能变成靓丽的风景。通过扫楼活动,对废纸板、铁丝、颜料、模型材料等进行收集、消毒和清理;利用前工院中厅的废弃桌椅,在东南大学科技园的木工坊进行废弃木材的改制;另外,小组成员还发挥创意,在宿舍、学院楼摆放纸箱小狗收集废弃塑料瓶的瓶盖,用以场地内铁皮瓶盖墙的创作,获得了同学、老师和保洁人员的大力支持,几天之内就收集到了500多个瓶盖;同时,团队不将眼光仅局限于学校和社区,借助场地区位优势,小组成员与周围街道的快递站点、汽修店、装修中的店铺,还有新街口资源回收站、学校沙塘园工地等多方沟通协商,收集到了快递箱、废弃轮胎、建筑废料、落叶等材料,特别是从红庙水果店收集了大量的废弃水果框,作为花园的主体模块——弹性种植箱,实现了从“城市水泥地”向“自然休闲场”的华丽转变。




香铺花园各类资源利用过程(请滑动查看)




营心园各类资源利用过程(请滑动查看)



3.多支部联合



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可持续运营维护机制,以本次社区花园为契机,香铺营社区居委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1级景观硕士班、2021级规划硕士班、2021级建筑硕士2班以及17位学生志愿者共同合作,推进花园的设计和营建,体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之后,各支部将继续通力合作,结对组建“社区花园维护队”,一起做好后续的植物养护和设施维护工作。社区花园内还将定期举办儿童植物认知、种子认领、手工课堂、花园音乐节等美育、智育活动,此次营造历程未来还将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


香铺花园合照


营心园合照

香铺花园未来活动计划



4.活动成果



对于社区而言,最终成果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微空间的改造不仅使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共同建造活动也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这样一方天地中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助力社区空间品质提升,贡献专业智慧和力量,为社区解忧,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香铺花园改造前(请滑动查看)




香铺花园改造后(请滑动查看)




营心园改造前(请滑动查看)




营心园改造后(请滑动查看)


此次改造尽可能尊重居民的意见,“以人民为中心”,并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和专业技能,学以致用,群策群力,共同守护这繁华背后的一处静地。于一缕岁月的繁华里,静心寻觅时光的殷殷耳语。也许,这才是生活的原味,不繁华,不落寞。




社区:香铺营社区

指导老师:曹俊、寿焘


参赛队伍:

研究生:一组(汤雪儿、冀李琼、袁源、王筱璇、陶蕾、李倩倩、周一如)

研究生:二组(王真逸、温晓桃、薛瑶瑶、张佳琦、张砚雯、欧文博)

居民:张奶奶、孙爷爷、王叔叔等居民、戎思亦、冯渝淇、李舒恩小朋友及家长

本科生:绘画(郑琳、朱杨飞、程心悦)、拍摄(伍若萱 谢凯铭 李菡芪)、视频(伍若萱)

志愿者:徐文康、柯思思、李 帅、谭洽菲、罗 铮、史珊珊、石文建、卢天阳、任秦彤、蒋子悦、李舒芮、魏 航、孙家秋、蔡佳芯、冯鸿志、李昊昊、辛萌萌

主办部门:东南大学研究生会创新实践部

协办班级:2021级硕士景观班、2021级硕士规划班、2021级硕士建筑2班

特别鸣谢:东南大学科技园木工坊、玄武区网巾市水果店、新街口街道可回收物回收站



长按二维码关注东南建筑研究生会


文稿 | 创新实践部 温晓桃 冀李琼 

一组成员 汤雪儿 王筱璇

图片 | 一组成员 二组成员 本科生

视频 | 伍若宣 王真逸 

编辑|宣新中心 胡家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