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没有“当地人”

职问编辑室 职问 2021-03-16


昨天晚上,一篇名为《开除那个北京人》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小火了一把。



在这篇知乎问答下,有人提到了12年前天涯的一个帖子,名字叫:


北京人正在被北京抛弃


同样地,在这篇帖子下,作者也用了一个扎心的故事作为开头,他这样写道:


朋友去参加一个公司的招聘,很顺利就被选聘上。上班数天后,她从招聘主管那里得知,自己之所以顺利被聘一个主要原因,是她在简历的“户籍”一栏,填写的是外地户籍。那家公司的负责人说:“在我们单位,北京人一概不用,因为北京人事儿恁多,条件要求也多,又不肯努力做活,外地人一般都很踏实地卖力工作,工作态度好。” 

一位跑媒体的朋友说:“北京人正在失去他们的北京,北京逐渐成为外地人的天下。” 


12年过去,不变的主题、相似的论调,只是北京这座城市,在这12年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北京的年轻人


一位在北京普华做税务的朋友帮我数了一下,他们同期进来的新人群里,30个人中就有5位北京人。又问了几位其他公司的朋友,他们隐约都有这个共识,四大里北京人的比例,主观判断好像要比其他地方的稍稍多那么一点。


去年年底,有一段话被网友们批得很惨:


当西城民工沉溺在往日白领旧梦的时候,南城土豪告诉他们,我有五套房。

当北城码农追逐着未来科技公司CEO理想的时候,南城土豪告诉他们,我有五套房。

当东城之花享受着当下中产阶级品质生活的时候,南城土豪告诉他们,我有五套房。


我在普华的北京人朋友笑着跟我说:“给北京人贴标签无所谓,但你要说大家都有5套房,这可就过分了啊。


四大其实是挺神奇的地方,里面卧虎藏龙地隐藏着不少“有钱人”,它是不少家境不错的家长们的首选:一来,家长们认为四大比投行更踏实,说的好听一点就是更具有“工匠精神”,可以扎扎实实地学好财务知识;二来,四大的工作环境简单,机制极致完善,也没什么办公室政治。


黄哥是我大学的学长,就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富二代”,但与网络上所塑造的北京人不同,他是一个对自己人生极有目标也极有规划的人。高中毕业就去了美国念本硕,研究生毕业后先是在美国找了一个不错的公司做了几年,然后现在回国在一家A级券商公司工作,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除了靠自己从小培养的商业嗅觉,就是无穷无尽的加班做起来的。


黄哥工作起来目的明确,帮公司做行业调查的时候还会帮家里留心生意,为自己在公司的每一次小成就而欢呼雀跃。



然而,北京同学在大学里曾有的焦虑,在四大也不曾缺位。


在大家偶尔提到高考成绩时,他们也会在心里暗叹那些河南、山东的同学分数高得离奇。这群全国最聪明的脑袋,将持续不断地向北京汇聚,并长久地在职场上和自己共事竞争,他们也早已接受了这个事实,“这种压力将伴随我一生。


而对比媒体上那些靠倒腾房子增加收入的同龄北京人,年轻的四大人除去工作经验上的增长,比起付出的时间经历,收入上也同样没有得到一个相匹配的数字。


“最惨的北京人呐”,他们嘴里念着,身体又很诚实地回到那张巨大无比的 trial balance 表中,一个一个数字的将它塞满。


如果说我们真的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工作上更多变通吧。尤其面对上级提出的一些不合理又强势的要求,可能外地同事那种必须留在北京,留在四大的压力更大,通常就咬牙照要求完成了。但我会比较敢提出质疑,让 manager 再听听我的想法。


无论家境是贫寒还是富足,人们眼中条件好的“北京户口”,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就不能励志了呢?



北京记忆


几百年过去了,北京人人看着北城城头变幻大王旗,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眼看他菜市口……


在起起伏伏的变化中,北京也被贴上了数不清的标签,北京人也习惯了人们对于北京的褒褒贬贬。


然而,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他们真正怀念的是那个骑破旧自行车,玩着玻璃弹珠的年代 ;怀念的是那个听着蟋蟀叫声,在巷子里跳皮筋的年代;怀念的是那个没有防盗门,一家煮饭几家香的年代。


听过最动听的声音是鸽哨


游乐园是永远儿时的记忆


当时北京的人潮


正如微博上一位名为@双榆树侠盗猎车手的朋友说写的——「我们找不到自己属于哪儿,因为北京早已经不是北京了」。



说到底,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像北京,又都不像北京,每个城市都有着或贫穷或富有、或拼命或安稳地过着生活的“当地人”,北京因为是北京,所以任何一个侧面都会被放大而显得扎眼。这个标签与北京无关,北京也不应该因这个标签而被永恒地打上烙印。


一本名为《中国式奋斗》的书,这样评价北京年轻人:“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有的目标宏大,有的只求安稳,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是他们大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一位北京的朋友告诉我:


“我们在北京,就和你在家乡一样,你的发小、同学、各种各样的朋友、家人,都在这个城市。除了工作,你在这个城市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还有很多的人要去交际,换句话说,北京人在北京,更需要生活,工作不是全部。”


国庆将至,还在券商工作的黄哥并没有半点松懈,凌晨1点,他一边赶着自己明天一大早就要的ppt,一边跟我吐槽,昨天做 Pre 被那个清华毕业的国企老板骂得狗血淋头。


这样的瞬间令人恍惚,因为彼时的我们同他们一样,忘记突变的楼市、忘记18万指标的“户口灰白道”、忘记所谓“北漂最后的堡垒”、忘记“特殊人群”北京人,大家一起在沙发上来个北京瘫,起开一瓶冰镇的北冰洋,感慨生活和烦恼。


文章的最后放上一张朋友圈里朋友照下的北京最近的晚霞,对我这个异乡人来说,也像极了那些儿时的天空。



-End-


推荐阅读(点击即可阅读全文

北京人均工资9900:别担心,你没有拖任何人后腿

不要杀死那个河北人

京圈四大人:有5套房,谁还来这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