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饶毅向“莲花清瘟”开炮

秦鉴君 秦鉴 2022-05-10

大家好,因为某些都懂的原因,休息了几天。不过请朋友们放心,我们关注时势万象的态度,始终与大家同在。在此推荐小号“馍都新鲜事儿”,这里侧重关注社会热点。有什么最新发生的事儿和最新感触,我们都会在这里和大家聊聊。



闲话不表,说正题。那就是人所共知的抗疫神药“莲花清瘟”,有点悬了。


4月17日,有“学术界鲁迅”之称的饶毅公开发炮,轰击莲花清瘟。


相比于之前马前卒、王思聪、丁香医生的火力,饶毅的发炮可谓猛烈,光看标题就触目惊心:


《疫情期间:不容假药趁火打劫,不宜强行派送未经证明的中药》。



文中说: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表彰了一些有功之士,但似乎还没有严惩一些骗子。这些骗子,在新冠流行期间,趁火打劫,危害我国人民、影响我国抗疫。



紧接着话锋一转:


有些时候、有些区域,人民需要的食品、药品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按时送到群众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制性派发预防或治疗新冠的药品,一定要严格检验,而不能让伪劣产品顶着任何帽子——包括“中药”的帽子——被强行派发给群众。



接下来两个排比加大火力:


因为如果是假药,不但无用,而且影响重要的物资配发工作。


如果是假药,顶着“中药”的帽子损害真正有效中药的名誉、影响真正有效中药的可信度。


文章最后,干脆不遮遮掩掩了,直接点名暴批:


对代表性人物如吴以岭、其企业、其产品,多年面临真药假药的巨大争议,应该严格审核。如果是真药,应该还其清白;如果是假药,应该严惩不贷,罚一儆百,铲除敢于在疫情趁火打劫的骗子、其企业、及其产品。


如果说2天前王思聪要求证监局严查“以岭药业”算炮轰,饶毅这次,可以说祭出核弹了。


而且,发完这篇文章还没完,今天(4月18日),饶毅再度发文,刊发学界同仁、旅德华人生物医学学者商周的文章,直指“莲花清瘟距离有效治疗新冠肺炎还差的很远,甚至可以说遥不可及”。


听说过饶毅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位“得理不饶人”的学术直男,眼里揉不得沙子,不打出一个“是非黑白”决不罢休。问题来了,“莲花清瘟”为啥惹众怒了?

 


故事要从今年1月20日说起。


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前往世卫组织总部,提交了一份《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循证评价研究报告》,介绍中国在中医药抗击新冠领域的研究成果。


就此,3月31日,世卫组织发布《世卫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说轻、中症阶段,中药能缩短“清除病毒”时间;重症阶段,接受中医治疗死亡率为1.2%,未接受者4.8%,预防或恢复阶段,中医护理能发挥“促进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该报告表达两个态度,一是对中医药作用“谨慎乐观”;二是鉴于中国专家组提供的数据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基于不同群体展开的实验,实验设计、实验规模、用药配方都存在显著差异,不能作为有效实验数据”,建议优化数据,开展更多试验。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东西看起来不错,但要再看看效果。


关键在于,报告正文并没一个字提到“莲花清瘟”,只是谈到中医药随机对照实验标准时,罗列了一些参考文献,两处提到“莲花清瘟”。其作者都是河北医药大学医院院长贾振华,系以岭药业老板的学生兼女婿。


结果这篇报告流到国内,被很多主流媒体报道为“世卫组织肯定中医作用,莲花清瘟被推荐”。


其中很有代表的就有两篇,一篇是人民网的《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中医药治疗新冠疗效 莲花清瘟防治获得可靠依据》,另一篇是中国经济周刊的《莲花清瘟成“药茅” 中医药行业拐点已现》。这些报道的作者是不懂英文,还是纯属无脑刊发合作企业的“投喂文章”,秦鉴君不清楚,只知道这些文章发布后,以岭药业股价便连续多个涨停。其创始人吴以岭院士,身价据说已达42亿美元之多,超过袁隆平,一跃为“A股院士首富”。


与主流文章的发布同步,是民间正能量大V集体跟进。微博上,许多大V发布点赞莲花清瘟的微博,内容高度雷同,大都是复制粘贴。或许,他们都是为爱发电吧?


 

为爱发电也不要紧。事情的爆点在于4月初,盒马员工组织的上海志愿者车队发现,在物流瘫痪、各方面物资紧张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车辆要用于运输莲花清瘟。


4月5日排班表显示,各种意外战斗减员后,只剩下6辆车。其中2辆运人,2辆送货,还有2辆必须腾出来拉规定配送的莲花清瘟。这便是震惊舆论的“莲花清瘟占去三分之一运力”之说的由来。


一石惊起千层浪。


有网友评论说:


“上海可能有人家里一根菜叶都没有,但一定有几盒莲花清瘟。”



4月11日,自媒体人马前卒的《睡前消息》发视频开怼《世卫组织“推荐”莲花清瘟,谁告诉你的?》4月13日,视频被王思聪转发,并评论“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现在中国能看到一个严谨、敢于求证、有良心、敢说话的媒体,实在实在是太难了。”


4月16日,丁香医生微博转发“莲花清瘟占去三分之一运力”的文章截图并评论说,“不应如此”。


17日凌晨,丁香医生公众号下场,发文《不要吃莲花清瘟预防新冠》。文章引用多篇论文,证明其暂时缺少预防新冠肺炎的证据,有国外论文指出其含有至少61种化合物,有常见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皮疹、瘙痒、口干等;莲花清瘟说明书上,也提及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慎用。归结一句话,不能预防新冠,普通人吃还可能有副作用。


知乎上,有网友怒斥“忍不了了,上海能不能别发莲花清瘟了”?


眼尖的朋友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和评论,比如王思聪的抨击,即使后来“编辑修改”过了,但是,没有一篇404。

 


事情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4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发文《以岭药业与它的莲花清瘟》。


尽管全文都是引用数据,客观讲述以岭药业的发家史,但结尾引用了某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的一段评论:


中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这需要中药企业扎扎实实地研发。中药产品要想出海,应该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大量的研发资金和投入来进行验证,比如,提取最具有活性和药效的成分来制药。在临床试验的设计上也要高标准,否则很难达到FDA的要求。



说的什么,懂的都懂。


要补充说明的是,今年1月20日,《中国新闻周刊》曾发布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那个在北京找孩子的打工大叔的故事,感动了亿万国人。然而,这篇文章后来就限制分享,而在后续报道《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发布后,记者赵翔就突然“离职”,副总编陈晓萍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该杂志“说真话”的封面照片,挥泪宣布退休。



在经历这样的“变动”后,一般来说,媒体再遇到“敏感话题”时,会倾向于比平均水平更保守、更谨慎。此次《中国新闻周刊》再次大胆出击,应该说,这不是一场没有准备的冒进之战。


打开百度,《专家提醒 莲花清瘟并非预防用药》《莲花清瘟走下神坛》《以岭药业近日争议不断》《以岭药业再跌停》的文章竟开始铺天盖地。这是怎么了?三天前还是锦旗挥舞,三天后就一片黑云压阵、山雨欲来?


 

有意思的是中国经济周刊。前几天报道还看好莲花清瘟,最新文章却陡然变脸《盘点以岭药业资本版图:拥有超40家公司实际控制权》。这是扒皮了。


而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一个价值观很“主流”的爱国公众号:政事堂。


这个号的调性比胡锡进更激进,而且常常透露出“掌握内部信息”的气息。他的最新文章是这么说的。




结尾一席话,简直要把“以岭药业”当阶级敌人了


他们因何集体转向?


左中右都在向“莲花清瘟”打拳,上次有这个待遇的,大家可以想想都有谁?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长春生物、权健、乐视……这些年,我们看多了一夜崩塌的参天大厦,这次莲花清瘟和以岭药业能否平安渡劫,还不得而知。


但过往教训一桩桩,无不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信任不可负,人心不可欺。


这人心不仅仅来自广大受众,不仅仅是“对下”的,还来自各个方向。但归根结底,它将表现为广大人心汇集的改变时势的洪流。


 


当你依仗“风口”和“资源”的红利,在人心的火山口疯狂试探,那送你青云直上的洪荒之力,顷刻就反转为泰山压顶的如来神掌。


这些年,很多人打着“民族骄傲”“中西医之争”的道德、伦理旗帜,将关于医药学的科学论辩搅得乌烟瘴气,偏离了它本应坚守的实事求是准则。它在炮制很多营销神话的同时,也在不断吹大伤害公共利益的泡沫。


在这里,很认同饶毅的一番话:


无论是我国来源药物、还是外国来源的药物,都必须是被证明有足够治疗作用,而副作用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才能用于我国人民。


是的,这应当成为我们坚定捍卫的主流意识,但求真理,不要双标。


以“唯真”的公正坐标去审视对手,也约束自己,这才有利于理性国民的壮大,有助于民族医药企业的真正茁壮。而不是一再“自嗨”“自割”,却在出圈的过程中一再上演碰壁乃至翻车的尴尬与无奈。


希望我们能跳出这样的时事轮回吧:造神之后,必是“催神”和“毁神”。也希望所有致力于煽动、收割狂热情绪的得利者明白:玩火者必自灼,失德者必自戕。


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Linn

编辑:Augety   审核:Linn


PS:很多人都说公号改版后找不到秦鉴君了,其实只要把秦鉴加入星标就OK了。只需三秒钟,现在就教你如何置顶秦鉴,第一时间阅读火热出炉的文章。

  
更多「秦鉴」专栏文章


秦鉴微信矩阵的另一个号
最有趣、最新鲜、最逗乐的事都在这里快来关注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