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过烈士陵园,被一句“谢谢你来看陈营长”弄得不知所措……

青春宁夏 2023-07-09

“谢谢你来看陈营长”

3月20日
是戍边烈士陈红军的生日
3月22日,陈红军烈士生日后两天
网友小杨在社交平台分享了
自己在兰州市烈士陵园偶遇的一幕


他看到一名解放军战士
以标准的军姿静静地伫立在
陈红军烈士的墓碑前
墓碑前献满了鲜花
其中一束花的贺卡上写着
类似生日祝福的话

小杨害怕打扰到战士
准备从侧后方绕过去的时候
这名战士突然转身
眼睛湿润着说
“谢谢你来看陈营长”

小杨后来说道:
“过去我虽然也很崇敬英雄
但总觉得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
直到他站在我的面前
流着泪说着话的时候
我才感受到英雄就在普通人身边



仲春四月
又逢清明
总是在这个时候想起一群人
他们把自己献给了黎明
将黑暗挡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他们的故事
我们从来没有忘记

从4月5日9时至4月6日凌晨1时
一场不间断的慢直播
在@共青团中央、@宁夏共青团
全网超过百家账号/平台播出

清风化雨,思念绵长
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主办
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
2023年“清明祭英烈”主题网络传播活动
在全国17处烈士纪念设施
及红色教育基地等共同开展
寄托对英烈的哀思
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心与思念之情
⬇⬇⬇
点击按钮进入直播~
陈红军烈士的生日当天
各地热心群众、社会团体
陆陆续续前来为英雄送上
生日蛋糕、水果、手写信、手枪模型
……



陈红军从小
就有当兵的梦想
还拍着胸脯说
“我一定能穿上军装”


童年时期的陈红军


2009年
他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
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
可一听说征兵的消息
就临时“变卦”选择参军
被录取后
他高兴地跟母亲说
“这下可以光荣地去当兵了”


陈红军烈士和父母


陈红军在高原边防戍守了10年
在戍边期间带领战士
完成过各种急难险重任务
2020年6月15日
陈红军奉命带队
前往一线紧急支援
在同外军的战斗过程中
他英勇作战、誓死不屈
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
壮烈牺牲
2021年2月,陈红军被追授
“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2021年6月29日
被授予“七一勋章”

“党徽低垂,全党同悲”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的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是一座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
25048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
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
这里也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
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集墓前
矗立着一块墓碑
墓碑上刻有一枚倒悬的党徽
寓意为“党徽低垂,全党同悲”


在红军烈士集墓的背后
是一片无名烈士墓


这里位于半山腰处,抬头仰望
一块块、一排排、一列列墓碑
一直排列到山顶
洁白的墓碑上
红色五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当这一幕出现在“青年大学习”中
当陵园背后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无数的大学生被触动


网友评论:
每个墓碑底下都是一名英雄


“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延乔墓旁的桃花开了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从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
向西走大约一百步
就能看见一片桃林
千株桃树,鲜花挂枝,盛放如血

延乔墓走一百步就能看到盛放的桃花。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1927年6月26日
陈延年被捕
6天后,赵世炎被捕
当年7月4日和7月19日
两人先后在龙华英勇就义
两位烈士的墓地紧挨在一起

延年和世炎紧挨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不到一年后
1928年6月6日
26岁陈乔年也在龙华牺牲
酷刑下的他直挺脊梁慷慨陈词: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
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动图节选自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
龙华已不仅是追思英烈的场所
更成为青少年寻找信仰的地方

4月3日,在赵世炎烈士的墓前,有人留下花束和一碗汤圆。

每年
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
给延年和乔年留下信件
临近清明
烈士墓前的花束和信件
多了起来
还有更多信件
以邮寄的方式抵达

延乔墓前常常摆放着信件和家乡食品。

也有孩子在信里
讲述着自己的人生小确幸
当上解放军了
考上理想大学了
实验终于成功了
……

在这些信里
最常见的一句话是
“希望你们能看到”
最动人的小物件是
一朵粉红的桃花
而信的落款往往都是
“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


桃花为媒,他们看到了

他们甘愿一死

为的也不过就是这幅画面吧


春天到了
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不仅有人缅怀先烈
也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有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
分享了这样一则视频


“怎么看待在烈士陵园门前
嬉戏打闹放风筝的行为?”
“烈士们会怎么想”
这个提问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


“他们甘愿一死
为的也不过就是这幅画面吧”


网友评论:
孩子的欢声笑语
是对烈士们最好的纪念




“生时保卫祖国,死后埋葬边疆”

康西瓦烈士陵园
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一百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边防新兵向烈士们报到
已成为喀喇昆仑卫士们
坚守的传统



上世纪60年代初空气稀薄、高原缺氧的喀喇昆仑高原曾经经历过一场边境作战参战部队以坚定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许多参战烈士的年龄也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八岁


康西瓦在高原军人的心中是一块圣地许多边防战士都说:“生在喀喇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高原遇险的人常用“差一点就进了康西瓦”来形容当时的危急情况



如今,新兵上山先要去陵园向烈士报到老战士退伍一定要来这里跟烈士道别部队经过会停下来祭奠大型车队途经此地一律减速慢行三声长鸣笛通过陆航旅直升机飞经这里会绕陵园低空盘旋向先烈致敬即使不是军人跑运输的司机、骑行的游客也会前去祭拜……



“生在喀喇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早已成为一代代边防战士铁心戍边的共同信念



巍巍昆仑,使命见证在这片英雄们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的喀喇昆仑高原上依旧回荡着他们如磐的信念给予一代代边防战士扎根边疆、守卫边疆的力量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那一列列墓碑
是他们最后的军姿
碑文篆刻千字
字字是后世之傲

我们活在他们的事业里

他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感谢人民子弟兵!

致敬最可爱的人!




关注团团的抖音

分享有趣好玩的故事


往期回顾


男生放弃保研985却要考研?初试419分!

中国大学最容易“挂科”的专业,敢学的都是勇士!

考试时间定了!(内附青年大学习排行榜)

来源丨共青团中央、央视军事、新华每日电讯、四川日报、兰州烈士陵园、西部战区,抖音@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快看、@真淮安·正淮安
编辑丨周婧茹校审丨杨   赟审核丨殷   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