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居住的意见:小区不是社区,超市也不是菜市场

We are 时尚先生fine 2021-10-13

原农林菜市场豆腐摊摊主祁红艳和mapping工作坊学生一起设计的“豆腐美术馆”档口。

滑动查看更多


建筑师、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的何志森和菜市场相关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六年多。对待菜市场被拆的命运、它的一部分替代品,以及“网红”的改造方式,何志森都有意见。


九月刊的内页专题,从熟悉的菜市场出发,我们邀请他聊聊关于居住的意见。所有的意见,都与何志森对“社区”的认知有关系。“社区不是小区,”他说,“社区应该是由不同的社群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能够守望相助、彼此依赖。”






何志森


建筑师,策展人,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扉美术馆馆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兼职教授,2017年深圳香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分策展人,2019年韩国建筑双年展参展建筑师,2019年深圳香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参展建筑师,2021年威尼斯双年展参展建筑师。曾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




到今年8月,建筑师、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的何志森还在和菜市场打交道,这次是在成都。算下来,他和菜市场相关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六年多。


菜市场多存在于城市的老城区,它看起来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替代品:大型超市,连锁小生鲜店,线上买菜小程序,还有微信群买菜团购。这使得有不少菜市场作为老建筑被拆除,替代它们的是新的公共区域——广场、口袋公园。除了这样的命运,它们还可能会变成“网红菜市场”,因为醒目的、被精心改造过的建筑设计而成为外地游客观察“烟火气”的打卡点。


对待菜市场被拆的命运、它的一部分替代品,以及“网红”的改造方式,何志森都有意见。所有的意见,都与他对“社区”的认知有关系。“社区不是小区,”他说,“社区应该是由不同的社群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能够守望相助、彼此依赖。”


农林菜市场摊主在被拆的菜市场前最后一次合影。


因为迅速的人口流动和互联网普及带来的生活方式,“熟人社会”或许已经在日常生活里逐渐消亡。在何志森看来,“熟人关系”的最大的作用在于缓解不同阶层的人的隔阂。而当下仍留存的菜市场,对他来说是“社区”最重要的意义样本。


何志森从2015年开始发起了mapping工作坊,鼓励在城市里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城市居民,准确来说是普通人真正的居住诉求。如果把“mapping”具象化,它表示的或许是“把城市里肉眼看不见的那部分揭示出来”,并通过持续观察和跟踪的方式“把自己变成你所观察的人”。“其实很简单,我想教给学生同理心。”何志森在“一席”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这次他把mapping 工作坊放在了成都的一处临时菜市场。据何志森介绍,菜市场在成华区双桥子街道的菽香里社区15号院内,是一个经营了12年的临时菜市场,而这个院内住了大量的老年人。在 2009年,因为一次街道整治工作,有八位街头摊贩把摊位转移到了这里并且经营至今,在两栋居民楼之间形成了一处不到40平方米的菜市场。


农林菜市场被拆后,何志森和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共同主导的第三个菜市场改造工作坊。


这处菜市场形成的难题在于,它首先摊贩们未经批准自建的区域,不在城市规划范围内,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违章建筑”。它给居民带来的困难也是明显的,因为菜市场面积太小,摊贩们的货物占用了院内的更多空间;并且因为菜市场只有上午营业,让当地街道更加质疑这里是不是应该被改成口袋公园之类的社区公共空间。但是,因为摊贩们在这里经营时间长,和院内的街坊相处和睦,甚至还经常一起协商解决社区内的各种问题。这使得当地街道一直不忍心拆除这个菜市场。


“为什么一定要拆了菜市场才能建口袋花园?为什么菜市场不可以是一个口袋花园?一个游乐场?一个麻将室?一个美术馆?一个社交中心?一个联结人与人的场所?”在菽香里菜市场改造mapping工作坊的招募介绍中,何志森写下了这些问题。他希望菜市场能依照15号院的居民和摊主共同的意愿被改造,并且在已有用途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新的空间利用方式。


为了把菜市场不营业的下午利用起来,在中午摊主收摊后,何志森和工作坊的学生们一起帮摊主们更有效地整理摊位,以腾出空间让15院的居民进来使用。随后,他们又在菜市场装上篮球架,用胶带在地上划出羽毛球场地的范围,让菜市场在下午和晚上能真正成为所有人共享的“空间”。


mapping 工作坊在菽香里菜市场

滑动查看更多


何志森和菜市场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接近七年。其中最近、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之一是在广州的东山口农林肉菜市场的改造,它曾经与广州的扉美术馆一墙之隔。何志森在任扉美术馆馆长后,他和团队与菜市场的摊贩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摊贩也来美术馆看展,和顾客之间也不再仅是买卖关系,而是有更多的交流。


然而,在这么多努力之后,菜市场还是在2020年10月被拆除。而何志森在面对成都的菜市场时提出的问题,也是当时在广州让他困惑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拆除的方式,重建新的“公共空间”?


农林菜市场被拆之前的样子,一墙之隔是扉美术馆。


事实上,热络的邻里关系、见证住户生活变化的社区店,也是当下不少房地产项目给潜在购房者构建的卖点。新出现的生鲜店,甚至服装店也是如此,出现了“邻里店”的形态,位置选在小区附近,提供有“人情味”、“烟火气”的服务。


在何志森看来,人情关系并不是说建立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除了需要时间,还有非常多需要关注的细节。他举例,在菜市场可以讨价还价,可以捏西红柿的软硬,也可以把青菜的菜头扒掉,这样称起来轻一点儿。或许是在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过程里,顾客与摊贩之间的信任被建立、彼此之间变得熟络。


在生鲜超市等待打折时间到来排队的顾客


但是在当下的生鲜超市,常见到的景象是菜已经被包好,价签也被贴好,顾客过来拿了就走,也不需要挑选。这种购买设置造就的是整洁、有秩序,和“乱糟糟”的菜市场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生鲜店里,何志森看到了另一种景象:周围的住户把想买的东西收进塑料袋,再藏进店里的角落。等到晚上8点过后,商店开始全场打折,他们再从角落里把东西找出来到前台去结账。有时候,为了避免自己事先挑好的东西被别人先拿走结账,他们可能还会在塑料袋上写好自己的名字。这种利己的“小聪明”让何志森哭笑不得,“这些兴起的生鲜超市难以建构一种积极的社会关系。只有在那些看起来混乱的、不那么和谐的老菜市场里,我们才能看到熟人社会的雏形”。


何志森与广州农林菜市场的摊主们

滑动查看更多


何志森对此类设计最大的意见在于,它们并没有对那些“混乱的”、“不和谐的”的城市空间有考量和包容,相反,它们往往指向的是让这些空间消失,或者通过改头换面的方式美化。在何志森看来,而当下语境里常被提及的“社区”或者“社群”,多是把同一阶层(主要是中产阶级)、拥有相当消费能力和类似消费习惯的人聚拢,形成消费和文化上的“乌托邦”。


“这种所谓的‘社区’,指的是被围墙围起来的一座座孤岛,里面的人相对安全,不被外来者侵入和吵闹。但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是绝缘的,甚至里面的人之间也没有太多交集,”何志森说,“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座孤岛,这个地方是不同的孤岛汇成的更大的孤岛。”


而他认可的社区,不应该是让那些“混乱的、不和谐的”的场景消失,而是被包容,与更可控的新事物共生,“那些混乱的、不和谐的景观,都是那么的真诚和自由”。


何志森参与的“晾晒衣物”工作坊,尝试教居民们如何“有美感地晾晒衣物”。


如果不是简单粗暴地抹掉,那么相互协调就成为一种共生的方法。何志森回忆起和台湾淡江大学黄瑞茂老师一起做的一个“晾晒衣物”工作坊,源起是有广州某老城区住户在巷弄里晾衣服,因为不齐整、影响城市风貌而被街道整顿。在工作坊里,何志森和团队尝试教居民们如何“有美感地晾晒衣物”,例如把类似尺寸和颜色的衣服晾在一起,让晾晒的场景看上去有层次感,而不是杂乱。“不是说,因为室外晾衣服不好看,就要制止他们的晾晒行为,”何志森说,“而是应该让居民们有主导空间的意识。让这块空间因为他们晾晒而变得更美。”


不过,和菜市场一样,何志森建构的一些让人联结的纽带经常成为历史。他曾经在上海的弄堂生活过一段时间,发现因为各家各户没有独立卫生间,所以需要频繁外出倒尿壶。而这段外出的时间,也成为邻里之间打招呼、闲聊的契机。然而,网上购物和超市确实在替代菜市场,如同独立卫生间给人带来的便利一样,它似乎和何志森发现的邻里联结是相悖的存在。


上海弄堂随处可见的尿壶

滑动查看更多


既然尿壶的时代已经过去,超市如何在现代便利生活中,寻找新的社区熟人关系的纽带?我们这样问何志森。


“不是要让建筑师不设计室内厕所,而让大家出来上厕所,”何志森回答,“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要设计更加有效的‘媒介’,把人与人的联结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


他举了他从前在澳大利亚买牛奶的例子。因为牛奶是澳大利亚人餐桌上最常吃的食物,它几乎成为每家人去超市时必须要买的东西。但是,牛奶的柜台往往被设计在超市的最里面,要买到牛奶,可能要经过肉柜、零食柜、蔬菜铺,这使得去超市购物的人更容易满载而归。相反,如果牛奶柜被设计在入口处,人们往往会拿了就走,在超市长时间停留的概率减小。


如果跳出商品营销的思路,而思考人的活动路线,或许小区某栋住宅楼的丰巢柜可以放在另外一栋住宅楼前面,让两个住宅楼的居民有相遇的可能;大厦的咖啡厅或者便利店同理,在考虑“买了就走”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一下顾客与顾客之间可以多交流一下。


何志森知道,后疫情时代已经很难做到“门不闭户”,越来越多的“社区群”正在脱离物理空间出现在了互联网上。但他仍然认为社区的进步,需要在真实的空间面对真实的人。“我们没有手机,一定可以活下来。但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孤岛里,绝对活不久”。








 



编辑

采访、撰文 

视觉设计

新媒体编辑

编辑助理

陈雨婷

李家乐

Tsing Liu

Rita

王梦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Esquire fine是全球领先的男士杂志

《时尚先生Esquire》于2019年推出的青年

文化相关的全媒体品牌



FOLLOW US O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