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 强 | 长安防疫启示录

强道逻辑 强道世事 2022-01-08


西安围城已十天了,似乎疫情还是像少年的忧伤,总是没完没了。身为唇齿相依的同胞,我并没有装瞎,在网络上既看到了西安人民的守望相助,也看到不少让人心塞的消息,充满着愤懑的无力感。

西安发生了什么?西安人自己并不愿说。12月23日那天,我给西安几位朋友分别打了电话,他们什么都不愿说,不愿提,料想是有难言的苦衷。我也没再追问,这种苦衷,在无数敏感的时刻,我们谁都遇到过。

我朋友圈里的西安朋友,在“十日围城”的日子里,从不诉说自己的遭遇,从不哭惨,甚至很少发朋友圈。而我从潮水般的信息中,知道他们的困顿和无力,但他们就是这么硬气,仿佛不需要任何怜悯和同情。

我这样形容我的西安朋友,没有任何不敬之意。我多次到过西安开庭,也喜欢与西安人交朋友,我喜欢古城墙的厚实,也喜欢肉夹馍的风味,更喜欢关注米脂婆姨的美貌传说。

在我印象中,西安人朴实、仗义、倔强、坚韧,但受历史沿袭与传统秦文化深刻影响,与我这种湘人有着天生的反叛特征,对啥都敢于质疑的性格相反,他们有着最为彻底的家国天下情怀,总是最“顾全大局”,尽管随着时代变迁,有些东西我不完全赞同他们,但并不妨碍我欣赏他们。


Chapter 1疫情已是现实的生活

这场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还暂时看不到完全结束的那一天。不管你是否承认,疫情已经成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每个人都需牢记。

在这持续两年的抗疫生活过程中,我们整个国家抗疫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地方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累积了诸多的应急预案,面对疫情,多数省份都能从容应对。从上海到广州,从南京到河南,都最短时间解决了疫情,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城市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而西安,却似一个从不知疫情为何物的城市,疫情到来的时候,给外界的印象是,面对疫情的来袭,所有人惊慌失措,所有部门束手无策,甚至搞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

很显然,西安对疫情或多或少存在的麻痹大意,是疫情的发端,这种人类惯常的反应模式,充满着现实主义的荒诞感。因为人类总是很健忘,无论发生过多少次,人类的反应还是猝不及防,及不愿相信疫情会卷土重来。

与两年前疫情突发之时,抗疫经验匮乏,时间急迫相比,西安有些人,简直就是渎职,他们是麻痹大意、尸位素餐、忝居高位而庸碌无为的酒囊饭袋,这是对疫情的严重失察。

1300万西安人民承受了多少经济损失?心灵上受到了多大的创伤?这要放在秦代,失察者不仅仅是辞职那么简单,还要入刑:“啬夫不以官为事,以奸为事,论刑流放”,应该流放到边野之地,与兽为伍。

在前期病例才几十例时,将一个超大的城市全给暂停下来,尽管我知道防疫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不是有点草率和用力过猛,这就仿佛一个人小指头得了破伤风,为了防止疼痛,先搞个全身麻醉再说。这种做法,除了说明有些人无能外,没有其它理由可以解释。

有次我与广东的一名公职者聊起。他说,基本上广东各市已经制定了几十套防患疫情的详尽的应急预案,从内部突发、境外传入等各种各样的感染途径,到感染人数数量的多少程度、万一突发后怎么调配财政预算用以民生,都有应对预案,尽管他所在的市至今无一例感染,但他们已经将所有可能的疫情事项,全部制订了预案。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疫情发生整整两年了,疫情成了我们生活本身,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很多地方都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也就是间接承认了“疫情就是生活”这个事实,而西安这样稍显手足无措的表现,不能排除少数人麻痹用事,得过且过所导致。

所以,我认为其他地市,更要从西安防疫的惊慌失措中,吸取深重的教训,病毒固然无孔不入,防不胜防,但是可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至少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hapter 2:吃饱饭是头等真理

而更让人错鄂的是,既然要让居民呆在家里足不出户,那就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居民的食物供应。而从网上很多信息看,有些人几天就断粮了,食物供应不足应该是客观事实。前几天还有人肚子饿,出去买馒头,被保安群殴的新闻,这样的事发生,实在不可理喻。

前几天晚上,我微信里一位西安朋友,晚上突然发来了一条信息,说他是真的难,平常没什么储备,都断粮了。他说,我能理解防疫规定,也绝对遵守防疫规定,但家里储备几天就没了,不准出去,更没地买,人得吃上饭啊。

我听了悲从心来。根本没有思考,就下意识地说我给你寄点过去,他说现在物流也没有,也没法寄。说完后,还特意关照我,我这些话你别同其它人说啊,否则会被他人说别有用心。

多么可爱的西安人民,他们饿着肚子,都还以大局为重,生怕外界对西安防疫有太多苛责。

我们封城防患疫情,就是为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为了封城,却导致有些人吃不饱饭,为了让人足不出户,去买438元一包的白菜?那么这两者间是不是有些逻辑不对?要知道,活着,让人吃饱饭是头等真理。

最近西安疫情管控严格,为逃避管控和隔离,还诞生了几个牛人。一个从咸阳机场步行百余公里,在8天横穿了冰天雪地的秦岭主脉,包括无人区;一个骑着共享单车,10个小时在漆黑飘雪的湿滑公路上跑了80公里;还有一个在数九寒天涉水过河,被困在河中滩地6小时。

有人戏称这是铁人三项天团,把这当成笑话看,我却认为是一出无言的悲剧。违反疫情管理当然不对,但对他们,我心里更多的是悲悯,这样的寒冬逃亡是以生命作赌注的,路上有很多惊慌,出个意外,命就没了,但他们逃城的背后,一定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苦楚

在西安的“十日围城”里,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失序、恐惧和自救路径,都像带着牙印的一道道伤口,痛感依然清晰。有些事情心有余悸,有些曲折心知肚明。

这样一座城市,代表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面对疫情的反应,就是世人的反应。到了这种时候,所谓的个体命运早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集体历史,会照亮或熄灭更多道理。



Chapter 3不要刻意营造乐观主义

我另外一个西安朋友说,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形下,他老婆滞留在成都,无依无靠,归家无望;他还有一个外市亲戚滞留在本市,至今都无法回家;他就职的旅游公司,有很多外地旅客,也滞留在西安。他说,我们像是突然被流放。

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一系列骚操作开始了,开始“不惜一切代价传达乐观精神”。一段几丈远的短短路途,用无数志愿者运送物资进行接力传递的视频,受到了网友们的群嘲,还有类似更多的各种摆拍的“乐观主义图片”被人讥讽。

更搞笑的是,早已现代化的西安街头,为了缓解物资的供应不不及时,竟然出现了运送物资的马帮。我不知道这到底要说明什么,禁止车辆通行,却又允许马帮运送物资,这是想让西安人民忆苦思甜吗?是想让西安人民怀念秦时明月?

其实,在一场疫情中,被封城的所有人,都承受着孤独、焦虑、痛苦与挣扎。在全城憋屈的氛围中,根本不需去摆拍那些“正能量”。每一个微不足道,遵守防疫规定,坚守在西安,在疫情中正直生活的人,都是正能量。


Chapter 4:不能成为信息的孤岛

在西安这个疫情时间段里,我刻意在网络上搜索过西安当地的大媒体,是否在抖音等媒介上,设置过“求助通道”类似的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但遗憾的是,完全没有找到。

西安作为西部重镇,也出现过许多名声如雷贯耳的作家,也有几家比较知名的报刊,但是我从没有发现这些媒体与作家,对外有过发声。

我这里所说的发声,是指要有一条与外界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与外界携手,共度难关,不能人为制造一座信息孤岛,这原本该是他们的责任。

一个1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在完全与外界隔绝的情形下,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如今社会分工明确的当下,一个城市突然与外界隔绝,有些困难是自己无法解决的,这是个常识问题。

网络已经成了现代城市的生命线,然而,由于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过高,它也随时可能变成一条“断命线”。服务器是一根绳,所有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绳子突然一断,城市结构整个就溃散了,所以保持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渠道是何等重要。

人世间的恶,几乎总是由信息的不畅所造成,如果人群间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恶意同样大的危害。所以,那些“求助通道”就显得尤其必要,这不仅仅是生活的必要,还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人道主义。


Chapter 5打败病毒,唯有实事求是

伟大的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在巨著《鼠疫》中发出的声音,无论在何时都振聋发聩:在抗疫的过程中,这一切里面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与瘟疫斗争的唯一办法,就是实事求是

但你知道,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对人类而言,所谓真理,就是使他成为“人”的东西,而要很好的成为“人”,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一些浅显的真理,譬如:“人是要吃饭的”“城市是不能成为孤岛的”,“真话是刺耳的”。

决策者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不贻误战机,才能减少失误;媒体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传达真实信息,不至民众心灵麻痹;民众只有实事求是,对疫情中遇到的困难,敢于说出来,才能让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实事求是,必须涵盖到一个行政命令、一句话、一个盲目举报的手指,一次对买馒头充饥的人的勇敢放行。

从某个意义上说,疫情最终考验的是人性,任何不实事求是直面疫情的做法,都是比疫情本身更让人害怕的东西,那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瘟疫;能够对抗瘟疫的,就是实事求是地面对,就是正直地生活。

加缪在《鼠疫》中描写了一个小人物格朗,他自愿在疫情前线工作,当他人对他表示感谢时,他的反应是:“这又不是难事,既然闹了疫情,就必须自卫,多简单”,在瘟疫面前,我们都是赤手空拳,只有实事求是地直面这一切,人性才不至于沉沦。

后记:西安,加油

疫情终将会过去,生活总会恢复正常。但是,你要知道,病菌不会灭绝,也永不会消亡,它只是休眠,然后伺机再杀回来。


从网络知道,在西安,有许多医务人员、志愿者和更多各行各业的人,都坚守在抗疫第一线,这种守望相助,正是直面疫情的写照,正因为有他们,战胜疫情我们才充满了底气。

但是,那些病毒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几十年,几百几千年,它能在任何地方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瘟神会再度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栖身之地。

瘟疫就是我们的生活,在病毒前,唯有实事求是,才能与它一战。但愿下一次,下一个城市,人类已经做好了准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