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梳理外媒对两会的十年报道,我们有了这些思考

姚宛昱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2022-05-21


3月11日, 2022年全国两会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2012年以来,中国全国两会走过了又一个十年,见证了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爬坡过坎。中国两会也在这十年中持续受到越来越多外媒的关注与报道。
本文梳理了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间近60篇外媒报道的趋势与动向,解读主要议题的舆论变迁,以期为以后的两会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经济议题一直是外媒关注重点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讨论的重点,中国的经济走势与相关政策也是十年来外媒关注中国两会的焦点。
▲《南华早报》报道中国2015年两会,重点关注“改革”相关话题

在2012年至2016年间,“改革”成为外媒热议中国两会的关键。总体来看,外媒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关注且期待,重点关注中国经济转型、对外开放水平、财政金融、国企国资等议题。
加拿大地缘政治观察网(Geopoliticalmonitor)在2013年引用中国政府发言表现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改革的决心。路透社则在2013年重点报道了中国两会代表对简政放权、优化对外投资管理并改善营商环境的讨论,展现了两会为中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的积极努力。
2017年起,部分西方媒体对两会的报道重点逐渐从经济议题转向中国政治及社会议题,但“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提出的全球公共产品受到广泛外媒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也被热议。埃及《金字塔报》称尤为关注中国的经济政策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这两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年全球贸易和投资规模。韩联社则称中国各项经济指标显示发展态势良好,对韩国也将是利好因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成为外媒关注两会的热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2020年两会的召开表明了中国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对中国疫情防控成果表示肯定。

▲路透社报道2021年中国两会


2021年,中国“十四五”规划成为外媒报道两会的关键词。路透社撰文解析中国“十四五”规划内容,称2021—2025年中国将注重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认为鼓励创新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所在,并将在双循环指导下重振国内消费与经济自主。
今年,中国全国两会揭示的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被外媒广泛报道,中国的经济复苏为世界经济及防疫提振信心。中国在两会上关于粮食安全与经济增长的讨论也受到外媒特别关注。与此同时,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走向也愈发受到外媒的持续热议。


国内外政治议题受到多方解读

回顾外媒看两会的十年报道,媒体的关注点有从经济议题转向政治议题的倾向,并逐渐与国际政治局势结合讨论。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2015年两会

在2012至2016年外媒热议“中国改革”期间,中国两会展现的反腐倡廉、政治改革等备受关注。新加坡《海峡时报》在2015年专题报道中国两会,将政治议题置于首位,并突出中国政府“打虎拍蝇”的反腐决心和中国依法治国框架下的司法改革议题。
2017年起围绕中国两会的功能性说明、中国国内政治的讨论逐渐增加。每年两会公布的中国军费开支、2021年通过的涉港决议、中美贸易战、两岸关系等话题也成为外媒讨论焦点。但在政治议题上,西方媒体的报道仍不免带有西方中心的色彩,以西方政体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免造成对中国两会的扭曲与误读。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媒体的发展也让更多全球媒体聚焦中国全国两会,非洲、拉美媒体也愈发关心中国两会中有关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等政治议题,对中国两会报道逐年增加。
▲非洲媒体《非中评论》报道2022年中国两会

非洲媒体《非中评论》在2022中国两会报道中认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与人民的高度团结,中国在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也不断向全球提供疫苗,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将进一步利好“一带一路”倡议。
拉美媒体对中国两会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一些拉美国家媒体表示希望能向中国“取经”,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并十分关注中拉关系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秘鲁人报》在2019年中国两会报道中称,中国将加强对拉合作,扩大同中美洲加勒比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秘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生态环保议题成为外媒报道新亮点

早在2013年前后,中国两会代表对空气污染及治理的讨论就受到外媒报道。《南华早报》曾在2014年两会报道中称,污染治理已成为两会代表提案中的优先关切。2016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对印度两会报道记者的采访中,印度记者表示其最关注的还是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环境污染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也同样存在,印度媒体关注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2021年中国两会,关注中国“双碳”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两会中的绿色发展议题也受到外媒关注,并在报道中多给予了积极评价。
2018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中国过去数年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发全球媒体关注。而中国在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中所设立的生态环境部,也广受外媒期待。《外交官》杂志认为,生态环境部的成立,不仅预示着中国环境的未来,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环境政策的稳定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抱负,以及在应对环境挑战中的全球性努力。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近年来,中国出台众多新政策措施,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成就“美丽中国”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的减排方案也成为国际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俄罗斯《公报》网站认为,中国一方面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继续履行降碳承诺。中国的减排目标没有以牺牲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泰国《曼谷邮报》则着重报道了中国经济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报道提出,中国在制定提振经济的政策时,也致力于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美联社发文表示,中国政府推进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建设,此举减轻了公共企事业单位通过减少燃煤来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压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则特别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并认为到2035年前,在中国销售的几乎所有新车都将是纯电动或混动新能源汽车,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会极大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正在以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快的速度变得更加绿色。


未来两会国际传播的建议与思考

以往昔为鉴,可以助前行。我们梳理外媒报道两会的十年,也是希望能为未来两会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一些经验与思考:
一是加强议题设置,打造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两会国际传播。从外媒报道两会的十年内容看,外媒对两会的关注内容有迹可循。全球媒体热切关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外资营商环境、经济体制改革等涉及中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政策议题,反映了各国对推进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关注。“一带一路”地区媒体则尤为关注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生态环保议题则成为外媒报道两会近年来的新亮点且受到多方好评。
未来中国两会的国际传播可根据外媒对不同议题的关注点和认可度,加强融通中外话语的议题设置,制定利于国际传播的信息议程,设置系统化、有步骤的信息发布,变“被动报道”为“主动传播”。
二是加强中国与各区域间媒体合作,讲好两会中的区域合作共赢故事。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是区域关系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区域媒体也从不同角度关注中国两会透露出的区域合作信息。未来可在两会报道中,主动加强与非洲、东盟、拉美等区域的媒体合作,分众化提供两会中针对不同区域的国际合作信息,加强中国媒体与其他区域媒体的直接交流,提升双方信息沟通渠道,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三是重视海外新媒体平台,加强两会国际传播的多渠道建设。全球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媒体报道逐渐呈现出去中心化、大众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媒体机构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意见领袖、民众讨论等都是无数微小的“媒体”单元,共同构建了中国两会报道的海外舆论场。未来两会的国际传播可以更多开拓海外新媒体平台,通过在海外新媒体平台设立账号、线上直播、观众互动等途径拓展信息传播的多元渠道,增强两会国际传播的话语权。

特约撰稿 | 姚琬昱

责编 | 何晶

审定 | 尹杰

| 参考资料 |  

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BBC)、彭博社、《卫报》、《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德国之声、《日经亚洲评论》、南华早报、加拿大地缘政治观察网、新加坡《海峡时报》、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印度WION新闻、《印度教徒报》、非中评论、新华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网、人民网、国际在线等


精彩回顾




“听”得见的国际传播业界热点资讯

跨越百年,外国人记录中国的“套路”变了样

“中国国际传播集团”揭牌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以推进对外书刊出版发行和国际传播创新发展为宗旨,成立于1988年,2021年在中央确立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重新调整组建。
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分享,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