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窄门,走正道,活出全新的自己

Y9XL 研价庄 2022-11-25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阅 读 目 次

一、引言

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三、底层逻辑感悟一二

(一) 别瞅傻子,瞅地

1. 瞅地,坚定了我工作中的选择
2. 瞅地,指明了我投资中的选择
3. 瞅地,是我喜欢但却没做好的事

(二)时间的智慧

四、 跟着思想走

一、引  言 

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人生在世,要么写点值得阅读的文字,要么做些值得写作的事情。”在这两方面老唐都做得很好。在他榜样力量的激励下,我也尝试把手放在键盘上。回顾过去几年的自己,无论是跟随老唐“写值得阅读的文字”来进行投资,还是在他文字的启发下,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做些值得写作的事情”,都有蛮多想说的话。而且,过去两年来,对个人而言,在投资、生活、工作与学习等方面,也都有着全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积极的,有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读着老唐的文字,或是直接受教,或是让自己积累的隐性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启发。顿悟也好,渐悟也罢,总之就是潜移默化地活出了更好的自己。那就应该记录下来。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因为投资才开始与老唐结缘,并在过程中许多观念和认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投资这条路上,有些追求的,总还是要做些准备,哪怕是技术分析,也都会去学一学,看看排行榜靠前的那些技术分析的书。总得来说,投资方面的书,总还都能学到知识,打开见识。不提技术分析中的那些缠论、突破、分型等概念的高深莫测,哪怕是认可价值投资,读巴菲特、段永平、陈光明等大佬们的正式非正式文字,对我而言,也像是推开了一扇窗户。这些窗户能让我看到价值投资者们财富人生、智慧人生的那片美景,但是想要实践时,却发现脚下还是悬空的,不知道如何走到那片美景去。踌躇间,又担心看到的那片美景是幸存者偏误,那些牛人还有着不为世人道的秘籍,美景只是海市蜃楼,接着又陷入自我怀疑。这种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感受是痛苦的。而读老唐的文字,像推开了一扇门,不仅可以看到那片美景,还会发现脚下居然有通向美景的曲径通幽般的路。窗外荒野迷踪,门前柳暗花明,这就是我之所见,老唐的输出在效果上与别人的不同。从价值投资逆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扇门注定是一扇窄门,而这条路,却是一条正道。
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老唐的作品带给我的影响远不止投资本身,所以,围绕以投资为主的作品中的细节来展开评论非我所愿,因为经过两年多的腌制和浸润,我受到的影响是系统性的。这种系统性,我想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对我整个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既有很多朋友已经写出来的那些共性感悟,也有结合自己实际的诸多由内而外的个性化变化,这种系统性,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快乐地享受,也能够逐步地理清。
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老唐的作品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引人入胜,切中肯綮。正文往往废话不多说,开篇就直给,酣畅淋漓地把读者在投资中一个又一个悬而未解的疑惑,给出了言简意赅、逻辑清晰、事实明了的解答。这是一个在市场中踩过无数坑,放过很多血的过来人,十足诚意地、毫无保留地站在投资者角度写出的文字。很多朋友在阅读系列作品时都会有种“说到心坎里去”的感觉。更妙的是,只要自己有心,顺着文字追根溯源,还会逐渐了解到,有不少解答都是有权威出处的,而且是经过历史检验的。那时候回过头再看书,更加会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仅仅是这种回溯,都值得一直去做,因为每一次回溯,都是对那些大家、智者们的投资和人生经历的一次回访,对自己的认知又是一次洗礼。
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想过用不同的形式来写自己的感受,列出来启发、解惑、觉醒等十几个关键词,每一个关键词都或长或短有对应想说的话。但是又觉得有些零散,而且穿插着有些重复。思考再三,我想尽可能地用以下简短的一句话,写出对老唐作品的整体感受。
我们是不是常有这样的自我激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接下来又是一筹莫展,该如何去结那张网?老唐的系列作品,就是中文世界里,教你我在投资中如何去结好这张网最好的作品。

三、底层逻辑感悟一二

我们在阅读时,常会看到老唐用到一个词,“推到尽”。稍微推到尽去想一想,这不就是这几年流行的第一性原理思维的中翻中嘛。这种思维所形成的底层逻辑,让我在读到文字时,能够更通透地去看待生活、投资、工作中很多问题,收获是巨大的。其中,对企业的认识以及思想中蕴含着的时间的智慧,是我第一时间就想到的一明一暗两大底层逻辑。

(一)别瞅傻子,瞅地。

“瞅地”这第一重底层逻辑,让我对“地”产生了很大兴趣。这里说的地,自然就是指企业。
1. 瞅地,坚定了我工作中的选择
第一次读《实战手册》,其中“股票收益的来源”中提到,“普遍而言,一个国家的GDP约有70%是由企业创造的。”仅仅这段话及对应的几个段落,就让我陷入深思,开始探究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到谷歌学术中找了相关文献来看,让我清楚了解到企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自己对世界经济社会运转的看法,也更加强化了自己为什么要投资。企业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世界虽不尽然只是由企业推动着进步的,但是世界的进步,企业一定是主力军。
进一步,对企业重要性的认识,也影响到我的职业发展观。我从事航空相关的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十几年来,由从事技术逐渐到带团队,和同伴们一道,在一个大平台中,持续努力做着创新、创业的事情。团队成员不多,我们同时承担着研发、测试、平台建设以及成果转化等任务,也就逼着自己不断学习,身兼战略规划、研发、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团队建设等职责,甚至一度还兼顾着跑起了市场,直到把这块以分销的方式交给更合适的人去做才稍微解脱。忙是真的忙,累也是真的累。不同的岗位自己得到了锻炼,跨领域多元的学习,也让我对业务多了些更大格局、更多维度的理解和把握。期间自己的试错成本也不低,放大了自己的短板,比如就真心觉得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搞市场。无论如何,受父亲影响的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好奇心驱使下研究探索的原动力,恋物造物情结带来的满足感也都是实实在在的。
所处单位这十多年正处在持续的企事业改革转制的阶段,一部分人靠着锐意创新进取干成了行业首屈一指、承担重大装备国产化重任的现代化企业,另一部分人还活在等靠要的吃皇粮的思维中。我恰好属于后者那类人所领导机构中的一员,却又像异端一样不一样着。所在的机构对自身的定位在战略上充满了模糊,管理体系也浑浑噩噩,明明是业务单位,却充斥着落后机关的低效、无能和冠冕堂皇。多年来更是有一种活在自我欺骗中,一提起业绩,就拿过去几十年的成绩搪塞。头们自圆其说,孤芳自赏,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却又冷暖自知。自己一直以来受到的读书体系、知识积累等,都是与自由经济、商业运转、投资及企业管理等相关。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我都尽可能去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方式去带着团队运转。不活成不喜欢的样子是我的坚守。所幸,个人做事风格,带出来的团队的整体风格总是被评价跟别人不一样,更有朝气、更有闯劲、思维见识与眼界更开阔、不计较小利,更喜欢去细究事实本身而不是一味迎合。
在单位争取行业机遇的过程中,幸不辱命,带着团队打造了两个国际上都处于比较先进的平台,这两个子项目成为整个大项目中最亮眼的仔,被誉为整个大项目的门面。我和团队在这个项目上干出了成就感,培养了队伍,打下了未来发展的基础。整个项目既有着比较大的科研价值,从需求来看,产业化前景也很可观。目前也正带着团队,持续打造着产品和服务项目,在朝着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转型并小有成效。最直观感受就是团队上下荷包变鼓了,大家对自身的发展和平台的未来也更加充满信心。
在围绕这些平台孵化产业化项目时,是选择走企业化,还是以所在行业根本就不适合市场化为名去选择一条所谓的公共事业道路,我是坚定的企业派。正处于有机会去打造一家企业的时期,老唐的文字更加坚定了我职场道路的选择,根本点就在于明白了企业的起源、意义及影响。在我看来,区别在于是选择躬身入局、积极作为,还是选择继续苟,选择继续等靠要。我在用自己的努力,努力让自己有得选。而那些一而再再而三不愿走向市场,在我看来其实是在给自己的不作为找理由,其实他们就是“真不知,所以不敢行。”
我们这种由一个个项目构成的工作性质和以运营为主的工作性质不同,运营是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提供重复的服务的工作,而我们所做的项目,是在为创造独特的成果、产品或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工作。每一次项目都不一样。为了能够胜任每次项目,我会去建立自己干项目的方法论,并尝试着把这种方法论行之有效后,分享给团队成员,最大化团队的能力和效率。最早干技术,觉得干技术很重要,后来才明白,项目是一个业务过程,而不是技术过程。再后来,又明白管理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系统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超越系统本身去思考解决之道。这种持续从N到N+1的升维思维让我受益匪浅,但也遇到了思维瓶颈。在工作中最直接的体现是,当我开始思考组织该如何高效高质量运转时,组织这一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可糖可棒的神秘事物却一度让我很困惑,仿佛谁打着组织的旗号就天然变得伟光正,而实际组织效率和质量却依然很低。自我融入组织后,倘若对自我价值陷入了迷茫,我们该如何寻找自身的意义?
正是读到老唐的文字,让我找到了出口,更加明白世界的本来。他的作品中,对企业经营增值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性的论述,对企业与社会财富关系、企业与投资关系的娓娓道来,引导着我对企业本质的关注。通过对企业性质、作用、重要性的学习,改变了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观,坚定了我职业发展中的选择。我明白了,把自己置身所处的组织之中,这一组织需要定义、需要定位、需要本分。明白所在平台经济组织的本质,企业化运营的定位,那就努力做好价值创造、财富创造者的本分。把这些思考清楚,我自己在其中该去怎么选择,自然也就通透了。

读“股票收益的来源”这部分内容时,我又根据书中的推荐,买了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本书在过去30年(1990年至今)经济学教科书引用排行榜排第三。整体上偏学术,有些晦涩难懂,我是结合着部分期刊还有网络上一些总结性的文章才消化掉科斯的核心观点。后来,又跟着推荐买了张五常的《经济解释》,读到了张对科斯和马歇尔的推崇。接下来,又在芒格的访谈中,再次读到他老人家对马歇尔对推崇。又去网络上看了马歇尔的相关文字。接下来自然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多了好奇,又去读了熊彼得。 

与大家们的这一系列交互,都是在阅读老唐的作品时,简单的一两句话进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生的。这在以前的阅读体验中不多见。我想,是受他分析问题时底层逻辑的引导,以及对他智识的佩服和信任自然而然地就去那么做。很幸运地,这些文字解答了我在工作中的疑惑,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通过以上阅读,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这一问题在学界是存在争议的,至少有亚当斯密、经济学家厄舍的市场分工论,经济学家奈特的市场高不确定性导致的专业人员组织化论,科斯的交易成本论以及一些不完全同意科斯观点的论述等。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当然值得去探究。但我更想思考的是,当我们回望历史、回到现实,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实实在在地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实战手册》(第二辑)中所说,“资本和劳动者通过企业创造并分享了整个国家的GDP。”那我们作为劳动者就该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企业创造,同样,也该理直气壮地挥舞着劳动所得的资本,在伴随优秀的企业成长的同时,享受财富积累的快乐。
2. 瞅地,指明了我投资中的选择
多年前,我早已把投资视为一辈子都想要、肯定要去做的事。但是为什么要投资股票,而不是货币基金、期货、债券、外汇、保险等其他投资形式,却不尽明白。因此以前的投资中,在不同的投资产品之间还做了分散。
差不多在自己三十岁左右,开始接触投资。间断有过几段跟着好友做期货的时光。好友毕业后一直从事期货,后来在贸易公司从事期现对冲,是我身边见过的为数不多,年纪轻轻就靠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的,近几年更是稳定的实现税后年收入九位数。刚开始学习期货投资,有一点是一开始就没有去信,那就是技术分析。对技术分析的持续有效性和合乎逻辑性始终持怀疑态度。在那几年里,一度把自己的能力圈聚焦在化工品类中的PP、PE、橡胶等,后来更是聚焦在橡胶,会去看泰国、马来、印尼等国家橡胶协会的官网信息,跟踪国内外轮胎、上期所合成胶库存数据。除了分析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研究基差,试图从期现、近远期等基差的逻辑中探寻某种类似于后来投资股票才知道的价值回归的规律等等。
学习做期货的那时候就老听好友说,这一行就是投机倒把,要持续赚钱还得靠股票。也知道很多期货大佬们赚到钱后都转入股票投资,但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说期货是零和博弈,股票是正和博弈,至于为什么是正和博弈,我也不懂。
2020年12月,我第一次拿到《实战手册》,当读到“股票的本质”“股票是最好的投资”“企业经营增值”等章节时,持续有击节叫好的畅快之感。2022年5月,当我再次读到《实战手册》(第二辑),花了一下午和晚上,读完了前两章,写下了“从这本书的重点凝练、一些观点的再组织,以及逻辑上的引人入胜来看,完全是读一本新书。相信不少读者读这本书,醍醐灌顶、直击心灵之感会更甚。”的简短感言。之所以有这些感叹,是因为这些文字,从根上解答了我投资路上的疑问,让我在不同投资方式之间去比较,几乎在一瞬间理解了过去在投资或者投机路上遇到的困惑。
在跟着作品了解到作者的个人经历时,就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在期货、股票、债券以及各种对冲套利的投资中,我明白了为什么长期来看要投资股票。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只要是增长的,企业中优中选优的上市企业创造的财富大概率也是增长的,那就应该购买这些优质企业的股权,陪伴企业一起成长,作为股东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企业也是我们股票投资的主体,是基础单元,它在本质上构成了某种协议、信任、共识最基本的载体,和我们的投资行为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这些启发已经足够。投资股票,本质是拥有好公司的股权,陪伴好公司一起成长。这是投资的道路问题。老唐文字的神奇之处在于,让我弄懂这一切,甚至只花了几分钟,看了几页,就明白了。
我的这种先期货再股票的投资经历,也让我在刚了解到老唐期货和股票的经历时,于内心产生了某些暗合。这种暗合在对他了解更多后,又幼稚地出现了好几次。比如和老唐一样,陕西、成都这种人生经历都成为暗合的点,还在得知他离开成都搬到苏州时,有了那么一丢丢怅然若失。就好像在一个城市就能怎么地一样。很搞笑(*^_^*)。从逻辑和理性上讲,这种出生地、迁徙地、个人经历的粗略雷同,很难想象于当事人之间会有什么真正实质性的交集。人生不同阶段,大致是需要搬几次家,去几个城市,既有父母定的出生地,也有了一些选择权的城市,比如上学,考研及工作,事业或家庭的选择,以及退休等等。但是我很多关于人生榜样,关于学习路径,都在有意无意中,跟一些千丝万缕去暗合。这也许就是一种心理学上关于努力的暗示,更是一种向阳而生的野望。
在学着做期货的那几年里,我也有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周期看待,小目标积累”、“像鳄鱼一样有耐心,等待猎物的出现”等投资感悟,并写在贴纸上时刻提醒自己。当几年之后,发现张磊这种大佬在他的《价值》一书里也有“弱水三千”这样的输出时,心理上也出现过把自己跟那些了不起的人建立某种暗合,进而生出一种幻觉,觉得自己也可以像大佬那样优秀。但是清醒之后,又觉得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因为这点感悟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投资体系,看完那些大佬们的作品,也完全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投资体系。当读到唐书房的文字,让我为自己的幻觉画上句号,同时为自己的得到,实实在在获得了支撑和填充。
3. 瞅地,是我喜欢但却没做好的事
在找到唐书房之前,我对财报之于投资股票的重要性,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模糊、不坚定且带有偏见。重要的不是产生新思想,而是摆脱旧观念。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
我自己,在读到老唐的文字后,无数次会回想到2016年那个夏天,在春熙路的西南书城,看到《手把手》时的心路历程。“能起名字叫手把手巴拉巴拉的肯定都是些图一时热闹的时令书。”“看懂财会书就能做好投资吗?那市面上的会计都是炒股高手。”
我挺心疼那时候的我,充满了偏见,缺少了对好奇心的进一步满足。偏见往往是因为无知。后来想一想,如果那时候看进去了,《手把手》大概率会像ROE之于投资者优秀企业路标的作用,指引着我去读到老唐的文字,进而关注唐书房,领略唐师的风采,接受思想的洗礼和熏陶。
其实在我看来,老唐的作品中,术和器,相对比较独立,而道是一以贯之地出现在道、术和器三册中的。以器载道,道在器中。就是这种感觉。读其中任何一本,只要稍微深读,都会明白这本书的价值,进而明白整套作品的价值。因此,我很羡慕那些想要结网就能很快找到唐书房或者接触到唐师书籍的朋友。有这样一整套道纲术目器用的真经,完全可以满足你的一切幻想。
解铃还须系铃人。2016年夏天的那个遗憾,在后来读到老唐的文字,在弄明白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后,想想也就没有那么遗憾了。那时候的我,对于投资还是读到的看到的思考的太少。满脑子还想着赚快钱。还在期货市场里去追求基差、对冲。从沉没成本的角度,那是自己认知的必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很庆幸自己要专注于学习股票投资时,就遇到了老唐。只要开始了,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从大学起的十多年来,我对企业经营都一直很感兴趣。喜欢读国内外企业家的传记,读企业管理类、商业类的书,日常订阅也是和企业、商业相关的知识。近些年,探究的更为深入,偏学术一些。比如去大致了解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企业的边界是什么。之所以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既是本来对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就很感兴趣,更是因为近些年各式各样新的思潮和观点,以及自己的一些遭遇,多少产生了一些困惑。
比如,以前看到的顶级企业普遍的价值观是股东至上,2018年却发生数百家顶级企业摒弃股东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那么,哪怕只是作为纳米非控股股东,遇到这样的企业,还敢不敢投呢?再比如,大概在2018年,亚马逊宣布因为版权到期收回部分电子书,我Kindle里有几本也未能幸免。这让我意识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边界也发生着变化。一本纸质书,买家几乎是永远可以拥有,但是电子书买到手后,有一天却有可能被收回。对我直接的影响,就是不信任亚马逊、阿里腾讯百度等公有云,开始在家自建NAS。从这一点也多了些对新形态的产品和服务该怎么去理解,互联网企业云服务的核心客户群像是什么样子的等思考。
在我看来,全球范围内,企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数字化浪潮、平台化企业、零工型就业等新形势,对企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竞争力,许多生意的价值源泉也在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与传统行业的竞争和对抗,资本无序扩张以及反垄断和强监管等等。企业的内核是什么,边界在哪里?大致有个了解后,对企业短期遇到的问题,长期来讲是否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这些事情如何跟主要优势结合,进而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想搞明白企业的内核和边界当然是很难的,但是跟着老唐的文字,按图索骥学到的知识,不一定能够做到完全理解,但尽可能去多读,对分析企业、理解企业也能够多一些意会。毕竟,有知识储备,才看得见机会。
也正是读到了老唐的文字后,才明白财报的重要性,更加明白我自己对企业的这种兴趣,并没有转化为掌握一门商业语言的追求。因此,我买了三本手财,办公室,家里,车上都放着。时不时去翻一翻。也加了后院很多学霸的公号,就在写字的工夫,去数了数,我的公众号里,98位设为星号,其中超过80个都是后院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我很享受这种氛围带来的启发和提升。
结合自己工作,再来看待投资的过程,瞅地的过程,对企业分析的过程,就像航空专业中的适航。在航空领域,安全是航空产品的立足点,适航是对航空产品的最低安全要求,本质上是要保证航空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就像芒格说过,投资就像飞行员的检查清单。适航的过程,就是照着手册清单,把航空器成千上万的检查项完成并确认的过程。适航包括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买入之前对企业的分析,就像初始适航的过程,买入后对企业阶段性经营情况的分析,就是持续适航的过程。财报就像适航手册一样,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清单项,财报分析就是对照着清单一项项检查,去排查问题。而我们是否要投资一家企业,财报分析只是第一步,就像适航只是个起点,只是判断这架航空器是否能够运行正常、持续运行正常,而判断经济性、舒适性、易于维护性、需求匹配度以及飞行性能与航司布局规划的关系等等,则有点像商业模式是否优秀,企业文化、管理层、竞争优势等分析。
回过头想,老唐用他的唐氏语言,更加通透地让我理解了段永平说的那句“我从老巴那里学到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内涵。以前读到过巴菲特对农场土地表述的只言片语,但是没有去深入思考过,或者是想过,但是没有悟出来。而老唐输出文字中对企业、企业行为的分析,却教会给我很多,有太多值得我一直去学习的。投资是一辈子的事,自然而然地,瞅地也是一辈子的事,这件事对于投资至关重要,值得我们终生去学和习。

(二)时间的智慧

喜欢老唐的文字,其中的哲学性和科学性是很重要的。我很容易就被这种特性所产生的内涵、智慧以及缜密所折服。然后,深度思考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比如,时间的智慧。
很直接地感受到时间的智慧,最早来自莱布尼茨的那句“自然从不飞跃”。还记得当时盯着《巴芒演义》扉页的这句话,惊喜了好半天。莱布尼茨是我在科学和哲学领域非常佩服的先贤,对他和斯宾诺莎的推崇,远高于同时期其他的大家。这句话我在其他的书中见过,但因为翻译的原因,读过也就读过了,大致是“大自然不跳跃”。很显然,“自然从不飞跃”在信达雅上处理得更好,而且,非常契合《巴芒演义》这本书轻松、风趣、宏大、智慧的气质。老唐再次施展他中翻中的强大功力,重翻了我以前知道但是却没有深刻理解的一句话,让我多了深层次的思考,有一种在我们仨之间,帮着穿越时空来了一场教学的感觉。
“没有事情是突然发生的,大自然不跳跃”,这句话被莱布尼茨自己称为最重大和最坚定的信条之一。其实,后来莱布尼茨就是从这种“连续性”的理念,推导出微积分。
在读系列作品时,又多次翻回《巴芒演义》扉页,反复品味“自然从不飞跃”。在我看来,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诸多“唐语录”的底层逻辑,比如,“日拱一卒,不期而至”“功不唐捐”“收入是一连串事件”,都遵循着这句话所反映出来的自然律。如果还没感受到,试试看把“自然从不飞跃”和这些名言混搭一下,毫无违和感。

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我们跟随老唐的思想,把时间分割成很多小段,然后把投资这件不容易的事情,分解为很多个简单的部分。当困难被拆解后,当我们日拱一卒,把这些小部分的容易的事一件件做到时,投资就会变得很简单,财富自然就能够不期而至,过程中的付出也自然就功不唐捐。在《巴芒演义》中,老唐用他散打的文字风格,向读者们展现了诸多投资家的一生,用正向激励和反面教训印证了“自然从不飞跃”的力量,而贯穿其中的就是做正确的事,并明白事物发展的连续性,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能够接受慢慢变富,再找对方法,就会变得越来越富。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慢慢暴富了。缓慢未尝不是另一种速度,另一种力量。而且,人生只需要富一次。
第二次很直接地对文字中时间的智慧留下深刻印象,来自核心篇“投资的底层逻辑及其运用”中,对选择用三年后合理估值为锚来估值的阐述。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了为什么是预测三年,而不是一年五年十年?并分别从股市三五年起伏周期、不乐观放大预期以及历史研究表明3年预测准确率大于50%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这种选择的道理,并给出了相应依据和出处。我也根据给的出处,又去看了《对冲基金风云录》,去对应的引用段落打了卡。坦率地讲,我被老唐治学逻辑的严谨所折服。
除了一些比较直接感受到的之外,还有那些若隐若现的时间智慧。比如,“All cash is equal”。金钱都是一样的,比较它们就是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今时今日的钱和明年今日的钱价值是不一样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投资的原因所在。要为这些钱找到去处,以确保明年的钱比今天更值钱。
再比如,“收入是一连串事件。”这句话是从老唐那里读到的费雪的名言,后来在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中也读到过。初读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被誉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的卡洛·罗韦利的经典观点,“世界不是由物质构成的,而是由事件构成的”。觉得很妙,重新给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收入。不是简单的把收入物化或非物化,而是把收入看成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收入减少,也有收入增加。用这种思维看待问题,是比较容易建立起长期视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平常心来对待问题。老唐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耐心等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就不要去纠结一时的忽高忽低的数字本身。数字的变化只是个结果,而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接近本源的导致数字长期趋势变化的事情上。真明白了,就不需要去盯盘,而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安排。比如,阅读、瞅地、或者是工作。
还有,“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让我们有得选。”这句话在我看来,除了激励我们努力以外,还暗含着做选择面临着对机会成本和沉默成本的考量。沉默成本是对过去的成本,机会成本是对未来的成本。常见的一个心理误区就是纠结过去付出的努力和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自拔,忘记已经发生的对未来的选择和发展没有影响,忘记该切换为机会成本思维看待未来。认识到成本中暗含的时间价值,能够让我们在现有社会共识的时间秩序安排下,认识到时间具有唯一性。进而明白过去投入和未来产出的权衡,摆脱成本心魔,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此外,实战手册“市值波动的源泉”中,用每股收益换算成市值的这种推演方式,也让我又一次停下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去感受这种思路的妙处。从纯数学角度,通过一个定量去降低等式两边的推算值出现次数,增加一个定量,更容易去关注。就像老唐选择关注企业利润而视市盈率为意外结果一样。市盈率会变,利润会变,但是利润的变化来自于企业,来自于我们可以去研究的那部分,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规则去框住。而市盈率作为一个承载了广泛群体情绪的集合,但凡对大众心理有一些认识的,就会明白研究这部分,太难。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数学上的处理,但在我看来,暗含着时间的绵延,是“短期投机”还是“长期投资”的理念贯穿其中。在这一点上,李录也有过类似的表达,“很多投资者,最爱看的一个财务数据叫做每股收益,但是如果你真把自己当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就不会用每股收益来考虑问题,而是会考虑他的收益,只要有人提到“每股”这个词,你就知道,他必然是个交易者。真正的价值投资会轻松说出所投资企业的市值,营收,利润,估值倍数这些重要指标,如果你说不出来,那么恐怕就离赔钱不远了。因为你压根就不了解这个企业。”看市值、看营收看利润看估值,而不是盯着交易数据,这也是老唐一直以来教给我们的。
以上引用文字中有关时间的含义,也许并不都是作者的本意。但是这些表达,或多或少引导着我去深入思考时间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是无意识的,容易忽略掉。对于我来说,有意识地加入时间这个变量,多了一个去看待事物发展的维度,还是很有帮助的。能够帮助我以时间为标尺去建立秩序,重新调整事件基本的排列组合,并辅助决策。我们选择价值投资,学习、研究巴芒思想,跟着老唐学习、实践中翻中的巴芒思想精华,其实就是在学习如何正确地利用时间复利,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这个角度,时间其实是一种思想物,影响着人生的选择和发展。

四、跟着思想走

在我三十出头的年纪,曾经很困惑,人生到底该追求什么?自己普普通通,缺点毛病也多,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去过好自己的人生,尤其在成家后、在为人父后、在父母渐渐老去后,在自己成长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之后,有机会去选择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带来的如何给周遭的人以正向反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正确的做事并授人以渔,这些都变成自己的一种甜蜜的负担。是该迎合体制中的条条框框,磨平棱角、补齐短板,还是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该去追求什么?有没有一个内核,可以去追求这一内核,就能做到更好?直到读到一句话,深以为然。“有思想,出世可以当个贤者,入世可以当个强者。”
有思想很重要。在我看来,有思想甚至可以是马斯洛层级中,满足第一阶之上所有需求唯一重要的事情。马克吐温说过很朴素的一句话,“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日常中,我们接触到的所谓的思想,往往离我们太远。我们心中想要的思想,是具象的,跟我们普通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息息相关。光是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思想,其实都是非常难的。多少人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失去了自我。忽略了需要向内索取,好好问问自己。

从读老唐在公众号的文章,再到买入他的作品细品,直到有机会在后院持续受着熏陶。了解老唐越多,越强烈地感受到,老唐就是我目光所及之内,在出世贤者和入世强者之间实至名归、切换自如,且有着一以贯之思想的人。借用NBA对传奇球员威尔金斯“人类电影精华”的评价,老唐的show可以说是中文世界里“巴芒思想精华”,思想中既有投资,更有人生。老唐的文字作品,就是他作为一位贤者和强者,在投资和人生道路上,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自然而然想去看,想常去看,想跟着走。跟着走,不是站在肩膀上,巨人会累。跟着走,就默默跟着走就好,哪怕离得远一点,只要思想的触角能及就好。跟着走,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有思想这件事,是我期望自己能够达到的,更是别人会深深打动我的魅力所在。大一刚入校的时候,在一次公开课上与现在家里的领导搭讪时得知,她正在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对这位女子心生敬意。尽管现在看来,心理学不过是脑科学的前夜,尽管这个前夜可能会很漫长。但在近20年前,对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人的天然亲近,让我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多年后更是收获了更加美满的婚姻。同样的,对能够引起自己深度思考,提升自己认知、突破思维限制的老唐,也总是更容易产生亲近之感。跟着老唐的思想走,我相信也能够收获更加美满的智慧人生、财富人生。
~本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