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杯 ▏第31届“挑战杯”国发院获奖团队风采展示


WECHAT ID: NSD-Students  




北京大学“挑战杯”系列赛事至今已举办31届,此赛事旨在鼓励和引导广大同学关注科技学术发展,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学术发展献计献策,产生了一大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


本届“挑战杯”,国家发展研究院同学积极参与,经过院内初评和校级评审,7支团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同时往届挑战杯国发院获得校赛特等奖作品,由胡歧山、杨益州、刘晏语、王方瞳、王非石共同创作的《被门槛绊住的人口流动——地方政府户籍政策制定的行为逻辑分析》(指导教师:赵波),经学校推荐参加市赛评比,荣获得三等奖,特别予以表彰!


五四青年科学奖获奖作品


课题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

获评奖项


新冠疫苗接种与中国非新冠病死亡率的关联


李泓孛

张丹丹

一等奖


人口变化、消费转变与双碳路径


张春峰

雷晓燕

赵波

一等奖


如何评估公共政策的乘数效应——以互联网接入对农户经济的改善为视角


王一平

李泓孛

丁相元

黄炜

二等奖


关税自由化、工资不平等和个体教育投资——来自中国加入WTO的证据


胡歧山

杨益州

徐化愚

二等奖


中国上市公司app对企业盈利影响——基于事件研究法



何熠辉

李睿琪

周琪森

潘阳

高竞舸


黄炜

三等奖


被鲸吞的补贴:地区制度壁垒对产业推广的影响


张煜率

邢剑炜

三等奖


特别贡献奖获奖作品

课题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

获评奖项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翟夏宇

梁昕怡

方碧玉


孙永臻

优秀奖


部分获奖作品介绍和获奖者感言


#

一等奖(五四青年科学奖)


作品名称

新冠疫苗接种与中国非新冠病死亡率的关联


获奖者

李泓孛


指导教师

张丹丹

(国家发展研究院  长聘副教授)


作品简介

本文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死亡监测和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构建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的县级面板数据,我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量化疫苗接种对非新冠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成全程接种疫苗与死亡率呈负相关;在一个月内有10,000人完成全程接种疫苗,可以避免一个中国县级单位的1.07例非新冠病死亡。初步计算发现,在中国由于接种疫苗的影响,约有132,700人的生命免遭非新冠疾病的威胁,其中75%为年长者。在零病例实践下,新冠疫苗接种与中国的非新冠病死亡率呈负相关,尤其是在脆弱人群,如年长者和欠发达地区。本文的研究结果探索了新冠疫苗接种率和非新冠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参赛心得

在挑战杯学术竞赛中获奖于我而言非常偶然,学院推荐本科科研优秀项目直通校级决赛,而我的本科生科研项目恰好获得了这一殊荣,所以我也就顺理成章稀里糊涂地入围了校级决赛并最终获得挑战杯学术竞赛一等奖。因此,我以“非主流”形式参加挑战杯,分享的“非主流”经验心得大家谨慎参考。首先,挑战杯虽属学术竞赛,但它的周期远长于一般意义上的竞赛,更类似于科研课题的申报,包含立项、中期审核和结项;所以我认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从立项到结项的时间非常重要,而非如“赶作业”一般,临到结项才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其次,定期积极地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定期与指导老师沟通有利于自身获得更为全面的指导,同时能够对研究的进度进行“被动式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老师沟通前最好有所准备,可以简单列出一个大纲或者制作PPT,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最后,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能够通过学术会议的录用情况、评委老师或者同学的评论等搜集到论文的修改意见,这对论文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

二等奖(五四青年科学奖)


作品名称

关税自由化、工资不平等和个体教育投资——来自中国加入WTO的证据


获奖者

胡歧山

杨益州


指导教师

徐化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助理教授)


作品简介

本文以中国加入 WTO 以来的关税自由化为研究背景,着重关注关税自由化对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因果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关税自由化扩大工资不平等时,个体的教育决策是否会随之改变。通过使用工企数据、海关数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和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关税自由化通过增加教育溢价和扩大非正式就业加剧了城市的工资不平等,这一不平等结果导致人们接受教育的预期收益与机会成本之差增加,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大专阶段的入学概率并减少了其辍学概率,但对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并无显著的影响。本文的上述发现支持了对同一年龄段提供差异化教育的思路,并且建议政府对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尤其受到负面冲击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更精准的经济支持。


参赛心得

感谢徐化愚老师带领我们走入经济学科研的领域,这篇论文的研究过程让我们初步建立了对“何为有趣的/有意义的研究话题”的认知,对我们分析处理数据和模型推导的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供稿 | 国发院学生会学术部 陆苏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