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宏观】测算2023的“经济账”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之二

国君宏观董琦团队 国君宏观研究 2022-12-24


导读


本篇报告,我们对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展望测算,并解答几个关键问题。地产如何才能“软着陆”?仅从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来看,地产投资增速需要复苏至0附近。出口靴子怎么落地?对全年出口我们比市场更悲观,全年回落-7%以上。基建的钱从哪来?预计广义财政工具将发挥弥补资金缺口的作用,需要提供1.35万亿增量资金。整体来看,通胀全年处在较低水平,随着结构性政策发力,宽信用逐渐见效。


摘要


1、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有几个核心问题

1)如何看待23年GDP增速?23年GDP增速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预计疫情影响在二季度之后逐渐减弱,环比从弱于季节性逐渐过渡到强于季节性。

2)地产如何才能“软着陆”?从三个角度考虑,仅从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地k产投资需要复苏至0附近;考虑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则地产投资需要与GDP增速基本持平;对标疫情前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则地产投资需要达到8.5%左右。

3)出口的靴子何时能落地?我们对2023年的出口展望比市场更悲观,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中枢为-7.3%,欧美接力衰退,使得二三季度出口动能最弱;叠加国内疫情扰动使得出口的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加剧。

4)财政搞基建的钱从哪里来?预计2023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在6%左右,而在22年财政空间被大大压缩的背景下,广义财政工具将发挥弥补资金缺口的作用,需要提供1.35万亿增量资金。


2、生产法视角的GDP:23年疫情对三大产业的趋势性影响还会继续,即二产强于三产,建筑业强于工业,但随着防疫政策逐步优化调整,上半年影响更为显著,下半年行业结构逐步向疫情前回归。三产增速将在下半年反超二产,建筑业增速逐渐回落。


3、支出法视角的GDP:消费高于投资高于出口,预计社零全年增速6.8%,下半年复苏加快;投资全年5.7%,其中地产0.2%、制造业6.7%、基建5.9%;出口全年-7.3%,贸易顺差同比减少约1500亿元。


4、通胀:预计2023年CPI呈V型走势,中枢为1.6%;PPI呈“√型”走势,中枢为0.4%。


5、金融:2023年社融增速进入逐步回升阶段,1月份最低(10.0%左右),12月份最高(10.5%左右),全年的中枢在10.3%左右;人民币贷款仍将是主要支撑,全年增速中枢10.4%左右。


6、风险提示:国内疫情进展超预期;稳增长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


目录



正文


1.  2023年几个宏观核心问题的量化测算

临近年末,地产融资松绑、防疫政策优化给前期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带来确定性的预期;但展望2023年,围绕经济增长、地产、出口、财政等核心问题的“迷雾”仍在。我们从量化视角给出几个宏观核心问题的判断。

1.1  如何看待23年GDP增速?

22年重要会议召开完毕,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压制仍在继续,预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集中在22Q4和23Q1。

 

从潜在增速来看,国内机构普遍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在5%-6%。一是从模型测算来看,采用生产函数法,模型设定为:

其中Y、A、K、L分别表示经济体产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据来源于PWT,数据区间为1952-2019年,模型估算结果为:

后根据模型对2020-2021年疫情冲击进行估算,基于疫情冲击和其他假设,对2023-2025年增速进行预测,发现“十四五”时期平均增速为5.1%;二是从主流机构预测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21年测算的“十四五”期间的潜在增速为5%-5.7%,国家统计局也提及多数对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测算结果落在5%-6%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10月预测2022-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3.21%、4.44%、4.50%和4.63%,则“十四五”期间平均增速为4.96%。

从政府目标来看,23年GDP增速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从2011年以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GDP增速目标来看,除2020年未确定目标之外,下调的“步长”都在0.5个百分点;23年确定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既符合惯例,实现难度又不至于过大。

尽管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但变异毒株的高传播力和隐匿性还是会在短期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交管控或自愿减少社交活动导致的服务消费的下滑,二是劳动力感染暂离工作岗位,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这在中国这样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影响尤为明显。

 

我们预计防疫政策调整后的一到两个季度内疫情存在大幅反弹的风险。随着春运的到来,23年一季度感染人数可能大幅增加,GDP环比弱于季节性水平;二季度之后经济活动逐渐恢复至正常,环比与季节性基本持平;下半年随着地产复苏和疫情影响基本消退,消费需求得以释放,GDP环比强于季节性水平。

1.2  地产如何才能“软着陆”?

2022年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下降8.8%,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对GDP的拖累达到-10.3个百分点。若要地产投资在2023年实现“软着陆”,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测算。

第一,仅从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地产投资需要复苏至0附近。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即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我们以房地产业对GDP零贡献作为“软着陆”的基准情形,则2023年地产投资也同样需要复苏至0左右。

 

第二,考虑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则地产投资需要与GDP增速基本持平。学术文献研究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的相关行业GDP占比达到9.4%,以2023年GDP增速4.8%来计算,意味着地产投资0增长将拖累GDP0.5个百分点(地产投资0增长情形下的GDP增速=(1-9.4%)*(1+4.8%)+9.4%-1=4.3%)。因此,考虑地产投资对上下游的拉动,则地产投资需要与GDP增速基本持平(4.5%~5.0%之间)才能“软着陆”。

 

第三,对标疫情前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则地产投资需要达到8.5%左右。2019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1%。若要23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同样水平,以GDP增长4.8%来测算,房地产业增加值需要达到2.3%。回归分析发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0.27个百分点,则地产投资增速需要达到8.5%左右。

1.3  出口的靴子何时能落地?

我们对2023年的出口展望比市场更悲观,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中枢为-7.3%,欧美接力衰退,使得二三季度出口动能最弱。我们从2022年6-7月开始,就对后续出口持较为悲观的态度,预计四季度出口将会转负,并在9月8日发布的《出口展望:靴子即将落地》中更加系统和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对于2023年的出口展望,我们仍然比市场更悲观。


1、从外需角度来看,欧元区2022年四季度可能已经处于衰退状态,并且我们预计将持续至2023年二季度,2023年下半年经济将有所企稳,但修复斜率有限。美国方面,我们预计美国2023年年中附近将陷入实质性衰退状态,并预计将持续至2023年年底附近。欧美接力衰退,使得2023年中国出口增速中枢明显下移,其中二三季度欧美经济衰退出现一定程度的叠加,使得出口动能最弱。


2、从产品角度来看,2022年to B端的中间品和资本品是中国出口的主要支撑力量,而to C端的消费品出口处于低迷状态,但展望2023年,由于to B端的中间品和资本品本身就随经济和资本开支周期波动较大,随着海外衰退预期的持续演化,海外资本开支预期已经出现大幅下降,因此预计2023年to B端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跌幅更大,to C端的消费品跌幅可能相对较小。2023年的产品出口,呈现出与2022年截然相反的特征。


3、从量价角度来看,2022年8月至10月,数量对出口增速的贡献已经完全转负,出口增速完全依靠价格因素支撑。展望2023年,预计商品通胀将出现明显缓解,甚至将陷入通缩,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的贡献也将明显减弱。


4、从出口份额角度来看,在经历5-7月订单回补导致的出口份额升高之后,8-9月中国出口份额较2021年同期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展望2023年,随着中国出口份额的趋势性回吐,以及国内疫情反复影响,预计出口份额将会继续回落,在全球贸易下行周期中,中国出口压力较大。


5、出口下降幅度方面,一方面,若假设2023年出口环比完全符合季节性,则对应出口全年也要下跌2.5%,正增长的概率非常小。另一方面,以金融危机为参照,2009年全年中国出口下跌16%。综合上述两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欧美将接力温和衰退,对应中国的出口动能应该比季节性更弱,同时由于衰退幅度远不及金融危机,对应中国出口下幅应该不及2009年的跌幅。


6、国内疫情扰动使得出口的进一步下行的风险高于上行风险疫情扰动一方面使得短期内物流供应链、生产受阻,出口受限,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说,也将加快订单回流和出口份额回落的速度。国内疫情反复对供给端的扰动,是2023年中国出口的最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一季度气温较低、春运人流量较大时期,疫情对出口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造成后续出口的压力更大。

1.4  财政搞基建的钱从哪来?

我们预计2023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在6%左右,而在22年财政空间被大大压缩的背景下,广义财政工具将发挥弥补资金缺口的作用,需要提供1.35万亿增量资金。

 

若23年广义基建增速达到6%左右,意味着与22年相比,需要提供约1.2万亿的净增量资金。而23年专项债可用体量大概率退坡,一般公共预算、土地出让金和国内贷款增量资金料将有限,主要的来源渠道转向预算外的广义财政工具:

 

一般公共预算为基建投资提供增量资金2100亿元。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端在疫情冲击和退税缓税的影响下进度明显慢于往年;受收入端拖累,支出端勉强维持与21年基本持平,预计全年仅能完成预算进度的98.5%,同比增长6.8%。23年一般公共预算仍需维持高于GDP增速的支出强度,我们预计增长7.5%,增量资金约2万亿,按照其中11%投向基建领域来计算,则基建增量资金约2100亿元。

 

预计23年卖地收入对基建投资资金增量没有贡献。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预计下降20%左右,完成总量不足7万亿。考虑到其中约有30%是城投托底,很多土地处于被转让未开发的状态。预计23年房企拿地仍然不活跃,土地出让收入在0增长附近,对基建资金增量没有贡献。

 

专项债资金可能较22年缩减5000亿-8000亿。22年专项债除当年新增的3.65万亿之外,还使用了21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以及5000亿盘活限额,资金总量超过5.3万亿,以60%投向基建计算,则专项债提供了3.2万亿基建资金。假设23年新增专项债在4万亿-4.5万亿之间,仍以60%投向基建假设,则专项债支持基建的资金体量在2.4-2.7万亿之间,较22年缩减了5000亿-8000亿。

 

银行贷款能够提供的增量资金在2700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3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在22.7万亿左右,比22年增加2.3万亿,按其中12%投向基建来计算,则银行贷款为基建提供的增量资金约为2760亿元。

 

汇总常规财政金融工具,与22年相比尚有1500亿的净减少,若要实现6%的基建投资增速,需要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外提供1.35万亿中长期流动性。9月起央行重启PSL,9-10月单月净新增在1000亿以上,11月净新增在3000亿以上;若23年保持月均1000以上的规模,则能够支撑基建6%的增速。

2.  主要经济指标的量化测算

2.1  生产法视角的GDP

从三大产业来看,疫情三年打破了原本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第二产业、三产占比持续上升的趋势。2015-2019年,第三产业增速始终高于第二产业2-3个百分点;2020年二产和三产增速分别为2.5%和1.9%;2021年疫情的影响相对较轻,二产和三产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3%和5.0%;2022年前三季度二产和三产增速分别为3.9%和2.3%。

 

三产持续疲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疫情压制住宿餐饮等接触性服务业,二是房地产业的拖累。与2019年相比,2022年前三季度住宿餐饮业对GDP贡献率从1.7%下降至-0.4%,批发和零售对GDP贡献率从9.3%下降到3.9%,房地产业对GDP贡献率则从3.1%下降至-10.3%。

 

为对冲三产放缓的影响,二产在大多数时间处于偏强的状态。除疫情之后二产增速高于GDP整体增速高于三产增速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基建对冲地产的下滑,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工业整体。自22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基建持续发力,Q2Q3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6%和7.8%,高于二产整体的0.9%和5.2%,也高于工业增加值的0.4%和4.6%。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疫情对三大产业的趋势性影响还会继续,但随着防疫政策逐步优化调整,上半年影响更为显著,下半年二产与三产之间以及二产和三产内部的行业结构逐步向疫情前回归。总结来看就是,三产增速将在下半年迎头赶上并超过二产,建筑业增速逐渐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略高于二产增加值增速。

2.2  支出法视角的GDP

2.2.1.      固定资产投资

 

从地产投资来看,基准情形下23年增速有望回归0附近,但也存在复苏力度不及预期,23年仍处于负增长的风险;此外,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建设有望提升地产投资2-3个百分点。

 

1、基准情形下,23年地产投资能够回到0增长附近,能够减轻制造业和基建对冲的压力。四个季度的节奏上来看,前低后高,下半年复苏提速,既符合基数规律,也与内生复苏动能相一致。基准情形下,预计23Q1-Q4当季同比分别为-15%、-4%、6%和13%,全年同比增长0.2%。

 

2、悲观情形下,全年地产投资难以转正,同比-1.8%左右。我们认为23年地产投资复苏的趋势虽然相对确定,但复苏节奏和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悲观情形下,23年四个季度的环比明显弱于季节性水平,Q1-Q4当季同比分别为-16%、-5.5%、4.5%、9%,全年同比增速-1.8%。

 

3、乐观情形下,保障性租赁住房大规模建设提速有望拉动地产投资2-3个百分点,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接近4%。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2022年,全国共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时期,全国初步计划投资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近900万套(间),预计可完成投资3万亿元左右,则未来三年年均筹集190万套,年均投资6300亿元,若23年保障房建设适度超前,例如将24年建设份额提前到23年,则能够额外拉动地产投资4.2个百分点;同时考虑保障房建设会对商品房投资产生一定挤出,则乐观情形下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在3.7%左右。

从制造业投资来看,国产化替代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逻辑下,23年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高位,全年投资增速有望达到6.7%,与22年制造业投资三年平均增速(6.6%)基本相当。疫情之前的15-19年,制造业投资年平均增速在5.5%左右;21年制造业投资后半程发力,全年实现13.5%的增速,对应两年平均5.4%,基本回归疫情前的中枢水平;22年在政策催化下,制造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上行,较疫情前的中枢提升1个多百分点;我们预计23年这一新的中枢水平有望继续维持。四个季度来看,一季度季节性较弱,后三个季度季节性逐渐走强。

 

从基建投资来看,未来基建投资迎来5%-7%之间的新的增长中枢,23全年增速在6%左右。我们在21年12月的深度报告《大基建重回舞台》中就提到,得益于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项目储备到位,基建投资有望迎来显著高于18-21年的新的增长中枢,这一中枢水平预计将在5%-7%之间,略高于潜在GDP增速,才能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若22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长11.2%,对应相对20年(3.4%)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6%,进入了这一新的中枢区间。我们预计23年广义基建增速较22年有所回落,但增速继续向这一区间的中值靠拢,增速在6%左右。

 

除三大投资之外,固定资产投资里的其他行业投资也不容忽视。其他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主要由第三产业中的细分行业构成,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新经济范畴,而教育、医疗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政策的推动下也有望实现高增长,预计23年其他投资增速将在7%-9%之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预计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枢在5.7%左右,与22年基本持平,但结构相对更加均衡,节奏上先上后下,三季度是年内高点。


2.2.2.      消费

 

2020年至今,一共爆发过多轮疫情,影响最大的按照程度排序分别为:2020Q1、2022Q2、2021Q3,同时我们发现过去两年的Q4受疫情影响都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如果只看Q4的消费走势,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秩序”的,即:过去几年消费呈相对稳定的递增趋势。

 

其中,疫情前(2019Q4)消费增速为7.5%,而疫情后出现了中枢下移,2020和2021年分别为4.6%和3.6%,年均复合增速为4.1%,背后反映的是:1)后疫情时代消费增速中枢基本位于4%附近;2)2021Q4弱于2020Q4体现了经济周期的作用。考虑到当前经济压力依然大于21年同期,因此我们可以大致预测2022Q4的三年平均复合增速在3.9%附近,对应的消费总额为12.9万亿(这是假定没有严重疫情冲击的理论情形)。

 

进一步,我们判断随着防疫策略的优化,虽然短期可能会遭受疫情大幅反弹带来的经济冲击,但是拉长时间来看,疫情的影响会逐渐淡化,同时考虑到经济周期的企稳回升,预计2023Q4的消费动能将强于当前,因此我们预测23年Q4的四年平均复合增速将有所回升(大致在3.95%附近),对应的消费总额为13.4万亿。根据2019年四个季度的消费占比来推算,2023年Q1~Q4消费额在没有疫情冲击的情形下预计分别为:11.7万亿(23.8%)、11.7万亿(23.7%)、12.3万亿(24.6%)、13.4万亿(27.9%)。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讨论的都是没有疫情冲击的理想情形,但实际上,随着防疫策略的优化,疫情感染的风险必然面临提升。


1、首先,我们看到目前疫情再次加剧,新增病例数超过4月份最严重的时候,Q4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经济冲击,其次,2023年春节期间,返乡潮可能也会带来一轮疫情的反弹,因此在我们的基准假设下,2022Q4和2023Q1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冲击;


2、具体冲击的程度我们可以对标过去三轮(2020Q1、2022Q2、2021Q3)。以2020~2022年Q4的理论消费额作为参照,按照季度占比推算,得到上述三个样本期间无疫情情况下的理论消费额,我们发现疫情的冲击幅度分别为:2020Q1(-22.6%)、2022Q2(-6.9%)、2021Q3(-2.0%)。虽然2022Q2的病例数远超2020Q1,但经济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弱,体现了病毒弱化带来的防疫策略的优化。因此,我们判断,随着防疫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未来疫情对于消费的单季冲击幅度位于6%以内。


3、因此,对于2022Q4和2023Q1我们的基准假设是分别受到疫情冲击5%和4%,随后逐步修复,2023Q4可能会带来小幅的补偿性消费。测算得到2022Q4~2023Q4的消费额和同比增速分别为:12.3亿元(-1.7%)、11.0亿元(0.1%)、11.3亿元(10.7%)、11.8亿元(6.3%)、13.5亿元(10.1%)。2022和2023年全年消费中枢预计分别为:-0.3~0.3%;5.7~7.8%。

2.2.3.      出口

 

我们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为-7.3%(详见我们1.3节的分析),贸易差额将从22年的约8900亿元缩减到23年的约7400亿元,与22年相比,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减少1500亿元。

2.3  通胀

基准情形下,预计2023年CPI呈V型走势,中枢为1.6%。一季度在猪周期、能源价格和低基数效应下,中枢为2.1%,为全年最高;二三季度在能源价格回落、高基数等因素下,相对较低(1.3%、1.2%);四季度在消费修复和低基数效应下,出现回升(1.9%):

 

1、猪周期:预计生猪价格上涨时间至少持续至23年三季度,2022年底和2023年底分别涨至27元/千克和36元/千克。


2、油价: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冬季上涨后,在海外衰退预期不断强化下出现回落, 23年四季度企稳反弹,2022年底和2023年底分别为95美元/桶和90美元/桶。


3、消费:伴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和冬季来临,预计疫情将出现反复,核心CPI将持续低于季节性,预计将至少持续至明年二季度。三季度疫情消退,消费和核心CPI恢复正常。四季度经济和消费继续修复,预计核心CPI将略高于季节性。

基准情形下,预计2023年PPI呈“√型”走势,中枢为0.4%。一季度小幅冲高(0.3%)主因冬季全球能源危机可能重燃,推升老能源价格;二季度为全年低点(-1.5%)主因高基数叠加国内外需求双弱,三、四季度持续回升(0.9%、1.9%)主因基数回落叠加国内经济复苏。

 

1、国内方面:预计黑色链条在地产预期反转的背景下有望进入弱修复通道,22年和23年底螺纹钢价格分别为3650元/吨和4560元/吨;煤炭供给端弱势的局面依然延续,预计随着国内工业生产的逐步修复,动力煤价格延续强势,22和23年底价格分别为920元/吨和950元/吨。


2、国际方面:全球经济的底部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因此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短期需求端依然承压,对于老能源(油气),由于供给端的脆弱性,冬季需求端仍然有支撑,因此预计油价低点在23年Q3(85美元/桶);有色金属的价格略微领先经济周期,提前计入较多的衰退预期,目前已经出先大幅回落,预计低点在2023年Q2(阴极铜63000元/吨),随后企稳反弹。

2.4  金融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经济回暖,本轮宽信用进程仍将持续推进,23年新增社融有望继续上升,信用会出现边际改善。


社融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社融新增约36.5万亿,较2022年提升3.5万亿左右。经社融存量与增量校准后,预计2023年社融同比增速将在10.0%~10.5%区间,增速全年的中枢在10.3%左右。

 

信用节奏如何?2023年,社融增速进入逐步回升阶段,低点出现在1月,12月或达到全年高点,即10.5%,社融波动趋缓。2022年,社融增速和新增社融均呈现高波动,“好于预期”与“差于预期”交错。究其原因,在疫情反复以及地产调控两大因素扰动下,私人部门消费以及融资需求弱修复更显曲折。受稳增长政策发力冲击,居民以及企业的融资需求呈现出脉冲式响应,宽信用过程存在颠簸。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社融增速波动将趋缓,信贷回升根据持续性。

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仍将是社融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随着房地产政策利好持续不断释放,房地产销售逐步回暖,居民贷款增速将有所回升;外币贷款方面,美国通胀下行趋势基本确认,加息节奏将有所放缓,人民币贬值压力趋缓,汇率保持弹性,外币贷款同比降幅收窄;表外融资方面,2023年已经度过资管新规过渡期,其压缩幅度将延续收缩趋势。一是内生融资需求持续修复,以票未贴现票据边际改善。二是财力紧张,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接续,委托贷款维持多增。三是新增信托贷款规模仍将维持现有趋势,降幅收窄;企业债方面,鉴于风险情绪逐步修复,企业债将有所回升,但提升空间有限。政府债方面,若基建要维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23年政府债券项目与2022年持平。

信贷方面,随着地产“三只箭”落地以及疫情政策逐步优化,宽信用政策逐渐见效。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信贷22.5万亿,较2022年预测值20.2万亿同比多增约2.3万亿,预计2023年末信贷增速为10.6%,与2022年末预测值基本持平,全年中枢为10.4%。

结构性政策延续发力,宽信用逐步过渡至“第二阶段”,中长贷增速将有所改善。11月21日,监管部门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商业银行“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并“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积极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需求”,因而2023年中长贷投放将延续当前趋势,并进一步改善。从中长贷占比结构来看,2023年中长贷增量占比达36%。考虑到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以及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的业务习惯,信贷投放仍将前置,预计明年开门红中长贷新增占比可达54.8%。追溯历史,我们发现此轮中长贷回升与2014年逻辑上存在相似之处,彼时地产同样面临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下滑,房地产投资回落,房地产库存积压,因而政策放松地产政策,包括2014年8月棚户区改造直接刺激需求,效果立竿见影。反观当下,在“住房不炒”逻辑下,地产政策弹性已不同往日。

3.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进展超预期;稳增长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系列

【国君宏观董琦】向阳而生——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之一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