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宏观】经济预期两波走:疫情修复与产能周期上行——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230116)

董琦、汪浩 国君宏观研究 2023-01-20


导读


2023年经济修复将经历两波节奏,第一波是当前的疫情冲击修复。在经济修复后,第二波经济预期将随着国内产能周期上行变化,高端化、绿色化和逆全球化是本轮周期的核心驱动。预计两会之后,财政货币锚定产业,为国内产能周期上行提供支持,核心在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科技自主方向。


摘要


1、本周聚焦:经济预期两波走:疫情修复与产能周期上行

(1)当前疫情修复的速度不断加快,叠加春节假期的消费需求释放,第一波经济预期的抬升,在疫情冲击后展开,预计仍将持续1个月左右。第二波经济预期变化,与后续政策发力相关,我们认为主要方向是产能周期的上行。高端化、绿色化、逆全球化是驱动本轮产能周期上行的动力。

(2)产能周期与经济复苏相互推进,2023年进入上行加速阶段。从历史上来看,一方面,产能周期上行,推动相关设备更新投资增长,拉动社融和经济增速,另一方面,经济上行,社会需求扩大,制造业盈利预期上升,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增加。疫情政策调整之后,国内经济修复较快,2023年经济预期进一步抬升,CPI-PPI剪刀差扩大对下游利好,助推产能周期扩张。

(3)2023年“财政货币搭台,产业唱戏”,政策锚定的产能领域,相对利好。核心在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科技自主方向。


2、国内经济:疫后出行消费加速修复,地产销售仍未见起色

(1)上游:原油、焦煤和铁矿石价格均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2)中游:螺纹钢价格持续上升,水泥价格略有下滑,动力煤价格较上周出现明显下降,唐山钢厂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基本持平;

(3)下游: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基本持平,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出现明显下降,;

(4)通胀:猪肉价格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蔬菜、南华工业品价格均上涨;

(5)金融:利率总体出现上升,美元汇率持续下降趋势;

(6)三大需求: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略有小幅下降,全国二手房挂牌出售价格出现下降;基建投资小幅上涨,外需景气度持续下滑;

(7)产业链: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多数上涨,黑色产品价格多数上升,有色产品价格多数上涨或保持稳定。半导体指数出现明显上升。


3、本周关注:中国公布12月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报告、12月经济数据;美国公布12月PPI同比、12月工业总体产出指数,1月美联储FOMC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德国、英国、日本公布CPI数据;欧盟公布12月PPI同比和CPI同比。


4、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货币资源匹配不足。


目录



正文


1.  本周聚焦:经济预期两波走:疫情修复与产能周期上行

1.1  疫情达峰和经济修复快于海外,经济预期不断抬升

当前疫情修复的速度不断加快,叠加春节假期的消费需求释放,第一波经济预期的抬升,在疫情冲击后展开,预计仍将持续1个月左右。中国经济预期在疫情政策调整和地产政策催化下空间打开,根据北大国发院测算,截至2023年1月11日,全国已经9亿人感染,达到64%;与此同时,全国出行在短期冲击后快速修复,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也在较快恢复,疫情达峰和经济修复比海外更快。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地产政策再次集中出现,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从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三支箭”供给端政策,到需求端刺激的开启,后续需求端政策或将进一步加码,短期地产链仍有博弈空间,但长期下行趋势基本确立。综合来看,疫情达峰和修复占主导,叠加地产刺激政策推出,经济预期不断抬升。

1.2  高端化、绿色化、逆全球化驱动本轮产能周期上行

我国当前处于1980年以来第五轮产能周期上行阶段。我们用5000户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扩散指数、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投资景气扩散指数,并结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观察产能周期。根据以上指标,1980年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5轮产能周期,第一轮为1981年至1989年,历时8年,其中高点在1985年;第二轮为1989年至1998年,历时9年,其中高点在1992年;第三轮为1998年至2009年,历时11年,其中高点在2007年;第四轮为2009年至2016年,历时7年,其中高点在2010年;第五轮为2016年至今,由于供给侧改革、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疫情冲击,本轮产能上行周期波动较大,趋势性并不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在地产等影响下甚至在一路下行。

不同时期产能周期的主导行业不同,整体高端化倾向较为明显。我们以采矿业、制造业和电热水作为工业企业行业进行观察,选取上一轮产能周期的2012年作为窗口来观察,并将制造业细分,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热水、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以本轮周期的2017年作为对比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采矿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相较之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占比有较大的提升,同时采矿业、电热水、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有较大下降。整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主导行业进一步升级,更加高端化倾向明显。

产业升级需求、绿色转型和逆全球化共同驱动本轮产能周期,2023年将进入关键阶段。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支柱性产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制造业,到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基建和房地产业,当前正在面临新一轮的转型,传统的基建、地产对经济的作用正在减弱,同时衡量经济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近些年也在下降,反映经济体的内生转型需求,根据政策导向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下一阶段的支柱性产业主要为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数字创意)和现代服务业,新经济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同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资源投入,从贷款增速也可看到,房地产退坡后,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升,资源腾挪效应明显;绿色转型主要应对“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续将是较长时期的趋势;逆全球化在大国博弈下更加明显,美国对中国在芯片半导体、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能源矿产等领域的制裁不断加码,驱动相应行业国内投资提升。未来统筹高质量发展主线,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通信、计算机、高端制造等领域有望实现加速发展。这些领域的投入可能进一步加码,驱动本轮产能上行周期继续向着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1.3  产能周期与经济复苏相互推进,2023年进入上行加速阶段

从历史上来看,产能周期与GDP、社融等基本面指标相关性较强,二者相互推进。从反映产能周期的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扩散指数来看,其与实际GDP同比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等指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35,并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产能周期与经济上行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产能周期上行,推动相关设备更新投资增长,拉动社融和经济增速,另一方面,经济上行,社会需求扩大,制造业盈利预期上升,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增加,因而产能周期与经济基本面相互推进。

疫情政策调整之后,国内经济修复较快,2023年经济预期进一步抬升,CPI-PPI剪刀差扩大对下游利好,助推产能周期上行。当前疫情达峰和经济修复速度快于海外,带动经济预期快速抬升,同时后续CPI在复苏周期下有望整体上行,PPI受海外衰退拖累,仍有下行压力,CPI-PPI剪刀差扩大,对下游制造业进一步利好,助推下游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升。经济复苏和CPI-PPI剪刀差扩张,助推产能周期上行。

1.4  2023年“财政货币搭台,产业唱戏”,财政锚定产能领域相对利好

2023年财政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锚定产业发力。2023年货币政策延续相对宽松取向,降准方面仍有普降50BP的空间,MLF到期量最大的一季度和三季度降准概率较大。降息方面MLF、OMO仍存调降空间,约为10BP,核心窗口期在经济压力较大的一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重点,工具箱丰富,绿色、科技等领域继续发力,回顾2022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央行大量的再贷款投放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纾困力度的升温,2022年全年投放2.6万亿以上的再贷款和“准财政”支持,相比较2021年5000亿左右明显提升,锚定产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重要趋势。财政政策上,预计预算内财政支出力度较2022年小幅提升,赤字率在3%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预计在4-4.5万亿之间,以保证资金的连续性;预算外的广义财政发力是重点,货币配合财政(央行PSL)为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流动性,实现政策目标。财政支持产业也将更加突出,主要方式包括减税降费、产业补贴、贴息贷款、直接投资等。

产业政策重要性更加凸显,核心在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科技自主方向,相应资源支持将进一步强化产能周期上行。预计2023年产业政策分两段,上半年在经济探底和开启弱修复的背景下,产业政策更偏向经济增长,以扶持优势产业为主,如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下半年经济恢复乐观,大国博弈持续加剧,产业政策更偏向“弯道超车”,扶持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自主的劣势产业,包括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通信、计算机、高端制造等领域。

2. 国内经济:疫后出行消费加速修复,地产销售仍未见起色

从上中下游角度来看,原油、焦煤和铁矿石价格均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铁矿石库存量回升;中游螺纹钢价格持续上升,水泥价格略有下滑,动力煤价格较上周出现明显下降,唐山钢厂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基本持平,主要钢材库存上升;下游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基本持平,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出现明显下降,上海地铁客运量持续上升,北京拥堵延时指数则出现下降。猪肉价格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蔬菜价格、南华工业品价格均上涨。利率总体出现上升,国债利率较上周基本保持持平,美元汇率持续下降趋势。


上游:原油、焦煤和铁矿石价格均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铁矿石库存量回升。1月13日当周,原油、焦煤和铁矿石价格均持续上升,其中原油较上周上涨幅度最高,铁矿石库存量在连续两周下降之后首次实现回升。


中游:螺纹钢价格持续上升,水泥价格略有下滑,动力煤价格较上周出现明显下降,唐山钢厂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基本持平,主要钢材库存上升。1月13日当周,螺纹钢价格持续上升,水泥价格小幅度下降,动力煤价格出现明显下滑,焦化企业开工率小幅回升,唐山钢厂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基本持平,主要钢材品种库存上升。


下游: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基本持平,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出现明显下降,上海地铁客运量持续上升,北京拥堵延时指数则出现下降。1月13日当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基本持平,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出现明显下降,上海地铁客运量持续上升,北京拥堵延时指数则出现下降。


通胀:猪肉价格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蔬菜价格、南华工业品价格均上涨。1月13日当周,猪肉批发价格延续上周持续下降至23.1元/公斤,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和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均小幅回升。


金融:利率总体出现上升,国债利率较上周基本保持持平,美元汇率持续下降趋势。1月13日当周,利率方面,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和信用利差均出现上升,1年期国债利率保持稳定,10年期国债利率则出现上升。汇率方面,除美元汇率略有下降,其他汇率均实现上升。

从需求端角度来看,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略有小幅下降,全国二手房挂牌出售价格出现下降,数量则实现上升。基建投资保持小幅上涨,外需景气度持续下滑。


消费: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略有小幅下降,全国二手房挂牌出售价格出现下降,数量则实现上升。1月13日当周,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略有小幅下降,一线、二线城市均出现下降,三线城市则实现上升;全国二手房挂牌出售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价格整体则保持上周下降趋势。义乌中国小商品总价格指数基本持平。


投资:基建投资保持小幅上涨,玻璃价格较上周明显下跌。1月13日当周,庞源指数、建材综合指数上升,混凝土平均产能利用率延续下降趋势,期货玻璃价格出现明显下滑。


出口:外需景气度持续下滑。1月13日当周, CBCFI指数基本保持持平,CCBFI、CCFI、CICFI等指数均出现下降。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农产品现货价格整体保持持平,期货价格大多保持上升趋势;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多数上涨,黑色产品价格多数上升,有色产品价格多数上涨或保持稳定,煤炭库存出现明显下滑,金属库存出现下降。半导体指数出现明显上升,DXI指数下降,汽车生产开工率均出现明显下滑。


农产品现货价格整体保持持平,期货价格大多保持上升趋势。1月13日当周,从CRB现货价格来看,家畜、食品、油脂价格均保持稳定;从期货收盘价来看,除棕榈油及小麦价格有所下降,其余食品价格较上周呈上升趋势。


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多数上涨,黑色产品价格多数上升,有色产品价格多数上涨或保持稳定,煤炭库存出现明显下滑,金属库存出现下降。1月13日当周,石化行业商品期货价格基本呈上涨趋势。黑色产品方面,焦煤市场价出现上升,期货价格大多上涨,秦皇岛煤炭库存出现明显下滑;综合钢价指数小幅回升,主要钢材品种的库存均出现上升。有色产业链金属价格较上周大多呈上涨趋势,金属库存方面铝与铜均出现下降。


半导体指数出现明显上升,DXI指数下降,汽车生产开工率均出现明显下滑。1月13日当周,钢胎开工率、半钢胎开工率出现明显下滑。电子景气度方面,费城半导体指数出现明显上升,DXI指数则下降。

3. 本周关注


本周中国公布12月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报告、12月经济数据;美国公布12月PPI同比、12月工业总体产出指数,1月美联储FOMC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德国、英国、日本公布CPI数据;欧盟公布12月PPI同比和CPI同比。

4.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货币资源匹配不足。

5. 附录

(注:若无特殊说明,深蓝色线左轴,浅蓝色线右轴)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