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宏观|深度】稳增长政策渐入佳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泰睿思 Author 易峘 常慧丽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8月中以来,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密度均明显加大。针对地产、地方化债、资本市场、消费等宏观调控重点领域均有多项政策出台。近期政策变化印证了我们此前关于稳增长时点的推测、即政策力度视基本面变化而调整,而非单纯以7月底政治局会议为拐点(参见《稳增长政策有何期待》,2023/7/24)。本文更新对近期政策逻辑和潜在效果的分析框架,并展望后续政策走势。



摘要


一、 为何8月中后稳增长明显加码,哪些政策值得关注?

多个重点领域的相关数据更接近政策调整的"阈值":包括地产价格下跌趋势未逆转,开发商违约和地方债务风险共振;美元走强加大人民币汇率压力等。


1)总量调节方面,央行降低市场操作利率和1年LPR、商业银行降存款利率。2)地产需求、尤其针对核心城市需求快速松绑,包括在一线城市推行认房不认贷、鼓励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首付比例。同时,化解开发商债务风险更为积极主动。3)协助地方合理化债也有更具体举措,如推出1.5万亿再融资债。4)增加个税抵扣、降印花税支撑资本市场等政策一并出台。


二、 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后还有哪些期待?

从基本面的走势及以往规律判断,目前至9月底可能仍是稳增长窗口期。


  • 总量层面,降准降息可能配合实施;存量房贷利率有进一步向新增房贷靠拢的空间。央行基础货币扩张有望加速、包括净投放、再贷款,但其中支持重点领域投资的PSL和央行为地方化债提供的流动性工具最值得关注。财政支出有望提速,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或部分前置至4季度。


  • 支持地产供需的政策力度可能加大。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的1-2线城市可能本着“一城一策”原则调低首付比例。此外不排除部分一线城市、或一线城市部分地区适度放开限购政策,并加大落户力度供给层面、继续有序推进地产商债务展期和加强保交楼支持力度,提振购房者信心。


  • 加大中央财政和央行支持一揽子化债力度。更大程度地利用再融资债券额度、且不排除央行为地方化债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

  • 此外,增量需求政策,如城中村改造等,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三、稳增长政策的潜在效果如何评估和跟踪?

降息之外,若基础货币扩张加速、对货币供应的提振将更显著。其中PSL和央行支持地方化债的流动性工具推动的基础货币扩张、其乘数效用可能更大。地产需求端政策有望在短期释放部分1-2线地产需求,稳定市场情绪。 “一揽子”化债推进有望缓解地方政府现金流压力,支撑政府融资。此外,城中村改造如果加速、有望今年形成万亿级别的工作量、支撑下半年投资。


延用此前的逻辑,判断逆周期政策效果,我们将首先观察地产交易变化、以及此后房价预期是否改善——鉴于地产周期及房价预期是短期信用扩张的决定性变量。此外,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节奏,尤其是央行是否扩表助力地方化债、以及加大PSL投放,可能是政策力度的重要判断指标。同时,社融环比增长、以及月度财政赤字同比变化仍是我们首选的总需求领先指标。


风险提示:1)稳增长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2)地产需求对政策反应滞后



目录


1. 为何8月中后稳增长明显加码?

2. 复盘8月中旬后较有影响力的稳增长政策

3. 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后,还有哪些期待?

4. 稳增长政策的潜在效果如何评估?

5. 稳增长政策的潜在效果如何跟踪?

风险提示


正文



1. 为何8月中后稳增长明显加码?

8月中旬以来,稳增长政策出台的力度和密度均明显加大。总量调节以外,针对地产需求、地方政府平台化债、资本市场、居民消费等当前宏观调控重点领域均出台了“政策组合拳”。我们观察到,这些政策不仅出台速度更快,且针对性更强。近期逆周期调节加速、印证了我们此前关于稳增长时点的推测——即稳增长政策加力时点可能更多出于对基本面变化的反应,而非单纯以7月底政治局会议为拐点(参见《对稳增长政策有何期待?》,2023/7/24)。本文中, 我们更新对近期稳增长政策的逻辑和潜在效果的分析框架,并展望稳增长政策的后续走势。


基本面层面,8月中后稳增长政策加码的紧迫性有所上升。如我们在《对稳增长政策有何期待?》中分析,稳增长政策加力时点可能更多出于对基本面变化的反应——宏观调控的几个重点领域的相关数据在8月后均更接近政策调整的“阈值 ”。


  • 地产方面,地产价格下跌趋势仍未逆转。7月70城商品房价格数据显示,49城房价环比下跌,接近历史上每次地产需求端政策放松前的水平(图表1)。同时,以碧桂园为代表的大型房企债务风险进一步上升。地产需求偏弱下,开发商现金流状况有待改善。7月地产销售金额同比跌幅较6月的19.2%略走阔至19.3%,销售面积同比跌幅较6月的18.2%小幅收窄至15.5%。由此,7月开发商资金来源同比降幅从6月的21.5%小幅收窄至20.3%,但仍在较弱区间。



  • 利差走势显示,地方隐性债务的偿债负担能力仍未改善,尤其在地产和土地销售较为疲弱、和/或民营房企集中度较高的地区。2022年,吉林、西藏、云南、天津和海南等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山西、西藏、辽宁、青海和宁夏等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降幅较大(图表2),其中江苏、浙江、贵州、湖南、四川等省财政收入对地产的敞口较大(图表3)。考虑财政支出后,2022年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海南等省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图表4)。结合收入压力、收支缺口、地产敞口等综合考虑,吉林、云南、甘肃、青海、重庆等省市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图表5)。地方偿债风险承压,意味着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潜在压力进一步积聚。


  • 美债利率上升、美元再度走强,加大人民币汇率压力。8月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增长韧性的认识和预期明显上升。为防止在增长大幅超过趋势增速的环境下、通胀压力卷土重来,联储对市场的沟通立场明显转鹰,推动美债名义和实际利率明显走高——8月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2007年11月以来的高点4.34%(参见《美国真实利率能长期维持高位吗?》,2023/8/24,以及《美联储年会表态偏鹰派》,2023/8/26)。同时,美元指数明显上升。8月伊始,日央行“纠结”退出YCC推动日元快速“技术性贬值”推升美元汇率(参见《为何日本放宽YCC但日元大跌?》,2023/8/17),此后美联储偏鹰表态、叠加欧洲、新兴市场等经济体增长数据进一步走弱,推升美元指数上升2.5%(图表6)。由此,美国金融条件8月快速收紧近50个基点。同时,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图表7)。


  • 7月社融增长放缓。7月新增社融5,282亿元,同比少增2,703亿元,明显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1.1万亿元。由此,低基数下7月社融同比增速录得8.9%(v.s. 6月9.0%),(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速亦从8.2%再度放缓至7.5%。从融资需求分析,居民中长期贷款净增低于历史均值、企业债净融资同比减少、以及政府债净发行同比下行,是导致4-7月新增社融偏弱的主要因素(图表8;具体分析参见《从社融数据看地产对稳内需的重要性》,2023/8/13)。

 



2. 复盘8月中旬后较有影响力的稳增长政策

8月中旬以来,稳增长政策出台的力度和密度均明显加大(相关政策总结请见图表9)。总量调节以外,针对地产需求、地方政府平台化债、资本市场、居民消费等当前宏观调控重点领域均出台了“政策组合拳”。


1)总量层面,央行降低市场操作利率和1年LPR。此外,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同时,我们观察到,7月财政支出降幅缩小,显示财政紧缩的趋势有所缓解,且8月地方债发行提速。


  • 8月中旬以来,央行市场操作利率、1年期LPR、以及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相继下调。8月1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分别将7天逆回购利率、1年期MLF利率下调10、15个基点至1.8%、2.5%。8月21日,1年期LPR报价下调10个基点至3.45%,而5年期以上LPR报价保持在4.2%不变(参见《为何LPR降幅低于市场操作利率?》,2023/8/21)。此外,8月底以来,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宣布分别下调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10-25个基点。


  • 7月财政支出降幅缩小,显示财政紧缩的趋势有所缓解。7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赤字加总同比少增3,490亿元,较6月(同比少增7,232亿元)边际缓解,但仍处于收缩区间,财政宽松有待进一步落实。其中,“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从6月的-0.6%略升至0.2%,“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的支出同比降幅则收窄3.6个百分点至-12.7%(参见《支出增速回升,财政边际宽松》,2023/8/21)。


  • 8月地方债发行提速。高频数据显示,8月地方专项债净发行近6,000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发行的新增地方专项债516亿元(图表10)。如果9月底之前能够发行完毕已经下达的3.7万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今年3季度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额或将同比多增1.37万亿元,有望提振社融同比增速约0.4个百分点。


2)地产需求端政策继续放松,尤其是针对核心城市需求进一步松绑,包括在一线城市推行认房不认贷政策、下调首付比例下限、以及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及二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此外,地产商债务展期、为化解开发商债务风险争取时间、换取空间。


  • 认房不认贷——自8月25日、住建部和央行联合将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政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后,目前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已全数跟进(图表11)。执行层面,认房不认贷此前在全国很多城市已经执行,但在四个一线城市仍可能释放部分购房潜力,有利于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1)本地有房及贷款,有卖旧换新需求的居民;2)外地有房及贷款,但本地无房的居民家庭;3)贷款买过住房,但卖出后名下无房的居民。对于四个一线成而言,执行首套房“认房不认贷”后,无房有贷者的首付比例可下降10-25个百分点(普通住宅)/35-40个百分点(非普)。同时,原认定为二套房的房贷利率将下降30-70bp,其中北京-25%(非普-40%);上海-15%(非普-35%);深圳-20%(非普-30%)。假设贷款金额500万元,按照房贷利率下调50bp计算,卖旧换新需求的购房者每月还款金额下降约2000元左右。



  • 首付比例下调——8月31日,央行及金管局宣布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首套房贷款和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为不低于20%和30%(下限下调10个百分点),为城市层面首付比例下调打开空间,尤其是一线城市,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幅度最高达到15/40个百分点。但在落地执行方面,仍强调由各地按照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辖区内首套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


  • 鼓励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8月31日,央行和金管局表示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调整方式上,既可以变更合同约定的住房贷款利率加点幅度,也可以由银行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贷款。以100万元、25年期、原利率5.1%的存量房贷为例,假设房贷利率降至4.3%,可节约借款人利息支出每年超5000元。


近年来,由于地产需求偏弱,大部分城市普遍大幅下调了按揭贷款加点幅度。目前,全国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为LPR,2022年5月至今为LPR-20BP。但北京、上海和深圳房贷利率加点幅度较高,首套房方面,目前北京首套房新发放房贷利率下限为4.75%(LPR加点55BP),上海为4.55%(LPR加点35BP),深圳为4.5%(LPR加点30BP)。大部分北上深按揭客户首套房贷利率均执行政策下限水平,本次无需调整。而二套房此前贷款利率下限是LPR+60bp,现在均调整为LPR+20bp,因此几乎所有城市都至少有40bp的调整空间,此外北京、上海、厦门、西安4个城市二套房仍有额外下调空间。


  • 协调缓解开发商债务风险——经过两次投票时间的延期,9月1日,“16碧园05”展期方案终获通过,或释放信号作用,进一步放开开发商融资渠道。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多城楼市在经历了短暂回暖后再次下滑, 7月份,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04.3亿元,环比下降33.5%,同比亦下降33.1%,降幅较上月扩大,仍未出现公开市场违约的碧桂园亦出现债务违约风险。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归属公司股东的亏损为489.3亿元,若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将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近期碧桂园为“16碧园05”债券寻求展期,该债券当前余额约39亿元,于9月2日到期,是未来一年内碧桂园境内债余额最大一笔债券。展期方案上,碧桂园将于债务到期后偿付利息,本金展期3年,除展期之外,碧桂园还拿出福建龙岩、江苏沭阳、淮安、兴化等项目股权质押。具体方案为:债券本金展期三年,首付6%(到期后的第1、2、3个月分别支付2%的本金),第12个月支付10%的本金;第24个月支付15%的本金、30个月支付25%本金、第36个月支付剩余44%的本金。从“16碧园05”展期方案出炉到投票,历时两周,经过两次投票时间的延期,9月1日,“16碧园05”展期方案终获通过。这意味着碧桂园近七成债券本金都将延迟到三年后支付,将大幅减轻碧桂园的债务兑付压力,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提升远期偿债能力。


3)多方协调、协助地方合理化债。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据8月21日财新周刊报道,中央计划允许地方政府发行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以帮助包括天津、贵州、云南、陕西和重庆等12个偿债压力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偿还债务。同时,央行表示要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丰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工具和手段。综合来看,预计近期可能会进一步公布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具体政策和细节。7月初以来,随着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预期升温,天津、贵州、云南、陕西和重庆等省的城投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如天津城投AAA级收益率累计下行475个基点(图表12-15)。此外,加快地方债发行也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腾挪空间”。



4)增加个税抵扣,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边际提振消费能力、尤其是城镇居民可选消费。8月31日,国务院宣布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每项扣除标准每月均提高1,000元,调整后的扣除标准自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图表17)。增加个税抵扣有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将边际提振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参见《个税加大抵扣力度,或边际提振消费》,2023/8/31)。



5)降低印花税、以及其他旨在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28日起,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印花税降低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短期内或提振市场情绪,有利于市场成交规模修复。同日,证监会还发布收紧IPO及再融资、规范大股东减持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的相关措施,以提振市场并改善内部资金面环境。此外,沪深北交易所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也有利于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


3. 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后,还有哪些期待?


从基本面的走势及以往稳增长政策推出的节奏判断,目前至9月底仍是稳增长窗口期。


1 逆周期总量政策层面,为了配合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银行信用扩张,不排除央行适时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政策利率有继续下调的可能,且存量房贷利率有进一步向新增房贷利率靠拢的空间。此外,基础货币扩张有望加速,包括央行再贷款、PSL、及其他特殊金融工具等(见下文化债部分)。其中后两者的稳增长信号意义更强。财政方面,除了适当加大支出力度外,9月后今年地方债额度用罄后,可能在今年4季度提前发放明年地方债额度。


  • 降准降息可能配合实施,进一步支持银行信贷扩张。随着地方债加速发行、其他基础货币投放带动的信用扩张开始发力,央行可能降准释放流动性,压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及降低银行上缴储备金的资金“机会成本”。我们估算,每降准25个基点可以释放流动性约6,000亿元,并降低银行综合成本60-70亿元(缴储备金机会成本)。此外,如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维持较弱的趋势,市场利率保持低位,政策利率有进一步“顺势”调降空间(图表18)。


  • 存量房贷利率有进一步向新增房贷利率靠拢的空间。根据目前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原则,各城市的存量房贷利率下限可以调整为该房贷发放时的利率下限。然而, 房贷利率下限在2022年后也持续下行,所以,即使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为发放时下限,也可能明显高于新增房贷利率(图表20)。所以,存量房贷利率“转贷款”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尤其考虑到在2020-2021房贷增长较快的时期(2020-2021两年个人房贷余额净增8.1万亿元,实际发放的房贷规模更高),新增房贷平均利率比现在高135个基点。如果按照存量房贷利率再度下调35-85个基点计算,居民年度还贷支出可进一步下行800-2,000亿元/年(参见《如果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几何?》,2023/7/16)。



  • 央行基础货币扩张有望加速。社融增长减速,货币供给增长下行,伴随着货币流动速度减缓。除了降低融资成本外,央行有望加大基础货币投放以支撑货币供应增长、对冲货币乘数走势疲弱的拖累。同时,扩张基础货币有望支持信贷扩张。具体看,根据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指导原则,扩张基础货币可能包含以下方面——1)增加逆回购、MLF等投放。但仅此“传统”投放可能不足以提振信贷需求,尤其是在央行操作力度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所以,央行可能进一步加大2)结构性再贷款投放,支持宏观调控重点领域、及长期重点支持领域的需求,包括保交楼、绿色金融、三农、小微、普惠贷款等;3)此外,不排除央行以PSL或类似的长期资金的形式、为支持城中村改造提供“启动资金”,如我们在《从广州试点看城中村投资潜力》(2023/7/26)中所阐述的,由于地方政府和执行主体(开发商、建筑企业等)融资压力加大,中央层面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城中村投资更有效率地推进。


  • 财政支出可能适当提速,2024年地方债额度可能在4季度提前发行。继7月小幅加速后,随着8月稳增长力度加大,财政支出有望同步加速。此外,根据此前政策,今年3.7万亿元的地方债额度将在9月底前发放完毕,如果4季度增长仍面临压力,不排除将2024年地方债额度在今年提前使用。历史上,次年地方债额度本年提前下达的额度上限为当年额度的60%,如2022、2023年,此前地方债额度分别提前下达1.79万亿、2.6万亿元。由此看,不排除4季度地方债净发行同比仍多增的可能性(2022年4季度新增地方债发行5,144亿元)。


2 逆周期政策支持地产供需的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 首先,央行在31日下调首付比例下限后,不排除部分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的1-2线城市本着“一城一策”的原则调低首付比例。根据新的首付比例下线,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为2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30%。从执行层面,仅一线城市和少量二线城市的需求有望实质性受益,占全国地产成交额可能仅10-15%,但在北京、上海,首付比例下调的提振作用可能在短期十分显著(图表20)。


  • 如果地产需求持续疲弱,不排除部分一线城市、或一线城市部分地区适度放开限购限贷政策,且加大落户力度。目前为止,上海、北京仍未实质性放开限购政策,但如果地产需求持续下行,不排除一线城市、或一线城市的部分地区对限购政策进一步调整、释放更多刚需及改善型住房需求。


  • 供给层面,碧桂园经过两次投票时间的延期,9月1日通过了总额约39亿元的“16碧园05”的展期方案,短期减轻碧桂园的债务兑付压力。目前,多数房企的现金流状况仍未改善,为了保持地产供给和提振购房者信心,有关部门可能将继续有序推进地产商债务展期。此外,保交楼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上升。



3)加大中央财政和央行支持 “一揽子化债”力度。视目前的推进进度,再融资债券额度有扩大的空间。截至2022年底,地方政府债限额与余额之差为2.6万亿元。即使如财新报道,近期下达使用1.5万亿元额度发行特殊再融资券,仍有约1.1万亿元的存余额度。同时,相关部门有望推出金融机构配合“化债”的政策配套。此外,央行也有望为现金流紧张的地方发债主体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配合化债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流动性支持,如果规模化推进,可能形成有效基础货币扩张,在降低地方债风险溢价的同时,扩张货币供应,多个维度帮助银行恢复信贷扩张的动力。


4 此外,增量需求政策,如城中村改造等,有望获得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随着中国总基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中村改造”作为“十四五”正式提出的城市更新投资领域,有望成为政府推动投资的主要抓手之一。如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所分析(参见《再论城中村改造的投资潜力》,2023/8/27),城中村改造前期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在目前地方政府和承建企业融资压力均有所上升的背景下,中央层面的资金和政策(激励)支持尤为重要。所以,为了增强稳增长政策“组合拳”的力度,不排除中央层面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支持 (如央行PSL、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并加大对市场执行主体的激励。


4. 稳增长政策的潜在效果如何评估?


1)总量政策方面,目前已经实施的降息政策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如果基础货币扩张加速、则对货币供应和信贷周期的提振效用将更为显著——其中,PSL和央行支持地方化债的流动性工具推动的基础货币扩张、乘数效用可能更为明显。此外,今年地方债额度如果9月前发行完毕,可能提振社融增长0.4个百分点。如果明年地方债额度部分提前至今年4季度发行,如果规模显著,则可能进一步提振社融增长。


  • 目前已经实施的降息政策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首先,降息有利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对直接融资、尤其利率债收益率,有立竿见影的压降效果。其次,LPR下调直接引导新增房贷利率下行,而对存量房贷利率的影响更直接。此外,虽然不是硬性制约,但政策利率下调仍对银行信贷和广义资金成本有指导意义。


  • 一般情况下,基础货币每扩张1万亿人民币,平均派生7.8万亿元货币供给(图表21)。基础货币供应加速一个百分点,将直接推升货币供给1个百分点。


  • 历史经验表明,央行PSL投放久期长、利率低、投资项目针对性强,且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直接派生杠杆、提升货币乘数,所以,提振信贷需求的效果更为显著(图表22)。此外,如上文所述,央行也有望为现金流紧张的地方发债主体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配合化债顺利进行。这一流动性支出,如果规模化推进,可能形成有效基础货币扩张,在降低地方债风险溢价的同时,扩张货币供应,多个维度帮助银行恢复信贷扩张的动力。



2)房产供需端进一步放松的政策,有望在短期释放部分1-2线地产需求,稳定市场情绪,对长期房价预期的提振效果还有待观察。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一线城市地产成交面积仅占全国的约3%,但销售金额的占比达到11%,而二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及金额占比分别为28%/37%(图表23-24)。若仅考虑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2021年销售面积及金额占比约为21%/38%。


需求侧政策的调整可能短期释放改善型需求,尤其在此前认房认贷等政策严格执行的一线城市,鉴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在信贷总量的占比约为15%,若一线城市销售金额同比企稳回升,对新增人民币信贷有较大拉动。短期看,改善性需求的脉冲性释放有望推动一二线城市地产成交环比回升,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悲观情绪,长期是否能扭转此轮房价预期仍待观察。



3)“一揽子”化债推进有望缓解地方政府现金流压力,支撑地方融资需求。首先,由于城投平台债务的久期较长,尤其是考虑受疫情冲击,城投平台资产回报率承压,利率进一步下调有望为地方平稳化债争取更多腾挪空间。但推进“一揽子”化债更为关键的因素是需要:1)中央政府的信用介入,为现金流紧张的平台提供流动性,形成实质意义上的扩表,则不论是对总量、还是对化债的效果都会更好,2)或者其他层面的政府信用加持(置换)。(参见《如何理解“一揽子化债方案” 》,2023/7/31)。这样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且对银行资产质量、以及金融机构和平台资产长期资产回报率的提升效果都更为明显。


4)加大个税抵扣可能边际提振可选消费需求。我们估算,此次个税三项专项附加抵扣标准提高可能覆盖不足10%的城镇居民,潜在的减税规模可能不足1,000亿元,占202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及0.2%。加大个税抵扣力度实际意义上相当于提高全年个税起征点,主要是中等收入及以上人群受益。从减税人群的消费结构看,政策对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的提振作用可能更为明显(参见《个税加大抵扣力度,或边际提振消费》,2023/8/31)。


5)增量政策方面,城中村改造投资如果加速,有望在今年形成万亿级别的工作量,支撑下半年投资增长。我们此前测算,本轮改造周期全国21个特大超大城市投资空间潜力约为2- 5万亿元,预计在5-7年的建设周期下,年均投资额可能达到3000亿-1万亿元(参见《再论城中村改造的投资潜力》,2023/8/28)。若逆周期调整政策的力度有进一步发力的必要,通过全国统筹、自上而下的资金及执行方面支持有望加速城中村改造进度,且相关投资可能前置,短期对经济周期的提振作用有望加强。如先行示范的广州,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即983亿元(参见《从广州试点看城中村投资潜力》2023/7/26)。截至7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5.9%(我们计算基建投资的口径亦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而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下行至-8.5%,如城中村改造推进加速,有望对投资增速带来一定托举效果。中央层面的可能的资金支持及项目执行层面更为清晰的部署或为城中村改造投资加速的跟踪指标,其中密切关注能否出台配套支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如政策性银行扩表速度、及PSL净发行等)。


五、稳增长政策的潜在效果如何跟踪?


延用此前的逻辑,判断逆周期政策效果,我们将首先观察地产交易变化、以及此后房价预期是否也改善——鉴于地产周期走势及房价预期是短期支撑实体经济信用扩张的最关键变量。截至上周(8月26日-9月1日), 30城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季节性环比回升12.8%、但同比降幅较前一周的14.1%回落至21.2%;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微降4.4%,同比降幅亦有小幅扩大(图表25和26)。一线城市认房认贷推进后、本周地产需求回升需重点关注。此外,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节奏变化,尤其是央行是否扩表助力地方化债、以及加大PSL投放,可能是政策力度的重要判断指标。同时,社融环比增长、以及月度财政赤字同比变化仍是我们首选的总需求领先指标。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节奏变化,尤其是央行是否扩表助力地方化债、以及加大PSL投放,可能是政策力度的重要判断指标。一方面,据8月21日财新周刊报道,央行或将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由主要银行参与,给地方城投提供流动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另一方面,继去年9-11月央行短暂重启PSL后,PSL余额重回下降通道。历史上看,PSL上升往往伴随基建投资加速,而PSL下降可能会拖累基建投资增速。鉴于地方政府和承建主体的资金来源及执行能力可能成为城中村改造的“堵点”,中央层面的可能的资金支持及项目执行层面更为清晰的部署或为城中村改造投资加速的跟踪指标,其中密切关注能否出台配套支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如政策性银行扩表速度、及PSL净发行等)。而政策性银行扩表先行,也有助于带动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此外,央行保交楼、以及租赁住房再贷款工具的投放是否加速可以通过观察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情况来判断。


社融环比增长、以及月度财政赤字同比变化仍是我们首选的总需求领先指标。我们维持一直以来的宏观框架,观察逆周期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的最有效领先指标仍是月度财政广义赤字率的变化(即广义赤字是否有效扩张)、以及社融同比环比增速(参见《对稳增长政策有何期待?》,2023/7/24)。2020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发力期间,月度财政广义赤字规模同比通常会明显上升,社融环比增速也会随之走强(图表27和28)。



风险提示:


1)稳增长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近期已有针对地产、地方化债、资本市场、消费等领域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政策最终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2)地产需求对政策反应滞后:居民对房价预期在政策出台后仍待进一步修复。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9月3日发布的《稳增长政策渐入佳境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常慧丽 研究员PhD SAC No. S0570520110002 | SFC BJC906

吴宛忆 联系人 SAC No. S0570122090215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