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胀不是当前主要矛盾,政策应加大力度激发内需

徐奇渊 财经五月花 2023-01-31


—摘  要—

当前我们思考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需要与长期的新发展格局相结合,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使得经济恢复的底盘更加稳固


文|徐奇渊

近期,有一些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在正常轨道,因此并不需要宏观政策加力。


具体来说,反对政策加大力度有两点根据:第一,认为通胀压力还是比较大,特别是从外国的输入的角度,美国已经这么高,中国的通胀形势接下来会不会像美国那样;第二,我们现在出口和外需很强,我们不用刺激也可以使得增速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笔者认为这两点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回落


过去一年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强劲复苏与欧美国家的供给、需求缺口维持在高位有关。一方面欧美的宽松政策和对个人的大力救助,使得总需求维持在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供给能力受到冲击。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海外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中国的出口持续走强。但是,海外市场的需求缺口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发生变化。


第一,下半年欧美等国家将实现疫苗普及,生产秩序、供给能力也将得到恢复。预计下半年,欧美国家的劳动参与率将显著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失业率有同步下降),从而欧美国家的供给、需求缺口将显著缩小。以美国为例,202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6.5%,是1989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甚至略高于2000年。在救助政策支撑下,个人就业意愿下降、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而9月美国个人救助政策到期后不再延续,界时美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劳动参与率也将显著上升,其供给能力将得到显著恢复、改善。


第二,需求方面,欧美等国家的宏观政策扩张难以再现去年的力度。6月24日,拜登对参议院的《两党基建框架》表示支持并呼吁国会通过。此基建方案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一万亿美元,已经较最初的2.3万亿美元大幅缩水。同时,由于近期通胀压力的持续上升,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两难。随着疫情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宏观政策也相应正在恢复到边际上较为稳定的状态。


第三,下半年欧美国家的需求恢复将以服务业恢复为主,而不是工业品。仍以美国为例,在2020年的强力救助政策背景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结构当中:服务类消费支出同比下降5.4%,耐用品、非耐用品的个人消费支出则分别上升了5.5%、2.1%。其中,服务业类消费支出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萎缩。


疫情期间的社交距离控制显著冲击了服务类消费,但是耐用品、非耐用品的消费则维持在比较正常的水平,甚至耐用品支出增速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高值。在此背景下,一旦疫苗普及、疫情得到控制,个人消费支出的恢复将以服务类消费为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欧美国家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其复苏对中国的出口提振作用相当有限。


第四,疫情期间,欧美无法及时为中国供货,推动了中国进口替代型的工业生产。相反,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欧美的生产恢复可能对中国的进口替代型生产活动带来冲击。在这方面,汽车发动机是典型的代表性行业。


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用发动机进口增速为-30.2%,同期中国汽车用发动机出口增速为39.2%。在此背景产下,该行业的进口替代生产活动也十分明显。2020年全年,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337亿元,较2019年上升4200亿元,增速达19.7%,大幅好于2018年有数据以来的零增长、负增长水平。相应地,汽车用发动机行业的利润在2020年增幅为15.0%,也大幅好于前两年的表现。对于这类行业,海外生产秩序恢复之后,预计其国内进口替代、出口均将受到显著冲击。


可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生产秩序全面恢复之后:服务业这种不可贸易品部门的需求将引领下一阶段的海外需求复苏;海外需求缺口也将明显收窄、从而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这还将影响到中国暂时较为活跃的进口替代型工业生产。


当前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显著超出过去的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出口份额出现回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我们需要稳住内需,从而对出口增速的回落提供缓冲,避免因为出口的波动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稳定。在此背景下,工业部门将同时面临国内行业分化,以及国外形势变化带来的需求和供给冲击。


在全球的可贸易品部门中,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中国的确定性。相反地,外部的确定性,就是中国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不但对工业部门如此,对于国际收支甚至对于大类资产价格可能都有相同意义。

 

过度依赖出口不可取,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即使出口增速维持高位,甚至超预期走强,这也不是可取的增长方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2020年初疫情冲击之前的较长时期,中国内需增速持续快于外需,外需对经济产出的贡献持续下降。


但是疫情冲击之后,外需经历短暂下行之后出现了强烈反弹。2020年二季度到2021年一季度,外需增速、内需增速差值越来越大。我们将出口作为外需、GDP减去出口值作为内需。2020年二季度,外需增速比内需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4.2%减2.9%),2021年三季度两者差值扩大到20.9个百分点(38.7%减17.8%)。尽管上年的基期效应有一定解释力,但仍然难以完全解释这种内外需增速的背离。

 

疫情以来外需扩张持续强于内需

数据说明:这里将出口对应于外需,GDP-出口对应于内需,这是一个近似的做法。所有指标均为名义值。数据来源:Wind数据终端。

 

其中对于出口贸易增速大幅上升的原因分析较多,一方面这与疫情相关的医用产品出口有关,一方面与前文提到的海外供求缺口有关。其自然的结果是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大幅上升。2020年中国商品贸易顺差为5269亿美元(海关口径),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上升了1059亿美元。2021年前4个月贸易顺差已经达到1579亿美元。


相应地,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程度有所上升。2016年至2019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一直维持在2%以下。2020年前低后高,后三个季度的经常账户顺差GDP占比在2.4%到3.1%之间,2021年一季度这一占比暂时回落到了1.8%,后续变化仍待观察。在此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会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压力。

 


同时,经常项下大幅顺差的镜像结果,便是资本与金融项下中国海外资产的增加。这有一定积极意义,疫情期间确实是加大对外关键产业、技术投资的机遇期。但是,经常项下巨额顺差所对应的海外资产大幅增加,这一点也带来了下面三点隐忧和风险。其一,在中美冲突背景之下,中国海外资产的安全性面临一定政治风险。其二,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也使得海外资产的投资收益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其三,更多的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甚至仍陷于疫情的困扰之中。


事实上在2020年,中国经常账户中的投资项净收益为-1071亿美元,较之前的年份有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追求出口和顺差的大幅增长,这不应成为中国的宏观政策目标。即使出口增速持续走强,我们也不宜回到过度依赖外需的老路上去。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更多要着眼于扩大内需战略。

 

中国内需依然偏弱,需要宏观调控政策加力


从同比来看,内需增速似乎已经走出了疫情冲击的阴影。2020年二季度中国内需名义值同比增长1.6%,实现了正增长,之后逐步回升,到2021年一季度中国内需名义同比增速为18%。但是疫情冲击带来了较强干扰,使得同比增速受到基期效应的较大影响,因此我们使用月度季调环比增速(实际值口径)来观察2021年前4个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并将其与疫情之前的增速情况进行对比。

 

主要指标月度季调环比、实际增速平均值:三个时期的对比

数据口径:指标口径为月度季调环比的算术平均值,并且都是实际增速。数据来源和处理过程:其中社零、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环比增速均为统计局发布数据,之后分别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实际增速,然后使用X12方法进行季调,得到季调的实际增速之后再计算平均值。另外,出口的人民币数据自2012年开始公布,笔者使用美元出口金额、人民币汇率数据补齐了2011年的月度数据,然后再进行季调处理。出口当月名义金额(人民币计值)为海关公布数据,出口价格指数在样本期公布不完整,因此使用PPI的月度环比增速来对名义出口季调增速进行平减。

 

首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该指标在2021年1月至4月的季调环比、实际增速平均值为0.2%,低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平均值(0.4%),更低于有数据以来2011年至2019年的月度均值(0.8%)。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其在三个时期的表现与前者完全一致。而出口增速则与前两者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2021年1月至4月的季调环比实际增速平均值为2.1%,大幅高于2019年的平均值(1.0%),更是高于2011年至2019年平均增速(0.7%)。


因此,从季调环比增速的平均值角度来看,2021年前四个月的内需表现明显弱于疫情之前的常态,而出口部门的表现则相反。可见,尽管当前的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季调环比增速、以及考虑了物价因素的实际口径显示,内需不但显著弱于外需表现,而且也弱于疫情之前的常态表现。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必要加力而不是过快地“转弯”。


2021年中国经济政策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胀


还有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是,4月美国CPI同比涨幅超出市场预期、达到4.2%,而中国CPI通胀率仅为0.9%,但是中国CPI通胀率会不会向美国看齐?支持我们做出否定回答的至少有两个原因:
 

第一,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交通项目涨幅更高、占比更大。在疫情冲击下,中、美的CPI上涨结构的共同点是,交通项目均为大类中涨幅第一的分项。其中,4月美国的交通项价格涨幅为14.9%,以占到美国人口92%的城市CPI(CPI-U)作为总体CPI的近似,则美国的交通项目占比为15.2%(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因此,4月美国CPI涨幅的4.2个百分点当中,交通一项就贡献了2.26个百分点。

而中国的同口径交通项(剔除通信)占比约为7%左右,价格涨幅大约为5.8%,因此这一项仅贡献了中国CPI涨幅中的0.4个百分点。所以,仅交通项目一类就解释了中美之间通胀率分化的1.86个百分点。而且,美国的交通项目涨幅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暂时性。
 

第二,与中国相比,美国服务类价格对CPI通胀率贡献较大,这可能与美国劳动力就业意愿下降有关,中国在这方面的压力较美国更小。4月美国CPI当中的服务(不含住房租金)类价格同比增速3.2%,涨幅位列所有分项第二位。结合估算的权重进行计算,该项贡献了4月美国CPI涨幅中的0.8个百分点。

相较而言,中国的CPI服务项4月涨幅仅为0.7%,虽然与美国不含住房租金的口径不完全匹配,但也可以看到中美服务类价格涨幅存在显著差异。这项大约解释了中美之间通胀率0.5个百分点的差异。而且,随着前文提到美国救助个人的政策在9月到期后大概率将停止。因此这方面的因素也将使得美国的劳动参与率有所上升,并起到压低服务类价格涨幅的作用。因为对个人救助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在这方面的物价压力较美国更小。
 

现实挑战:行业分化加剧,中下游、中小企业压力大


6月27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反弹态势。5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6.4%,两年平均增长20.2%。从绝对金额来看,5月当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8303亿元,在4月769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了614亿元,环比增速达到8.0%。

其中,41个细分行业中的4个行业在5月的利润环比增长为604亿元,几乎解释了工业整体利润的全部环比增长。这4个行业的利润环比增速分别为:汽车制造(41%),医药制造业(3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4.3%)。

剩下的37个行业,其加总的利润5月环比几乎没有增长,甚至有18个行业的利润环比增速为0或出现负增长。其中,5月利润较4月环比降幅在两位数以上的行业有: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4%)、造纸和纸制品业(-11.5%),纺织服装、服饰业(-13.9%),农副食品加工业(-14.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5.5%),专用设备制造业(-22.7%)。这与工业全行业利润环比增速8.0%形成了鲜明对比。
 
工业细分行业5月利润环比金额变化

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势头出现了显著分化。采矿工业、原材料制造业利润持续上升,而中下游的制造业成本上升较快、盈利能力甚至受到削弱,这些中下游行业也是中小企业分布更多的领域。从同比来看,截至5月PPI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同比增速分别为12%、0.5%,增速差达到11.5%,这是1996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值。

而且,去年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较为稳定,这导致基期因素难以对其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起到显著的稳定作用。根据笔者估算,2021年5月到10月期间,基期作用可以将PPI生产资料同比增速拉低1.7个百分点(5月到12月可以拉低3.9个百分点),这对于当前两位数增速的PPI生活资料价格而言影响比较有限。

可以预计在下半年大部分时候,PPI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增速差仍将较大,从而行业分化压力仍将较大——除非PPI生活资料的增速也有显著提升。根据1996年以来的历史经验,PPI生活资料最高涨幅约为5%左右(当前为0.5%),其同步对应的PPI生产资料价格与目前的水平也大体相当。当前内需疲弱可能阻碍了PPI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传递。
 
在当前形势下来观察中国的宏观经济,主要矛盾不是通胀问题,而是内需疲弱和行业分化的加剧和持续。和历史数据相比,中国内需仍然明显偏弱,同时高企的外需在将来可能出现调整和回落,并且过度依赖外需本身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应更多转向关注内需的修复进程。当前我们思考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需要与长期的新发展格局相结合,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使得经济恢复的底盘更加稳固。在中美博弈的历史背景下、在中美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中,保持中国经济较快地、可持续地稳定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徐奇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主任;编辑:王延春)

题图来源 | 网络版面编辑 | 周斌 

推荐阅读

消费仍未回血,内需比通胀更值得关注
郭树清:全球超预期通胀不会短暂,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